【摘 "要】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人”,薪酬福利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之一,而员工福利更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合理有效的员工福利体系在引才、留才、稳才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令员工感受到企业的关心与关爱,以及企业提供的长期承诺与激励,让员工觉得未来可期。然而,由于员工福利体系发展尚不完善,而且受企业文化、经济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大部分企业对员工福利的重视程度较低,只停留在提供法定福利的层面上,企业补充福利面临着形式单一、难以满足员工需求等问题。因此,论文认为,构建合理的员工福利体系,有助于创新和发展员工福利机制,增强员工的企业认同感,提升工作满意度,降低人员流动性,从而保障企业员工队伍的稳定。
【关键词】企业;员工福利;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2.92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4)09-0106-03
1 员工福利的范围与内容
员工福利主要由法定福利和企业补充福利两部分构成(见表1)。
表1 "员工福利
法定福利是为了保障劳动者权益,国家通过劳动立法以及有关社会保障的法律法规,对企业提供的员工福利最低水平进行一定的限制,具有强制性。法定福利主要包括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法定假期、带薪休假等。
企业补充福利是企业为了在劳动力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吸引和稳定员工的需求,或者享受优惠税收政策而设置的,具有自主性。企业补充福利的表现形式较多,可分为经济型福利、设施型福利、集体型福利、服务型福利和其他福利。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为员工提供各种形式的员工福利,在劳动力市场的压力下,企业补充福利为引进人才、降低员工流动率、提高员工队伍的稳定性,也逐步转变为不得不为员工提供补充福利,具有一定的市场强制性。
2 员工福利的重要性
人力资本理论指出,员工福利体系对提升人力资本投入产出效益以及组织效益具有促进作用。组织支持理论认为,福利是企业体现对员工的支持保障、关心关怀的重要媒介,是企业对员工的一种承诺,能够激发员工回报企业的意愿。
员工福利不仅满足了员工在经济方面的需要,还满足了员工对平等和归属感的需求。企业通过提供的各种福利关怀,使员工从雇佣关系、契约关系中增加一种类似家庭关系的情感成分。因此,与高薪相比,优厚的福利体系更能持久地影响职工。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绝大部分劳动者都追求收入稳定。相较于浮动的薪酬、奖金,他们更倾向稳定的福利。对于那些风险规避型、追求工作稳定性和安全感的员工来说,优厚的员工福利更具吸引力。
因此,完善的员工福利体系,不仅传递了企业文化和价值、展示了企业的实力,而且更是一种有形的激励,促进员工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的提升,增强员工的企业归属感,降低人员流动性,保障职工队伍的稳定性。
3 企业员工福利存在的问题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员工福利逐渐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然而,受员工福利本身独特性的影响,企业在员工福利方面还存在以下问题。
3.1 对员工福利体系缺乏正确的认识
员工福利体系的制定主体通常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他们的关注焦点往往集中在企业成本上。在“降本增效”的压力下,员工福利常常首当其冲。大部分的企业,为了降低人力成本,对员工福利体系的重视程度较低,即使进行相关的福利制度建设,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未能落实到位。此外,由于员工福利制度的定位不明确、不清晰,难以跟上员工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需求,致使福利体系无法真正满足员工的需求[1]。在当今社会,竞争是人才的竞争,高素质的人力资本是企业得以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员工福利体系普遍受到关注的当下,一些企业缺乏对员工福利概念、意义及其构建思路的认识,导致员工福利体系无法真正满足员工的需求,难以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
大多数员工对企业所提供的员工福利项目一知半解。他们往往只在遇到特殊情况,如生病、工伤、被解雇或退休时,才真正去了解和认识员工福利。而且,员工对自己享受的福利价值也缺乏清晰的认识。由于认识不足,员工并没有清楚了解到企业提供员工福利所承担的成本,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剧了员工与企业之间的矛盾。
3.2 变相执行法定福利,节约企业成本
在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要求下,企业必须为职工提供法定福利,这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导致企业不愿意在员工福利上投入过多,并且千方百计地压缩福利成本和预算。此外,受近年来疾病的影响,市场经济较差,大部分企业为实现“争取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把法定福利作为切入点,只愿提供法定福利范围内的员工福利;有的企业为节约成本,选择雇佣退休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兼职员工、劳务派遣员工;或者变相执行法定福利,如按最低工资标准缴纳社保和住房公积金、以最低缴存比例缴纳公积金、住房公积金的企业部分和个人部分均由员工全部承担、不为员工缴纳住房公积金、只为部分员工购买住房公积金以及以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带薪假期工资等。
3.3 补充福利设置形式单一
目前,补充福利的设置存在形式单一的问题,难以满足员工的需求。大部分的企业以提供集体型福利为主,如下午茶、生日会、聚餐、旅游、团建活动等,而经济型福利、设施型福利较少。然而,医疗和养老是民生热点,也是员工关注的重点。但是,除法定福利以外,只有小部分企业为员工额外购买了商业保险(补充医疗、重疾、意外等),为员工购买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更是少之又少。其中,大部分购买企业年金和商业保险的企业为大型央企、国企(如垄断性行业企业的电网、烟草企业以及银行等)、大型中外合资企业(如广汽丰田)。但是,现阶段企业在设置员工福利项目时,尚未将商业保险和企业年金纳入考虑范围内。而且在设施型福利、集体型活动、服务型福利以及其他福利方面,也缺乏长远、全面和多样化的规划。
4 企业员工福利体系的优化对策
构建合理有效的员工福利体系,充分发挥福利机制在员工激励方面的重要作用,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品牌,大幅提高企业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基于企业员工福利体系的现状,提出如下建议。
4.1 提高对员工福利体系的认识
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员工福利是一种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不仅在员工积极性、创造力和忠诚度等方面有着重要影响,还对企业的竞争力产生深远影响[2]。因此,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正确认识员工福利的重要性。员工福利的建设,是企业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投资。对于员工而言,它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对企业的忠诚度,稳定核心人才,为企业创造更高的价值。对求职者来说,高福利的企业比高薪酬但低福利的企业更具吸引力。优厚的员工福利,不仅能提高企业在人力市场上的竞争力,而且有助于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为保障企业和职工队伍的稳定性,企业高层管理者需要提高员工福利体系建的设意识,重视员工福利体系的激励作用。
站在员工的角度来看,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福利体系的宣贯,帮助员工正确地认识员工福利体系,并了解企业提供员工福利所承担的成本。通过定期向员工公布现行的员工福利项目信息,如内容、对象、标准等,提高员工福利体系的透明度;利用微信公众号推文、企业网站、工作群、邮箱等渠道,加强对员工福利体系的介绍,提高员工福利的“出场率”,让员工真正感受到企业切实为员工提供福利。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利用信息化手段,打造企业内部福利平台,让员工随时了解和查询员工福利信息。这样,一方面,可以提高员工的福利感知度,激发员工的感恩之心;另一方面,有助于企业管理者了解员工对企业福利的真实想法和反馈,合理设置员工福利项目及预算。
4.2 构建合理有效的员工福利保障体系
员工福利体系的构建思路,可以从“法定福利-补充福利-弹性福利”3个层次逐步开展。首先,企业要把法定福利落实到位,保证员工的法定权益;其次,依据企业发展的阶段、经济实力,选择提供合适的补充福利项目,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安全感;最后,开展弹性福利(如团购优惠、家庭保障福利),赋予员工更多的自主选择权,保障公司员工的稳定性。
企业要构建合理有效的福利体系,一方面,要对员工的福利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利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员工档案等信息,了解员工的年龄、家庭情况等基本信息。定期开展员工福利满意度调查、员工福利项目征求意见、员工福利内容调研等活动。同时,依托茶水间、食堂等公共区域的意见收集箱,作为员工福利的反馈渠道,倾听和了解员工的需求。另一方面,对员工福利的需求经过充分调查、分析后,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状况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福利项目。企业福利支出是经营成本支出中的一项重要支出。通过优化组合不同类型的福利,按照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设置不同的福利项目,有助于企业科学控制员工福利成本。由于法定福利具有强制性,员工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国家法律法规所要求提供的福利可能缺乏吸引力。因此,为有效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员工提供不同阶段的福利项目[3]。例如,在企业建设初期,经费有限,以提供集体型福利为主,如定期举办下午茶、员工生日会、聚餐、团建活动、节日活动等。这些福利项目成本较低,不仅能加强员工间的沟通与交流,增强团队凝聚力,而且能缓解员工的工作压力,营造良好的企业氛围。在企业增长期,可以提供经济型福利,如通信补贴、交通补贴、餐费补贴、住房补贴;礼金(婚丧嫁娶、生育)、慰问金(生病、住院)、困难补助;节日慰问品、健康体检等。通过提供一些经济型的福利,增加员工在薪酬、奖金等直接的报酬以外的收入,让员工共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只有提供员工真正需要的福利,企业福利建设深入员工内心,发挥员工福利的激励作用。
4.3 开展弹性员工福利计划
为更好地满足不同员工的需求,企业可以开展弹性福利计划,改变传统的员工无法自主选择福利项目的局面,将自主选择权归还给员工。弹性福利计划又称自助餐式福利计划,是指有些员工福利项目可由员工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进行选择。例如,在节日慰问品选择上,可以为员工提供多种不同的福利选择方案,从而满足不同员工的不同需要。此外,依托企业优势,为员工提供购买团购的渠道。在不增加企业成本的前提下,通过企业引入的渠道,让员工自愿、自选、自费购买到市场上买不到的或性价比更优的产品,如企业年金、商业保险(补充医疗、重疾、意外等)等项目,满足员工对医疗、养老等方面的需求。
近年来,医疗问题和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员工的重视。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根据不同的方案设置可以报销门诊、住院、购药等费用。然而企业补充医疗的购买并不允许以个人名义参保,通常是以企业团体统一购买。在此情况下,企业可以为员工及其配偶、子女、父母提供购买的渠道,而相关费用由员工承担,这样既能节约成本,又能为员工提供福利。许多商品或者服务以团体的形式购买比个人单独购买更为优惠划算,如保险、房产等。企业在代表员工与服务单位进行谈判时,在价格上比单个员工更具优势,实现团购优惠,让员工及其家人感受到企业的关怀。
针对员工日益关注的养老问题,企业可以建立企业年金制度,通过选择较好的基金公司、信托机构,为入职满一定年限的员工购买企业年金,其他未达到年限的员工可自费购买企业年金,满足员工的养老需求,同时也保障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同时,根据不同员工的年龄、级别、收入等因素,企业年金的缴纳方案可设置不同的缴费比例、收益水平、领取时间等,使企业年金计划更符合员工的实际情况,对员工更具有激励效果。同类型的企业薪酬水平差异性较小,而差异化的员工福利体系,有助于企业提高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吸引人才,提升企业品牌与形象[4]。
5 结语
员工福利体系是现代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人才激励机制。福利的意义不仅在于物质上的奖励,同时也是对员工精神层面的激励,体现了企业对员工的关爱与承诺。在企业经营成本可控的基础上,利用微信公众号、网站、工作群等信息平台,帮助企业和员工树立正确的福利体系观念。通过搭建科学合理、有效的员工福利体系,增强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依托企业优势,开展弹性员工福利计划,赋予员工自主选择权,为员工提供购买补充医疗、企业年金的渠道,解决员工关注的医疗和养老问题,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合理有效的员工福利体系的建立,不仅对企业员工具有激励作用,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而且在企业引才、留才、稳才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促进企业与员工的双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珺.基于战略薪酬管理理论的高校职业福利构成及提升机制研究[J].商业经济,2023(08):192-196.
【2】陈小利.激励机制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方法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21):90-92.
【3】冯博,岳圆.企业薪酬福利对员工激励作用的探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7(16):170-171.
【4】刘春华.企业福利保障体系建设探析[J].华北电业,2020(1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