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金寨籍开国将军洪学智是我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唯一一位被两次授予上将军衔的将军,曾两度出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部长。他经常告诫自己和下属:“人生一世,可能什么情况都会遇到。但是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以宽容之心待人、敬业之心做事、敬畏之心律己,任何时候都不要去贪图小利。”
针对当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正之风,洪学智定下了许多规矩。后来,这些规矩被其下属概括归纳为“八条铁令”:不管是我的家人还是别的什么人,不该办的事一定不能办;任何时候都不许用公家的钱请吃请喝;部队和下级送的礼一律不收;下部队吃饭必须交钱,账不结清不走;下部队就餐严格执行“四菜一汤”标准;就餐摆酒一律不喝;饭桌上不许有剩饭;出差不允许子女搭车。
必须从细微之处做起、从严做起
洪学智带头执行“八项铁令”,精心为国家和军队理财,从不利用特权为自己和家人谋取任何私利。
有一次,洪学智下部队,在乘车返回的途中,发现车上多了一布袋花生,立即追问是怎么回事。工作人员报告说,这是基层官兵的一点心意。洪学智听了立即火了:“我们到部队,吃住都在部队,给人家添了那么多麻烦,走了还拿部队的东西,哪有这样的道理?”
洪学智说:“现在社会风气有不好的一面,别人怎么做我管不了,但咱们自己一定要做好,不能让人背后戳脊梁骨、说闲话。我现在管的是全军的钱物,到部队里去哪怕是拿一点东西、占一点便宜,官兵们会怎么看、怎么想?如果身居要位的人这个拿一点、那个占一点,必然会带坏部队风气。如果部队的风气坏了,还怎么指望他们去好好打仗?” 后来,洪学智还多次拿这件事教育大家严守他的“铁令”。
还有一次,洪学智到内蒙古视察,当地领导安排参观鄂尔多斯羊绒衫厂。厂领导准备了几件羊绒衫,请内蒙古自治区政协主席转给洪学智,希望洪将军能够帮他们扩大宣传。
该政协主席征求洪学智随行人员邢秘书的意见,邢秘书说:首长是不会收的,。该政协主席坚持说:“这是我们这里的特色产品,是请首长帮忙扩大宣传的,我直接去跟他解释。”最终,羊绒衫还是被悉数退回。
事后,该政协主席感慨地对邢秘书说:“还是你对老首长了解得深啊,虽然礼物被拒绝了,可我这心里却更加敬重他了,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尚品质的确让人钦佩!”
在洪学智身边工作了二十四年的邢秘书,对洪学智将军的“八项铁令”只有一次动过“破例”的念头。那一次,他陪同洪学智到安徽芜湖调研,当地政府的同志送给首长一方砚台。邢秘书觉得这个东西对首长练习书法、健身有用,就自作主张收下了。结果报告洪学智后,还是挨了一顿批评。
洪学智语重心长地对邢秘书说:“收了第一次,就会收第二次,这个口子绝对不能开。这些看似小事,但许多人犯错误都是从这些看似点滴的小事开始的。所以必须从细微之处做起、从严做起。”最后还是把砚台退了回去。
洪学智不收礼也不送礼。有一年春节前夕,工作人员善意提醒他:“您是不是也适当地给领导同志拜拜年?”他摇摇头、表示不妥:“首长们那么忙,有事情在工作时间里就汇报了,没有必要节假日期间再去打扰。人家也需要过一个安静不被打扰的节日,我们不要去搞那些庸俗添乱的东西。”
不过,也有例外,那就是逢年过节,他一定去探望老帅或老帅的遗孀们,这已经成了他的一种习惯。洪学智动情地说:“老帅们为打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要永远记住他们。”
不管物资多么丰富,社会风气怎么变化,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洪学智每次到部队检查工作,都是到食堂与干部、战士一起用餐,并主动结算费用。一次下部队后,车队返回已经大半天了,洪学智忽然得知还没有交伙食费,勃然大怒。返回去补交已经来不及了,他无奈只好猛批秘书。随行的领导想解释几句,不料越解释,洪学智越火。他从历史讲到现实,从党的要求讲到个人操守,摆事实、讲道理,整整讲了三四个小时。从那以后,随行人员总要互相告诫、彼此提醒:吃饭千万不要忘了交费,而且一定手里捏着凭据才能离开。
还有一次,洪学智到兰州出差,回京前的晚上,催促秘书赶紧把账结了。秘书去结账时,对方办事人员恰巧不在,他见时间已晚,觉得第二天一早结账也来得及,当晚也就没有办。谁想第二天清晨,洪学智一见到秘书,第一句话就问结账的事,听说还没结,立即发起火来:“什么找不到人?快去把账结了,否则我们不能走!”直到秘书结完账并把发票呈给他审阅后,他脸上才露出了笑容。
洪学智下部队,坚持轻车简从,反对前呼后拥;招待用餐,严格执行“四菜一汤”的规定,不准突破、不准搞变通。有一次,他到总后勤部的一个直属单位去调研。第一天晚餐,按正常速度上菜,两道菜之间相隔时间比较长。洪学智吃过四道菜后,说吃饱了,起身便走。单位领导明知菜还没有上完,也不便明说,只好陪同离席。
第二天晚餐,上菜速度加快了,不等洪学智吃饱饭,已经上了六七道菜。洪学智问,昨天上四个菜不是很好吗?今天怎么搞的,为什么要增加?
到了第三天晚餐,虽然还是四道菜,但每道菜都换成了大盘子,一个大盘子里放了好几样菜,成了大拼盘。洪学智问,你们还有比这更大的盘子吗?单位领导开始说有,但很快琢磨出这是变相的批评,便连声说没有了。
洪学智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想让我多吃点、吃好点,是一片好心。但是菜多了,一是破坏了规矩,二是造成浪费,三是可能有害健康,何苦呢?随着物资的丰富和社会风气的变化,有人劝他不要太较真,可以变通一下。洪学智则说:不管物资多么丰富,社会风气怎么变化,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不能丢。
(作者胡遵远系安徽省文史研究馆特约研究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原副院长;胡晨曦系安徽省金寨县纪委监委宣传部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