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能力提升策略

2024-12-31 00:00:00周元元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4年20期
关键词:融媒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能力提升

【摘要】电视新闻编辑作为新闻生产的核心力量,进行能力提升已成为行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通过梳理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编辑所面临的变化以及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了增强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提升综合业务能力、融合创新编辑理念与手段以及加强团队合作与跨界合作等相应的能力提升策略,以期为电视新闻编辑的职业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融媒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能力提升

中图分类号:TN92"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 "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4.20.020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更需要的是具备跨平台思维、多媒体技能、深度分析能力以及快速应变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采用创新的方式和多元的渠道进行传播,进而有效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在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及时调整编辑策略,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舆论挑战。做好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能力提升策略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有效推动整个新闻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讨融媒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能力提升策略。

1. 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面临的挑战

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受众需求的多样化以及新闻内容的创新要求都对编辑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

1.1 多元化的传播渠道

在融媒体的环境下,新闻传播渠道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转变为互联网、社交平台、移动端等多种方式。电视新闻编辑需要明确不同传播平台的特点和受众需求,做好内容的定制以及适配工作,多元化的传播渠道为编辑的发展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比如大屏的专题报道需要更加权威和深入,而网络端和社交媒体则更加适合短平快的短视频或图文内容。这就需要编辑与其他平台的编辑、记者和技术人员紧密合作,共同策划和制作新闻内容,确保信息在不同平台间的流畅传播[1]。

1.2 多样化的受众需求

融媒体时代,受众的需求日益呈现出多样化和差异化,对新闻的时效性、互动性、个性化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电视新闻编辑需要根据受众的兴趣、喜好和需求,进行内容个性化定制,编辑需要具备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通过用户反馈和数据分析,优化新闻内容,提供更符合受众期待的内容。在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而是需要与受众进行互动。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关注受众的反馈,及时回应受众的关切,提升受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

1.3 新闻内容的创新要求

融媒体时代,新闻信息的获取更加便捷,新闻采编内容同质化严重。在报道新闻事件时,不仅要关注事件的表面现象,更要深入挖掘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等深层次信息,为受众提供全面、深入的新闻解读。电视新闻编辑需要掌握多媒体处理技术,将图片、视频、音频等不同形式的素材进行整合和编辑,制作出更具多样性的内容。同时,还需要注重不同媒体形式之间的互补和协调,提升新闻的整体呈现效果[2]。

1.4 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的挑战

融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编辑的专业素养以及技术能力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电视新闻编辑要有扎实的新闻理论知识、敏锐的新闻嗅觉和较强的文字功底。同时,还需要对时事动态以及社会热点进行关注,有效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在技术应用不断推陈出新的过程中,电视新闻编辑需要掌握新媒体技术和工具的使用方法,这对他们的专业素养以及技术能力都具有较强的挑战。

2. 融媒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能力提升策略

2.1 增强政治素质与职业道德

在融媒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广度和深度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同时,舆论环境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显著增加。因此,电视新闻编辑在履行职责时,要增强政治意识、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遵循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确保新闻报道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正确,要紧跟时代步伐,深刻理解和把握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导向以及社会热点问题,在采集、编辑、发布新闻信息时,必须秉持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尊重事实真相,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避免任何形式的虚假报道、夸大其词或误导性信息,确保新闻报道能够及时、准确地反映时代精神和社会现实。在海量信息中,能够迅速识别并筛选出具有政治意义和价值的信息,准确判断新闻事件的政治影响力和社会关注度,编辑人员必须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承担起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3]。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强调,新闻工作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电视新闻编辑应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关注人民群众的关切和期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避免主观臆断和偏见误导观众,在报道中不偏不倚,避免个人情感、偏见或利益冲突对新闻报道产生影响,全面、客观地展现各方观点和事实,让公众能够自行判断和分析。在新闻报道中,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电视新闻编辑应加强对新闻报道的策划和审核工作,确保每一篇报道都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敏感问题和重大事件,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报道和处理[4]。

2.2 提升综合业务能力

2.2.1 提升策划能力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而言,需要有效捕捉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并进行独特的新闻视角的挖掘,有效提升节目质量和吸引力。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具备新闻敏感度,关注时事动态,提升对新闻事件的反应能力以及直觉的敏锐度,进而有效判断信息的价值,探索出新闻线索。在电视新闻中,可以广泛订阅新闻资源,有效利用大数据分析工具,筛选和分类海量信息,对潜在的热点话题和趋势进行分析。调研新闻线索,充分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及相关人物,为策划提供充分依据[5]。确保电视新闻编辑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要打破常规,以独特的视角对新闻事件进行审视,充分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以及兴趣点,并且根据受众特点进行选题方向的调整,提供接地气的新闻报道。在策划工作的开展中,需要分析新闻策划案例,对先进案例的选题思路、策划方案和执行细节进行分析,进而获取灵感以及经验,组织选题策划会议,让团队成员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并对有价值的新闻线索进行挖掘,提升报道角度的独特性[6]。

2.2.2 提升语言组织能力

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需要提升语言组织能力,从多个渠道快速获取并处理新闻信息,确保信息能够以清晰、准确、引人入胜的方式向受众进行呈现。进行新闻素材筛选以后,编辑可以运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做好信息的组织工作,确保对信息的句子、段落能够清晰地进行表达,避免使用含糊不清或容易产生歧义的词汇和句式,确保新闻事件的事实和细节表达的准确性,不歪曲事实,在确保信息完整性的前提下使用简洁的语言,防止出现冗长和啰嗦的情况,提升描述的清晰性,使新闻事件更加鲜活、有趣,增加观众的注意力。对于电视新闻编辑而言,还要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合理地安排新闻内容的结构以及条理,明确新闻的主次关系、因果关系以及时间顺序,使新闻事件能够具有清晰的脉络和层次。编辑需要阅读优秀的新闻作品,参加专业培训,进而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7]。

2.2.3 优化编辑制作能力

电视新闻编辑需要熟练操作编辑机并对拍摄画面进行合理选择、剪辑、组合,以形成形象、生动、直观的报道。电视新闻编辑必须熟练掌握导入素材、剪辑视频、调整音频、添加字幕、特效和转场等功能和操作技巧。在快节奏的新闻制作环境中,编辑需要高效地完成编辑任务,熟练掌握编辑技术可以缩短制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确保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和准确性。面对大量的拍摄素材,编辑需要快速筛选出与新闻主题紧密相关、画面质量高、信息量丰富的镜头,具备敏锐的判断力,可以把握新闻的核心价值。进行画面选择时,编辑要充分了解画面的构图、色彩以及光线,提升画面美观度和清晰度。掌握剪切、拼接、缩放、淡入淡出等各种剪辑技巧,有机地组合选定的画面,形成流畅、连贯的新闻报道。剪辑工作要注重把控节奏感和逻辑性,确保报道内容的紧凑性。剪辑和组合画面要具备一定的叙事能力,可以用视觉语言做好新闻故事的讲述工作,引导观众充分理解新闻事件的发展脉络。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要有效融合文字、图片、视频等多种媒体元素,提升报道形式的多元化,合理运用媒体元素,提升报道内容的丰富性,进而增强报道的吸引力[8]。

2.2.4 掌握新媒体技术

在融媒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角色发生了深刻变化,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内容编排者,而是成为了全媒体生态中的创意策划师、技术融合者以及多平台运营者。短视频以其短小精悍、易于传播的特点,迅速成为互联网上的主流内容形式之一。电视新闻编辑需要学习短视频剪辑、特效添加以及配乐选择等技能,提升新闻事件的生动性,以直观的方式呈现给受众。同时,要注重短视频内容的创新性和时效性,快速捕捉社会热点,制作出与网络传播规律相符的优质短视频内容。电视新闻编辑需要熟悉直播设备的操作,做好直播流程的管理,实施直播互动,可以采用直播形式将新闻现场及时向观众呈现,提升观众的参与感和沉浸感。此外,还需要有效利用直播解读新闻,提升专家访谈的深度,精心策划社交媒体内容发布、话题引导、用户互动等手段,扩大新闻的传播范围,进而提升新闻的价值和影响力。同时,关注社交媒体上的用户反馈以及舆情动态,对新闻传播策略进行调整,确保新闻传播效果。对于电视新闻编辑而言,要利用数据分析工具,量化评估阅读量、点赞量、评论量、转发量等指标,便于了解受众的兴趣偏好、阅读习惯以及互动行为,为新闻传播工作提供数据支持。

2.3 融合创新编辑理念与手段

在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要树立融媒体思维,运用多元化、多层次的报道方式,在报道中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文字+画面形式,应有效融合音频、视频、动画等多种元素,将新闻内容适配到电视、手机、平板等媒体终端,进而有效地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在进行新闻事件报道时,需要在关注事件表面现象的同时深入挖掘事件的背景、原因、影响。运用多角度的报道形式,为受众提供全面、深入的新闻解读,有效提升新闻的可读性。在报道广度上,需要关注国内重大事件、社会热点以及民生问题;在报道深度上,可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对真实情况进行了解,反映群众呼声,有效提升新闻的价值和影响力。

融媒体时代技术创新给电视新闻编辑带来了机遇,利用大数据分析以及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有效提升新闻编辑的效率,探索编排方式,提升节目的吸引力。有效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新闻素材的智能筛选、分类和整合,对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热点话题进行探索。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新闻稿件的自动撰写、语音转文字以及智能审核,提高编辑效率。进行编排时要借鉴波峰波谷编排法等现代编排技巧,对观众的收视习惯和兴趣点进行分析,做好新闻节目的内容和节奏的编排工作。做好高潮、悬念、反转等元素的设置工作,提升节目的吸引力以及观赏性。电视新闻编辑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平台以及直播互动形式,邀请观众参与到新闻讨论中来,增强观众的参与感和归属感,提升电视新闻节目的活力。

2.4 加强团队合作与跨界合作

电视新闻的制作需要和团队进行紧密合作。新闻编辑团队要具有共同的目标以及愿景,明确成员的角色和职责,以免出现工作重叠以及职责不清的情况,提升分工和协作的合理性,做好资源的优化配置。团队成员要构建完善的沟通机制,进行有效沟通,了解工作进展,对存在的问题需要制定完善的解决方案。确保电视新闻机构内部拥有丰富的新闻资源、技术资源以及人才资源,做好资源整合,提升新闻产品的价值。编辑人员可以与记者进行紧密合作,共同策划选题、撰写稿件,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需要建立激励机制,设立优秀新闻奖、技术创新奖,对表现突出的个人或团队进行奖励。

电视新闻编辑还可以通过与教育、旅游、文化等行业合作,开发出具有特色的新闻产品,有效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关注社会热点和行业动态,寻找与教育、旅游、文化等行业进行合作的契机,密切关注教育政策改革、旅游市场变化,举办文化活动,和相关行业机构建立联系,在找到合作契机后,双方可以共同策划选题,结合各自的优势和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新闻产品。在跨界合作中,电视新闻机构可以借鉴其他行业的传播方式,创新新闻产品的传播渠道和形式,可以与教育机构合作开展线上直播课程或讲座或者与旅游企业合作推出VR旅游体验项目等,进而吸引更多受众关注并参与。

3. 结束语

在融媒体时代的大潮中,电视新闻编辑能力的提升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更是有效推动整个新闻行业创新与进步的强大动力。电视新闻编辑将能够更好地应对融媒体环境的挑战,把握时代赋予的机遇,传递信息、记录时代,引领舆论,成为连接政府与民众、促进社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构建更加公正、透明、多元的信息社会。

参考文献:

[1]贾红英.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西部广播电视,2023,44(09):169-171.

[2]梁红星.融媒时代新闻编辑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中国地市报人,2022(05):131-132.

[3]王建生.融媒时代基层电视新闻编导的能力提升[J].新闻世界,2020(06):68-70.

[4]韦剑峰.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能力提升策略研究[J].传播力研究,2019,3(21):148,150.

[5]阚国秋.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能力提升策略[J].科技传播,2019,11(10):26-27.

[6]张英英.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融合能力提升问题研究[J].中国传媒科技,2018(12):100-101.

[7]叶西措.新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编辑能力提升的策略研究[J].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8,29(02):86-90.

[8]漆敏,彭明顺.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创新能力提升[J].电视指南,2018(02):209.

作者简介:周元元(1988—),女,江苏徐州人,中级编辑,研究方向:新闻编辑。

猜你喜欢
融媒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能力提升
基于校园媒体整合的“双创”人才培养路径探索
今传媒(2017年3期)2017-04-11 11:23:44
融媒时代军事评论创新思考
新闻前哨(2017年2期)2017-03-01 16:35:31
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新闻编辑多样化浅析
电视新闻编辑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
今传媒(2016年11期)2016-12-19 11:39:48
新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对电视新闻编辑转型的影响
匠心优化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英语课堂
自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模式分析与创新
学生写作能力的实用价值及其提升
信息化背景下高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03:01
融媒时代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
中国市场(2016年34期)2016-10-15 08: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