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膊痛是牛等家畜类动物养殖过程中常见高发疫病,在牛养殖工作进行时,若牛长时间生活在潮湿环境中,肩关节受到挫伤,均容易诱发肩膊痛。该疾病发病相对较为缓慢,且病程持续时间长,后期会出现各临床特征,若症状严重、治理不及时,极易对牛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1牛肩膊痛概述
牛肩膊痛作为一种养殖常见病,发病部位是牛的前肢肩关节,患病后会表现为患处肌肉紧硬、颤抖的症状,还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影响牛正常走路和行动。结合病理,可将疾病分为两类:寒伤肩膊痛、闪伤肩膊痛。寒伤肩膊痛多是因为风寒湿邪入体,对牛的静脉造成损伤,造成气血失衡,阻塞经络,出现疼痛症状。牛的生长环境比较潮湿,受凉或出汗后受风,均容易导致该疾病高发。闪伤肩膊痛多是由于肩关节挫伤,致使气滞血瘀所造成的。牛跌倒、磕碰或受到外物击打,均容易出现该疫病。肩部肌肉或软组织的拉伤、扭伤、肌肉炎症等问题可能导致牛肩膊痛。神经受损或神经性疼痛可能是牛肩膊痛的重要原因之一。疾病出现后,若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会减轻疾病可能对牛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反之,若治疗不及时,极易出现疾病进展,造成患处破溃流脓,诱发脓毒败血症等疫病,给养殖工作造成极大的打击[1]。在养殖过程中,要及时发现并提前干预牛肩膊痛,这有助于减轻疾病对牛生长发育的不利影响。早期的治疗可以缓解疼痛、恢复功能,帮助牛恢复正常的生理状态。另外,患病的牛可能难以正常行动和进食,食欲饮欲下降,这会影响其生长发育和生产效益。此外,若其他牛受到感染,还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牛肩膊痛等疾病的管理至关重要。饲养管理人员关注牛群健康状况,如遇病例,及时展开治疗。
2中兽医治疗方法
当前,在进行牛肩膊痛治疗时,会选择中兽医方式进行治疗,对疾病进行积极干预,不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同时安全性方面比较有保障,副作用小,且能够避免多种并发症。实际治疗时,可选择以下方式:
2.1针刺治疗
针刺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其能够较好治疗气滞血瘀所造成的牛肩膊痛,效果比较好,能够起到理气止痛,促进气血更好运行的效果,改善肌肉紧张的现状,可以出现神经压迫,缓解肌肉僵硬麻木的现状,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在治疗时,可以对毫针疗法进行应用,将毫针刺入患病牛皮内,应用相对较为广泛。在应用后能够较好促进血液循环,缓解肌肉痉挛症状,缓解疼痛。大部分牛在患有肩膊痛疾病后,会出现明显的疼痛症状,相关症状出现后会造成牛烦躁不安,食欲降低,制约其正常活动和生长发育的,使用毫针,针刺患病牛的追风、涌泉、寸子、八字等穴位,即可以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科学用针,毫针的针尖可以在小关节囊位置起到疏经通络的效果,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神经末梢在受到刺激后,会更多的释放神经介质,缓解疼痛,促进疾病恢复,多次运用,能够较好的缓解症状。
可以在治疗时使用电针疗法。该方法是在针刺基础上,对电针仪进行应用,借助微量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相关穴位,能够产生较好的辅助治疗效果。该治疗方法应用时,可以先使用毫针找准要刺的穴位,在局部感知麻痛后,将毫针通电,然后电流会对患病牛穴位产生作用,能够起到行气止痛的作用,且该治疗方式效果维持的时间长,效果好,可明显缓解患畜神经性炎症,促进牛尽快恢复健康。
浮针疗法是常用的技术措施,该方式应用时,所应用的针不会深入牛的肌层,而是对非病痛处浅筋膜层进行扫散,以提高疼痛组织的活跃度,对其生理机能产生改变,缓解炎症,使得疼痛部位的肌肉神经处于一个放松的状态,借助经络的传导,还可以较好缓解肩膊疼痛,起到理气止痛、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火针疗法的应用频率比较高,实际应用时,可先选好针刺部位,使用酒精灯将针具烧红至白亮程度,并马上刺入到穴位中,借助高温,使得穴位的经络可以全部打开,可较好缓解各种临床症状。应用时还需注意严格遵循取穴标准,迅速刺入,借助经络传导作用,可以获得温通气血、调和阴阳、祛风散寒的效果。同时该方式的运用对于牛机体的伤害比较小,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较好,恢复速度较快,值得在临床中做好推广和应用[2]。
水针疗法是一种应用比较广泛的治疗方法,运用时,会对选定穴位注入药物,利用双重刺激机体穴位治疗患病牛的炎症部位,针刺与给药两种治疗方法能够综合发挥作用,缓解各种临床症状,促进患病牛尽快恢复。水针疗法还就可以促进药物本身发挥作用,使得穴位部位的经络完全打开,缓解疼痛,治疗效果比较好。这是由于动物各穴位与器官间有着密切联系,借助水针疗法,可以相互作用、贯通,对穴位起到一定刺激作用,提高血液循环速度,从根本上解决患病位置的炎症状态。
平衡针疗法的应用,可以直达患处,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实际治疗时,可严格遵循取穴标准:上病下取,左病右取。实际应用时,可以对神经周围的穴位进行针刺,加速肩膊痛患牛神经周围血液的流动速度,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治疗效果。
2.2中药内服治疗
牛肩膊痛的中药内服治疗可选择的方剂较多,多种方剂均被广泛应用到实际治疗工作中,实际治疗时,通过做好多种中药材的科学配置,发挥其中有效成分的作用,能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通过直接服用,即能够促进患病牛免疫功能的恢复,提高治疗效果。实际治疗时,具体可选择以下方剂:
方剂一:独活45 g,当归、熟地、党参、芍药、茯苓、桑寄生各30 g,杜仲、防风、秦艽、牛膝、川芎、桂心各24 g,细辛、炙甘草各15 g。上述各药材混合研末,加入开水冲调,候温后让患病病牛服用,每天1剂,连续用药5~7 d,即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方剂二:取当归30 g,枇杷叶、丹皮、天花粉、桔梗、黄药子、白芍、白药子、没药各20 g,大黄、红花各15 g,甘草10 g,治疗方法同上,可以较好的缓解各种症状,促进患病牛尽快的恢复。
方剂三:可以取防风30 g,葛根、羌活、当归、独活、山药各25 g,连翘、乌药、黑附子、柴胡、升麻、甘草各15 g。
方剂四:可取金银花30 g、乳香、当归、夏枯草、木香、没药、香附各20 g,川芎、乌药、白芷、羌活、薄荷、陈皮、红花、甘草各15 g,草乌、川乌各10 g。
实际治疗时,通过做好上述药物的科学,让患病牛及时的服用,能够获得较好的疾病治疗效果,实际治疗时,所应用方剂中的各种药物能够较好的起到消炎止痛、提升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对于患病牛症状的缓解与疾病的恢复有着重要意义,且各种中药材比较安全且易获得,通过及时做好应用与治疗,对于病情恢复能够起到积极作用[3]。
2.3中药外敷
中药外敷是治疗牛肩膊痛比较有效的方法,实际运用时,应科学选择各种中药材,进行药物外服,促进患病牛血气畅通,消散热气,改善疼痛等症状。具体可结合患病牛所表现出的各种症状,提高药物选择的针对性,之后混合研末,并添加其他制剂,最终将其调和满足治疗需求的剂型,外敷到患处,最终运用适合的敷料与医用胶带做好固定,该方法的运用不仅能够直达患处,同时操作起来比较方便,优势比较明显,能够显著提高患畜的预后效果,值得在实际应用时进行临床推广与应用。现阶段,中药外敷治疗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剂型为药膏,如敷膊散。该方剂中主要成为是栀子研末,小麦面为辅,配合醋进行调和,最后敷于患处。中药外敷治疗通过对各个剂型敷于创面的方法,能够促进药材中的有效成分得以更好的发挥作用,患处疼痛情况,环节各种炎症,促进机体免疫力恢复,对肩膊痛患牛康复起到积极作用。
2.4推拿按摩
从中兽医角度出发,进行牛肩膊痛治疗,可以使用推拿按摩手法来帮助牛缓解肩膊痛症状。推拿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方法,运用按摩和刺激身体特定的穴位和经络的方式,以促进牛体血液循环,起到舒缓肌肉,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这有助于改善各种临床症状。针对牛肩膊痛,中兽医可以运用一些特定的推拿按摩手法,像揉、按、捏、推等,以及应用舒筋活络手法,如织扫、穴位刺激等。相关措施均能够帮助病例舒缓紧张的肌肉,促进气血流通,减轻肩膊痛的不适感。通过综合治疗,能够从不同层面上对病牛的身体做好调理,提高治疗效果。
2.5讨论
中兽医在治疗疾病时,会结合每只牛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治疗。综合考虑患病牛只的症状、体质特点及致病因等因素,为其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同时中兽医注重调理患病动物身体健康,其不仅仅局限于对症治疗。借助中药内服等方式,能够帮助牛平衡体内的阴阳气血,增强身体抵抗力及自愈能力,从而提高恢复效果。同时,中医治疗通常采用天然草药,在正确使用的情况下,其所出现的副作用较小。相较于某些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的方式,中兽医治疗方法更为安全。
综上所述,随着养殖工作的发展,在牛养殖工作过程中,对于疫病的防控工作更为关注。当前,在防控牛肩膊痛疾病时,更多防疫人员会对中兽医的治疗技术展开应用,中兽医治疗牛肩膊痛具有效果好、安全、高效等优势,副作用小,能够较好控制疫病,降低疫病可能对养殖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相关防疫人员应加强学习,对中兽医治疗牛肩膊痛的各种具体方法展开学习和实践,提高疾病治疗效果,推动养殖工作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胡兴国.中兽医治疗牛肩膊痛的方法探究[J].中兽医学杂志,2022(11):21-23.
[2]张喜霞.中兽医治疗牛肩膊痛[J].中兽医学杂志,2021(6):55-56.
[3]牛永新.当归四逆汤加味治疗牛肩膊痛120例[J].中兽医学杂志,2009(2):30-31.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农业农村局李富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