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增长和土地资源的有限性,如何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农作物产量,实现高效利用土地资源,成为农业研究的重要议题。幼龄果树和西瓜的套种栽培技术作为一种集成利用土地资源的农业模式,近年来引起了广泛关注。这种栽培技术不仅能够提高单位面积的经济收益,还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增加生物多样性,从而保证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幼龄果树在成熟前几年通常占据土地且产出较低,而西瓜作为短生命周期作物,具有生长迅速、产量高的特点。通过将西瓜与幼龄果树进行套种,不仅可以在果树成熟前有效利用土地资源,还可以通过西瓜的遮荫作用减轻地面温度,保持土壤湿度,为幼龄果树成长提供有利条件。套种栽培模式还有助于控制杂草和土传病害,降低农药使用,有益于保护环境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幼龄果树和西瓜套种栽培技术,不仅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也具有显著的生态环境意义。
1幼龄果树栽培
1.1幼龄果树栽培现状与挑战
近年来,幼龄果树栽培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包括改良品种开发、病虫害管理技术及水肥管理的精准化等[1]。这些技术应提高了幼龄果树成活率和早期生长性能。许多地区开始采用集约化管理模式,通过专业化、标准化操作流程来提升管理效率和果树生长质量。全球气候变化对幼龄果树生长造成了极大威胁。极端天气条件不仅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还可能导致幼苗大量死亡。土壤退化是影响幼龄果树生长的挑战。长期的过度耕作、不合理的水肥管理和化学农药使用,导致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影响幼树的正常生长[2]。幼龄果树对病虫害抵抗力相对较弱,需要更加精细的管理和预防措施。
1.2西瓜栽培技术进展
西瓜作为全球广泛种植的水果,其栽培技术经历了显著变革和进步。通过传统育种和分子育种技术,培育出了多种对主要病虫害有较强抵抗力的西瓜品种。这些抗病品种的推广应用显著降低了化学农药使用量,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更为友好。通过杂交育种技术,无籽西瓜因其食用方便而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无籽西瓜产量和品质得到了大幅提升。
1.3套种栽培模式理论与实践
套种栽培也称混作或间作,是一种古老的农业实践,在同一时间内在相同土地上种植两种或多种作物。这种栽培方式基于生态学原理,旨在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来优化资源利用、增强作物抵抗力并提高产量。套种栽培不仅能提升土地利用率,还能改善土壤质量、增加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风险,并有助于农业系统的可持续性。不同作物对光、水、营养等资源的需求具有差异性,套种可以实现资源互补利用,减少资源竞争。通过增加作物多样性,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物多样性。多样化作物种植可以打乱病虫害生命周期,避免发生病虫害。在幼龄果树间种植短期作物,如蔬菜或豆科植物,既可以提高短期经济收益,又能通过豆科作物固氮能力提供自然肥料。在易受风蚀地区,通过间作高低不同的作物,减少风速,保护土壤。不同作物根系结构对改善土壤有不同的作用,深根作物可以帮助松散土壤,提高土壤透气和渗透性。
2材料与方法
2.1选择研究区域与对象
选择的区域应具有适宜幼龄果树和西瓜生长的气候条件。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温度、降水、日照时长等,这些都直接影响到作物生长周期和产量。不同作物对土壤的要求各不相同。理想的研究区域应该拥有适宜2种作物生长的土壤类型,例如良好的排水性、适宜的pH值、丰富的有机质等。考虑到西瓜对水分的需求相对较高,选择的区域应具有充足的水资源,以确保套种栽培中两种作物都能得到充分的水分供应。考虑区域病虫害发生情况,优先选择病虫害发生较少的区域,以减少实验风险。同时,应考虑果树病虫害抵抗力和生长习性,以确保套种成功。选择早熟、高产、抗病性强的西瓜品种,以适应与幼龄果树的套种模式。考虑西瓜生长习性,选择根系相对较浅的品种,减少对幼龄果树根系的干扰。
2.2栽培技术实施方案
在种植前进行土壤质量测试,包括pH值、有机质含量、营养元素浓度等,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必要的土壤改良,如调整pH值、增加有机肥料或适量的化学肥料,以提高土壤肥力。确定幼龄果树与西瓜种植间距和排列方式。通常,应考虑果树成熟大小及西瓜的生长需求,保证二者间有足够生长空间,减少资源竞争。在春季或秋季(取决于当地气候条件)栽植,选择健康的苗木,并确保根系分布合理,避免损伤。考虑到西瓜的生长周期较短,可以在果树种植后的第二年春季开始种植西瓜。西瓜种子或苗应种植在果树行间,确保充分利用空间。采用滴灌或微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根据作物生长阶段和当地气候条件调整灌溉量。实行科学施肥,结合施用有机肥和化学肥料,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和土壤肥力情况制定施肥计划。实施综合病虫害管理策略,包括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以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定期对果树进行修剪,控制树形和促进通风透光;对西瓜藤蔓进行适当间伐,保证生长健康[3]。
2.3栽植幼龄果树
幼龄果树的选择与植栽是确保套种栽培成功的关键步骤。选择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果树品种,考虑耐寒、耐旱、耐湿等特性。根据套种目标和管理便利性,选择成熟期适宜的品种,以便与西瓜的生长周期相匹配。优先选择对常见病虫害有较强抵抗力的品种,减少化学防治。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苗木,根系发达且分布均匀。确保苗木来源可靠,最好从认证的苗圃购买,以保证品种的纯正和苗木的质量。根据当地气候条件选择最佳植栽时间,通常在春季或秋季,避免极端气候条件。挖足够大的植穴,确保植穴深度和宽度能容纳苗木根系发展。一般植穴大小应为苗木根球大小的2~3倍。在植穴中加入适量的有机肥料或堆肥作为底肥,以促进苗木生长。应将苗木轻轻置于植穴中心,调整苗木位置,使其根颈部位略高于或等于地面水平。逐渐填回挖出的土壤,并轻轻踏实,确保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植栽后立即浇透水,帮助土壤固定并消除空气袋。植栽初期要定期浇水,保持土壤适度湿润,促进根系生长。根据需要进行支撑绑扎,防止幼树因风力影响而倾斜。观察苗木生长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病虫害问题[4]。
3实验结果
3.1幼龄果树生长情况
在研究幼龄果树与西瓜套种栽培技术的应用时,对幼龄果树生长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测量幼龄果树高度和枝干直径增长,了解果树生长速率。根系发展状况直接影响果树吸水和养分吸收能力,可以通过定期观察和少量的挖掘检查来评估。叶色、叶片大小和叶片数量可以反映出果树的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对于某些快速生长的果树品种,在幼龄期末可能会开始开花结果,这些数据对评估果树的早期生产潜力很有价值。
3.2西瓜生长与产量
在幼龄果树与西瓜套种栽培系统中,西瓜生长情况和产量是评估套种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包括植株高度、茎粗及叶片大小和数量,这些指标反映了西瓜生长快慢和生长期健康状况。记录开花时间、花朵数量及果实座果率,有助于评估西瓜繁殖效率和潜在产量。包括果实平均重量、糖度、外观品质等,这些是评价西瓜产量和市场价值的关键指标。
3.3套种栽培对土壤质量的影响
套种栽培作为一种多元化的农业实践,不仅可以提高作物产量,还能对土壤质量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在同一块地上种植幼龄果树和西瓜,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保证土壤健康。不同作物的根系分泌和落叶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幼龄果树深根系和西瓜浅根系共同作用于土壤,可以改善土壤通气性和渗透性,减少土壤侵蚀。通过作物间的互补作用,如豆科作物的固氮能力可以为非豆科作物提供氮素,从而增强土壤养分循环和利用。多样化的作物配置可以打乱害虫生命周期,减少特定病虫害发生,间接减轻对土壤有害化学物质的依赖和使用。
通过化学分析方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比较套种前后的变化。利用土壤取样,通过微生物培养或DNA测序技术评估土壤中微生物多样性和数量。通过测定土壤密度、孔隙率、渗透性等指标,评估套种栽培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通过土壤养分分析,尤其是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的含量测定,评估养分循环的效率。通过定期观察和记录,评估套种栽培对病虫害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的影响。通过这些评估方法,可以全面了解套种栽培技术对土壤质量的积极影响,为未来的农业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和改进建议,从而促进可持续农业发展。套种栽培技术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还可提升作物产量和改善土壤质量[5]。幼龄果树与西瓜套种栽培模式证明了其在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生物多样性及促进土壤健康方面的有效性。幼龄果树生长状况和西瓜产量均显示了套种对作物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土壤质量改善进一步证明了套种栽培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贡献[6]。因此,套种栽培模式作为一种生态友好型农业实践,值得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推广应用,以实现农业生产的持续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未来的研究应进一步探讨不同作物间的最优套种组合、管理措施及长期效应,以充分挖掘套种栽培的潜力,为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唐金荣,廖双源,韦凤玲,等.幼龄果树套种西瓜高产栽培技术[J].南方园艺,2019,30(5):66-67.
[2]幼龄果园套种西瓜[J].农村新技术,2018(6):68.
[3]陈维纲,杨连花,邓大成,等.幼龄果园套种西瓜简约化高效栽培技术[J].长江蔬菜,2024(1):49-51.
[4]王沙沙.麦田西瓜间作套种高效栽培技术[J].河北农业,2022(12):67-68.
[5]曹伟.西瓜栽培技术优化措施[J].种子科技,2022,40(15):67-69.
[6]罗晓雯,周鹤飞,何楠,等.幼龄果树和西瓜套种栽培技术[J].果农之友,2022(8):36-38.
(山东省东明集镇人民政府袁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