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肚菌栽培技术要点研究

2024-12-31 00:00:00
世界热带农业信息 2024年7期
关键词:羊肚覆土菌种

1羊肚菌生物学特点分析

1.1温度

羊肚菌属于典型的低温真菌,孢子在15~25℃内萌发,菌丝通常在18~22℃内生长状态最佳,一旦环境温度超过28℃或低于3℃,则会导致菌丝停止生长[1]。结合栽培经验来看,羊肚菌子实体在昼夜温差较大的环境下,其形成速度会更快,子实体发生温度通常在10~22℃。只有控制好环境温度,才能够为羊肚菌正常生长奠定基础。

1.2水分

羊肚菌具有喜阴凉湿润的特点,通常需要将菌丝体培养基的含水量控制在60%~65%,在子实体发育过程中,空气湿度应控制在 85%~90%[2]。

1.3光照

羊肚菌菌丝体一般在阴暗或微光环境下生长情况较好,若光照强度过大,则会抑制菌丝生长速度。在子实体发育过程中,需要采取措施做好光照控制工作,一般营造遮光率达到70%左右的散射光环境最佳。

1.4空气

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对氧气的需求量较低,而子实体在发育阶段则需要具备良好的通风条件[3]。若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较高,则会导致子实体发育缓慢,甚至出现畸形、腐烂等问题。

1.5土壤

羊肚菌子实体和菌丝体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将土壤pH值控制在5~8。结合栽培经验来看,在pH值处于6~7时,生长状态最佳。

1.6碳氮源

羊肚菌在栽培过程中,碳氮源生长谱十分广泛,可以充分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这也意味着羊肚菌在大部分真菌培养基上都可以健康生长。

2羊肚菌栽培技术要点分析

2.1选择菌种

甘南藏族自治区已经培育出了多种适合当地气候环境和地理条件的优质品种[4]。优质的菌种能够保证羊肚菌生长速度和品质。可以从专业的菌种供应商处购买菌种,这些供应商通常会对菌种进行严格的筛选和检测,确保其纯度和活性。此外,也可以从野生的羊肚菌中提取菌种,但这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以防止引入其他种类的菌种。

2.2制作菌种

2.2.1拌料装瓶

在羊肚菌菌种制作过程中,需要将水煮超过2 h的麦粒作为主要培养料,稻壳等其他材料作为辅助培养料。一般要将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65%左右,将主料和辅料充分搅拌,确保二者均匀混合后全部装入密封瓶中[5]。需要注意的是,装料过程必须做到松紧适宜,在培养料达到密封瓶茎部时即可停止,并对瓶口进行密封处理,最后装筐,并进入杀菌环节。

2.2.2杀菌

菌种制作完毕后,需要通过高压方式进行杀菌。在实际操作中,应将装筐的菌种瓶及时放入高压菌锅,将压力控制在1.5 kg/cm左右,持续2.5 h,拿出后在常温环境下自然冷却。

2.2.3制备培养基

培养基是菌种生长的基础,需要含有羊肚菌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物质。常用的培养基有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等,这些培养基能够提供菌种生长所需的碳源、氮源和其他微量元素。将羊肚菌菌种接种到培养基上,然后放入恒温恒湿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观察菌种生长情况,如菌丝生长速度、颜色变化等,并根据观察结果及时调整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光照等。当菌种生长到一定程度后,需要进行分离。这是因为同一培养基上可能会有多个菌种同时生长,若不进行分离,可能会导致菌种之间的竞争,影响羊肚菌生长。分离的方法是将菌丝体从培养基上剥离下来,然后接种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二次培养。这样可以避免菌种之间的竞争,提高羊肚菌生长效率。分离好的菌种需要进行保存,以备后续使用。通常是将菌种冷冻保存在低温环境中,这样可以延长菌种存活时间,同时也可以减少菌种变异。

2.2.4接种培养

待菌种瓶自然冷却后,需要继续开展下一步接种工作。在实际操作中,应将温度冷却到20℃菌种瓶并移到无菌环境下,如专业接种室或接种箱等。严格流程接种,完成接种工作后,将菌种瓶移到培养室中,注意控制好培养室环境温湿度、光照度等参数,一般温度控制在16~18℃最佳。菌丝培养18~20 d后,即可长满菌种瓶。结合甘南藏族自治区实际情况来看,通常羊肚菌原种制作最佳时间在9~10月,栽培种制作时间在10~11月。上文提到,羊肚菌是典型的低温菌种。应时刻关注温度变化,最好将温度控制在18~22℃,否则会滋生病虫害。

2.3栽培时间

羊肚菌是一种喜阴凉湿润的菌种,适合在低温环境下栽培。通常,最佳栽培季节为秋季。具体的播种时间需要依据当地气候条件及特点来确定,更要注意当地天气预报,当连续7 d最高温度在20℃以下时,就可以开始播种。除了播种时间,羊肚菌生长还受到其他环境因素的影响[6]。种植地气温、降雨量和降雨时间等都会直接影响其生长。最适生长温度为12~15℃,当温度低于10℃或高于18℃时,羊肚菌生长会明显减慢。此外,土壤相对含水量应控制在50%~70%,还需要保持菇棚湿润的环境,空气相对湿度在85%~90%为最佳。因此,在栽培羊肚菌的过程中,不仅要选对播种时间,还要管理好其他生长条件,以确保羊肚菌良好生长和高产。

2.4栽培管理

2.4.1开厢做畦

羊肚菌喜欢生长在温暖、湿润、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地方适宜作为栽培场地。选定场地后,清除杂草、树根等杂物,确保地面平整。甘南藏族自治区一般在12月上旬开展开厢做畦工作,需要将土壤翻耕深度控制在8~10 cm内,保证翻耕后的土壤无大土块。在开厢做畦过程中,应将规格设置在长85 cm、深40 cm左右。而后在厢面开挖2条播种沟,宽度控制在35 cm左右,深度控制在8 cm左右,最后将碎土回填到播种沟中,回填土深度一般为2 cm。

2.4.2播种工作

若选择大田无基料栽培模式,则可以直接播种菌种,无需使用培养料。在具体操作时,需要将菌种捣碎,并按照4 500~6 000 g/hm2的规格撒入播种沟,而后覆盖1层3~4 cm厚的土壤。需要注意的是,回填土土粒必须细碎均匀,不能有鸽蛋大小的土块。在此基础上做好厢沟,深度控制在3~4 cm即可。实际操作流程如下:第一,准备塑料袋:选择适合的塑料袋,确保其能够透气但不会漏水。通常使用透明的塑料袋,以便观察种子生长情况。第二,打孔:在塑料袋上均匀地打孔,孔的大小应该适合羊肚菌种子大小。可以使用针或专用的打孔器。确保每个孔之间的距离,以便种子有足够的空间生长。第三,放入种子:将羊肚菌种子小心地放入每个孔中。每个孔中只放1个种子,以确保每个种子都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和空间生长。第四,覆盖培养基:用适量的培养基覆盖种子。培养基是一种专门用于羊肚菌种植的混合物,其中包含了适当的营养物质和水分。确保培养基均匀地覆盖种子,以提供充足的养分和保湿。第五,控制温度和湿度:将播种好的塑料袋放置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羊肚菌喜欢温暖而湿润的环境,可以将袋子放在温室或室内的温暖地方。同时,保持适当的湿度,可以通过喷水或放置湿毛巾等方式来增加空气湿度。第六,等待发芽:在适宜的条件下,羊肚菌种子通常会在几天到几周内发芽。在此期间,需要定期检查袋子中的种子,确保它们没有受到病虫害的侵害。若发现任何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第七,移栽:当羊肚菌的菌丝体长满塑料袋时,可以进行移栽。将袋子中的菌丝体小心地取出,并将其移植到适合生长的基质中,如木屑、树皮等。继续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以促进羊肚菌生长发育。

2.4.3覆土及覆膜

播种完毕后,菌种需要用畦上的泥土盖住,覆盖厚度一般为3~4 cm。并且要保证土壤细碎,无大土块。在实际操作时,首先需要准备细土。这些细土应该是肥沃、疏松且排水良好的土壤。可以收集有机质丰富的土壤或购买高质量的园艺土壤。而后需要将施肥后的畦面清理干净。确保没有残留的肥料或其他杂物,以免影响覆土效果。可以使用扫帚或手铲轻轻扫除畦面上的杂物。要注意保持覆土厚度,不要过厚或过薄。过厚的覆土会导致植物根部缺氧,而过薄的覆土则无法提供足够的保护和养分。在覆土时,要尽量使土壤均匀分布,避免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可以通过轻轻拍打畦面或用手铲将土壤压实,以确保覆土的均匀性。最后进行检查和调整。确保畦面上没有明显的凹凸或不平整的地方,以及没有遗漏的区域。若发现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可以再次进行覆土。通过覆土,可以为植物提供适当的生长环境,保护根部免受外界伤害,并确保植物能够充分吸收养分。

2.4.4喷水保湿

完成覆土工作后的2~3 d内,需要及时做好灌溉工作,可以使用泵送方式将附近清洁水源泵入栽培区域。每24 h喷水3~4次,保证覆土层土壤湿润,进而为菌丝健康生长营造良好环境。需要注意的是,喷水应控制好用量,杜绝喷大水,一方面避免菌丝缺氧抑制生长,另一方面避免土壤板结。

2.4.5搭建菇棚

通常喷水完成后的3~5 d,泥土水分会蒸发一部分,此时泥土湿润度较低,农户可以即刻开展菇棚搭建工作。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土壤肥沃、通风良好的地方搭建菇棚。避免在低洼地、积水地、污染严重的地方搭建。根据羊肚菌生长习性和种植规模,规划菇棚的大小、形状和布局。一般来说,菇棚可以采用拱形结构,以便于采光和通风。可以将高和宽的规格分别设置为1.9和5.9 m,长度则根据实际情况确定[7]。通常1个菇棚要覆盖5个厢面。搭建菇棚所需的材料包括竹竿、铁丝、塑料薄膜等。竹竿用于搭建菇棚的骨架,铁丝用于固定竹竿和塑料薄膜,塑料薄膜用于覆盖菇棚,保持温度和湿度。将竹竿按照预定高度和间距排列好,用铁丝将竹竿固定在一起,形成稳定的骨架。确保骨架牢固,能够承受风雨侵袭。在菇棚骨架上铺设塑料薄膜,将菇棚内部封闭起来。塑料薄膜要拉紧,确保没有空隙,以防止空气和水分流失。同时,塑料薄膜要有一定的透光性,以保证菇棚内有足够的光照。菇棚顶部和侧面安装通风设备,如排气扇、通风窗等,以保证菇棚内的空气流通。通风设备要根据菇棚大小和形状合理布置,以达到最佳的通风效果。

2.4.6发菌管理

完成菇棚搭建工作后,需要时刻关注棚内温湿度,尤其要做好湿度控制工作,确保湿度始终在55%~60%。另外,羊肚菌在发菌过程中,还要对杂草进行技术处理。结合栽培经验来看,在菌种播种后的3~4周,棚内杂草即可长齐,此时需要通过人工除草、药剂除草等方式将杂草处理干净,保证菌种在原基分化前15 d棚内没有杂草。

2.5补充营养

菌丝生长速度较快,在菌种播种后的7~21 d内即可钻出土层。在土面覆盖1层白霜后,为了加快菌丝生长速度,需要及时补充有机营养物。结合实践经验来看,羊肚菌在营养充沛、温湿度适宜的环境下,子实体分化速度也会加快。甘南藏族自治区在完成菌种播种工作的7 d后即可摆好营养袋。在实际操作时,需要将杀菌处理的营养袋一侧刺穿,使其与地面菌丝紧紧贴合在一起,并将遮光材料覆盖其上,如塑料布等,如此能够加快菌丝生长速度,提高次年出菇量。

2.6出菇期管理

甘南藏族自治区春季温度逐渐上升,农户需要在气温10℃以上时开展管理工作。在此期间,厢面湿度应逐渐提高,在3~5 d内需要从65%湿度调整到80%左右。待温度处于12℃以上时,应将厢面有机营养物残渣处理干净,并继续调整湿度,一般控制在85%~90%以内最佳。此时土面会凝结1层白色分生孢子,并形成羊肚菌原基,主要呈针尖状卵圆形,颜色为灰白色,存在于土缝和土壤表面。原基在合适温度作用下会继续分化,分化后顶部为黑色,下部为灰白色,此时需要对厢面湿度进行控制,一般控制在85%~90%。

2.7采收加工

羊肚菌采收时间通常在雨季,大约在每年5~9月。当羊肚菌菌盖完全展开,边缘开始卷曲时,就可以进行采收。操作中使用干净的剪刀或刀片,从菌柄下方约1~2 cm处剪下,避免损伤菌体。将采下的羊肚菌放入清水中轻轻搅动,去除表面的泥沙和杂质。注意不要用力搓洗,以免损伤菌体。并做好分类工作,根据羊肚菌大小、形状和颜色进行分类,以便于后续加工和销售。将清洗干净的羊肚菌放在通风、遮阳的地方自然晾干。也可以使用烘干机进行烘干,但要注意控制温度,避免过高的温度导致羊肚菌变质。将干燥好的羊肚菌放入食品级塑料袋中,尽量排出袋内空气,然后密封保存。也可以使用真空包装机进行真空包装,以延长羊肚菌保质期。

参考文献

[1]肖朝林.林下羊肚菌的栽培技术[J].农家致富顾问,2018(7):20.

[2]苗人云,刘天海,干雪梅,等.银杏林下套种白及和羊肚菌的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J].中国食用菌,2020,39(12):63-72.

[3]蒋素容,张雨.厚朴林下套种羊肚菌的栽培技术及效益分析[J].四川农业科技,2021(5):26-27,32.

[4]罗祥英,李梦杰,曹瑶,等.梯棱羊肚菌补充2次外源营养的栽培技术[J].中国食用菌,2022,41(12):21-26.

[5]胡清秀,廖超子,叶豆,,等.绿色技术在油菜羊肚菌套种栽培中的集成应用[J].中国农业综合开发,2022(6):55-57.

[6]薛变丽,李波,李武辉,等.温室栽培羊肚菌外源营养袋技术的优化试验[J].食用菌,2023,45(3):32-34.

[7]李英红.羊肚菌的高效栽培管理技术[J].农家致富顾问,2020(14):9.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毛玉萍,尚晓花(通讯作者),周兰兰,卓玛草,王海峰】

猜你喜欢
羊肚覆土菌种
羊肚菌“飞天记”
军事文摘(2023年18期)2023-10-31 08:10:18
小小羊肚菌 拓宽致富路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08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军事文摘(2021年18期)2021-12-02 01:28:04
水稻机械直播同步悬摆式覆土装置设计与试验
棉柴覆土栽培双孢菇高产技术
现代园艺(2018年1期)2018-03-15 07:56:21
百病傻
农业知识(2017年9期)2017-04-10 07:07:58
手外伤感染的菌种构成及耐药性分析
食用菌液体菌种栽培技术的探讨
山西农经(2015年7期)2015-07-10 15:00:57
香菇反季节覆土栽培技术
现代农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