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猪瘟是生猪传染性疾病,一旦在养猪场中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不仅会影响养猪场的经济效益,而且对养殖人员的身体安全产生威胁,特别是在一些基层规模化养猪场中,发生了非洲猪瘟疫情后,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非洲猪瘟作为中国重点防范的一类动物疫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生猪在感染了非洲猪瘟后在短时间内就会发病直至死亡,无法进行有效治愈,必须要做好非洲猪瘟的疫情防控工作,避免非洲猪瘟流行造成的恶劣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基层规模化养猪场的非洲猪瘟防控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提升基层规模化养猪场对非洲猪瘟的防控能力,为广大生猪养殖户提供经验借鉴。非洲猪瘟主要病原是非洲猪瘟病毒,具有感染性强、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等特点,能够引起生猪高热、呼吸障碍等症状,非洲猪瘟发病过程极短,致死率可达到100%。生猪养殖人员需要进一步了解非洲猪瘟疫情发病和流行特点,做好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促进当地畜牧业产业更好发展。
1非洲猪瘟病毒概述
1.1病原学
非洲猪瘟病毒属于DNA病毒,主要寄生于生猪的内脏、组织液和排泄物中,该病毒能够在常温下生存30 d以上,在4℃低温环境下可以生存5年以上,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这也是非洲猪瘟疫情难以防控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大多数情况下,采取一定的措施就能够有效消灭环境中的非洲猪瘟病毒,比如利用氢氧化钠、氢氧化钾和次氯酸钠等消毒剂在一定剂量下可以杀死该病毒;或者在60℃环境下保持30 min也能够有效消灭病毒[1]。
1.2流行病学
据相关检测结果分析,中国流行的非洲猪瘟病毒主要为Ⅱ型。该病毒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的生猪和死亡的病猪,一般通过直接接触或各种虫源媒介等途径进行传播。该病毒主要感染家猪和野猪,不会传染给人,若人们携带该病毒在接触生猪,就有可能造成感染,若食用了感染非洲猪瘟疫情的猪肉,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2]。
1.3非洲猪瘟疫情症状
1.3.1最急性
最急性的非洲猪瘟病猪会突然出现不进食、呼吸急促、高热等症状,在病猪的腹部和肛部会出现暗红色的紫癜,体温可以达到42℃,之后会突然死亡。
1.3.2急性
当生猪感染了非洲猪瘟疫情出现急性症状后,病猪可能会出现嗜睡等现象,而且还会伴随精神萎靡和食欲不振等现象,体温可以达到41℃,会出现腹泻、血便等症状。
1.3.3亚急性
亚急性的症状与急性相似,也会出现相应的症状,但是发病程度较轻,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就会加重。
2基层规模化养猪场非洲猪瘟防控常见问题分析
2.1防控力度不强,养殖管理水平不高
由于近2年在贵州省黔南地区甚至全国都很少有非洲猪瘟疫情的报导,所以在实际生猪养殖过程中,没有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非洲猪瘟的防控措施,导致整体防控力度不强。在生猪调度过程中,很少进行先行的隔离工作,检疫工作也不充分,有可能出现源头感染的风险,整体疫情防控工作存在漏洞。另外,生猪养殖户整体养殖管理水平也不高,不注意养猪场的环境卫生,通风条件不良,容易出现各种环境污染的问题。而且没有注重管理生猪的饲料,饲喂方法不科学,容易造成生猪的感染而发生疾病,也缺少定期的消毒工作,整体的养猪场环境较差[3]。
2.2流通管理环节不完善,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
流通管理环节也是防控非洲猪瘟疫情的重要环节,有些生猪在感染了非洲猪瘟病毒后不会立刻发病,具有一定的潜伏期。若缺乏健全的监管机制,可能会使这些病猪流入市场,在屠宰加工环节也会给相关人员造成影响,还有可能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对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产生威胁。而且在生猪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的污染也有可能会造成生猪感染。
2.3养殖人员经验不足,专业能力不强
生猪养殖人员是与生猪接触最多的群体,能够对生猪生长产生一定影响。当前,贵州省黔南地区部分生猪养殖人员存在经验不足与专业能力不强等问题。由于没有或很少接触过非洲猪瘟疫情相关的事件,对非洲猪瘟疫情了解不够,不了解非洲猪瘟临床症状、危害及具体的防控措施,当生猪出现非洲猪瘟疫情症状时,也不能很好地鉴别,当疫情发生时也不能进行及时处理,造成严重影响[4]。
3基层规模化养猪场非洲猪瘟防控的有效措施分析
非洲猪瘟疫情一旦发生就会对养猪场产生严重的影响,也没有有效的治疗手段,所以做好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实现当地畜牧业的高质量发展,相关人员需要提高对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重视程度,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寻找有效的解决措施,不断提高黔南地区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能力和水平,从源头上做好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全面降低非洲猪瘟疫情发生概率并减少危害。
3.1加强疫情防控管理,提升养殖人员管理水平
虽然贵州省黔南地区很少发生非洲猪瘟疫情,但是相关人员要意识到非洲猪瘟疫情的危害,一旦发生就会造成恶劣影响。因此,为了避免黔南地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避免非洲猪瘟疫情影响,需要全面加强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管理。首先,在生猪调度过程中必须要做好隔离工作,特别是针对外来的生猪更要进行严格检疫和隔离措施,从源头上防止非洲猪瘟疫情发生风险,保证防控管理科学性、合理性与专业性。同时,生猪养殖人员也要规范养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水平[5]。不能饲喂泔水或腐烂的食物,防止生猪出现疾病而降低抵抗力,容易受到各种病毒的侵染;也要保持养猪场整体环境整洁,需要每天定期清理猪粪、猪尿等排泄物,保证养猪场通风设施完善,还要做好日常的消毒工作,避免各种病原微生物滋生影响生猪健康。另外,相关部门也要定期对基层规模化养猪场进行检查,找出养猪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督促养殖人员进行尽快整改,发挥监督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3.2完善流通环节管理,发挥监管机制的有效作用
完善流通环节管理,是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相关人员必须要提高流通环节管理的重视程度。首先,在生猪运输环节,必须要严格规定运输人员定期对运输工具进行彻底消毒与清洁,使运输工具保持干净整洁,防止各类细菌和病毒滋生,在生猪运输过程中造成感染。同时,也要严格管控生猪屠宰和加工环节,严禁养殖户进行私自的屠宰和加工,必须到专门地点进行生猪处理。也要严禁从非洲猪瘟疫情高风险地区调度生猪产品,全面完善生猪产品监管机制,保证生猪产品食品安全,避免对人体生命健康安全造成威胁。另外,要严格检疫和监管措施,在定性定量的原则基础上,若发现了疑似非洲猪瘟病毒感染的生猪产品,必须要及时地上报给相关部门,并且妥善处理问题产品,等待相关人员进行检验工作,使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更加全面[6]。
3.3开展专业知识培训,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能力
生猪养殖人员在基层规模化养猪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非洲猪瘟疫情防控的主体,对执行各种疫情防控方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需要做好生猪养殖人员专业知识培训工作,提高养殖人员的专业能力。首先,相关部门可以指派专家为养殖人员普及非洲猪瘟疫情具体临床表现症状、危害及有效的防控措施,让养殖人员学会鉴别非洲猪瘟疫情症状。在日常养殖管理过程中,若发现了疑似非洲猪瘟疫情,第一时间要将疑似病猪进行单独隔离,之后对养猪场进行全方位消毒,并且上报给相关部门,请专业人士来进行鉴别,能够有效消除非洲猪瘟疫情的隐患。同时,养殖人员也要掌握科学的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措施。例如完善养猪场基础设施建设,提前设置单独的隔离舍;做好围墙的加固和门窗纱网的布置,防止野猪破坏围墙,将携带的病毒传染给生猪,防止各种蚊虫等在养猪场中肆虐造成疾病的传播;还要做好严格的饲料和饮水管理,保证饲料和饮水安全等。
3.4落实疫病防控机制,做好防控监测的科学管理
对于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工作,相关人员除了掌握基本的非洲猪瘟疫情发病特点和防控措施外,也要落实常态化管理工作。首先,生猪养殖人员需要做好仔猪检疫工作,待仔猪生长到一定时期时就要注射疫苗,提高仔猪对各种外界环境的抵抗能力,有利于实现生猪健康生长。同时,相关人员也要明确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工作职责,树立责任意识,不断提高个人的工作能力,了解非洲猪瘟疫情发病要做到心中有数,全面了解辖区内的生猪养殖情况,针对特定地区开展针对性的防疫工作。
综上所述,贵州省越来越重视非洲猪瘟的防控工作。虽然目前还没有针对非洲猪瘟疫情治疗的特效药物,但是只要做好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工作,就能够有效避免非洲猪瘟疫情。因此,当地相关部门必须要做好生猪养殖过程中全方位的监督和管理,强化非洲猪瘟疫情的防控手段和检查力度,避免基层规模化养猪场发生非洲猪瘟疫情,给当地生猪养殖造成影响。相关人员需要有常态化意识,有效控制非洲猪瘟疫情,将疫情影响降到最低,生猪养殖人员也要具备非洲猪瘟疫情防控,为当地畜牧业产业健康发展贡献重要力量。
参考文献
[1]苏同.非洲猪瘟背景下生猪养殖户防控行为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J].现代畜牧科技,2022(12):95-97.
[2]谭良溪,杨俊.非洲猪瘟背景下规模猪场的技术改造与防控示范[J].养猪,2022(3):84-85.
[3]付元明,于庆江,田丽华.规模养猪场非洲猪瘟疫病防控措施研究[J].畜牧兽医科学(电子版),2022(10):115-117.
[4]李晓锋.规模化养殖场非洲猪瘟防控措施及实践[J].中国畜禽种业,2022,18(5):132-133.
[5]韦青藏,许宗丽,叶聃,等.非洲猪瘟背景下柳州市柳江区规模猪场构建生物安全体系的策略[J].养殖与饲料,2021,20(11):161-163.
[6]李翠菊,周建华.浅谈规模场如何做好非洲猪瘟防控工作[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21(10):142.
(贵州省黔南市贵定县盘江镇农业农村工作服务中心方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