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口增长和资源环境压力的不断加大,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逐渐暴露出土壤退化、农药残留等问题,迫切需要转向更加可持续和环保的农业发展道路。绿色农业作为一种倡导生态友好、资源高效利用的现代农业模式,是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吉林省得到了广泛关注和推广。为了推进农业发展,践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本论文从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优势出发,探讨了其在生态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积极影响。同时,针对吉林省实际情况,提出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策略,包括政府支持、科研创新、农民培训等,旨在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
1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
1.1资源高效利用
吉林省拥有平坦的地势和丰富的土地资源,这为绿色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绿色农业种植技术以科学合理的种植结构调整为基础,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推广轮作休耕制度是一项重要措施,通过合理安排不同作物的种植,使土地得到周期性休养,有助于保持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生产潜力。吉林省作物种类多样,采用轮作休耕措施不仅能保持土地肥沃度,还能降低病虫害发生,实现农田持续高产。此外,秸秆还田和绿肥种植也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将秸秆还田到农田中,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从而减少对化肥的依赖。
1.2提升农产品质量
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农产品质量提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通过科学合理的施肥和病虫害防控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品质,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安全的有机食品。以吉林省水稻种植为例,科学施用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不仅可以增加土壤养分,提高稻米产量,还能改善土壤质地,提升稻米外观和口感品质。有机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还能够减少农产品中化学农药残留的风险,确保农产品的食品安全。同时,有机农产品因其自然、绿色的特点,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有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注重生态平衡,采用生物防控方法来替代传统的化学农药。这不仅能够降低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还能保留农产品的原生态风味,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健康、绿色的食品。生物防控方法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产品质量,也推动了吉林省生态农业的发展,促进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1]。
1.3保护生态环境
吉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生态资源,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可以有效减少农药和化肥使用量,减轻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有助于维护生态平衡。采用有机农业种植方式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微生物的危害,还能够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水保持能力和通气性,有利于植物生长和发育。此外,有机农业还能促进农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增加益虫数量,实现生物防控,从而减少化学农药对环境的影响。这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环境保护,还能推动吉林省的可持续发展。
2吉林省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技术推广不平衡
吉林省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推广存在不平衡现象。尽管绿色农业的概念和技术逐渐被引入,但其在不同地区的推广进程却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地区和农户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主要得益于其地理位置、农业产业结构及政策支持等因素,这些地区能够更快地采纳并应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然而,另一些地区则相对滞后,可能因为缺乏政策支持、技术信息传递不畅等原因,未能及时融入绿色农业的发展潮流。这种不平衡的技术推广情况可能导致农业产业链的不协调、农产品质量差异,甚至造成资源浪费和环境问题[2]。因此,需要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技术支持和政策引导,促进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均衡发展。
2.2农民意识和知识水平不足
吉林省部分农民对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认识和理解仍相对不足。这主要源于他们缺乏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对新技术持保守态度。在一些地区,传统农业生产模式长期盛行,农民习惯于使用化肥、农药等传统方法,对于绿色农业技术存在一定陌生感和抵触情绪。这种情况不仅限制了绿色农业技术的应用,也影响了农产品质量的提升。因此,加强农民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意识和知识水平,是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的重要步骤之一。
2.3技术适应性差
吉林省各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导致部分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在不同地区的适应性有所区别。在推广绿色农业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例如,一些适用于南方地区的绿色农业技术,在吉林省寒冷气候下可能效果不佳,需要进行针对性调整和改进。因此,针对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技术定制及改良,是促进绿色农业技术在吉林省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
2.4资金投入不足
资金投入不足是吉林省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瓶颈之一。为了应用和推广绿色农业技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包括购买新设备、引进高质量种子及培训农民等。然而,由于部分农户经济条件有限,面临着资金不足的问题,这限制了绿色农业技术的应用和推广。这种情况会影响农民积极性,使得一些有潜力的农户无法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优势[3]。
3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策略
3.1政府支持和政策引导
政府的支持和政策引导是推进吉林省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的关键。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激励农民采用绿色农业种植技术,实现可持续农业生产。首先,政府可以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向农民提供购买新设备、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方面的补贴,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其次,政府可以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绿色农业的农户减免相应税款,以吸引更多人参与绿色农业产业链。为了更好地引导和示范绿色农业技术,政府可以设立绿色农业示范基地,展示各种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应用效果,为农民提供学习和交流平台。此外,基地还可以开展技术培训和示范,邀请专家讲解技术细节,帮助农民了解新技术的操作方法。这些举措有助于促进吉林省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发展。
3.2农民培训和技术服务
农民培训和技术服务是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重要环节。为了让农民了解和掌握新技术,政府可以联合农业科研机构、大学等,开展定期的绿色农业技术培训课程,包括有机肥料使用、生物防控、土壤改良等内容,通过多种形式如讲座、培训班、现场示范等让农民真正掌握技术要点。此外,建立农技推广体系也是必要的,政府可以设立农业技术咨询热线或在线平台,让农民可以随时咨询专家并解答实际操作中的问题。定期的技术指导和现场辅导也能够帮助农民解决技术难题,提高绿色农业技术应用水平。这些措施有助于提升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度和应用能力,从而促进绿色农业的发展。
3.3科研创新和技术适应性
在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过程中,科研创新和技术适应性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由于吉林省气候、土壤等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因此需要对绿色农业技术进行适应性改进,以适应当地的实际情况。首先,政府可以鼓励农业科研机构、大学和企业加大投入,开展与吉林省气候、土壤、作物特性等相关的研究,探索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为吉林省绿色农业提供更多创新方法和解决方案。其次,政府可以建立吉林地区绿色农业研究中心,汇集地方科研力量,建立跨学科的合作平台,围绕吉林省农业实际需求,开展系统性的研究和探索。研究中心可以涉及不同领域的合作研究,如作物育种、土壤改良、生态平衡等,为吉林省绿色农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提供科学支持[4]。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提高绿色农业技术的适应性和可持续发展水平。
3.4建立市场体系和品牌认知
为推广绿色农产品,需要建立市场体系和品牌认知。首先,政府可以制定统一的绿色农产品认证标准,对符合条件的农产品进行认证,确保其无化学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同时注重生态平衡和环境友好。通过认证,消费者能够更加放心地选择绿色农产品,促进市场对绿色农业的认可和支持。其次,政府可以开展绿色农产品宣传活动,借助媒体、互联网等渠道向公众普及绿色农业的概念、特点和优势。同时可以通过农产品展销会、农村旅游等形式,让消费者亲身体验绿色农业的生产过程,加深对绿色农产品的认知和了解。此外,政府可以引导农民和农业企业建立独特的绿色农产品品牌,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口碑。品牌的建立可以通过产品包装、宣传活动等方式进行,为农产品增加附加值,提升其市场地位。例如,“长白山有机茶”是吉林地区的一款绿色农产品品牌,通过建立有机茶认证体系和品牌宣传,取得了显著的效果。通过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获得了有机农产品的认证资格。这意味着该品牌的茶叶在生产过程中遵循了无化学农药、无化学肥料等有机生产标准,保证了产品质量和安全。品牌的成功建立使得消费者将其与优质的有机农产品联系起来,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5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
在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过程中,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是至关重要的,它们可以帮助农民克服投入难题,推动绿色农业的发展。吉林省可以通过提供资金支持和金融服务,为农民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1)资金支持:政府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农民采用绿色农业技术。这些资金可以用于补贴购买先进的种植设备、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产品生产所需的材料。通过资金补贴,可以降低农民投入成本,鼓励他们更积极地采用绿色农业技术,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2)金融服务:合作金融机构可以与政府合作,为农民提供低息贷款,帮助他们投入绿色农业生产。这些贷款可以用于购买种子、肥料、农业机械等,以及开展有机农业的培训和推广。通过金融服务的支持,农民可以更好地解决资金问题,扩大绿色农业发展规模,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敬暖.探究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及推广对策[J].河南农业,2022(32):56-58.
[2]周舒俐.浅谈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及推广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3):140-142.
[3]白艳华,胡新荣.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及推广对策[J].河南农业,2021(31):60.
[4]宋珂.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优势及推广对策关键要点[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10):105-106.
(1吉林省德惠市水稻生产工作站戈东辉,白鸽;2吉林省德惠市园艺特产工作站刘洪月3吉林省德惠市农业开发总公司李冰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