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时期延安开展的廉政教育

2024-12-31 00:00:00曾长秋
清风 2024年7期
关键词:边区延安廉政

1937 年9 月, 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中国共产党将陕甘宁革命根据地的苏维埃政府更名为陕甘宁边区政府。抗日民主政权建立之初,中共中央就敏锐地意识到:边区环境相对稳定,加上已在部分区域执政,条件变了,要确保党和军队不改变性质,就必须下力气抓好廉政教育。

铲除边区产生腐败的土壤,必须重视廉政教育

腐败问题危害性极大,直接损害了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发表《反对自由主义》一文,指出“我们主张积极的思想斗争,因为它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如果“取消思想斗争,主张无原则的和平”,腐朽庸俗的作风必然发生。在延安抗日战争研究会上讲演时他进一步指出,腐败现象阻碍了人民和历史的进步趋势,必须坚决克服。他还分析了延安(代表共产党)与西安(代表国民党)的区别:“利用抗战发国难财,官吏即商人,贪污成风,廉耻扫地,这是国民党区域的特色之一。艰苦奋斗,以身作则,工作之外,还要生产,奖励廉洁,禁绝贪污,这是中国解放区的特色之一。”

为了铲除边区滋生腐败的土壤,党中央认为必须加强廉政建设,从思想政治上加强对党员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廉洁教育。在边区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同志阐述了保持共产党的纯洁性、防止剥削阶级腐朽思想侵入党的肌体的重要性。他说:我们党员干部应该是为革命工作的,不讲升官发财,没有私有财产的观念……要保持党的纯洁性,就要使党内没有资本主义侵入。党内教育的重点,要求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树立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人生观。他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写道,“白求恩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为此我们“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坚持革命第一、工作第一、集体第一、他人第一,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贯穿于自己行动的全过程。

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同志在高级干部会议上作《学习和时局》的演讲,向全体党员推荐了文学家兼史学家郭沫若论李自成的文章《甲申三百年祭》,提醒大家务必“保持清醒与学习态度,万万不可冲昏头脑,忘其所以,重蹈李自成的覆辙”。毛泽东与黄炎培等六位民主人士在延安窑洞的对话,说明“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就能“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支配。爱国华侨陈嘉庚考察了延安,从十个方面解读“延安作风”能够打败“西安作风”,从而把“中国的希望”寄托在共产党人身上。

发挥监督和惩戒的作用,养成干部廉洁作风

延安时期,我们党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努力推动法规制度建设。洛川会议公布的《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的主张。边区召开的三届参议会分别通过了《陕甘宁边区抗战时期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等,虽然各有侧重,但都将“厉行廉洁政治,严惩公务人员之贪污行为”作为重要内容。同时,发挥监督作用是保证边区“风清气正”的关键所在。监督与惩戒相结合,廉洁教育与制度建设相配合,群众监督与民主政治相配合,人格力量与法治力量相配合,才能形成干部清廉、政治清明的局面。

《陕甘宁边区惩治贪污条例》规定,贪污数1000 元以上者处死刑。党中央还明确提出:“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例如,抗日军政大学第六队队长黄克功逼婚,枪杀了陕北公学学员刘茜。有人因黄克功15 岁参加革命,屡立战功,为其求情,希望可以免他一死。毛泽东致信审判长雷经天,同意执行死刑:“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萧玉璧1933 年参加革命,是一位身经百战的红军英雄,身上90 多处伤疤记录着他的赫赫战功。他在抗战时期担任甘泉县张家畔税务局局长,贪污公款3050 元,被边区高等法院判处死刑。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征询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并没有因其战功而护短,表示“我完全拥护法院判决”。

为了减轻边区人民的负担,党中央实行精兵简政,要求党员干部做增产节约、廉洁奉公、为民服务的模范,努力开展大生产运动。毛泽东认为,共产党员要保持廉洁性、纯洁性,就不能脱离群众,应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为边区政府和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写布告,强调“本府本处当保护人民既得利益”。他为延安民众声讨汉奸汪精卫大会起草《向国民党的十点要求》的通电,指出国民党统治区存在一批贪官污吏,“国家有此一群虎狼,无怪乎国事不可收拾”。延安整风运动期间,他反复强调:“如果我们做地方工作的同志脱离了群众,不了解群众的情绪,不能够帮助群众组织生产,改善生活,只知道向他们要救国公粮……这就是沾染了国民党的作风。”由于开展廉政教育,边区政府在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正如毛泽东所说,在延安“一没有贪官污吏,二没有土豪劣绅,三没有赌博,四没有娼妓,五没有小老婆,六没有叫花子,七没有结党营私之徒,八没有萎靡不振之气,九没有人吃磨擦饭,十没有人发国难财”,成为“全国政治上最进步的区域”。

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警示教育,可以挽救更多人

抗战时期党中央在延安开展廉政教育并反复对党员干部进行警示,其原因在于:一方面,按照国共两党的协议,边区政府和红军接受改编,延安及周边地区的环境相对稳定;加上在部分地方局部执政,一些党员干部经受不住“加官晋爵”的考验和物质上的诱惑,理想信念发生变化。另一方面,边区自然条件恶劣,加上日军轰炸和国民党封锁,军事形势颇为紧张,经济出现了很多困难,贪污腐败行为时有发生。为此,必须对党员干部进行廉政警示教育,警钟长鸣,可以防患于未然,教育和挽救更多的人。

党中央在延安果断开展廉政建设,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防范举措。首先是对党员干部实行为民、廉洁、勤俭等思想教育,提高党员干部的素质以抵制腐败思想的侵蚀;其次是颁布各种法律法规、建立干部管理制度以及奖廉惩贪机制,逐渐完善廉政制度建设,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再次是通过党内监督、参议会监督、监察机关监督、人民群众监督、新闻舆论监督等方式,构筑防腐惩贪体系;再次是毛泽东、张闻天、任弼时、林伯渠等领导人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勤政廉政、艰苦奋斗,为党员干部树立了榜样。以上惩腐肃贪的有效举措,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经验:搞好廉政建设,注重思想教育和培育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理念;依托法律法规,严惩贪污腐败分子;发挥民主监督效能,筑牢反腐败的巩固防线;保持艰苦勤俭的优良传统,树立清正廉洁的榜样。

当前,学习和借鉴党中央在延安关于廉政建设的重要举措和丰富经验,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即:进行廉政建设,是党的执政地位得以巩固的基石;建成一支清正廉洁的干部队伍,是反腐倡廉取得实效的前提条件;充分发挥民主监督作用,是反腐倡廉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以高压态势严惩腐败分子,是扎实推进反腐倡廉的长效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党风问题关系执政党的生死存亡。弘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促进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带头深入调查研究,扑下身子干实事、谋实招、求实效。”历史是前人的集体记忆,也是前人的集体智慧。我们要以史为鉴,大力抓好反腐倡廉工作,这对于全面提升党的执政能力,更好地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宏伟目标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作者系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边区延安廉政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少先队活动(2021年9期)2021-12-01 14:49:18
从延安整风运动说起
当代陕西(2019年17期)2019-10-08 07:41:42
Body languages in English teaching
廉政之歌
北方音乐(2017年16期)2017-10-21 02:07:42
明朝初期的廉政教科书
公民与法治(2016年4期)2016-05-17 04:09:34
种好“责任田” 不越廉政线
学习月刊(2015年2期)2015-07-09 03:50:24
走进延安
陕西画报(2015年2期)2015-03-11 02:21:23
《保卫延安》震撼播出
西部大开发(2009年6期)2009-07-27 07:31:44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的刘毓标
军事历史(1998年3期)1998-08-21 02:59:36
《中共闽浙赣边区史》出版发行
军事历史(1994年5期)1994-01-18 04:1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