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该研究旨在探索利用玉米芯作为栽培基质,结合科学配方和精细管理技术,进行秀珍菇栽培的可行性。首先,详细分析玉米芯作为替代材料的优势,包括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良好的生长特性,并阐述其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潜在贡献。其次,通过实地试验和经验总结,建立一套完整的玉米芯栽培秀珍菇的技术方案,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讨论存在的不足和改进方向,包括加工处理优化、栽培管理完善以及循环经济理念的推广。最后,展望未来的研究发展方向,包括优化配方和栽培策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以及促进菇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研究对于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循环利用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秀珍菇;玉米芯;栽培技术;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S646.1+1"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3-0078-04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feasibility of cultivating Xiuzhen mushroom by using corncob as cultivation substrate, combined with scientific formula and fine management technology. First of all, the advantages of corncob as an alternative material were analyzed in detail, including rich nutrients and good growth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potential contribution in agricultural circular economy was expounded. Secondly, through field experiments and experience summary, a complete technical scheme of corncob cultivation of Pleurotus ostreatus was established, and some research results were obtained. The shortcomings and improvement directions were further discussed, including the optimization of processing, the improvement of cultivation management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concept of circular economy. Finally, the futur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is prospected, including optimizing formula and cultivation strategy, strengthening eco-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resource recycling, and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mushroom industry. This study has a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value for promot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he recycling of resources.
Keywords: Xiuzhen mushroom; corncob; cultivation technology; circular econom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口感质量、营养价值等要求不断提升,这对农业生产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1]。传统的秀珍菇栽培方式采用棉籽壳套袋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市场需求,棉籽壳作为填充剂存在着营养价值低、灭菌不彻底、保水性差等问题[2]。相比之下,玉米芯作为一种新型的栽培基质具有很大的潜力[3]。玉米芯富含粗蛋白质、粗纤维素、木质素和灰分等营养成分,不仅能够满足秀珍菇生长的营养需求,还能提升菇品的口感和品质[4]。此外,玉米芯的利用还能有效地解决农业废弃物的处理问题,有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5]。
在过去的研究中,学者们对利用不同栽培基质栽培秀珍菇进行了探索和实践。他们发现,选择合适的栽培基质对秀珍菇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6]。通过改进栽培基质的配方和处理方法,可以显著提高秀珍菇的产量和品质[7]。一些研究表明,采用玉米芯作为栽培基质,不仅能够增加菇品的营养价值,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8]。这些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为探索玉米芯套袋栽培秀珍菇的新方法提供了可靠的支持和借鉴[9-10]。
尽管已经有了一些关于玉米芯套袋栽培秀珍菇的研究,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例如,如何有效地控制玉米芯的水分含量以及如何优化玉米芯和其他辅料的配比,以达到最佳的生长效果等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11-12]。此外,由于不同地区的气候条件和栽培技术存在差异,如何将玉米芯套袋栽培技术在不同地区推广应用,也是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13-14]。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入分析玉米芯套袋栽培秀珍菇的关键技术和影响因素,探索最优化的栽培模式,为农业生产提供科学、有效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1" 场地及工具与材料准备
1.1" 场地准备
为了保证秀珍菇的良好生长环境,研究选择了常德津市市嘉山工业新区新灵路试验基作为研究场地。首先,该地地势高,具备良好的排水条件,便于水资源的利用和排放,有利于维持菌丝生长所需的适宜湿度。其次,该地远离污染源,环境相对较为清洁,有利于防止病菌的滋生,为秀珍菇的健康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
在场地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了棚屋的搭建和环境调控。首先,选择管棚作为菇棚的搭建方式,其长25 m、宽6 m,地面距离棚顶2.2 m,这样的设计既方便操作又能够充分利用空间。其次,为了保持菇棚内的温湿度适宜,对棚顶进行了覆盖处理,先铺一层塑料簿膜,然后盖上一层稻草或泡沫,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和遮阳网,以有效保温遮光。再次,在秀珍菇转潮期间,为了提供低温刺激,特别加强了菇棚的保温性能,采用了钢管大棚作为架构,上覆2层大棚膜,并在中间夹一层泡沫板,最上层再覆盖草帘,以确保菇棚内温度的稳定和适宜。从次,为了保证菇棚内空气的流通,在棚顶每隔3 m安装了一个通气管。最后,采用了层架横放排袋的方式,层高约为50 cm,每棚可排袋5 000~6 000袋,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产效率和产量。
1.2" 工具与材料准备
在准备玉米芯栽培秀珍菇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准备所需的工具和材料。所需的材料包括玉米芯、木屑、玉米粉、麸皮、石灰、过磷碳酸钙、磷酸二氢钾、尿素、聚丙烯料袋和薄膜等。这些材料在培养秀珍菇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中玉米芯作为主要的栽培基质,提供了营养和生长的环境,而木屑、玉米粉、麸皮等则起到了填充和调节基质结构的作用。同时,石灰、过磷碳酸钙、磷酸二氢钾和尿素等则用于调节基质的pH和提供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
工具包括铲子、粉碎机、灭菌器、称量器、手套和口罩等。工具的使用能够提高操作效率,确保培养料的均匀混合和菌袋的灭菌处理,从而保证了培养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培养料的质量稳定。因此,充分准备好工具和材料对于进行玉米芯栽培秀珍菇的研究工作至关重。
2" 菌袋制作
2.1" 玉米芯的加工处理
玉米芯作为栽培秀珍菇的主要基质,其加工处理至关重要。首先,将玉米芯用粉碎机研磨成类似玉米粒大小的颗粒,并充分晾晒备用。对于甜玉米芯,需额外处理,粉碎后按比例加入适量石灰粉,充分拌匀后进行23 d的发酵处理。在此过程中,水分适量蒸发,使玉米芯更适合秀珍菇生长。发酵结束后,可加入木屑、玉米粉、麸皮等辅料,达到预期配方比例,成为理想的栽培基质。精心处理的玉米芯基质不仅提供丰富养分,还促进菇丝生长发育,为秀珍菇高质量、高产量奠定基础。
2.2" 原料配置和比例
根据配方要求,首先将干燥的玉米芯粉碎成与玉米粒相近的颗粒,并晾干备用。对于甜玉米芯,需额外加入适量石灰粉,拌匀后发酵约23 d。发酵过程中部分水分蒸发后,加入木屑、玉米粉、麸皮等辅料,进行配比调整。按配方比例混合的原料需进行堆放处理。将湿化后的玉米芯与过磷酸钙混合,堆成底宽2 m的长堆,高度适中以便通风排水。堆放后用薄膜覆盖,闷浸一夜促进发酵。第二天揭膜继续发酵,第三天加入湿化木屑和石灰拌匀,再堆放发酵1 d。第四天,根据配方比例将麸皮、玉米粉、石膏粉、轻质碳酸钙和防霉剂混合,均匀撒在料堆上并进行2次翻堆,确保含水量均匀分布。通过手感检查玉米芯碎粒的中心部分,确保发酵过程中的水分均匀。如水分不足,需加水继续发酵,直到湿透均匀。最终,使培养料含水量达到约60%,满足秀珍菇生长需求。
2.3" 菌袋制作步骤
2.3.1" 材料混合和堆制
根据配方要求,首先将处理好的各种原料按照比例准确地混合均匀,这一步至关重要,因为各种材料的比例直接影响到后续的发酵和菇丝的生长情况。混合过程需要仔细操作,确保每种原料都充分混合,避免出现过多或过少的某种成分。
混合完成后,将原料进行堆制。堆制时需要将混合好的原料堆积成底宽2 m的长堆,堆的长度没有具体限制,但需要确保堆的高度适中,以便于透气和水分排出。堆高度的选择要考虑到堆制后的压实情况以及后续发酵的需要,一般来说,高度适中的堆可以更好地保持其内部的温湿度。
完成堆制后,需要立即覆盖一层薄膜,以防止堆内水分过多蒸发。覆盖薄膜后要确保堆内保持一定的湿度和温度,这有助于促进发酵过程的进行。湿度和温度的控制是发酵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和调整来确保堆内环境的稳定性,为后续的栽培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2.3.2" 袋子类型和装袋方法
选择聚丙烯料袋作为菌袋的材料,其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耐用性,能够有效地保护培养料免受外界环境的污染,并为菌丝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装袋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每袋的干料重量在0.75~1.00 kg之间,湿重在1.9~2.4 kg。同时,装袋时需要注意培养料的松紧适度、长度一致、袋壁圆滑平整,以确保菌袋内部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为了保证菌袋的质量和稳定性,需要在装袋过程中严格控制各项操作。首先,确保称取的干料符合要求,同时注意湿重的控制,以确保每袋的配料比例准确。其次,装袋时要确保培养料的松紧适度,避免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菌丝的生长。最后,注意袋壁的光滑平整,避免出现凹凸不平或袋口变形的情况。通过以上措施,可以确保菌袋的质量稳定,为后续的培养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
2.3.3" 灭菌过程
菌袋制作完成后,必须进行灭菌处理,以确保培养料的无菌状态。采用蒸汽灭菌的方式是一种常见的方法。首先,将装好的菌袋放入专门的灭菌器中进行处理。在整个灭菌过程中,需要保持适当的温度和湿度,通常需要8 h左右才能完成。这个过程中,蒸汽会渗透到菌袋内部,彻底消灭其中的微生物,确保培养料的纯净。完成灭菌后,菌袋就达到了无菌状态,可以用于接种菌种,为后续的培养工作做好准备。
3" 培养发菌
3.1" 接种过程和条件要求
将菌袋转移到培养室进行发菌培养。在接种前三天内,培养室应保持在24~26 ℃之间的适宜温度,有利于菌种在培养料中的定植。随着接种后的第四天到来,菌丝开始生长并代谢,产生一定的热量。为了避免温度过高影响菌丝的生长,需要适当降低培养室的温度,通常降低2~3 ℃为宜,这样可以为菌丝提供一个相对舒适的生长环境,有利于其健康生长和发育。
3.2" 培养室的温湿度管理
在菌丝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培养室的温湿度环境至关重要。温度应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以促进菌丝的正常生长。同时,湿度也需要维持在一个适当的水平,通常在60%~70%之间为宜。过高的湿度会导致空气中湿度过大,容易滋生病菌,因此需要加强通风,及时排出多余的湿气,降低湿度。而过低的湿度则会影响菌丝的生长,此时可以通过喷洒水雾的方式增加空气中的湿度,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有利于菌丝的健康生长。
3.3" 通风和湿度控制
在培养室内,加强通风是确保菌丝生长的关键步骤之一。通过增加氧气的供应,可以有效预防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而导致菌丝缺氧的情况发生。然而,通风的过程必须适度进行,以免引起温度过低或湿度过高的问题。为此,需要定期检查和调节通风设施,确保培养室内的空气能够畅通流通,为菌丝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有效提高菌丝的生长速度和产量,确保菌株的健康生长。
3.4" 菌丝生长和发育过程
在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下,经过接种后约25~35 d的培养时间,菌丝开始逐渐生长并覆盖整个菌袋的表面。这个阶段标志着菌丝已经充分生长成熟,形成了完整的菌丝网络,这是进行出菇管理的时机。此时,菌袋内的培养基已经为菌丝提供了充足的养分和水分,菌丝网络的形成意味着菌丝已经形成了密实的生长结构,为菇体的生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因此,此时的菌袋已经准备就绪,可以进入到接下来的出菇管理阶段,以促进菇体的形成和发育。
4" 出菇管理
4.1" 菌袋摆放和环境调控
在进行出菇管理时,首先需要将生长成熟的菌袋搬运至菇房内进行培育。在摆放菌袋时,可以选择上架排袋或平地墙式重叠的方式,确保袋口打开,以便让氧气充分进入袋中,有助于促进菇体的生长和发育。同时,在白天可以使用膜罩覆盖菇房,而夜间则需要揭开膜罩,人工增加昼夜温差,大约维持在10 ℃左右,以刺激菇体的生长。
4.2" 温湿度控制和光照管理
为确保良好的生长环境,菇房内的温湿度和光照条件需严格控制。温度最好维持在18~22 ℃,这个范围内是秀珍菇生长最为适宜的环境,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和菇体的形成。同时,菌房内的湿度也应保持在85%~95%,以满足菇体生长所需的湿润环境。在光照管理方面,菇体需要适量的光照来进行光合作用,但不需要过多的阳光直射。因此,在菌房内提供适量的明亮光线是必要的,但要避免过度暴露在强烈的阳光下,以防止对菌体产生不利影响。综合控制温湿度和光照条件,可以为秀珍菇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菇体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4.3" 菇体成熟度和采收标准
菇体的成熟度和采收标准是确保采收质量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当菇盖直径达到2.4 cm左右时,表示菇体已经成熟,可以进行采收。优质的鲜菇标准是菇盖直径在2.5~3.5 cm,菇柄长约为4~5 cm。此外,应注意避免过度成熟,以免影响成品率和菇体的口感。
4.4" 采收后的转潮管理
在每次采收周期结束后,必须对菌床进行彻底清理,清除残留的菇体和死亡的菇体,以保持菌床表面的干燥和清洁。这有助于防止细菌和真菌的滋生,同时为下一周期的菇体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清理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不要损伤菌床,以免影响下一周期的菇体生长。此外,在接下来的35 d内,应避免对菌床进行喷水或添加水分,以允许菌丝重新开始生长并恢复活力。随后,可以按照每10~12 d一次的频率进行下一个采收周期的管理。一般来说,秀珍菇可以连续采收5~7个周期,整个栽培周期约为3~4个月。通过细心的管理和及时的清理,可以确保秀珍菇的健康生长和高产。
5" 病虫防治
5.1" 霉菌防治措施
为了有效防止霉菌的发生和传播,要坚持以防为主,采取综合防治的方针,并且保持栽培场所内外环境的清洁。在药物防治方面,应在采菇后出菇前进行喷药,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食用菌药剂。此外,菇房内部要注意通风换气,及时调节温湿度,保持空气清新,以降低霉菌生长的环境条件。
5.2" 黏菌的处理方法
当发现菌房内出现黏菌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首先,需要将受影响的栽培袋进行处理,彻底清除黏菌感染的培养料,以防止病情扩散。其次,应加强对菌房的通风,提高空气流通性,减少潮湿环境对黏菌生长的利好条件。
5.3" 通风和清洁管理
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菇房内的通风和清洁管理至关重要。应保持菇房内外环境的清洁,定期清除杂物和积水,确保菌房通风良好,空气流通畅通。此外,定期对菇房进行彻底清洁和消毒,可以有效减少病虫害的滋生和传播,提高菇类生长环境的卫生水平。
6"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成功探索出利用玉米芯作为栽培基质,结合科学配方和精细管理技术,进行秀珍菇栽培的可行性方案。玉米芯作为替代材料的优势在于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和良好的生长特性,以及在农业循环经济中的潜在贡献。通过实地试验和经验总结,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玉米芯栽培秀珍菇技术方案。尽管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在实际应用中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玉米芯的加工处理需进一步优化以提高利用率和降低成本。其次,栽培管理过程中需完善温湿度控制和病虫害防治技术,以提高菇类产量和品质稳定性。最后,还需加强循环经济理念的推广,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研究将继续优化玉米芯栽培秀珍菇的技术路线,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循环利用,探索更多农业循环经济的创新模式和实践路径。加强与相关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菇类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农业生产健康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郑永萍.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性[J].新农民,2019(27):21-22.
[2] 陈红霞,龙琦,张生,等.利用竹屑代替棉籽壳栽培秀珍菇的研究[J].中国食用菌,2019,38(9):29-32,58.
[3] 刘晓龙,齐义杰,马秀华,等.一种利用玉米芯和阔叶杂木屑栽培香菇基质的制备方法:CN106431652A[P].2017
[4] 赵亚东.不同培养料对秀珍菇生长发育,产量及胞外酶的影响[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1.
[5] 陈小敏,卢庭启,钟钼芝,等.玉米秸秆基料化利用研究[J].四川农业科技,2023(9):79-82.
[6] 江可.油菜秸秆和莲子壳菌业化利用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9.
[7] 卢政辉.秀珍菇栽培配方优化及经济效益分析[J].中国食用菌,2018,37(3):30-33,37.
[8] 冯小飞,杨青青,熊建辉,等.2种玉米芯菌糠的营养成分测定及平菇栽培试验[J].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39(6):71-76.
[9] 钟鄂蓉,郑安波,郭莹,等.玉米芯栽培杏鲍菇培养基配方筛选试验[J].中国食用菌,2012,31(5):16-17.
[10] 于洪久,钟鹏,刘杰,等.一种秸秆栽培基料及秀珍菇栽培方法:CN112293162A[P].2021.
[11] 郎强军,王小飞,王松,等.一种通过改进基质和种植条件的工厂化秀珍菇种植工艺:CN113317120A[P].2021.
[12] 李昕霖,陈国平,杨永彬,等.秀珍菇工厂化栽培培养料配方优化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22(11):132-135.
[13] 蔡俊冲,祝碧霞.秀珍菇规模化栽培全程高效出菇管理技术要点[J].食药用菌,2022(2):30.
[14] 韦静宜,陈红霞,龙琦,等.一种秀珍菇工厂化栽培方法:CN20 2010901642.4[P].2021.
第一作者简介:帅泽宇(1994-),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作物栽培学。
*通信作者:张文斗(1994-),男,硕士,助教。研究方向为植物生物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