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资助(2022KY1059);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科研项目(2022YKY5043)
作者简介:万海露(1991-),男,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艺术理论与环境设计。
DOI:10.20028/j.zhnydk.2024.07.017
摘" 要:该文以广西宾阳为例,研究城乡观光旅游空间序列问题,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问卷分析等方法,分析宾阳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特征、游客空间序列和宾阳旅游空间序列的演化趋势,探讨少数民族区域旅游活动中的空间序列,为宾阳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研究表明,宾阳旅游资源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游客游览空间序列主要集中在人文自然景区,其中宾阳古城,昆仑关景区和宾阳稻花香里旅游区是最受游客聚集的景点。研究还发现宾阳旅游空间序列的演化趋势,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和提升策略。该研究对于深入理解观光旅游中的空间序列现象,优化旅游资源的空间布局,提高旅游体验和满意度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观光旅游;游空间序列;客行为;空间分布;旅游规划
中图分类号:F323"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7-0068-05
Abstract: Taking Binyang in Guangxi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studies the spatial sequence of urban and rural tourism.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analysis,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questionnaire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of Binyang tourism resources, the spatial sequence of tourists and the evolution trend of Binyang tourism spatial sequence, and probes into the spatial sequence of tourism activities in minority areas, which provides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reference for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Binyang tourism.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tourism resources of Binyang show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of spatial agglomeration, and the spatial sequence of tourists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cultural and natural scenic spots, among which the ancient city of Binyang, Kunlun Pass Scenic Area and Daohua Xiangli Tourist Area in Binyang are the most popular tourist attractions. This study also found the evolution trend of Binyang tourism spatial series, and put forward targeted optimization and promotion strategies. This study ha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deeply understanding the spatial sequence phenomenon in tourism, optimizing the spatial layout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improving tourism experience and satisfaction.
Keywords: sightseeing tourism; tourism spatial sequence; guest behavior; spatial distribution; tourism planning
空间序列理论是心理学中的一种理论,用于解释人类的空间认知与行为。空间序列是空间中的一系列有序的景观元素,它们通过空间的组织和关联,构成了一种空间的表达方式和意义。空间序列是旅游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游客的空间感知、体验和行为。空间序列的研究主要包括空间序列的类型、要素、结构、功能、形式和特征等方面,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空间序列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本文采用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问卷分析方法,对宾阳旅游空间序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空间序列理论认为人类与生俱来就会遵循空间的基本规律,包括空间的分离、分层、分组和序列等方面。空间分离是指人类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部分或区域,并按照属性或功能分类。而空间分层是指人类将空间划分为不同的层次或等级,并按照重要性或优先级排序。空间分组是指人类将空间中的不同对象或元素按照规则或标准归类或聚合。空间序列是指人类将空间中的不同部分、层次或分组按照顺序或方向排列或连接。
空间序列理论在旅游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旅游活动是一种空间行为,旅游者会对旅游景点进行空间认知和选择。旅游景点的空间尺度是旅游者观光的对象和目标,也是旅游者体验的载体和媒介。旅游景点之间有一定的空间关系和空间序列,它们影响着旅游者的观光行为和体验,也影响着旅游景区的规划和管理。因此,探究旅游景点之间的空间序列现象,对于理解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优化旅游资源的配置和利用,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对广西宾阳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特征、游客空间序列进行分析,并预测未来演化趋势,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文献分析。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搜集和阅读,对广西主要旅游区周边、宾阳等旅游景点的旅游空间序列相关文献进行搜集,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第二步:实地调研。首先对宾阳进行旅游景区的田野调查,对本地区民俗文化传统等文化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审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现状,获得更具体准确的实证数据。通过对不同景观类型的观察研究,可提升对景观空间的利用率,上述调研可以为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做准备。
第三步:问卷。对往来广西游客进行了互联网和线下的问卷调查,经过数据清洗和筛选,排除了无效和重复的数据,保证了数据的有效性和可靠性。本研究的数据分析采用了SPSS软件,运用了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了科学的处理和解释。本研究的问卷调查的样本量是根据科研经验和实际情况确定的,一般认为50个样本以上可以保证数据的代表性和稳定性。本次调查问卷,计划问卷50人次,实际获取问卷60人次,其中43位受访者的年龄段在35~55岁。受调查群体拥较稳定的收入,并且具备较高的文化素养,受访者对于旅游活动具有较高活力。本研究的问卷调查的对象是广西宾阳的游客,包括本地人和外地人,不限制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等特征,以保证数据的多样性和普遍性。本研究问卷调查的方式是互联网和线下同时进行的,互联网问卷是通过微信、QQ等社交平台发布和收集的,线下问卷是通过在宾阳旅游景点和交通枢纽等地发放和回收的,2种方式的问卷内容和格式是一致的,只是为了扩大问卷的覆盖范围和提高问卷的回收率。本研究的问卷调查的最终结果是60份有效问卷,其中互联网问卷是37份,线下问卷是23份。
第四步:数据分析。运用GIS技术、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对宾阳旅游景点的空间分布特征、游客行为的空间序列和路径分析,以及宾阳旅游空间序列的演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便于研究者和决策者对宾阳旅游景点的空间序列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估。
第五步:数据收集与分析。主要介绍了本研究收集和分析的数据,包括宾阳旅游行业统计表、宾阳旅游景点距离市中心的出行距离和游客对广西观光旅游空间序列的调查问卷。
2" 宾阳旅游相关介绍
2021年前三季度,广西旅游产业共接待国内游客5.89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6 418.33亿元。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创造大量绿色就业机会,从而提高农村地区的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而广西拥有数量众多的自然景观与人文资源,因此发展城乡旅游具有巨大潜力。
广西宾阳县地处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隶属于南宁市的县级行政区。宾阳县境内旅游景点丰富多样,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有昆仑关、休闲农业示范区、陈平镇名山生态旅游区等;人文景观有蔡氏古建筑群、宾阳白鹤观竹海、宾州古城——桂南“百年商埠”等。随着广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宾阳县旅游业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宾阳县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早,目前已形成了以昆仑关、宾阳古城、白鹤观为核心的旅游景点集群。虽然宾阳旅游业的发展水平在逐步提高,但目前仍面临着观光旅游业人才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旅游产品单一、顶层设计与规划存在不足、各类型观光动态流线交错问题较为明显(表1)。目前城乡之间旅游还存在着包容性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的问题,城市间包容性旅游发展差异不断扩大,空间极化现象加剧,不平衡发展问题凸显。
在今后,期望宾阳县可以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展旅游产品类型、加强旅游营销与旅游动态管理,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提供康养旅游相关产品及红色旅游,从而推动宾阳县旅游业实现转型升级。
表1" 宾阳旅游行业统计表
注:数据收集来源于宾阳县人民政府网。
3" 宾阳旅游产业分析
研究者收集宾阳县人民政府网的数据,发现宾阳县的旅游产业发展较为活跃,具备众多旅游企业和旅游资源。宾阳县旅游业在城乡旅游、休闲农业、非遗文化等方面有特色和产业优势,见表2。与此同时,消费额和接待人数以及游客的高满意度显示了宾阳县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潜力和吸引力,为其进一步发展和提升旅游产业质量提供了潜在机遇。在今后发展中,宾阳可以重点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观光产业服务质量、丰富旅游产品和夜间文化和康养旅游消费体验,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并促进旅游业的绿色发展。
研究者将宾阳不同类型景观点按照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类型首先进行分类,后通过百度地图进行数据查询。由表2可知,宾阳县的旅游景观较为丰富,同时还为消费者提供了多类性的旅游景观体验。与此,在旅游空间距离尺度上,宾阳的各景区能满足不同类型游客的需求。对于距离县城较近的景观类型,建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推广,以提升其对于过境游客及短程旅游游客的吸引力。并将距离较远的景区纳入更完善的中长期旅游观光动线,兼顾不同消费者的需求。还可以利用宾阳山区乡村旅游公路丰富的山地地形和景观特质,创造出富有特色的夜景形象,提出打造多维度的夜景空间序列,塑造立体化、高品质的开放空间光环境,构建个性鲜明、可持续发展的照明区域三方面的设计策略。通过合理规划游览动线和开发不同类型景点,同时关注保护和传承本地区的文化与自然遗产,以上措施将有助于推动宾阳地区的旅游产业的多样化发展。
4" 旅客对于宾阳旅游空间序列的需求感受
根据表3游客调查问卷,在广西观光旅游空间序列中,游客游览偏向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这部分是宾阳旅游的核心优势项目。通过调查问卷的反馈,大部分调查者对广西特色旅游资源给予以了正面评价,其中多样丰富的自然景观和鲜明独特的文化遗产分别获得了74.47%和70.21%的认可度。受调查的游客在宾阳观光空间的游览行为上,呈现出游客在游览自然景观和户外冒险体验之间存在着强的正相关性(0.76),这表明广西旅游资源对旅游人群有着独特旅游吸引潜力。这也证实了游客在广西进行旅游活动,游客多数喜欢在自然环境进行。因此在今后的旅游产业规划中,当地旅游规划部门应重视如徒步、骑行、漂流、攀岩等户外体验旅游形式。
舒适的住宿和便利的旅游设施、安全性和治安环境、游客服务和旅游信息的便捷性、可持续旅游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措施之间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性(0.69~0.77),问卷数据也说明受调查游客对广西旅游的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安全保障和可持续发展方面有着较高的期待和要求,这也证明了当前广西旅游产业还需要持续提升软硬件水平,以满足游客群体的更高层次需求。
宾阳城区作为宾阳旅游的中心地带,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应着力发展城域旅游产业,并辐射形成旅游空间集群,从而带动南宁—宾阳方向的中短途旅游路线。昆仑关旅游风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和休闲,而古辣稻花香里风景区则以其秀美的田园风光和独特民居建筑文化景观吸引了大量游客进行观光,通过旅客对传统民居建筑内外部空间形态的欣赏,丰富了旅游体验、增加了旅游活动和服务的多样化体验,为游客提供了个性化的旅游感受和满足感。各类型风景区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也从另一个方面保护和传承了宾阳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记忆,以游客为载体保存了宾阳的自然人文魅力。
表3 游客对广西观光旅游空间序列的调查问卷情况
4 总结与建议
本文对宾阳旅游空间序列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揭示了宾阳旅游空间序列的特征、规律和演化趋势,为宾阳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本研究的结论如下。①宾阳旅游资源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游客游览空间序列主要集中在人文景区空间。②宾阳旅游空间序列设计注重城市空间和环境的相互关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注重民俗人文景观的展示,体现了宾阳的地方特色和民族风情。③宾阳旅游空间序列正在经历从单一景区到多元化景区的转变,将要开始特色功能景区集群的发展演变。④游客对宾阳旅游空间序列的评价和期待主要集中在独特的文化遗产、传统民俗风情和夜景文化消费等方面。与此同时,游客对宾阳旅游的基础设施、服务质量、安全保障和可持续发展方面也有较高的要求,希望宾阳县能够继续发展旅游周边行业,成为文旅康养产业集群,从而持续推动地方社会发展。
本次研究的主要贡献和对策建议如下。①本研究是首次对宾阳旅游空间序列进行系统的研究。②本研究采用了文献分析、实地调研和问卷分析等多种方法,对宾阳旅游空间序列进行了全面分析,提高了研究的有效性和可信度。④本研究结合了空间序列的相关理论,结合宾阳的地域特色和旅游资源,对宾阳旅游空间序列的特征、规律和演化趋势进行了预测,为宾阳旅游业的发展和规划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⑤本研究对于如何多方面提升乡村观光旅游空间序列效能的对策建议详见表4。
表4 本研究对于提升乡村观光旅游空间序列效能的对策建议
本研究预测宾阳旅游空间序列的演化趋势,目前宾阳旅游空间序列正在经历从单一景区到多元化景区的转变,将要开始特色功能景区集群的发展演变。当下,宾阳旅游空间序列正在向着景区集群和旅游线路的趋势发展,未来宾阳旅游空间序列将会进一步完善和优化。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者对宾阳地区旅游空间序列进行了探究与分析,但由于数据来源的限制和数据采集的不完备性,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者没有对其他地区的旅游空间序列现象进行对比分析,因此需要更多类似的研究补充这方面的缺失。
今后旅游空间的研究可以从以下方面展开。首先,可以通过大量实地调查数据收集,加深对宾阳地区旅游空间序列现象的认识,完善和修正相关研究的结论。其次,可以将本研究的方法和框架应用到其他地区的旅游空间序列研究中,探索不同地区之间的异同和发展规律。最后,可以结合地理信息系统、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进行更加深入的数据分析和模拟研究,进一步提高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XU J, LI X, WANG D. Exploring the spatial sequence of tourist attractions based on user-generated content[J]. Tourism Management, 2019(75):231-244.
[2] MOU N, YUAN R, YANG T, et al.探索城市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变化:以中国上海为例[J].旅游管理,2020(76):103955.
[3] 张清海,张雨馨.基于视觉感受的纪念性景观空间序列研究——以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9(8):55-60.
[4] 王瑞,郭荔,戴俊骋,等.中国包容性旅游发展评估及空间格局研究——基于287个城市面板数据[J].干旱区地理,2024,47(1):127-136.
[5] 白凌婷,王建华.基于游客感知的广西红色旅游开发提升策略研究[J].产业创新研究,2023(18):103-105.
[6] 何雨倩.城市公共空间线性景观设计[J].现代园艺,2023(6):106-107,110.
[7] 张鸣.新型城镇化视域下广西康养旅游示范性特色小镇发展研究[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1(5):116-120.
[8] 毕芳菲,刘加平,蔺宝钢.基于景观视觉吸引的文旅空间建设策略研究——以关中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中国园林,2023(2):84-89.
[9] 李荣.山区城乡旅游公路景观照明设计探索——以景瑶公路夜景照明建设为例[J].光源与照明,2022(S1):24-25.
[10] 李怡洁,刘亚男,杨晓霞.我国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组态影响因素[J].商业经济研究,2023(23):46-50.
[11] 邹贝贝,孙艺瑄,孙若男.山东省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24(1):23-25.
[12] 张若诗,昝鹏,蔡婉珑,等.人地交互视角下的阳产土楼聚落空间特征探析[J].中国园林,2022(S2):105-110.
[13] 郭梦初.宽城县滦河流域传统民居建筑空间形态研究[D].唐山:华北理工大学,2022.
[14] 闫斌,富志强,许景鑫.商业综合体公共空间与行为互动[J].城市建筑空间,2023(3):105-108.
[15] 罗盛锋,郑浏香,黄燕玲.广西边境地区旅游与兴边富民行动协调发展研究[J/OL].重庆三峡学院学报,1-17[2023-12-19].https://doi.org/10.13743/j.cnki.issn.1009-8135.20231207.001.
[16] 朱波,金美兰.民族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提升路径研究——基于广西14个地市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J].大众科技,2023,25(10):169-173.
[17] 李佳仪.旅居共生视角下的北京老城历史文化街区夜景照明设计研究[D].北京:北京建筑大学,2023.
[18] 石瑶,晁岱全.浅议历史街区夜景照明与文化融合——以温州松台九山历史街区为例[J].照明工程学报,2022,33(2):190-196.
[19] 侯博显,曾晓泉,张涵.康养旅游视角下壮族乡村景观规划策略初探——以南宁市武鸣区陆斡镇卢覃村为例[J].广西城镇建设,2023(11):54-60.
[20] 吴嘉越.地域文化传承下的旅游型乡村场景设计[J].建筑与文化,2023(12):252-254.
[21] WAN H, SIKKA S, WANG Z, et al.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radition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based on big data technology: a case study in Guangxi[J].Academic Journal of Humanities amp; Social Sciences,2023,6(23):7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