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漫画”老师》,以关注人物的内在特点为要求,并且明确提出采用“漫画”的表达方法。“漫画”粗略地看是学生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用在习作上很有新鲜感,能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创作热情。但学生平时对“漫画”的喜欢是从阅读的角度来说的,现在要求学生以“漫画”的方式进行表达,就是在具体事例中用漫画夸张式的手法来描写,再加上习作所在单元的课文中并无范文可以借鉴,导致本次习作的难度较大。这就要求教师在习作教学中,需要为学生适时搭建多种表达支架,让学生顺利完成习作任务。
漫画往往是看一眼就能让人发笑,充满了幽默与风趣。在本次习作中,漫画被打上了引号,显然另有用意,要求学生用语言来完成漫画,实际上是指像漫画一样抓住人物非常突出的特点,让人物留下深刻的印象。值得注意的是,习作不能一味追求玩乐与好笑,而需要用可爱贯穿始终。这样的表达要求与绘本很匹配,许多绘本都是以爱贯穿故事,学生读起来笑声不断,越读越有味。因此,教师可选择学生爱看的绘本《我妈妈》为范例,让学生从中学习寻找具有漫画意味的事例。
在《我妈妈》中,妈妈的造型是身穿花园图案的睡袍,脚蹬粉红色的拖鞋,显然与平常所说的漂亮、美丽不沾边,漫画的意味由此散发出来;这样外表下的妈妈拥有一颗红色的爱心,在“我”眼里,妈妈不仅是手艺特好的大厨师,很会杂耍的特技演员,神奇的画家,最强壮的女人……而且还像蝴蝶一样美丽,像沙发一样舒适,像猫咪一样温柔,像犀牛一样强悍……所以在“我”看来,妈妈“真的、真的、真的很棒”。在这样的表达中,生动的画面配着简单纯朴的语言,运用的却是夸张的超现实表达方式,充满了幽默感,充分地体现了妈妈的爱。作者从儿童的视角、用童心感悟、以儿童的语言,表达妈妈的“爱”,体现出漫画的效果。受此启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自己想表达的老师身上存在类似特点的事例:每个学生将绘本中的妈妈与老师替换,梳理出老师外在表现与内心想法不一样的具体事例(一个以上),用文字记录下来,注意突出可以夸张的内容(有对比性即可,有冲突意味更好);学生在小组中进行交流,选出小组成员提供的对老师进行夸张表达的事例;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选出漫画意味比较明显、突出的事例,如数学老师上课时把枯燥的知识用歌曲唱了出来。
第三学段写人的习作,需要学生运用已积累的写人经验,尝试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只是通常的表达方式无法体现出本次习作的漫画要求。主要是学生对习作中运用漫画的方法进行表达还处在懵懂状态,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认识、发现漫画的特点。
如学生在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看图讲故事”中,对漫画《父与子》中的父亲与儿子之间发生的许多幽默故事十分感兴趣,他们喜欢看,喜欢议论。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对《父与子》漫画的喜爱,通过课件呈现一组《父与子》的图画,先引导学生看一看,图画表达的人物和事件是不是很复杂,图画表达的事情是不是你都没有听说过的;找出图画中最惹人发笑的是什么,思考如果单凭这一幅图,有没有那种惹人发笑的意味,进而明白前面有多幅图的铺垫,才能产生后面的效果。这样一来,学生就能从图画中提炼出与漫画表达有关的启示:从生活中抓住人、事、景、物,用简单与夸张的手法进行表达,让人记住且引发思考。受此启发,教师让学生进一步寻找自己所要表达的老师在日常生活、教学中,有哪些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事情,自己能不能学习漫画《父与子》的表达方法,写出老师的这一事例。这样就为学生习作中采用漫画的方法来描写老师找到了表达的范本,学生在写作中懂得夸张手法的运用,需要先有铺垫,才能在关键时刻获得幽默的作用与效果。
鉴于习作所在单元课文中缺乏可资借鉴的范本,因而教师在教学中,需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范本,通过范本支架,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借鉴与运用,尤其应重视引导学生从具体语言品读中习得漫画的表达技巧。
最适宜的范本是历届学生写出来的同题优秀习作,一方面与学生的水平相当,所运用的漫画手法学生熟悉,另一方面能够促进学生一比高下的欲望。课堂上,教师可以呈现同题优秀习作为范本支架,比如,“正当同学们听得入神时,高老师的声音有了细微的变化,我知道有‘案情’了。抬眼望时,高老师已经像猫一样走近了王小龙,高老师的手像魔爪一般,倏地出现在王小龙的视线与漫画书之间,《父与子》像长了翅膀一样突然飞了起来,‘啪’地飞进了挂在墙壁上的框子里——那是高老师临时存放‘战利品’的保险箱。尽管没有上锁,但要想从中取出自己的东西,需要闯过高老师布下的‘迷魂阵’——根据学生上课精力不集中时讲解的学习内容,设计挑战问题,‘逼迫’学生自主修炼绝技,解答难题。这一次,王小龙要是破不了高老师的‘迷魂阵’,就会成王晓蛇了,因为《父与子》是他向隔壁班同学借的。”
细品范文中的语言,漫画的表达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高老师的动作描写,“像猫一样走近了”“倏地”“布下”等,非常具体生动;二是不一样的说法,“案情”“魔爪”“战利品”“保险箱”“迷魂阵”“修炼绝技”,还有“龙”变“蛇”等,这些说法与日常的表达有明显区别,颇有悬疑、武侠作品的意味。范文中的语言体现出漫画的风格,值得学生在习作中模仿借鉴。
总之,习作指导支架从搭建到运用,都应以学生需求为出发点,力求精准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