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思维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思辨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断力。然而,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思辨性阅读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笔者基于学习任务群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学习任务群是一种教学组织形式
它将学习任务划分为一组相关联的任务,这些任务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思辨性阅读是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途径
通过思辨性阅读,学生可以深入地理解文本,培养批判性思维,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也能够增强他们的判断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基于学习任务群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可以将思辨性阅读与其他学科知识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通过任务群的设计,教师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思辨性阅读,培养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语文知识。
(一)学习任务群的设计
学习任务群的设计是基于学习任务群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的核心。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将相关的任务组合成一个任务群,形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教师设计的学习任务群应具备以下特点:1.目标明确。学习任务群的设计应该有明确的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完成任务后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2.任务有关联。学习任务群中的任务应该相互关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3.难度适中。学习任务群中的任务难度应该适中,既能够挑战学生,又不会让他们感到过于困难。4.多样性。学习任务群中的任务可以多样化,包括阅读文本、交流讨论、表达探究等,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例如,在教学《桂花雨》时,教师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群主题“探究《桂花雨》中的文学意象与情感表达”,设计一系列学习任务。任务一:感受桂花雨的美丽。阅读《桂花雨》的相关段落,关注其中对桂花雨的描写,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桂花雨的美丽之处。任务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本中的桂花雨描写,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桂花雨美丽的理解。任务二:分析文学意象。任务描述: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桂花雨》中的描写桂花雨的一个段落,分析其中使用的文学意象和修辞手法。任务目标:学生能够识别文学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它们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任务三:探讨情感表达。任务描述:学生回顾自己的分析,讨论桂花雨的描写如何影响了他们的情感和感受。他们可以分享自己对桂花雨的情感表达,如喜悦、幸福、感动等。任务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文学作品如何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培养情感表达能力。任务四:创作桂花雨的诗歌或短文。任务描述: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桂花雨的感受,创作一首诗歌或一篇短文。他们可以运用之前学到的文学意象和修辞手法,将自己的情感表达出来。任务目标:学生能够创作具有个人特色的文学作品,运用文学技巧表达情感。任务五:分享与反思。任务描述: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自己的创作,互相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整个任务群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讨论阅读《桂花雨》的收获。任务目标:学生能够借助分享和反思,深化对文学作品的理解,提高阅读和思辨能力。
(二)学习任务群的实施
学习任务群的实施是基于学习任务群的思辨性阅读教学的关键环节。在学习任务群的实施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他们更好地完成任务。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等方式,引入任务群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任务群实施过程中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搭石》时,教师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群主题“探索《搭石》中的友情和合作”,设计一些列学习任务。任务一:阅读理解文本内容。任务描述:学生阅读《搭石》的文本,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主要人物形象。他们可以使用笔记或批注的方式记录关键信息。任务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文本的基本情节,熟悉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任务二:分析主题和情感。任务描述: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故事的主题,探讨友情和合作在故事中的表现。他们还可以分享自己对故事中情感的理解。任务目标:学生能够识别故事的主题,理解角色之间的关系,展示对文本的思考和感受。任务三:角色扮演活动。任务描述: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关键情节,进行角色扮演活动。他们可以自由演绎文中角色,体验故事中的情感。任务目标:学生通过角色扮演深入理解故事,锻炼情感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合作和沟通能力。任务四:续写故事。任务描述:学生可以续写故事,设计新的情节和结局,强调友情和合作的重要性。任务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创作,拓展想象力,将所学的主题融入故事中。任务五:小组分享与讨论。任务描述:学生在小组内分享他们续写的故事,讨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体现友情和合作。任务目标:学生能够分享自己的想法,促进思维的发展。
(三)学习任务群的评价
学习任务群的评价是基于学习任务群开展思辨性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考试、作业、讨论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例如,在教学《圆明园的毁灭》时,教师可以设计一系列学习任务。任务一:阅读历史故事。评价方式: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对历史故事的理解程度,包括他们对文本中关键事件和人物的识别和描述。评价标准:学生是否正确识别并描述了《圆明园的毁灭》的基本情节,是否理解了事件的历史背景。任务二:分析事件本身。评价方式:学生参与小组讨论,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讨论质量。此外,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将自己在小组讨论中的情况写下来。评价标准:学生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是否能够提出有见解的观点,是否尊重他人的观点并能够进行有效的讨论。任务三:历史事件报告。评价方式:学生撰写历史事件报告,教师评估他们的报告内容和表达能力。评价标准:学生的报告是否包含了详细的事件描述、背景信息、相关数据;表达是否清晰、有逻辑,能够引发观众的兴趣。任务四:历史事件的个人反思。评价方式:学生书面表述他们在任务群中的表现,包括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理解。评价标准:学生是否能够清晰地表达他们对历史事件的看法和理解;是否能够将历史事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其意义。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通过任务群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改进这一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