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课后练习的助学功能

2024-12-31 00:00:00陈冬雳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8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要素课文

统编语文教材的编者围绕单元要素为每一篇课文设计的课后练习,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策略支架,丰富了阅读元素。教师认真揣摩,充分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将该课承载的学习任务,在分解、细化、序列等统整性的再设计中,形成一个个相关联的学习任务群,可以让课后练习的助学、导学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一、在分解中聚焦

一些单元中的课文往往分别承担了单元语文要素的某一个或几个更细的元素,它们或并列,或递进,共同形成了完整的结构网络。在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时,我们可以以此为参照,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抵达认知和能力、方法与策略的彼岸。

比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单元语文要素是“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这一阅读策略是上学期“学会提问”的阅读策略的延续。编者在本单元主要安排了科普类文体的四篇课文,围绕单元语文要素设计了相应的练习:《琥珀》的课后练习是“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解决”;《飞向蓝天的恐龙》的课后练习是“默读课文,把不懂的问题写出来,并试着解决”;《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的课后练习是“读了课文,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交流”;《千年梦圆在今朝》的课前导读中提出了学习任务“默读课文,说说中华民族千年的飞天梦是怎样逐步实现的”。因为学生已经具备了从内容、写法、启示等角度进行提问的能力,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教师主要指导学生聚焦“不懂”的地方进行提问,采用“结合生活经验、查阅相关资料、向别人请教”等策略,思考、分析、探究问题,直至解决问题。

教学时,我们可以确定四篇课文的具体学习目标,设计相应的学习任务链,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琥珀》一课的教学中,笔者围绕书后练习,设计了以下学习任务。

[任务一]提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的问题写在课文旁边。

[任务二]说方法:结合教师提供的关于琥珀的介绍资料,说说能帮你解决哪些问题。

[任务三]练表达:借助课文练习中的“阅读链接”介绍的“树脂——硬树脂——琥珀”的形成阶段,说说琥珀的形成过程。

上述案例中,教师聚焦、细化单元学习目标,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落实单元语文要素,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在细化中构建

统编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往往以思考题的形式出现,因此“做什么”的目的非常明确,却缺少了“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等指向策略层面和能力的指导。因此,我们不能简单地将课后的思考题直接当作“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而要经过细化,甚至通过支架式的一系列任务,引导学生去思考、探究,提高他们的阅读与表达能力。

比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小英雄雨来(节选)》的课后练习中的“为什么说雨来是小英雄”这个问题,直接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学生在阅读结束后对该问题进行交流时,往往只用片言只语,如“勇敢”“坚强”“不屈服”等词句来回答,对雨来真正的内心和表现出来的英雄气概却没有深刻的体验。因此,在教学这一课时,我们有必要对此问题进行解构,设计更为具体的探究性任务。

[任务一]忆英雄:说到“英雄”,你想到了谁?他们有着怎样的优秀品质?

[任务二]悟品质:在雨来的身上,你能发现哪些英雄的品质?说说体现这种品质的事件。

[任务三]讲生动:根据你的理解,给课文中的主要事件拟一个鲜明的标题,然后连起来,尝试去细致、生动地讲一讲小英雄雨来的故事。

通过完成上述学习任务,学生从对英雄品质的再认识,到对雨来行为的分析、归纳、体会,很好地落实了“把握长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按一定的顺序,把事情的过程写清楚”这两个语文要素学习目标。

三、在序列中推进

有些课文后面的练习往往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差甚远,如果我们不加以梳理、整合,将其序列化,学生的理解与感悟就会打折扣。

比如,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的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特点”。单元内的课文《黄继光》的课后练习安排了“找出课文中描写黄继光动作的语句,说说从中体会到他怎样的英雄气概”“体会‘炮弹在他们周围爆炸’‘子弹像冰雹一样射过来’对表现人物品质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在这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来体会人物的心情”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笔者搭建“你发现黄继光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学习任务支架,以此贯通学生前后的学习经验。如此一来,学生在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的过程中,就能生成敬仰的情感体验,进而感受到黄继光奋不顾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同样的,课文中对战场上炮火连天、子弹密集的激烈战斗场面的描写也对人物的品质起着衬托的作用。我们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课文中给出的两句话,再找出相似的描写,让学生在比较、归纳中主动发现,积极体悟,从而避免贴标签似的机械认知。

再如,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的课后练习是“想象诗句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其中的乐趣”,这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紧密相连。然而,学生对于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和雷震的《村晚》这两首诗中表达出的童趣没有异议,但对同样富有童趣的杨万里的《稚子弄冰》却有争议。为了解除学生的疑惑,笔者设计了这样的学习任务,驱动学生进行思考、体验:“诗中的小孩把冰当作乐器来敲,在这之前,他对冰承受不住敲打,随时都有可能被敲碎有先见之明吗?”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一致认为小孩知道冰会被敲碎的。笔者追问:“那么,他还会因为冰被敲碎了而沮丧吗?”学生恍然大悟。他们想象着当时的画面:“小孩们觉得轻轻地敲打没意思,就大喊着‘我们来比一比,谁敲出来的声音最响’。于是,大家从刚才的轻敲一下子变成了使劲地敲,这样的结果换来了更清脆的冰的破裂声和掉在地上的啪啪声。此时,他们提着手上空荡荡的彩丝,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笑出的声音更响、更快乐了。”

总之,统编语文教材中课文后面的练习蕴藏着编者指向单元语文要素的重要意图,我们要用心解读,甚至“借题发挥”,以有效的学习任务设计和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去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要素课文
课文积累吧
勇闯课文积累关
勇闯课文关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背课文的小偷
学生天地(2020年17期)2020-08-25 09:28:54
掌握这6点要素,让肥水更高效
当代水产(2020年4期)2020-06-16 03:23:30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观赏植物的色彩要素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22期)2018-01-19 05:07:22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教师·下(2017年10期)2017-12-10 07:41:24
论美术中“七大要素”的辩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