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2021年6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成立校外教育培训监管司的通知》。[1]可见,我国对校外教育补充作用的高度重视。而校外古筝培训机构作为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担了传授古筝技艺的使命,更要担负起在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对校外古筝培训机构在传统文化传承中作用的研究发现,校外古筝培训机构通过传授古筝技艺、提供演出机会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传统文化,在培养新一代古筝艺术家的同时,也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繁荣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关键词:校外古筝培训机构" 文化传承" 作用
校外古筝培训机构作为社会音乐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承担了传授古筝技艺的任务,还承担了普及文化内涵的重要使命,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民族文化。通过学习古筝,学生们得以亲身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中华民族传统艺术的浓厚兴趣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与归属感。另外,校外古筝培训机构也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艺术才华的舞台。定期的演出活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演奏技能,也增强了他们的舞台表现力和自信心,让更多人能够欣赏到古筝艺术的魅力,从而推动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一、校外古筝培训机构的教学现状
(一)校外古筝培训机构的教学内容及形式
目前,校外古筝培训机构所用的教材既保留了传统曲目又增添了许多现代曲目,不仅丰富了青少年古筝学习的内容,更使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精髓,增加了学生对古筝艺术的兴趣。近年来,随着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全球化趋势的加深,我国不仅在经济上与世界进行了交融,在精神以及文化上也积极开展了对外交流活动,且这种趋势在不断扩大。[4]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掀起了青少年们盲目追求西方文化的热潮,导致有些校外古筝机构的教师在选曲方面更多倾向于选择带有西方技法的“高难度”曲子,而忽略了真正带有“韵味”难度的传统曲目,这就导致了学生观念的现代化,从而忽略了本土真正优秀的音乐文化。
校外古筝培训机构针对学生的需求,在教学形式上采用一对一或者小班制两种,形式较为单一。教学手段上,一般是采用传统的口传心授的手段,这种手段难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在古筝培训中的文化认知与成长经历
学生在古筝学习的过程中,通常是从兴趣开始的,之后经过一段漫长艰苦的学习过程后,形成了一定的演奏基础,曲目有了一定的积累,兴趣才逐步转变为爱好,被动学习才逐渐转变为主动学习。[3]但在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上,大部分学生和家长仅仅停留在认识古筝是一门传统乐器的基础上,把演奏古筝仅仅作为陶冶性情、放松身心的一种方式,并未真正意识到古筝作为中国传统乐器所蕴含的优秀民族音乐文化以及曲目背后的深刻历史故事,缺乏对文化的弘扬意识和认同感,因此这是广大古筝培训机构需要注意的地方。
(三)当下教师在文化传承教育中的方式
校外古筝培训机构的教师们在机构进行教学的同时,也频频带领学生参加各个城市的古筝音乐会、古筝艺术讲座、古筝类音乐比赛等,通过这种方式,使古筝传统艺术逐渐在大众视野中被熟知,同时也让广大青少年意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也呈现出一些弊端。当下古筝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水平良莠不齐,有的教师只看重学生学习古筝的结果,而忽视学生对于古筝发展历史、文化背景以及曲目创作背景的了解。在这种缺乏文化底蕴熏陶下的教学,一方面不利于古筝的长远发展,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古筝传统文化的传承。
二、校外古筝培训机构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一)校外古筝培训加深了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通过校外古筝培训,学生不仅能够获得音乐技能,更能够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培养出全面发展的素养。许多古筝作品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结晶,例如《高山流水》取自中国古代著名的音乐故事“伯牙摔琴谢知音”。筝学习者通过学习乐曲,不仅能够了解到中国古代著名的故事典故,还能够从音乐作品当中认识到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学生通过对不同流派古筝作品的学习,不但能够掌握多种风格古筝音乐作品的演奏,对于不同地区所存有的民族文化特征、历史风格特点也会有所认识。[1]
(二)校外古筝培训提高了大众传播传统文化的意识
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人们热衷于对潮流文化的追逐,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近年来被人们所淡漠。[3]社会古筝培训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使人们重新发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学生们在培训中学到的不仅仅是音乐技能,更是对中国古代音乐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等的深刻理解。这种全面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唤起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筝培训机构通常也会组织音乐会、演出和社区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这样的演出不仅为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同时也使更多人能够近距离感受传统音乐的魅力,增加了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据了解,部分校外培训机构除了增开声乐、美术等新艺术门类课程外,还积极与公办学校联合,让艺术走进校园,定期给学生们开展艺术教学、艺术赏析等活动课程,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生活,提高了学生的艺术修养,也为学校开展美育教育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三)校外古筝培训拓宽了传统文化传承的渠道
校外古筝培训在拓宽传统文化传承的渠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校外古筝培训为有兴趣学习古筝的人提供了额外的选择。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有足够的受众群体,而校外古筝培训提供了一种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这使得更多有兴趣的人能够融入古筝学习的行列,促进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渠道的多样化。其次,校外古筝培训通常采用专业化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更为系统和深入的古筝知识。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古筝艺术更易于传承。专业的教学方法也有助于确保传统文化的真实性和纯粹性。培训机构通常组织学生参与各种演出和比赛,为他们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这种展示不仅仅是为了学生个人的成长,同时也是将传统文化传承推向更广泛受众的一种方式。古筝培训也常常融入现代科技手段,如在线教学平台,这种结合现代技术的方式不仅提高了教学的效果,同时也拓宽了传统文化传承的传播途径,让更多人能够通过互联网接触和学习传统古筝艺术。
三、校外古筝培训机构在文化传承中的对策
(一)教师队伍的优化与提升
广大古筝培训机构在选择教师上,应优先选择一些文化底蕴扎实、专业知识丰富、综合素养高的全能型教师。这样学生在学习古筝演奏的同时,还能感受到教师深厚的文化修养,从而接受到更多文化与艺术的熏陶。国家近年来一直强调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5]因此教师要有积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立足中华文化自信,不能摒弃古筝艺术中关于传统文化的那一部分,要积极探索挖掘古筝文化曲目的历史,从而使学生耳濡目染。在教学中,还可以融入现代化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等工具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同时还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每周一次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通过电影以及宣讲的形式,向青少年们普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还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文化融合与创新
在课程设置上,大部分古筝机构都仅仅是单一的小班制教学,这种教学对于曲目不够有针对性。为了更好地宣传以及传扬中华传统文化,校外古筝培训机构可以开设主题式教学课程,例如开设一个专门教授传统曲目的小班,进行古筝传统技法以及传统曲目风格的讲解,并定期组织学生一起交流并表演。在教学内容上,市面上大部分古筝培训机构的教学仅仅停留在古筝这一门乐器的教授,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为了更好地普及传统文化知识,可以结合书法、京剧等其他传统艺术进行教学,还可以请一些传统民间艺人来机构进行表演。这种文化相互融合、交流的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古筝这门乐器,更重要地是让学生看到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汲取传统艺术的精髓,从而更好地进行传统曲目的演奏。对于有一定演奏经验,基本功扎实的学生,可以在古筝的基础上引入其他的传统乐器,例如扬琴、二胡等,成立一个小型的民乐团,并定期去文化馆、少年宫等公共场所演出,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宣传中国传统乐器,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三)学生观念的转变与传统文化传承的结合
校外机构古筝培训作为社会音乐教育的一部分,要引导学生更深刻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在教授传统曲目时,可以先带领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或者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了解曲目背后蕴含的故事、文化、历史人文等等,在对学生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曲目所蕴含的情感,从而在演奏过程中能够做到更好地表达。同时,校外古筝培训机构也可以定期举办“文化节”活动,引导学生亲身参与到活动中,例如穿汉服演奏古筝,或者与茶文化结合等方式,这种体验,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培养他们传承传统文化的意识。因此,在学生学习古筝的生涯中,要保证一定传统曲目数量的学习,要让学生深刻意识到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的魂,而青少年们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更有使命和责任把传统文化继承下去、发扬光大。
四、结语
校外古筝培训机构作为国家进行社会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不仅使人们更好地认识到了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还培养了更多传承传统文化的专业人才,因此校外古筝培训机构在传承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另一方面,传统文化的经久不衰需要社会各界以及每一位社会音乐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高全民音乐文化素养,传承中国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以及社会音乐教育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文化自觉性,推动社会音乐教育以及中华传统文化持续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芷齐.社会音乐教育机构儿童古筝教学[D].四川音乐学院硕士论文,2022.
[2]张曼.浙派筝的流变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3.
[3]刘燕.社会古筝培训在传统文化衍繁中的作用[J].艺术百家,2007,6.
[4]朱文捷.古筝文化在传承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艺术时空,2016,1.
[5]白云.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作用[J].大众文艺,2018,15.
作者简介:卜忻然,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滑 静,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本文通讯作者
基金资助:江苏师范大学2024年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校外古筝培训机构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的作用探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4XKT23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