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孙以强创作的钢琴曲《春舞》是一首极具新疆维吾尔音乐元素的钢琴曲,他将新疆维吾尔族民间音乐元素与西方作曲技巧相结合,充分发挥了钢琴音色表现力强、音域宽广的特点。在本曲中细致地描绘了新疆人民欢快舞蹈、热爱生活的美好画面。作家孙以强在本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的音乐技巧和巧妙的创作手法,表达了新疆维吾尔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本文通过对作者及作品创作背景、创作特点等方面对《春舞》中运用的新疆音乐元素进行具体研究,了解新疆音乐的独特魅力,深入理解这部作品。
关键词:《春舞》" 音乐特点" 新疆音乐元素
一、引言
孙以强是我国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他的作品《春舞》是一首具有中国音乐特色的钢琴作品。《春舞》中运用了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中常见的切分、附点、弱起节奏与同音程以同节奏形式重复,这是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典型特征。这些节奏的运用使作品充满了动感和活力,表现出新疆人民热情奔放的性格。
乐曲运用了新疆民族乐器弹拨类乐器如木卡姆、热瓦普、达瓦孜等,以及新疆特色的乐器如卡马琴、胡琴等演奏技巧。这首乐曲的旋律优美、音域宽广、和声丰富、节奏多变。其风格既有新疆民族音乐风格的特色,又有西方音乐的特点。因此,对这首乐曲的研究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文章将从曲式结构、调式调性、和声技法、民族调式及节奏节拍等方面分析该作品的音乐特色。并通过分析该作品中对新疆音乐元素的运用,来探索作曲家如何将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现代音乐相结合,从而创作出具有中国音乐特色的钢琴作品。
二、孙以强与《春舞》
(一)孙以强的生平与音乐创作
孙以强1943年出生于中国上海,是我国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在他的小时候就表现出了对音乐的热爱和天赋,从5岁的时候他就开始学习钢琴,在他19岁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钢琴演奏和中国传统音乐,在此期间他积累了丰富的理论知识,为他后续的创作做好铺垫和准备。在他37岁时考入美国华盛顿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并且在此期间攻读钢琴博士学位的所有科目,尽管现在已经步入高龄,他仍致力于钢琴教育教学工作,为中国的钢琴教育工作做出贡献,并且十分注重中国民族音乐的研究与创作。他创作的每一部作品珍贵而经典,如已经发表的有《谷粒飞舞》《春舞》,钢琴伴奏《赠卫八处士》、钢琴伴奏《宿王昌龄隐居》这四首,未发表的有《练习曲》《跃进颂》《送红榜》《引水到田心欢喜》《洪湖水浪打浪》等。在中国钢琴的创作历程里,孙以强先生的创作风格以及创作理念一直站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的最前沿,他创作出的作品风格新颖大胆。他将艺术与他的生活紧密结合,真正做到了艺术与生活相互统一。在他的作品中不仅可以看到中国民族音乐元素,还能体会到浓浓的西方音乐色彩,运用大量的理论知识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使他的作品独一无二。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孙以强以及他创作《春舞》时的创作背景,其次分析了孙以强先生的作品的创作风格,整理了他的创作特点,并总结了孙以强的作品为后世带来的影响。了解这些内容对我们理解孙以强的艺术创造性思维非常有用。为我们深入研究他的创作特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春舞》的创作背景与特点
《春舞》是孙以强于1980年创作的一首钢琴作品,是创作于孙以强在新疆学习期间,当时新疆地区的生活环境相对来说较为艰苦,当地人民也并没有意识到民族音乐在音乐领域的重要性,因此,孙以强在学习期间,更加注重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研究。后来孙以强回到国内后,更是将自己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融入到自己的创作过程中,创作出了一首极具特色的钢琴曲《春舞》,该作品是孙以强在学习期间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是我国钢琴界中一首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三、新疆维吾尔族音乐元素在《春舞》中的运用
(一)节奏
在孙以强的钢琴作品《春舞》中,作者在音乐中一边描绘人文风情与自然景象,一边表达出了作者对于新疆的热爱之情。在乐曲的开始部分是一段柔和、优雅的引子,描绘出新疆美好的春天气息。之后是一段模仿新疆打击乐手鼓的节奏部分,风格热情洋溢,描绘出了新疆人民热情澎湃,朝气蓬勃的生活态度,和载歌载舞的欢快生活景象。后面的乐段中段落逐渐缩短,结尾处的旋律回归于宁静,给听众一种恬静、美好的氛围感受。钢琴作品《春舞》中的音乐层次强烈,结构整齐统一、逻辑节奏分明,曲式基调和音乐旋律都具有鲜明的新疆民族音乐特色,较强的节奏感使整首乐曲充满了活力与风情。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节奏丰富多样,在新疆音乐中最常见的节奏有附点节奏、切分节奏和弱起节奏等。在钢琴曲《春舞》中,孙以强运用了很多具有新疆风格的节奏来表现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1.切分节奏:切分节奏是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中最常见的一种节奏型,它打破了小节的强弱规律,使音乐更具动感和活力。
2.附点节奏:附点节奏也是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中常用的一种节奏型,它通过延长音符的时值,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
3.弱起节奏:弱起节奏是指从弱拍或弱位开始的节奏,它常常用于表现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中轻快、活泼的情绪。
(二)旋律
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旋律优美动听,常常采用装饰音和波音来增强旋律的表现力。在《春舞》中,孙以强运用了这些旋律特点来表现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独特风格。
1.装饰音:装饰音是指在音符上添加的一些额外的音符,如倚音、波音等。在《春舞》中,装饰音的运用使旋律更加华丽、动听。
2.波音:波音是指在音符上快速地反复演奏同一个音或几个音。在《春舞》中,波音的运用使旋律更加生动、活泼。
(三)和声
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和声简单而富有特色,常常采用三度和六度的和声进行。在《春舞》中,孙以强运用了这些和声特点来表现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独特魅力。
1.三度和声:三度和声是指相邻的两个音符之间的音程为三度。在《春舞》中,三度和声的运用使音乐更加和谐、丰满。
2.六度和声:六度和声是指相邻的两个音符之间的音程为六度。在《春舞》中,六度和声的运用使音乐更加开阔、大气。
四、《春舞》中的新疆音乐风格特征
(一)调式特征
我国传统的音乐作品中,调式调性的和声技法以七声调式最为常见。随着作曲家对西方作曲技法的借鉴,民族调式调性也逐渐受到作曲家们的重视。在《春舞》中,孙以强结合了不同的调式调性和和声技法,运用了西方音乐中的音阶与调性。在旋律和伴奏音型方面也运用了传统五声自然大调,从而使得该作品既具有中国民族调式特点,又具有西方音乐色彩。以新疆维吾尔族音乐调式为基础,旋律和节奏都具有浓郁的新疆风格。旋律优雅动听,时而慷慨激昂,时而欢快轻柔;富有动感的音型采用了维吾尔族音乐的典型节奏。独特的音乐节奏像是在模仿新疆民间乐器手鼓的鼓点,作品风格色彩绚丽,充满了朝气与活力,令人耳目一新。
(三)《春舞》的曲式结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引子部分是1~18小节,音乐开始是一段柔和、优美的引子,似乎带来了新疆春天的气息。采用了明朗的D大调,Moderato(中板)。第1~5小节是引子部分的开始,也是整首乐曲的起句。引子部分以一个具有强烈动感的和弦开始,随后是连续的上行音阶和下行音阶,营造出一种欢快、热烈的氛围。这种氛围为接下来的主题部分做好了铺垫。和声趋势为主到下属的趋势,优美动听的旋律让听者感觉像是春天到来了一样,4~5小节下属和弦给人一个平和而又寂静的听觉感受;6~10小节高音区自上而下,犹如春天快要来临,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11~18小节低音部分变得紧凑起来,为接下来的旋律起到铺垫作用,使用了切分节奏使乐曲律动感加强。在18小节部分调式从D大调自然过渡到d小调调式。
首部部分是19~73小节:曲式结构由传统三段体曲式构成,节奏采用较为规整的2/4拍,音乐感情生动活泼。伴奏声部虽然是舞蹈律动较强的切分节奏,但歌唱性旋律加上小调式的柔美,给人以一种叙述、赞美春天早晨的感觉。30~37小节主题旋律分解加花变奏的表现手法,使音乐得以扩展;38~53小节调式回归同主音大调,旋律移高一个八度,推动情绪。42~45小节,双手的合奏像是人们对春天的大自然感到欣喜和向往之情,46~53旋律再次移高八度,把情绪推向高潮。
中部部分是74~176小节,整体速度是欢快生动的小快板,推动情绪把曲子带向高潮。中部部分也是曲子最重要的部分,由多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具有浓郁的新疆风格,表现出新疆地区独特的音乐魅力。第二乐段旋律变化多端,既有欢快的舞蹈节奏,又有优美的歌唱旋律,表现出新疆地区人民的热情奔放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第三乐段是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起到了连接再现部分的作用。
再现部部分是176~219小节:这部分是《春舞》的高潮部分,由多个乐段组成。第一乐段采用了变化再现的写作方式,由8个小节组成,起到了连接尾声的作用。第二乐段由16 个小节组成,采用的旋律更加具有跳跃性和舞蹈性,表现出人们在春天里欢歌笑语、载歌载舞的场景。第三乐段是尾声的前奏,起到了过渡的作用。语段越来越短,以一个D和弦到达结尾,朦胧、幽静的收场,就像人们看到的篝火熄灭时的样子,火星飞向天空。音乐在经过徘徊后终于走向结束。
尾声部分是220~228小节,由10个小节组成,速度为Moderato(中板)。尾声部分以一个具有强烈动感的和弦结束,营造出一种欢快、热烈的氛围。这种氛围与引子部分相呼应,使整首乐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整体。
综上所述,《春舞》的曲式结构复杂而严谨,通过丰富的音乐元素和精巧的布局,展现了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春舞》还通过运用新疆地区的音乐元素和独特的音乐风格,表现出新疆地区人民的热情奔放和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因此,《春舞》不仅是一首优秀的钢琴曲目,更是一部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音乐作品。
五、《春舞》中新疆音乐元素的运用对中国钢琴艺术发展的启示与展望
(一)对中国钢琴创作技法与风格发展的启示
首先,在中国钢琴作品的创作中,应该注重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因为它们可以增强钢琴作品的表现力和情感表达。新疆音乐元素的运用,让中国钢琴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格。
其次,应该注重对中国钢琴作品风格和技法的创新。只有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使中国钢琴作品更加丰富多彩。同时,应该注重对新技术、新材料、新形式的运用,使中国钢琴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最后,应该注重对民族音乐元素的传承和发扬。只有在继承和发扬传统音乐文化元素的基础上,才能使中国钢琴作品更加富有民族特色和生命力。新疆音乐元素在《春舞》中的运用对中国钢琴艺术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我们应该注重对新疆音乐元素的挖掘和利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国钢琴艺术,为中国钢琴艺术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二)对中国钢琴音乐创作内容与形式创新的启示
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的春舞作品,一方面是对西方钢琴音乐创作技术和理念的借鉴,另一方面则是对传统音乐文化和民族民间音乐的创新。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和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
首先,需要在钢琴音乐创作中融入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中国钢琴音乐创作需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既要反映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内涵,又要在演奏形式上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春舞作品中运用了大量中国传统乐器和民间音乐元素,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民族特色。
其次,需要在钢琴音乐创作中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创新。钢琴音乐创作需要具备较高的艺术技巧和文化素养,同时也需要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协调统一。春舞作品中包含了大量中国民间元素,如民间舞蹈、乐器演奏等,体现了浓郁的中国民族特色和艺术风格。此外,《春舞》还注重了内容与形式的创新,通过创新音乐表现手法和形式,增强了钢琴音乐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最后,需要在钢琴音乐创作中注重听众体验和情感表达。钢琴音乐创作需要注重听众感受和情感表达,让听众能够感同身受地理解和接受作品内容。春舞作品中不仅有优美动听的旋律、生动形象的节奏和富有感染力的音色等音乐元素,还通过不同的演奏技巧、力度变化等方式,营造了独特的艺术氛围和情感体验。
总之,中国钢琴音乐创作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注重内容与形式的协调统一,提高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作品《春舞》在中国钢琴音乐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为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提供了有益参考和启示。
结论
《春舞》是中国钢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通过对作品中新疆维吾尔族音乐元素的分析,可以看出孙以强在创作中巧妙地运用了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和声等元素,使作品具有浓郁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风格。这首作品不仅展示了新疆维吾尔族音乐的独特魅力,也为中国钢琴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过程中,演奏者应学会将钢琴与民族音乐进行有机融合,使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钢琴作为一种西洋乐器,在融入了民族音乐元素后,不仅能够丰富演奏效果,还可以为钢琴音乐创作提供新的思路,从而推动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唐翊斐.新疆风格钢琴作品的创作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DOI:10.27292/d.cnki.gsxfu.2019.001105.
[2]邹虹.以《春舞》为例探讨如何学习和演奏新疆风格的钢琴作品[D].新疆师范大学,2016.
[3]孔令婕.新疆风格钢琴曲《春舞》的音乐学分析[J].歌海,2016,(01): 98-99.
作者简介:戴慧博,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
李 策,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本文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