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乐演唱中的舞台表演探析

2024-12-31 00:00:00薛雅文
大观 2024年7期
关键词:沂蒙山舞台表演声乐演唱

摘 要:在歌唱过程中加入舞台表演可以增强声乐作品的表现力、感染力,更好地诠释声乐作品的内涵。演唱者不仅要强化演唱的基本功训练,还要提升舞台表演能力,深入地分析作品的内在情感,并在表情、神态、肢体等方面加以处理,使演唱和舞台表演相结合,更好地将声乐作品的内核表达出来。以山东歌舞剧院编排的《沂蒙山》为例,着重探讨该作品的舞台表演,以期促进相关领域人员表演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声乐演唱;舞台表演:《沂蒙山》;情感内涵

一、声乐演唱和舞台表演的关系

在声乐作品演绎过程中,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声乐演唱者除了要具备歌唱技能外,还需要有一定的舞台表演能力,通过面部表情、神态以及肢体动作的表演,传达作品及角色的情感,增强声乐作品的感染力[1]。

(一)声乐演唱能够影响舞台表演的整体方向

在声乐表演中,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声乐演唱的内容可以引导舞台表演,影响表演的整体方向[2]。这就需要声乐演唱者在演唱之前,仔细揣摩声乐作品的内容,从而确定应当以何种表演方式来呈现情感。

(二)舞台表演能够提升声乐演唱的表现力

在声音表演中,若只是单纯地演唱,那么这种艺术形式是单一的、平面化的,只能调动人们的听觉。如果可以将舞台表演与歌唱的内容融合在一起,那么就会达到三维立体的艺术效果,能够同时调动观众的听觉和视觉,使其沉浸在视听盛宴之中,进而提升声乐的表现力、感染力[3]。总之,将声乐演唱和舞台表演有机融合,可以使声乐作品更加生动、更具艺术魅力。

二、歌剧《沂蒙山》概况

《沂蒙山》是山东歌舞剧院所编排的民族歌剧,于2019年11月1日至2日在“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演出,取得了热烈的反响。该剧由王晓岭和李文绪编剧,栾凯作曲,集结了王丽达、杨小勇、王传亮等著名声乐表演艺术家。该剧以抗战时期的沂蒙山为背景,在抗日战争中,沂蒙山人民和八路军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日军,赞颂了沂蒙人民忠勇、舍生忘死的爱国之心,表现出万众一心、不惧生死的沂蒙精神,一经上演后,获得广泛的好评。

三、《沂蒙山》的舞台表演

(一)通过舞台表演创造戏剧冲突

该剧以角色的舞台表演来表达戏剧冲突,如若没有戏剧冲突,就不会产生戏剧性的艺术效果。歌剧《沂蒙山》的舞台表演充分运用了戏剧冲突,主要体现在环境冲突、角色冲突以及心理冲突方面。

1.舞台表演中的环境冲突

该剧中的环境冲突非常强烈,比如第一幕是一对新人结婚的场景,但本应幸福快乐的氛围却因为日军的袭击而变得紧张。这个场景中有两个充满矛盾的事件,一个是年轻人的婚礼象征着生活的希冀,洋溢着喜悦和热情;另一个是日军的袭击导致人们面临了生死危机,处处都是危险。

在结婚典礼上,海棠与林生心中充满喜悦之情,他们也通过表情、神态表现出了这种情感,在场的村民也都是一脸喜色,纷纷为这对夫妻送上了美好的祝愿。但婚礼主持人孙九龙的神情却很复杂、严肃,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觉到了异样和紧张。尤其是在演唱《九族同心保家乡》《五子炮》时,更是将这一氛围烘托得更加明显。此时无论是演唱者,还是舞台上的其他演员,都必须通过表情、形态等表现出紧张、凝重的心情。

2.舞台表演中的角色冲突

该剧中的角色冲突主要是通过情节和各种人物的性格、情绪来展现的。例如在第二幕中,林生说起自己要加入八路军后,海棠和林生这两个角色间就有了鲜明的冲突。林生的父母等人都是被日本士兵杀死的,他的心中充满了仇恨,在夏荷的动员之下,他抗日的意志愈发强烈,而刚结婚没多久的海棠还处在快乐幸福的情绪当中。海棠一直生活在贫困山区,不像身负国仇家恨的林生有亲身经历,难以理解林生的志向,所以不希望林生去抗日,最后还是孙九龙从中斡旋,化解了这一角色冲突。

在舞台表演中,海棠、林生和孙九龙三人组的表演精彩地诠释了角色之间的冲突。在这一幕中,海棠这一角色需要传达固执、执拗的情感。但此刻这种情感是可以理解的,也没有影响她的思想境界。当海棠后来真正见到战争的残酷后,她同样蜕变成了一个深明大义、不畏生死的英勇形象。

在第三幕中,日军再次杀进崖子庄,将八路军战士与乡亲们堵在山洞中。那些身负重伤的八路军士兵视死如归,不愿连累老百姓。但是村里的百姓并没有答应,他们决心用自己的生命来守护这支部队。孙九龙神态坚定,紧握着拳头,掷地有声地高喊“沂蒙山的男人还没有死绝!”,将村民们视死如归的斗争精神展现得淋漓尽致。最终由孙九龙领导,村民们扮成八路军从洞穴里出来,以自己的方式守护八路军。这个场景中的角色矛盾通过每个人的表演更好地表现了出来。如海棠与夏荷二人演唱的《世上哪有这样的情》充分地表现出众人此刻的激动心情,孙九龙一首《再看一眼亲人》更是将这种情绪推向了高潮。

3.舞台表演中的内心冲突

内心冲突是表现角色心理状态和感情的重要手段[4-5]。《沂蒙山》在表现角色内心冲突方面就有很好的舞台表演处理。比如在第四幕,夏荷在一场大战中受了很重的伤,已经奄奄一息,刚刚做母亲的她却要承受和亲人分开的痛苦。无奈之下,夏荷将自己的孩子交给了海棠,并用咏叹调《沂蒙的女儿》来抒发自己此刻的心情,《血水、泪水、奶水》成为她的绝唱。这段演唱中不仅表现出夏荷对小沂蒙的喜爱和不舍,还表现出对日本人暴行的强烈指责。表演者张卓在唱到不同感情的唱词时,表情、眼神都有相应的变化,可以看出她扎实的舞台表演功底,看到这一幕的观众无不为之动容。又如在第五幕中,海棠为保护夏荷的遗孤小沂蒙,让小山子跑出去将日军引走,海棠此刻的心理冲突达到高潮,特别是当她看见小山子被日军击毙,慢慢倒下去时,她的心中满是愧疚与自责。海棠的扮演者王丽达将这种情绪通过动作、表情、神态充分表现出来,并满怀激愤地唱出《苍天把眼睁一睁》,将海棠在两难时的无奈和绝望情感彻底抒发出来,也意味着海棠从一个山村妇女蜕变成一个坚定的抗日女英雄。

(二)不同角色多元一体的舞台表演二度创作

舞台表演实际上就是演唱者的二度创作。演唱者基于其对戏剧的理解,在歌唱的同时,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的表演处理,使情感得到升华[6]。在《沂蒙山》里,王丽达饰演的海棠(女高音)、王传亮扮演的林生(抒情男高音)、杨小勇扮演的孙九龙(男低音)、张卓饰演的夏荷(女中音)等,都有着精彩的舞台表演。虽然角色存在差异,各自的舞台表演也存在区别,但殊途同归,即展现“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伟大沂蒙精神。以下对不同角色的舞台表演分别加以论述。

1.海棠的舞台表演

海棠是这部戏的中心人物,是女一号角色。王丽达以其扎实的声乐功底、鲜明透亮的嗓音,以及富有感染力的舞台表演赋予了角色灵魂。在舞台表演处理方面,王丽达巧妙地运用了我国戏曲的表演手法,每个延伸、每个动作都符合人物的情感和剧情,将沂蒙山妇女泼辣大胆、刚柔相济的性格特征以及吃苦耐劳、敢爱敢恨、正气凛然的精神品格展现得淋漓尽致。比如在第一幕中,海棠的唱段具有鲜明的山东地方特色,烘托了婚礼的喜庆氛围。王丽达用她清亮的嗓音,配合着她灵动的肢体语言,以类似京剧中花旦亮相的动作,将海棠活泼娇俏的性感展现出来,使观众明显感受到海棠此刻内心的喜悦和幸福。随着司仪孙九龙一声“掀盖头”,还没等林生伸手,海棠就抢先一步掀起了盖头,俏皮地说“俺自己来”。这一举动顿时将海棠火辣的个性展现在众人眼前。此时的海棠如此单纯可爱,而在之后经历了自己的丈夫参加抗日、舅舅战死、夏荷托孤、亲眼看到小山子被日军打死后,王丽达在舞台表演时不再出现戏曲花旦的表演元素,不再是一个天真活泼的小女孩,而是蜕变为一个刚毅、决绝的抗日女英雄。

王丽达的精彩表演离不开她扎实的声乐演唱功底,同时配合人物性格和剧情的表演技巧也为舞台效果增色不少。她在表演中不仅融入了山东地方特色,还积极借鉴了戏曲花旦的身段表演技巧。在海棠角色的唱段中,有两个咏叹调非常精彩,分别是《就在山水间》和《苍天把眼睁一睁》。前者表现出海棠在小沂蒙逐渐懂事后需要告诉她身世时的复杂心情,后者表现出了丧子之痛,以及对日本侵略者的控诉。特别是《苍天把眼睁一睁》开头的“苍天”,唱出了八度大跳音程,先进行高音增强处理,再配合散板慢唱,宛如一声响彻云霄的呐喊,再配合海棠的表情、动作,调动了观众的视觉和听觉,使人们感受到王丽达那悲愤的情绪,无不为之动容,将整个戏剧推向了高潮。

2.夏荷的舞台表演

张卓饰演的夏荷在舞台表演上同样非常经典。她是一位女中音,在该剧中共有两个主要唱段,即板腔体《沂蒙的女儿》、歌曲体《血水、泪水、奶水》。夏荷在和日军搏斗中受了致命伤,在弥留之际,初为人母的她放心不下自己的孩子,无奈之下,只好将这个孩子交给了海棠。就在此时,一支《沂蒙的女儿》被唱了出来,该曲运用了“缓—急—缓”的结构形式。相较于王丽达增强处理的演唱方式,张卓突出的是一个“稳”字。而在舞台表演方面,她没有借鉴戏曲艺术的表演方式,而是使用了更加生活化的表演方式。相比之下,《血水、泪水、奶水》的抒情性更强。张卓以其饱含感情的歌声,诠释了夏荷对小沂蒙的喜爱和不舍,以及对日兵暴行的谴责。夏荷在受伤之后身体十分虚弱,显然不适合采用戏曲旦角灵动的身段表现手法,而是更适合使用贴近生活实际的表演方式,所以此时张卓的肢体动作并不多,更多是通过表情、神态、眼神来表现其对孩子的不舍、对日本侵略者的痛恨。

3.孙九龙的舞台表演

孙九龙的扮演者杨小勇的舞台表演方式非常自然,他每次出场都令观众难忘。以咏叹调唱段《再看一眼亲人》为例,排比式的唱词将孙九龙临死前内心的话全部说了出来。杨小勇的歌唱技术精湛,呼吸流畅,感情流露真挚,音色收放自如。除此之外,杨小勇还展现出了极高的舞台表演能力,他的动作、表情都能根据情节和角色的情感进行调整,在高喊“沂蒙山的男人还没有死绝!”时,他坚毅的眼神、挺直的腰板、紧握的拳头,让人们看到了一个刚毅勇猛的山东好汉形象。在临死前,他的表情、眼神都发生了改变,以饱含深情的目光再看一眼亲人和家乡,体现了他铁汉柔情的一面,感动了每一个观众。

4.林生的舞台表演

林生是一个阳光、注重家庭的人,同时又因身负国仇家恨,不得不告别新婚的妻子,是一个内心情感非常丰富的角色。林生的饰演者王传亮是抒情男高音,他深厚的声乐功底使其在情感抒发方面非常出色。林生的唱段《爱永在》饱含了他对祖国、爱人、亲友的情真意切。他的另一唱段《生路、死路、进路、退路》则是铿锵坚定的风格,表现出了他抗日的伟大情怀,尤其是那一段与敌人同归于尽的独白,更加凸显了他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除了饱含情感的演唱外,王传亮的舞台表演也非常自然,每个眼神和动作都和剧情和人物情感非常契合。从王传亮的舞台演出中可以看出,他在舞台表演方面有一定的功底,对人物角色的理解也非常细致到位。

四、结语

《沂蒙山》以其深刻的思想主题、鲜明的民族风格、丰满的人物形象,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沂蒙山》中体现出的沂蒙精神,从抗战时期至今都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优美的声乐演唱、激烈的矛盾冲突以及饱满生动的各个角色,使这部声乐作品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总之,在演绎声乐作品时,不仅要重视声乐演唱的能力,还要重视舞台表演能力,充分理解作品和角色的内涵和情感,在表情、神态以及肢体动作等方面采用恰当的表演处理,使声乐演唱和舞台表演和谐统一,从而塑造出饱满的人物形象,演绎出极富艺术性和感染力的声乐作品。

参考文献:

[1]杨丽.声乐演唱的舞台表演技巧分析[J].艺术品鉴,2024(5):173-176.

[2]魏福勇.声乐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分析:评《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探索》[J].科技管理研究,2024(1):239.

[3]崔晗.基于声乐演唱的音乐舞台表演探究[J].戏剧之家,2023(32):92-94.

[4]扎西朋达.浅谈声乐演唱中舞台表演的重要性[J].参花(下),2023(11):80-82.

[5]高冠男.声乐演唱在民族歌剧表演艺术中的戏剧性体现[J].明日风尚,2023(21):19-21.

[6]刘世鹏.浅析舞台表演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J].中国民族博览,2023(16):136-138.

作者单位: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金城学院

猜你喜欢
沂蒙山舞台表演声乐演唱
沂蒙山小调
沂蒙山小调
当代音乐(2020年1期)2020-05-07 01:50:42
沂蒙山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
论舞台表演中的互动媒体艺术应用策略
戏剧之家(2016年21期)2016-11-23 19:19:45
试论提高舞蹈演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性
人间(2016年24期)2016-11-23 18:35:18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22:23:44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戏剧之家(2016年20期)2016-11-09 00:02:19
浅析元音训练在声乐学习中的特殊意义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8:13:03
浅谈气息在歌唱中的合理运用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53:52
浅谈我对秦腔小生舞台表演的认识
戏剧之家(2016年19期)2016-10-31 17: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