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见到一位妈妈把正在发脾气的孩子丢到路旁的树丛里,还威胁孩子说,如果他再继续发脾气就不要他了。但如果你问她:“你爱这个孩子吗?”“爱啊!我愿意为他付出生命!”她肯定会这样回答。“那你为什么不愿意让他发脾气呢?”她又会说:“孩子发脾气让人很恼火!”
在孩子发脾气的时候,对孩子不管不顾的父母还有很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会让孩子自动“熄火”。这种方法看似温和,可对于孩子而言,问题还是在那里,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其实,孩子发脾气是有原因的。而你真的有耐心去寻找原因吗?面对发脾气的孩子,只要父母的思维模式稍作改变,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理解孩子的执拗,心态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孩子需要什么?绝不是要得到父母的责备和惩罚。他们发脾气的目的往往是在呼唤爱。他们渴望跟自己的父母建立联结,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期待父母满足自己的需求。如果你理解了,孩子会欢欣雀跃;而如果你冷漠地忽视了,那只会让他更生气,甚至哭闹不止。
面对常常发脾气的孩子,我们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稳定的成长环境。一个父母常年争吵不休的家庭,孩子的情绪是很难稳定的。比如,孩子在书房写作业时,客厅里突然传来打骂声,他能安心做完作业吗?又如,孩子做错了事,父母一见到他就对他大声训斥,吓得他瑟瑟发抖。孩子会模仿父母的言行,包括坏的行为。因此,父母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放松的、可以自由表达的、允许犯错的环境。
父母还需要帮助孩子学会描述自己的感受,说出自己的真实需求。有一次,我问孩子:“如果你生气了,会怎么办呢?”孩子说:“也许我会大哭,因为哭出来就会舒服一些;也许我会告诉老师,有人惹我生气了。”我又问他:“那你会不会打人?”“我不打人,因为那样做不对。”他回答道。他还说要搭建一个让自己冷静下来的空间,可以叫作“恐龙乐园”。只要生气了,就想想“恐龙乐园”。“对,想想开心的事,就会让我们没那么生气。”我说。除了平时的一些引导,我们还可以与孩子共同阅读书籍。故事往往是现实世界的缩影,孩子会从故事中辨识不同情绪,了解人们如何处理愤怒、恐惧、快乐及忧伤等不同情绪。
让孩子用“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我总是会对他说:“把你的感受跟爸爸说一下。”我们需要尽早锻炼孩子的表达能力,让他们知道一些情绪语言。比如,“我很生气”“我有点不高兴”“我现在很高兴”“你让我不舒服”“我要发脾气了”……当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情绪表达就多了一个通道。一些年龄稍大的孩子,虽然已经有了说的能力,但他们往往不愿意说出来。这与家庭环境有关,需要父母反思。
其实,爱发脾气的孩子,是在呼唤爱,也更需要爱!不要觉得发脾气的孩子不好,从不发脾气的孩子就是乖孩子。有一种孩子为了满足大人,宁愿牺牲真实的自己,放弃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的孩子看上去安静懂事,其实是没有自信,比较容易出现心理方面的问题。孩子的情绪,特别是不好的情绪,更需要得到父母的接纳。亲子关系是不断变化的,不管是对孩子,还是对父母而言,有效的情绪管理都是有益的。当你能坚定地守住原则,不会被坏脾气操纵时,孩子会更愿意接近你、听你说话、跟你说话。
责编/季守芳
E-mail:148358195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