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聚焦于长三角地区早教、托育行业的人才需求与培养模式,旨在构建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面、客观依据。通过参加论坛、实地探园、访谈及问卷调查等多元化方法,系统收集了行业现状、人才需求、职业院校培养现状及学生择业观念等数据。调研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早托行业对“医养育”复合型人才需求显著,但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存在跨学科融合不足等问题。同时,“医养育”复合型人才被视为行业发展的关键,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提升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此外,政策支持和行业协作也被视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关 键 词] 早托普惠;“医养育”;复合型人才;人才培育;长三角地区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35-0057-04
一、引言
前人关于早托行业人才培养的研究,多聚焦于单一领域,如儿童教育或健康管理,而对于集医学、养育、教育于一体的“医养育”复合型人才系统性培养模式的探讨尚显不足。这些研究虽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宝贵参考,但面对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高质量早托服务需求,其局限性日益凸显。
本研究旨在深入剖析长三角地区早托行业对“医养育”复合型人才的实际需求,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多种研究方法,全面了解早托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培养模式及其面临的挑战。研究发现,尽管现有的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知识传授上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在跨学科融合、实践技能培养以及创新能力激发等方面仍存在明显短板,难以满足市场对“医养育”复合型人才的高标准要求。
基于此,本研究创新性地提出了“医养育”复合型人才培育的新模式,旨在打破传统学科壁垒,促进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同时强化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以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拥有良好实践技能和创新意识的复合型人才。这一新模式的提出,不仅为长三角地区早托行业的人才培养提供了新思路,也为全国早托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有助于推动早托服务向更加专业化、标准化和人性化的方向迈进,为婴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加全面、优质的保障。
二、调研背景
(一)调研目的
通过行企调研,了解相应行业的人才结构现状、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等;通过高校调研,了解目前专业建设、教学条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执行情况等;通过研究机构调研,了解职业教育教学、教法、教改最新研究成果以及职业教育早教人才培养国际比较研究成果等,为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提供较为全面、客观的依据。
(二)调研对象
(三)数据收集分析
笔者采用了多元化的方法收集早教、托育相关信息。首先,通过参加论坛和听讲座,直接从行业专家和教育者那里获取第一手资料。其次,实地探园观察和了解早教托育机构的运作模式和环境。此外,与机构负责人进行访谈,深入了解行业现状和人才需求。最后,通过问卷星发放问卷,广泛收集了学生和从业人员的意见和建议,确保调研结果的全面性和客观性。这些综合调研方法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和深入的洞察。
三、调研结果
(一)国外发达国家早教、托育专业人才培养特征
在国际视野下,早教和托育行业的专业人才培养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美国强调实践教学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完成百小时以上的实践,以确保教育背景与专业发展的连续性;英国通过政策和法律保障,建立了多元化的培养体系,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推动跨学科合作,同时进行资格认证和评估反馈,以提升教育质量;法国的专业人才培养同样得到政策和法律的支持,课程设置与教育理念并重,师资力量和培训质量得到保证,实践与实习机会充足,社会支持与合作网络完善;德国的培养模式以行业学徒制为核心,强调与行业的紧密结合,要求教师具备行业经验和教育资格,课程内容紧密围绕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芬兰的培养策略注重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实践经验与反思能力受到重视,强调持续学习与专业发展,团队协作能力培养和严格的任职资格要求是其教育体系的标志;日本以短期培训机构为主,提供日本早教协会和日本育婴协会认证的课程,注重专业化的教育;澳大利亚的人才培养得到政府的主导和政策支持,教师专业发展受到重视,实践经验与反思能力、全人教育和国际合作与交流是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加坡的人才培养强调专业性与综合性,采用实践导向的教学模式,注重在职培训与发展,培训资源多元化,资质认证严格,同时强调人文关怀与价值观教育。
(二)早教、托育行业发展状况
早教和托育行业在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市场需求增长趋势,尤其在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家长对高质量早教和托育服务的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市场供给现状却难以满足这一需求,普惠性托育机构的覆盖率相对较低,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普惠且高质量的托育服务更是稀缺。目前,市场上主要以私营全日托和幼儿园托班为主,而半日托、临时托和计时托等更灵活的托育服务形式则相对较少。在收费方面,一二线城市的私营早教托育机构费用较高,通常超过4000元/月,而社区普惠性托育服务则根据星级评定,收费在1800~2800元/月。尽管行业标准和资质认证尚不明确,服务质量也存在参差不齐的问题,但从业人员普遍认为服务质量正在逐步提升。尽管如此,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人才晋升空间有限、行业发展缺乏统一标准和规范,这些问题都制约了早教和托育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早教、托育机构人才需求标准
早教托育从业者需具备专业技能与爱心、耐心,持保育师、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幼儿教师资格证等职业资格证书,承担婴幼儿照护、游戏互动、环境维护、家长沟通、机构管理、营销策划及课程管理等多元任务。他们需关注婴幼儿全面发展,确保安全、健康,同时引领机构创新发展,提升服务质量,促进婴幼儿与家庭共同成长。
(四)职业院校早教、托育人才培养现状
职业院校在早教和托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面,正面临教育需求的多样化和市场的变化。教学基本情况显示,课程设置遵循从基础到专业的建构逻辑,包括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早教专业侧重于“教”的课程,托育专业侧重于“养”的课程,而医学院和师范院校则分别偏重于“医护”和“教”的课程设置。实践教学方面,高职院校普遍采用双导师制,通过产教融合实践教学项目育人,包括合作育人计划、订单班人才培养等模式。
师资团队的建设是职业院校的一大亮点,旨在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医教养”结构化校企教学团队,培养具备“保—教—养”兼容能力的双师型教师。教学评估机制的建立,如课堂表现、作业、实习报告和综合考核等,有助于学生全面了解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能力,进一步提升学业成绩和从业能力。
招生就业情况方面,早教和托育专业的招生人数因地区和学校而异,主要招生对象为高中毕业生和中职生,班级规模通常控制在50人以下。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广阔,就业去向包括幼托一体幼儿园、私营早教托育机构、社区托育中心等,有创业意识的毕业生也可以选择自主创业。
教学标准执行方面,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教学标准,早教和托育专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得到了改进,推行项目式教学和实践探究等产教融合模式,使人才培养更贴近实际应用。标杆高职院校在教学标准的落实方面取得了成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强化师资力量,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人才培养落实情况方面,各职业院校在早教、托育专业的人才培养上既有共通之处又各具特色。卫生类院校因医护师资强大,医护类课程占比较高;师范类院校则侧重教学类课程。专家建议针对0~3岁婴幼儿教育,应更注重“养育”方面,建议在专业基础和核心课程上进行合理调整,同时在拓展课程中突出学校特色。
实习实训方面,院校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实施校、政、企三方协同育人策略。通过引入企业参与校内托育、共建实训基地、建立仿真实训室等措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实训机会。部分院校还开展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学生出国深造,以提升教育质量,满足市场需求。
(五)职业院校早教、托育专业学生择业观念
早教和托育专业的学生普遍渴望专升本,占比达60%~70%,且高度重视实践能力,希望学校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提供更多实践机会。超过半数学生对职业有明确认知,五分之一有从事相关工作的意向,约50%有创业打算。择业时,私营早教托育机构是首选,其次是幼儿园和社区托育服务中心。学生对月薪有较高期待,主要考虑工作水平、工作环境和发展空间。面对就业挑战,主要压力来自岗位竞争,近80%的学生认为这是主要困难。在职业困境中,约半数学生选择跳槽或深造,而非坚持适应。
四、结论
(一)对“医养育”复合型人才需求显著
长三角地区早托行业对“医养育”复合型人才需求显著,在长三角地区早托机构中,具备全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稀缺,难以满足市场对高质量保教服务的期待。现有人才培养体系在专业知识传授上表现良好,但跨学科融合尚有不足,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仍有提升的空间。人才结构单一,缺乏跨学科背景的专业人才。因此,行业面临人才短缺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长三角地区早托行业需加强跨学科融合以及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以满足市场对复合型人才的高标准要求。
(二)“医养育”复合型人才是早托行业发展的关键
“医养育”复合型人才是早托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驱动力。这类人才不仅具备专业的医疗知识,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婴幼儿常见的健康问题,还精通婴幼儿心理学与教育学,能够为婴幼儿提供科学、全面的养育与教育指导。在提升早托服务质量方面,“医养育”复合型人才能够确保婴幼儿在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成长,有效满足家庭对高品质早托服务的多元化需求。能够为早托机构提供更加个性化、精细化的服务,增强婴幼儿家长的信任与满意度。
(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行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提升行业竞争力的核心途径,旨在打破传统学科之间的壁垒,促进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的深度融合。该模式不仅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各种真实工作场景的实践、开展跨学科项目合作等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并灵活运用多学科知识。这种模式旨在培养既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又拥有创新思维和全面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以满足早托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推动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四)政策支持和行业协作是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支持高校、医疗机构与早托机构深度合作,共同构建“医养育”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同时,行业内部应加强协作,建立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机制,推动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有效对接。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打破学科壁垒,促进知识融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政策支持和行业协作的双重保障,将为“医养育”复合型人才的培育提供坚实基础和有力支撑,推动早托行业向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兰明,焦敏,雷文婷.高职院校加快早教专业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22(8):23-26.
[2] 周亮.我国0~3岁婴幼儿普惠性托育服务的结构性矛盾与政策建议:基于湖南省的统计数据与调查分析[J].学前教育研究,2023(12):51-60.
[3] 索长清,王秀青.国外0~3岁婴幼儿托育服务供给的经验、问题及启示:以美、英、日为例[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23(1):121-128.
[4] 刘天子.澳大利亚家庭式托育服务行业规制的经验与启示[J].比较教育学报,2023(1):92-104.
[5] 黄泽元,林洵怡,黄茵茵.欧洲六国婴幼儿托育政策理念及其实施的比较研究:基于公民权的视角[J].教育学术月刊,2023(12):52-59.
[6] 徐君球,王海燕,连宏宇.舟山市0~3岁婴幼儿托育需求现状调查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23(18):3373-3377,3430.
[7] 杜丽静,杨名钰.企业托育:共同富裕背景下优质高新企业勇担社会责任的体现[J].教育发展研究,2024 (4):77-84.
[8] 张建.日本发展普惠性托育服务的多维行动路径[J].比较教育研究,2021(1):93-103.
[9] 马瑜骏.发展高质量家庭式托育服务:国际经验及启示[J].社会建设,2021(6):15-39.
[10] 李文静.儿童社区早期教育的福利需要与服务优化[J].学习与实践,2023(4):131-140.
◎编辑 马燕萍
①基金项目:本文系2024年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社会资本理论视域下嵌入式社区保教服务对缺损型家庭育儿的补偿性支持研究”(项目编号:2024SCG166;主持人:俞燕燕)阶段性成果;2022年度校级课程思政项目“教育情怀浸润于早教专业实训课程的探索研究”(项目编号:Szyj202211;主持人:俞燕燕)阶段性成果;2022年度台州市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基于产学合作的协同育人机制构建——以早期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为例”(项目编号:26;主持人:俞燕燕)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俞燕燕(1977—),女,汉族,浙江绍兴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儿童早期发展、婴幼儿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