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下的高校党建工作创新刍议

2024-12-31 00:00:00李智
教育家 2024年52期

随着互联网信息革命的深入进行,如何准确把握新媒体的特点和发展规律赋能高校基层党建,已成为高校提升思政工作质效的关键。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用好新媒体优势,从优化理论传播路径、创设线上服务载体等方面入手,探索党建工作创新路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推进“智慧党建”。我们要充分认识新媒体对于开展高校思政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努力探索新媒体在创新高校党建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新媒体对推进党建工作的意义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区别,以互联网、移动手机为媒介作为开展新时代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平台和载体。依托技术上的优势,新媒体具有时效快、互动性强等特点,新媒体的运用既是丰富党建形式内容的内在需求,也是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质效的必要举措。

新媒体是加强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推动力。新媒体技术在资源整合、传播时效、交互方式等方面为开展基层党建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根据目标主题,新媒体利用大数据对繁杂的信息进行自动分类和整合集中推送,解决了党员在理论学习、信息检索时资料查找不便捷的问题;新媒体突破时空限制,实现了即时性、跨区域传播,通过云会议、“两微一端”等线上平台有效延展了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渠道和阵地,创新了党建工作方式;新媒体在运用中表现出明显的交互性,信息传播方式由传统的单向传输变为双向互动。

新媒体是提升高校党建信息化水平的重要途径。智能算法、数据处理平台等先进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高校党建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是党员信息管理更高效便捷。2017年,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正式开通,为高校党组织在内的各级党组织和部门搭建了一体化新媒体服务平台,实现了党建工作线上全过程管理。二是党员教育培训更精细精准。通过分析“学习强国”等线上新媒体学习平台的后台数据,可以及时掌握支部党员在政治理论学习、思想动态等方面的情况,有效解决基层党员教育管理不及时、不严格等问题,提高了党员教育管理的精准性和有效性。三是党建制度文件的制定更科学合理。制定党建制度文件时,通过线上方式对文件满意度进行抽样调查和意见建议征集,新媒体平台对反馈的各类数据进行多维度、全方位分析,给出评估结果和建议,为完善党建制度文件提供参考依据。

新媒体是创新高校思政党建宣传形式的重要手段。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生调查显示,“00后”青年学生作为网络的原住民,98%的学生经常使用QQ和微信进行网络社交,70%的学生经常访问B站等视频平台。高校党建工作应用好新媒体平台,创新党员教育模式,善于通过年轻群体喜爱的互联网平台对其进行教育管理。央视、人民网、外交部等主流央媒均开设了抖音账号,很多爆款视频都是青年群体讨论的热点话题,这些新媒体平台内容丰富了党建宣传教育的形式,在寓教于乐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新媒体下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一方面创新了高校党建工作载体,扩大了党建工作影响力,另一方面也带来诸多挑战,存在诸如虚假有害信息借新媒体传播,工作队伍媒介素养不足、对新技术掌握运用不够,党建工作形式灵活度低等问题。

新媒体对高校意识形态有冲击。一方面,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生长期,因年龄、学识、阅历等方面因素,在甄别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上缺乏经验,一些不良信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悖,成了大学生成长路上的“绊脚石”。另一方面,一些信息通过分享、转发等途径得以在短时间内大范围、井喷式传播,常常伴随着个体色彩强烈的主观评论,特别是在突发事件中易造成不良舆情。此外,由于互联网服务算法的作用,大学生可能会陷入信息内容高度同质化的“回音室”。“回音室效应”阻碍了不同观点的交流碰撞,削弱了他们对事物的理性认知。

党务工作者媒介素养尚不足。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催生了短视频、H5、播客等融媒体产品,对高校党务工作者开展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党务工作者对新媒体的运用存在不及时、不全面、不熟练的问题,运用新媒体开展党建工作的意识不够强,运用新媒体引导舆论的能力偏弱。一些高校对党务工作队伍的新媒体培训力度不够,缺乏完善的新媒体内容审核发布机制。

思政党建工作形式尚缺乏创新。开展基层思政党建工作时,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仍依赖传统惯性思维,党建形式单一,缺乏吸引力。主要表现在:党建新媒体平台内容枯燥,例如内容以大段文字为主,缺乏多样性,生动性和趣味性不足,导致学生关注率低;党建活动线上线下结合不充分,部分基层党组织线上党建活动仅局限于视频会议,未能依托党建信息化平台开展活动;基层党建工作信息化程度不高。

创新党建工作的现实路径

善用融媒体大平台,实现理论教育“全覆盖”07e93d0b2d486d91bfac5d9108ffcba087e904e86f623ebd222e3d20cf98e8b1。高校基层党组织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党的声音,加大党的创新理论的宣传力度,推出线上思政微视频、红色故事音频等形式新颖的新媒体产品,让青年学生及时掌握党的最新创新理论和各项方针政策,以信仰之火点燃他们的青春之志,以新颖的宣传方式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启智润心的效果,激励大学生成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丰富思政党建工作形式,实现党建工作“指尖化”。一方面,建好思政党建“微平台”。微信公众号已成为高校基层党组织开展思政党建工作、宣传党建知识、展示党建成果的重要窗口,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用好用活微信公众号有利于提升党建工作的成效与水平。另一方面,丰富党日活动形式。除了上党课、听报告、看视频等传统形式,高校还可以通过在线学习、云端“重走长征路”、线上读书交流分享会、参观线上数字红色展馆等形式开展党性教育。

加大新媒体培训力度,实现业务培训“全方位”。高校要重视对党务工作者新媒体熟悉度、掌握度的培训,建立线上线下一体的培训机制,对新媒体运营、微视频剪辑制作、公众号文稿写作等方面的技巧策略做系统化的培训,通过“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一线专业媒体从业者、知名院校官媒负责人为党务工作者开展培训,提升新媒体使用能力。高校要培养党务工作者的新媒体思维,使其能够用好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对于当前较为常见的互联网平台,要主动去了解、认识其传播规律和内容架构,主动思考与基层党建工作结合的途径。多关注网络热点话题、热门词汇,并适时运用在宣传工作中,将宣传语言转变为更加年轻化和轻松的形式,令年轻群体耳目一新。

加强新媒体平台监管,实现网络监管“零盲区”。面对互联网上纷繁复杂的信息,高校基层党组织要加强对新媒体平台的舆情监管,提升防范能力。一方面,建立数据监管体系。基层党组织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学生意识形态中存在的问题,对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增强舆情监测能力,守牢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对已经出现的舆情问题要第一时间发出警示,采取针对性措施积极引导网络舆论,有效化解舆情危机。另一方面,完善新媒体管理办法。高校应当在管理机制、运营机制、信息安全等方面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完善新媒体稿件的审核发布流程,建立严格的信息筛选系统,提升网络管理人员的政治敏锐性和技术能力,推动高校基层思政党建工作规范运行、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