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扭转孩子坏习惯的“贵人”

2024-12-31 00:00:00陶诗秀
教育家 2024年52期

在教育的漫漫长路中,我们时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星星,有着属于自己的光芒和阴影。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便是发现光芒,驱散阴影,帮助他们在成长的天空中闪耀出最璀璨的光彩。记得没退休的时候,班上一个名叫小钧的孩子,让我对教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和领悟。

小钧,一个在隔代教养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入学后似乎带着诸多的问题和所谓的“坏习性”。然而,一次偶然的事件,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绝不能轻易地给孩子“贴标签”,更不能在未了解事情全貌时就对他们妄下定论。

那是一个普通的放学时分,科任王老师急切地告知我班上有两名同学打架了,其中就有小钧。听到这个消息,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生气和担忧。在还未深入了解情况时,便和王老师一起将矛头指向了小钧,并对他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只因他入学以来就被认为是“问题学生”。当我们向前来接孩子的小钧爷爷讲述这件事时,爷爷满脸愧疚,不停地鞠躬道歉,让我的心微微一颤。但当时,我并未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回到家后,另一名打架的孩子小奇的妈妈主动联系了我。原来,是小奇抢了小钧的橡皮,还约他到教室外对打,并且是小奇先动的手。小奇妈妈的明理让我感到欣慰,她教导孩子回校要向小钧道歉。可整个晚上,我的心情却无比沉重,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小钧爷爷那满脸愧疚的神情。我深深地自责,为什么我没有把事情问清楚,就如此不公平地对待小钧,给他贴上“坏孩子”的标签?我知道,我必须为自己的鲁莽行为负责。于是,我拨通了小钧爷爷的电话,向他说明了事情的原委,还了小钧清白。电话那头,爷爷的感激和小钧在一旁的欢呼让我更加愧疚。从那一刻起,我告诉自己,今后无论面对什么情况,一定要把事情弄清楚,全面了解后再与家长沟通,绝不能只听信单方面的说辞,而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

这件事也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小钧,更加关注他在学校的一举一动。我发现,他虽然有些调皮捣蛋,但内心其实是一个善良、渴望被认可的孩子。课堂上,他会积极地举手回答问题,尽管答案有时并不准确;课间,他会主动帮助同学打扫卫生,只是方式可能有些笨拙。我意识到,之前对他的偏见让我忽略了他身上的这些闪光点。

为了帮小钧改掉不好的习惯,我决定采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每当他在课堂上表现出色,我会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他,让他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被尊重的满足。当他忍不住调皮捣蛋时,我不再是严厉地批评,而是耐心地询问原因,然后和他一起分析这样做的后果,引导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记得有一次,小钧在课间与同学发生了冲突,把对方推倒在地。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没有立刻训斥他,而是轻轻地问:“小钧,能告诉老师为什么会这样吗?”他低着头,小声地说:“是他先骂我的。”我点了点头,说:“他骂人是他不对,但是你用推人的方式解决问题,是不是也不对呢?如果他受伤了,你心里会好受吗?而且这样还会影响同学之间的友谊。”小钧沉默了一会儿,抬起头说:“老师,我知道错了,以后不会这样了。”从那以后,小钧在处理与同学的矛盾时,不再冲动莽撞,学会了用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他不再是那个被大家视为“问题学生”的孩子,而是同学们的好伙伴、老师的小助手。

通过小钧的转变,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不能被先入为主的观念所束缚,不能因为孩子的家庭背景、过往表现或者他人的评价而对他们产生偏见。我们要用爱心与耐心去挖掘他们的潜力,发现他们的优点。同时,也要给孩子足够的信任和尊重,让他们在一个公平、公正的环境中成长。

在教育的道路上,我们或许会遇到许多像小钧这样的孩子,他们可能因为各种原因被误解、被忽视。但只要我们用心去倾听他们,用爱去温暖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去引导他们,就一定能够成为扭转他们坏习惯的“贵人”,帮助他们成为一颗颗耀眼的“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