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IS理论的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研究

2024-12-31 00:00:00王静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32期

摘要: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既是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主题,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助力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突破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实践困境,该文尝试将CIS(企业识别系统)理论的文化管理功能引入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中来。通过对“基于CIS理论的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内涵”分析的基础上,明确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对推进管理者廉洁工作、教师廉洁从教、学生廉洁从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同时,基于CIS理论探索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构建包括MI、BI和VI在内的高校廉洁文化的建设识别系统,以培养廉洁自律的组织管理者、廉洁高尚的教师队伍和廉洁诚信的学生队伍。

关键词:CIS理论;高校;廉洁文化;文化建设;廉洁从教;实践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11(b)-0127-04

Research on Clean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CIS Theory

WANG Jing

(Shaanxi Polytechnic Institute, Western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 Xianyang Shaanxi, 712000,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lean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not only an important theme of college culture construction, but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t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the new era.In order to help the construction of clean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break through the practice dilemma of clean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tries to introduce the cultural management function of CIS theory into the construction of clean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of clean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based on CIS theory", it is clear that the construction of clean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an important value orientation for promoting the clean work of managers, teachers' teaching and students' clean learning. At the same time, based on the CIS theory, it explores the practical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lean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constructs the identification system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lean cultur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cluding MI, BI and VI, so as to cultivate clean and self-disciplined organization managers, clean and noble teachers and clean and honest student team.

Key words: CIS theory; University; Clean culture; Cultural construction; Clean teaching; Practice path

CIS理论本是应用于企业管理的理论,但随着其在企业管理实践中的成功运用,以及对于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突出作用和所取得的实际成效。因此,当前也被广泛引入高校校园文化和高校品牌建设中来。基于此,运用 CIS理论的文化管理功能来助力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以形成“廉洁管理、廉洁从教和廉洁修身”的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模式。

1 理论基础:基于CIS理论的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内涵分析

“中华廉洁文化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论、信仰和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行为准则、价值取向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1]。而高校廉洁文化是“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倡导和积累起来的促使教师廉洁从教、学生廉洁修身,推动高校依法治校、廉洁办学的思想观念、行为规范、规章制度和价值取向的总和,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廉洁文化的有机统一体”[2]。基于CIS管理理论在众多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塑造过程中的成功应用,将其应用到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可将高校廉洁文化分为高校廉洁文化理念识别系统(MI)、高校廉洁文化行为识别系统(BI)和高校廉洁文化视觉识别系统(VI)三部分。

1.1 高校廉洁文化理念识别系统(MI)

没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信仰信念就难以深沉而执着[3]。高校廉洁文化理念识别系统(MI)是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起点,主要包括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校训和制度建设等精神文化元素,也是促进学校师生对学校产生认同感的内生力量。高校廉洁文化理念识别系统既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情感认同,还有利于保持教师队伍的廉洁自律。

1.2 高校廉洁文化行为识别系统(BI)

高校廉洁文化行为识别系统(BI)是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过程中结合校史、学校发展实际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反腐倡廉管理制度和管理办法的综合呈现。既包含廉政相关学习要求、反腐倡廉的相关制度建设,也涉及学校行政人员、一线专职教师和学生。高校廉洁文化行为识别系统的建立,可以将师生的日常行为和学校的荣辱得失相联结,从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3 高校廉洁文化视觉识别系统(VI)

高校廉洁文化视觉识别系统(VI)是整个学校廉洁文化CIS系统的外在符号化表现。高校廉洁文化主要包括廉洁文化建设的宣传册、宣传卡通形象、宣传视频等。在建设高校廉洁文化视觉识别系统时,要充分考虑学校特色、学校廉政文化建设困境和已有的成功经验,进行自主设计,以提升学校师生的归属感,增强集体凝聚力。

2 价值考量:高效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大力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重要的推动和保障作用,对推进干部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学生廉洁从学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和现实意义”[4]。高校廉洁文化中所内蕴的工作作风、生活作风和行为准则等会对教师和学生的价值取向和日常行为起到规范导向作用,从而对学校的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2.1 是保持管理者廉洁工作的必由之路

学校领导是开展各项工作的组织者和管理者,其言行对于高校师生有着重要影响。高校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而高校的管理人员更需要加强自身建设,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和廉洁性,才能为学校的持续健康发展培育廉洁的文化土壤,才能以廉洁自律的形象产生示范效应。因此,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是保持管理者廉洁工作的必由之路。

2.2 是巩固教师队伍廉洁从教的必然要求

在建设人才强国的背景下,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阵地,而一线教师则是培养人才的“排头兵”。对于高校教师来说,不仅肩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而且承担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使命。因此,需要提高一线教师自身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肩负好育人的职责意识。同时,教师对于学生成长的发展非常重要,且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潜在的和持久的。因此,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需要两者的互融互促,在思想政治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中,切实为国家培养可靠的高素质人才。此外,构建和谐校园,需要以教师良好的师德师风为学生做好榜样,这是巩固教师队伍廉洁从教的必然要求。

2.3 是助力学生廉洁修身的应有之义

培养人才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虽然提升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成才意识,但同时也带来了个人极端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蔓延。高校学生作为未来的人才后备力量,为了更好地发挥自身的专业作用,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需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品行。因此,需要将廉洁文化建设与校园文化联动,在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更重视提升其自身修养以培养具有廉洁意识的、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由此可见,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对于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三观”,增强自身的修养有着重要意义。

3 困境审视: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现状

“廉洁是中华民族品性中的优良禀赋,廉洁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5]。当前,高校廉政文化建设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困境。所以,必须以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现状为切入点,深入剖析高校腐败问题频发的根源及内在逻辑。

3.1 管理层面:思想重视不够,缺乏长效机制

当前,围绕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从理论学习到实践活动都进行了诸多探索和实施。但是,存在着思想重视不足,缺乏长效机制的问题。从管理层面来说,高校工作涉及诸多方面,但部分管理者对于廉洁文化建设关注度相对较低。且从机制建设来说,没有形成长效机制,缺乏长期影响力,存在着时紧时松的问题,使廉洁文化建设的开展处于临时性和碎片化的状态。此外,从学校内部来说,个别管理者存在着思想腐化的问题。总之,正是部分管理者的思想重视不足,影响了廉洁文化建设的实效。

3.2 教师层面:思想认识不足,弱化教育效果

当前,在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过程中,教师自身存在着认识不足、廉洁意识不强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育效果。“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打通廉洁教育与教风学风、师德师风之间的壁垒,贯通廉洁观念、思维、精神于教师的思想教育、教学科研等的全过程,能够引导高校教师真正把教书育人和自我修养结合起来”[6]。在开展廉洁文化教育过程中,既体现在教师的课堂和班主任组织的班会中,也体现在廉洁文化活动开展的各环节。但是,一线教师存在廉政文化建设与教学科研无关,与学生无关,与自身无关的问题,缺乏对廉洁文化的敏感度,这在一定程度弱化了教育效果。

3.3 学生层面:廉洁意识淡薄,影响素养提升

高校学生整体是积极向上、真诚守信的,但是部分学生思想中存在极端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等问题。大学阶段是学生形成“三观”的关键期,因此需要抓住这个关键阶段,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过去在推进廉洁文化建设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的廉洁意识较为淡薄,对于廉洁意识观念模糊,甚至一定程度存在着抵触情绪。个别学生在自由支配时间较多的大学阶段,对自身的发展提升重视程度不足;个别学生从小生活安逸,缺少节俭和自律意识,缺乏廉洁修身意识。此外,受网络世界“泥沙俱下”的信息传播环境影响,部分学生出现了不劳而获、“躺赢”的想法,这对于正处在价值观健全和完善阶段的学生来说,将会对其综合素养提升产生不利影响。

4 实践路径:高校廉洁文化的建设路径

高校廉洁文化的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既需要系统的理论指导,也需要严格的执行程序推向实践。因此,将CIS理论引入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中来,建立起高校廉洁文化理念识别系统(MI)、高校廉洁文化行为识别系统(BI)和高校廉洁文化视觉识别系统(VI)三个部分在内的高校廉洁文化的建设识别系统,以推进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

4.1 树立崇廉拒腐的理念识别系统,铸就高校廉洁文化之魂

理念识别系统是高校廉洁文化导入形象识别系统战略的核心部分,是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一切活动的基础和灵魂。在高校廉洁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将学校校训、校园风貌、校园文化等都包含在内,以培植廉洁文化理念的价值认同。

一是提炼历史与时代相融合的校园廉洁文化。在校园廉洁文化建设过程中,更需要不断汲取历史和时代的精华,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这既需要坚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需要汲取时代进步中的最新成果,凝练出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廉洁文化,以激励广大师生以崇廉拒腐精神风貌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形成廉洁诚信校园文化观和价值观。

二是深入理解高校廉洁文化的内涵,提升高校廉洁文化的润心功能。高校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理论阵地优势,在廉洁文化和校园文化的互融互促中巩固高校廉洁文化的建设根基。具体来说,既可以挖掘校史、地方红色文化中的廉洁思想和廉洁故事,也需要对标学习关于廉洁文化建设的重要论述,深入挖掘廉洁管理、廉洁从教、廉洁从学的生动案例,以贯彻执行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新要求。

4.2 打造严谨规范的行为识别系统,巩固高校廉洁文化之本

“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基础性工程”[7]。高校廉洁文化行为识别系统是高校廉洁文化理念识别系统的具象化,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相关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和自身实际的基础上,制定的行为规范和管理制度。因此必须做好长效制度建设,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以打造严谨规范的行为识别系统。

一是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的相关制度,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和规范性。高校廉洁文化建设不仅依靠师生的内生力量去约束,而且需要反腐倡廉的相关制度来约束行为和惩治腐败。这就要求高校把预防和惩治腐败融入学校整体规划中,逐步形成系统的制度体系,以制度去管理人、权、事。同时,在建设预防和惩治腐败等相关制度时,需要重视制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政文化建设活动,为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提供有效载体。首先,将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去,深入挖掘校史中的廉洁文化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廉洁文化教育活动。其次,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时,要注重人员的覆盖面,把廉洁文化教育贯穿整个学校。最后,要充分利用廉政教育基地积极开展高校廉洁文化教育活动,巩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

4.3 构建独树一帜的视觉识别系统,塑造高校廉洁文化之形

“廉洁文化的价值在于内心的坚守,本质是教会人如何看待自身行为,如何更好地修身,并以此作为日常实践的衡量标准”[8]。高校廉洁文化视觉识别系统是理念识别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的补充和物质载体,既需要做好可视性标识的宣传,也需要重视内部形象塑造。而视觉识别系统是通过可视化的符号来将廉洁文化的内涵、要求、行为准则等抽象的符号具象化,以推进高校廉洁文化建设。

一是完善内部廉洁文化建设渠道,提升内部形象塑造。在高校廉洁文化视觉识别系统中,对外的可视性标识尤为重要。但这是内部形象的外化,因此也需要重视内部形象的提升。“人才培养是高校五大职能之一,是高校最为关键的核心职能。”[9]一方面鼓励学校师生发掘身边廉洁案例,发挥同辈群体的典型示范作用,做到将廉洁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师生要从内到外提高视觉识别,注意个人言谈举止,凸显清廉和自律,严格要求自己。

二是提高宣传内容和质量,丰富和创新廉洁文化的可视化标识。“高校的办学理念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学校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的集中体现。”[10]这需要结合学校特色、师生实际情况,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多一些贴近时代、贴近学校、贴近师生的廉洁文化符号化标识。在对外传播体系宣传廉政文化建设时,要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固定有效的廉洁文化对外传播机制,以营造崇廉反腐的良好氛围和环境。

5 结束语

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从廉洁从政、廉洁从教到廉洁修身的一体化推进,才能真正意义上营造天朗气清的校园生态。基于CIS理论本身的特点,将其引入校园廉洁文化建设中来,从树立崇廉拒腐的理念识别系统、打造严谨规范和行为识别系统来构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总之,对于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研究需要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CIS理论对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沈其新.中华廉洁文化与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8:5.

[2] 张国臣,等.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5.

[3]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17-18.

[4] 季平.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路径研究:以CIS理论为视域参照[J].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22(5):81-87.

[5] 齐卫平.论廉洁文化建设的三重意义[J].江西社会科学,2022(4):5-12.

[6] 谢晓锐,董翼.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理路[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3):57-60.

[7] 曹雅丽.准确把握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内涵要求[J].中国纪检监察,2022(5):24-25.

[8] 史逸君.伦理视角下高校廉洁文化建设[J].中国教育学刊,2022(9):4.

[9] 杨茂义.廉洁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24(1):118-124.

[10]张妍,李鹏.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探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3(6):16-19.

基金项目:西部现代职业教育研究院2024年度第一批培育课题“教育数字化背景下高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教学创新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2024 XBZJ-03)。

作者简介:王静(1997-),女,陕西商洛人,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