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翻译是语言的转换,服务于不同国家地区间社会、文化等多维度的交流与传播。区域国别学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随着其跨学科性质的确定,以及与相关学科发展的同步推进,区域国别研究与翻译研究的关联成为学界一项研究热点。该研究旨在探讨翻译与区域国别研究之间的联系,对翻译理论与区域研究的结合点、翻译研究对区域国别研究的影响,以及区域国别研究对翻译教学的影响等相关内容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翻译与区域国别研究存在紧密的关联性,区域国别研究与翻译理论可相互结合开展跨学科研究,以推动相关学科理论及实践发展。
关键词:翻译;区域国别研究;关联:跨文化交际;跨学科研究;教学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11(b)-0114-04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gional Studies and Transl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Teaching
FAN Yingfang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 Harbi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Harbin Heilongjiang, 150001, China)
Abstract: In today's increasingly globalized world, translation is about language conversion, and serves the social, cultural communication and dissemination between different countries and regions. With regional studies established as a first level interdisciplinary discipline confirmed as interdisciplinary study in nature, and promoted in lin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ther related discipl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ional studies and translation studies becomes a focus of research in the academic circle. This paper intends to discu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nslation and regional studies, possibility of the integration of translation theory and regional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translation studies on regional studies, and the influence of regional studies on the teaching of translation. It is found in the research that there is a close band between translation and regional studies.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studies and translation theories can be conducted i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ory and practice in related disciplines.
Key words: Translation; Regional studies; Correlatio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Interdisciplinary research; Teaching
文化交流与国际合作已成为推动世界在全球化浪潮中不断前进的重要力量。翻译作为沟通不同文化的桥梁,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传统的翻译研究多集中于语言转换的技术层面,对于文化、社会习俗等多维度信息的传递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影响的探讨不够深入,外语学科需要应国家战略之需而承担更多的使命与责任[1],但翻译在相关教学领域培养国家对外文化宣传与交流战略需求人才方面还有不足。同时,区域国别研究虽然关注于特定地域的文化、历史等方面的研究,但在跨文化传播与理解方面及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拓展方面仍存在诸多挑战。随着区域国别被列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项新的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界的工作者应重新认真思考如何积极参与区域国别学构建、可以发挥哪些具体作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五大方向与区域国别学是什么关系、参与这一战略性学科构建具有哪些核心优势、面临哪些不足,以及如何应对等重要问题;区域国别学的基础性核心学科有三个——历史学、地理学与外国语言文学。可以看到,外国语言文学属于学者们对区域国别学学科基础的共识部分[2]。这些特性也使得相关研究(区域国别研究与翻译的关联)的重要性凸显出来。针对以上情况,本文对翻译与区域国别研究的关系、相互作用,以及在教学及研究中的影响进行分析。
1 翻译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的关联
翻译学作为一门研究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学科,其核心在于探索如何在不同语言之间准确、有效地传递信息与文化。传统上翻译学的研究集中在词汇、语法、句法等方面的对应关系,以及翻译策略和技巧的探讨等语言转换的技术层面。然而,随着全球化的推进和文化交流的加深,翻译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展,开始关注翻译活动背后的文化、社会等多元维度。
区域国别学是一门借助文学、历史、经济学、法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针对特定区域或国家的人文、地理、社会等领域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研究的学科[3]。区域国别研究侧重对历史、文化等对特定区域的全面考察,旨在为制定相关政策或开展国际合作提供依据,全面了解一个地区的基本情况和特点。由于文化差异可能导致不同地区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影响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效果,因此在区域国别研究中文化因素往往被视为一个重要的考量维度。
虽然在研究目的和侧重点上翻译学和区域国别研究各有不同,但在跨文化的沟通和传播上两者却有着天然的交集。翻译与区域国别研究以知识为联结,双向互动,互构发展[4]。翻译活动本身涉及语言符号系统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转换,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译者既需要准确地理解源语言所表达的内容,又需要充分地把握源文化与目标文化,这样才能保证翻译结果被目标语言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区域国别研究具有交叉学科的性质[5],区域国别研究同样离不开翻译的支持。一方面,研究者需要借助翻译来获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相关资料和信息,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研究对象;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在研究成果发布时考虑翻译问题,以便将他们的发现和观点传播给更广泛的国际读者。这种跨学科的联系不仅有助于推动翻译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的共同发展,也为促进不同区域间的理解和合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同时,面向区域国别学研究的翻译人才培养也是中国外语教育学的新课题、新赛道[6]。
2 翻译理论与区域研究的结合点
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理解和探索语言转换过程,翻译理论与区域研究的交融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在这两者的结合点上,可以深入考察翻译活动如何受区域文化特征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翻译来传递和保留这些文化特质。
在全球化背景下,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传递与沟通[7],要传递社会、文化、历史等深层信息。因此,文化背景不同则翻译的策略和手法也会不同。比如,在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原文中的成语、谚语或者与特定文化相关的特有表达就成了一个不小的挑战。这种情况下,翻译理论的指导作用就变得格外重要,它能够为译者提供一套操作框架,同时帮助他们忠实于原文,并做到文化适应和调整。
随着翻译学的不断发展,诸如后殖民学说、框架论等译本理论在区域研究中广泛应用。后殖民理论对翻译过程中权力关系和历史背景的影响尤为关注,框架理论则强调文本所处的社会环境对其翻译的约束作用。通过将这些理论应用于区域文本的翻译分析,研究者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文本本身,还能洞察到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此外,推动翻译实践多元化发展的还有翻译理论与区域研究的结合。译者在面对不同区域的文化文本时,会借鉴各种翻译策略,如增译、减译、改译等,以期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这些策略的运用既反映了译者对原文的深刻理解,又显示出其敏锐把握目标语言文化的能力。
翻译理论与区域研究的结合,不仅丰富了翻译学的研究内容,也为区域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和视角。翻译作为涉外研究,可以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重要的切入口[8]。这种跨学科的融合进而推动学术交流和不同地域间的知识传播,使人们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文化现象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在今后的研究中,期待看到更多有关翻译理论与区域研究相结合的成果,推动这两个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3 翻译研究对区域国别研究的影响
3.1 翻译研究深化了区域国别研究对语言与文化的理解
精准翻译有助于对语言文化的深入理解。外国语言文学研究者对世情、国情、时情认知不够[9],而翻译在文字转换的基础上深化,进行文化的传递,由此翻译研究在区域国别研究中有助于实现对目标国家语言和文化的精准把握与解读,可以帮助研究者全面深入地了解目标国家的社会和文化状况,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丰富的素材。
跨文化比较研究作为翻译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角度。对不同国家和区域的语言文化进行比较分析,探索其共性和差异能够帮助研究者更深刻地理解目标国家的特性,这种比较研究拓宽了区域国别研究的视野。
3.2 翻译研究拓宽了区域国别研究资料的获取途径
获取原始资料在区域国别研究中至关重要,而翻译研究有助于研究者获得目标国家原始资料如官方文件、新闻报道、学术成果等并进行翻译。相关原始资料往往包含丰富信息,原始资料的翻译与利用能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更加精准、详细的数据支持。
区域国别研究常需要关注多个国家和区域的情况,而翻译研究涉及目标国家及区域多语种资源的整合,因此翻译研究有助于整合并利用多种语言资源,更全面地了解相关国家和区域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3.3 翻译研究促进了区域国别研究方法的创新
翻译研究能够为区域国别研究引入新的研究方法。翻译学具有如语料库分析、翻译批评、翻译策略等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这些方法可以为区域国别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例如,可以通过语料库分析揭示目标国家和区域语言的特点及规律,通过翻译批评可以评估不同翻译版本的质量和效果,推断相关国家和区域对外交流相关情况,通过翻译策略的研究可以探讨如何更好地实现不同国家和区域间的跨语言和跨文化交流。
翻译研究涉及语言学、社会学、文化等诸多领域,其本身就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其跨学科方法可以借鉴到区域国别研究中,将不同学科的理论和相关研究方法融合,形成更加综合全面的研究视角。因此,翻译研究中跨学科融合的方法理念应用于区域国别研究,有助于提升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4 区域国别研究对翻译教学的影响
4.1 区域国别研究拓展了翻译教学内容
翻译教学需结合培养跨文化人才的需要[10],而区域国别研究要求翻译教学兼顾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层面的转换,同时关注相关国家区域社会、文化、历史等层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翻译教学需要拓展教学内容,增加对目标国家或地区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还需结合新时代“两个大变局”下外语教育的使命担当,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核心能力为目标,并根据翻译教学特点,突出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与“了解中国、沟通世界”的责任担当与胜任力。区域国别相关研究成果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例如,在涉及语言与文化翻译模块的教学中可以采用语言学与比较文化的视角,引导学生深入研究分析目标国家及地区语言的结构、语用特点及与其文化价值观等的内在联系。学生通过深入分析相关经典文献、参与语言实践及文化体验活动,提升翻译能力,同时在理论层面强化对目标国家及地区文化的深刻理解与批判性思考分析的能力。
4.2 区域国别研究创新了翻译教学方法,强化了翻译教学的具体实践
区域国别研究的特性决定其在融入翻译教学时要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充分理解不同文化并体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翻译实践,如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方式。同时,区域国别研究有助于复合型翻译人才的培养。翻译教学中需要强化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素养,提高自身综合能力。在翻译教学中构建以区域国别为导向的翻译课程体系,根据区域国别研究的需求,构建涵盖语言、文化、历史、社会等多个方面的翻译课程体系。通过系统学习,学生全面掌握目标国家或地区的相关背景,结合翻译理论的应用以增强相关知识与技能。
4.3 区域国别研究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
翻译教学中注重实践性,通过增设区域国别研究类实践活动,加强构建全面深入的学术探索框架。翻译教学通过国际合作、实习交流等方式,借助实地调研与田野考察,使学生直接接触并沉浸于目标国家或地区的多元文化环境中;运用社会科学的观察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系统收集并分析该国家或地区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促进学生实证研究技能的发展,并深化他们对文化差异与跨文化交流的理解,让学生运用区域国别研究相关成果与来自不同文化背景者深入实际交流,在翻译工作中提升能力;同时,也可以邀请区域国别研究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开展交流,给予学生更多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指导。
4.4 区域国别研究推动了翻译教学与科研的结合
深入进行区域国别研究是进行跨文化交际的内在要求,是推进翻译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途径。师生积极开展区域国别研究,将学术研究相关成果转化成教学资源,并通过开展相关科研活动促进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学术交流合作,多渠道将区域国别研究相关成果反哺教学,从而提升翻译教学的整体水平。学术交流与合作突出跨学科研究与国际合作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参与国际研讨会、高端学术论坛、线上研讨,与国内外专家学者针对区域国别研究热点开展探讨;要求学生开展相关项目研究、撰写研究报告,围绕特定研究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理论及方法进行独立或团队合作项目的研究。在导师的指导下,学生经历选题论证、文献综述、数据收集与分析、结论撰写等完整的研究过程,最终形成具有学术价值的项目研究报告或论文,培养了学生的科研能力与学术诚信,并为未来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学生的坚实的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综合运用翻译相关理论与技巧,使用严谨、规范的学术语言进行口头与书面交流,磨砺培养其学术表达能力与国际合作能力,实现翻译能力与科研能力的融合提升。
5 结束语
翻译与区域国别研究存在紧密的关联性,翻译的研究促进了区域国别研究对语言与文化的理解,拓宽了区域国别研究研究资料的获取途径,促进了区域国别研究方法的创新;而区域国别研究拓展了翻译教学内容,创新了翻译教学方法,加强了实践教学环节,推动了翻译教学与科研的结合。相关理论可结合运用开展跨学科研究以推动相关学科理论及实践发展。
参考文献
[1] 郭英剑.外语学科的国别与区域研究:概念、内涵、定位与内容[J].外语教育研究前沿,2023(2):23-29.
[2] 陈杰,劳凌玲.中国区域国别学学科构建的理论探索述评:写在区域国别学成为一级学科周年之际[J].外语学刊,2023 (5):6-15.
[3] 潘震. 新时代外语学科区域国别研究与外语专业人才培养路径[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24(6):43-47.
[4] 李萍. 翻译与区域国别研究的知识翻译学观察[J].当代外语研究, 2023(2): 16-23.
[5] 江时学. 评中国学术界对区域国别研究和区域国别学的认知[J].拉丁美洲研究,2022(6):1-24.
[6] 沈骑,顾钧仪.区域国别学视域下外语人才培养的模型构建与优化路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24(7):618-628.
[7] 汪洋. 跨文化背景下英语翻译理论与教学方法探索:评《跨文化英语翻译的理论与实践应用研究》[J].外语电化教学,2023(6):104.
[8] 杨庆龙. 当前外语学科下国别与区域研究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2023(6): 26-33.
[9] 陈杰. 外国语言文学与区域国别学学科构建:关系、优势与挑战[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23(12): 110-114.
[10]程宇博, 周浩, 孟浩瀚. 基于跨文化人才培养的英语翻译教学模式探讨:评《语言翻译与跨文化交际人才培养策略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 2022(10):268.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新文科背景下理工科高校英语一流本科专业建设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SJGY20210227);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英语专业课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研究”(项目编号:JG2021B205)。
作者简介:范莹芳(1980,3-),女,河北张家口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翻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