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任务之一是保护和利用乡村传统文化。吴川民间故事作为其中一项,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社会及心理价值。该文在阐释吴川民间故事价值的基础上,分析其当前面临的问题,包括当地人保护与传承的意识薄弱、保护与传承的形式单一且传统、听众减少等。为应对这些问题,该文提出以下策略:政府加强引导并提供政策支持;将民间故事融入教育体系,特别与课后服务结合;创新传播手段,拓宽传播渠道;加大传承人队伍建设力度,培养更多后继人才;充分利用旅游平台,将民间故事与旅游相结合。这些措施旨在多维度、多层次地推动吴川民间故事的保护与传承,为其注入新的活力,让这一宝贵文化遗产得以延续和发展。
关键词:吴川民间故事;价值;现状;保护;传承;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11(b)-0079-05
Study on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Wuchuan Folk Stories
LIN Jinglan
(Zhanjiang Preschool Education College, Zhanjiang Guangdong, 524084, China)
Abstract: One of the key tasks of rural cultural revitalization is to protect and utilize traditional rural culture, and Wuchuan folk stories, as one of them, carry rich historical, cultural, social, and psychological values. On the basis of the value of Wuchuan folk storie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urrent problems they face, including weak awareness of local people's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single and traditional forms of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and reduced audience. To address these issues, the article proposes 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the government strengthens guidance and provides policy support; integrating folk stories into the education system, especially in conjunction with after-school services; innovate communication methods and broaden communication channels; intensif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inheritor team and cultivate more successors; make full use of tourism platforms and combine folk stories with tourism. These measures aim to promote the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Wuchuan folk stories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and levels, inject new vitality into them, and enable this precious cultural heritage to continue and develop.
Key words: Wuchuan folk stories; Value; Current situation; Protection; Inheritance; Strategy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8年初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要坚持乡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振兴。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对实施乡村全面振兴作出具体规划,并在第七篇“繁荣发展乡村文化”中指出要“保护利用乡村传统文化”[1]。
在以上政策背景下,湛江市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市一级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湛江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2018—2020年)》,对湛江市实现乡村全面振兴作出具体实施计划,指出在文化建设上要发展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以促进建设美丽活力、生态宜人、人文淳朴、和谐文明的乡村环境,推进乡村绿色发展、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擘画新时代乡村振兴壮美画卷,增强本市人民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努力开创北部湾中心城市建设新局面,为国家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出力。
“吴川市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北纬21°15′—21°39′,东经110°28′—110°58′,东邻茂名市电白区,南濒南海,西接廉江市,西南连湛江市坡头区,北与化州市、茂名市茂南区接壤。市(县)境东西长53 km,南北宽45 km,地域总面积858.1 km2,地势北高南低,鉴江干流自北向南由化州石宁入境,流经梅菉转折吴阳沙角漩出南海。”[2]吴川肥田沃野,且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孕育出内涵深刻的民间故事。这些故事生动地记录着吴川人民的生活风貌和社会历史,反映了他们的情感和愿望,是乡村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它的价值、现状和对策,对满足当地人的文化认知、审美需求、精神需求,维护当地社会和谐和促进湛江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作用。
1 吴川民间故事的价值
吴川民间故事作为吴川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蕴含着丰富的历史、社会、文化和心理信息,其价值不容忽视。
1.1 历史价值
“历史价值是指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或者是事物本身所具有的特殊意义。”[3]吴川民间故事往往是对吴川当地特定时期人们生活的反映。在吴川民间故事中,有不少关于当地历史名人的故事,如“明代吴川吴阳霞街的第一位进士林廷献是岭南文化杰出代表、江门学派鼻祖陈献章的得意弟子,林廷献开创的吴川吴阳文脉,又于清代孕育出千年以来粤西地区唯一的状元林召棠”[4]。通过解读这些故事,读者们可以窥见吴川明清时期的历史片段,了解明清时期当地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1.2 文化价值
文化价值是指一切由人类活动和创造所生成的文化产品和文化现象所蕴含的价值。文化价值对于社会至关重要,它不仅是社会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更是社会的精神支柱。吴川民间故事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包含了吴川当地人对自然、宇宙、生命和道德的理解,反映了当地特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如《河蚌姑娘》主要讲述了善良青年水生与河蚌仙姑携手战胜蟹魔、解救水族并终成眷属的故事,反映了吴川当地人民对善的追求的思想。此外,吴川民间故事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它们反映了吴川地区的风土人情、自然景观、社会习俗等。这些故事中的情节、人物和场景,往往与地方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社会制度等密切相关,展现了吴川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学习和传承吴川民间故事,吴川当地人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1.3 社会价值
吴川民间故事在塑造吴川当地的社会规范和吴川当地人的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通过讲述善恶报应、忠诚勇敢、诚实守信等主题故事,传递了当地社会期望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如劏狗六爹的系列故事,塑造了一位机智人物——劏狗六爹,“劏狗六爹机智勇敢、为人正直、生性幽默、不拘小节、不畏权贵、不信鬼神、见义勇为,常常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破除封建迷信,并且与欺压乡民的贪官污吏、土豪劣绅作斗争,深受百姓敬爱。”[5]这些故事不仅教育了年轻一代,还影响了吴川当地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价值取向。
1.4 心理价值
吴川民间故事还具有重要的心理价值。通过讲述人们共同面对挑战和困境,为人们提供了情感上的慰藉和心灵上的寄托。如《鼓浪石》通过讲述善良渔民亚鼓与海中龙女阿浪相爱,因龙母阻挠而化为海边相依的鼓浪石的故事,让人们从中找到了坚守爱情的力量。此外,吴川民间故事中的历史名人形象、机智人物形象,能够激发人们的勇气和信心,帮助人们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同时,吴川民间故事中的幽默和讽刺元素也能够带来欢乐和放松,缓解人们的心理压力。
总的来说,吴川民间故事具有多方面的价值,它们不仅是吴川当地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理解和认识吴川文化的重要窗口。因此,应该重视吴川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让这一宝贵的文化资源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2 吴川民间故事的保护和传承现状
2.1 保护和传承意识薄弱
吴川民间故事的保护和传承现状表现在当地人对吴川民间故事的保护和传承意识薄弱。这种情况在老一辈和年轻一代身上、在文化工作者和普通民众身上都有体现。笔者在吴川当地进行实地走访调查,调查对象有当地的图书馆管理者、文化宣传部门工作人员、乡村文化工作者、中小学教师、中小学生等,他们大部分表示对吴川民间故事不熟悉,甚至有的中小学生对吴川民间故事中曾经最为流行的劏狗六爹故事也毫无所知。让人忧心的是,被访问的大部分人员表示吴川民间故事,在当下社会没什么价值,对其进行保护和传承的意义不大。当地民众这种意识对吴川民间故事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较大的阻碍作用。
2.2 保护和传承的形式单一且传统
吴川民间故事保护和传承的形式单一且较为传统,主要采用口口相传、文字记录两种保护和传承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吴川民间故事的保护和传承。首先,吴川民间故事产生于民间的口口相传,属于口头文学。但是口口相传主要依赖于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因此其传播范围相对有限。特别是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社交圈子逐渐缩小,使得口口相传的效率和影响力大大降低,这导致吴川民间故事无法广泛传播,甚至面临失传的风险。其次,人们也采用了民间文学常用的文字保护和传承方式,即把吴川民间故事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进行保护与传承。如在20世纪80年代,吴川当地文化部门对吴川民间文学进行过一次较为系统的搜集整理工作,出版了《吴川民间文学精选》作品集和《劏狗六爹故事》专集。但是这些文集缺乏推广,并不为大众所熟知。最后,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吴川民间文学也在网络上显现身影,但基本上把《吴川民间文学精选》《劏狗六爹的故事》照搬到网络,没有什么创新形式出现,较难吸引读者。
2.3 听众群体缩减
随着年轻一代对数字化娱乐方式的偏重,如短视频、电子游戏和社交媒体等,参与传统娱乐形式越来越少,对吴川民间故事的兴趣逐渐消退。这些数字化娱乐方式以其即时性、互动性和趣味性,牢牢抓住了年轻一代的眼球,使得他们很难有时间和要耐心去理解吴川民间故事。
同时,生活节奏的加快也是导致年轻一代对吴川民间故事兴趣降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更加注重效率和速度,很难有时间静下心来去品味那些充满智慧和哲理的民间故事。这导致吴川民间故事的听众群体逐渐趋于老龄化,年轻一代对其了解不足,甚至缺乏兴趣。他们可能更热衷于追求即时的快乐和刺激,而忽视了吴川民间故事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人生智慧。
总的来说,吴川民间故事在保护和传承方面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定问题和困难,还需要加大保护和传承力度。
3 吴川民间故事保护和传承的策略
2017年12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要让有形的乡村文化留得住,充分挖掘具有农耕特质、民族特色、地域特点的物质文化遗产,加大对古镇、古村落、古建筑、民族村寨、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的保护力度。要让活态的乡土文化传下去,深入挖掘民间艺术、戏曲曲艺、手工技艺、民族服饰、民俗活动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把我国农耕文明优秀遗产和现代文明要素结合起来,赋予新的时代内涵,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生不息,让我国历史悠久的农耕文明在新时代展现其魅力和风采。”[6]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段话指出了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的重要性,也为保护和传承乡村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指引,结合吴川民间故事的价值和现状,吴川民间故事在保护和传承方面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3.1 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
在吴川民间故事的保护和传承工作中,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且至关重要。作为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引领者,当地政府需充分发挥其导向性功能,确保这一珍贵文化遗产得以延续。
当地政府可以制定全面且具体的政策和规划,明确吴川民间故事保护的目标、任务。这些政策应涵盖吴川民间故事的挖掘、整理、记录、传播、教育、研究等多个方面,确保保护工作有章可循、有序进行。此外,为了激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吴川民间故事的保护与传承,当地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项基金。该基金可用于资助吴川民间故事的挖掘、整理工作,支持相关学术研究、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播活动。通过专项基金的设立,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和资源投入吴川民间故事的保护和传承中。
3.2 文化教育与课后服务的结合
课后服务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中的一部分,“我国首次以部委文件形式对课后托管及其行业直接做出引导和规范的《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开展小学生课后服务是一项有多方利好的民生工程,对于促进小学生健康成长、帮助家长解决按时接送难的问题、加大力度提高我国教育服务能力、使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有利”[7]。同时,课后服务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和兴趣培养平台。为了更有效地保护和传承吴川民间故事,可以将吴川民间故事的教育与课后服务紧密结合,探索出一条新的传承路径。
在课后服务中,可以设立专门的吴川民间故事学习小组或兴趣班。这些小组或兴趣班可以由教师或吴川民间故事讲述者指导,通过课堂教学、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吴川民间故事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特色。此外,还可以利用课后服务平台,组织相关的文化交流和展示活动。例如,可以举办吴川民间故事文化节、吴川民间故事会或吴川民间故事戏剧节等活动,展示吴川民间故事的魅力和价值。通过这些活动,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家乡认同感。
3.3 创新传播方式
“文化作为社会的灵魂,其传播方式的变革直接影响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8]在数字化时代,现代科技手段为吴川民间故事的传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更有效地推广和传承吴川民间故事,应积极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和数字化技术等创新传播方式,拓宽其传播渠道,让这一传统文化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公众。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为吴川民间故事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可以建立专门的吴川民间故事网站,收录和展示吴川地区的民间故事,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内容,为读者提供便捷的查询和阅读服务,提高吴川民间故事的知名度。
社交媒体作为连接人与人之间的桥梁,也为吴川民间故事的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可以利用微信、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吴川民间故事的相关内容,如短视频、音频节目、图文故事等。这些内容以轻松幽默、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吸引年轻人的关注和兴趣。同时,还可以利用社交媒体的互动功能,如评论、点赞、转发等,鼓励用户参与讨论和分享,形成吴川民间故事传播的社交网络效应。
通过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可以将吴川民间故事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呈现给公众,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兴趣,从而推动吴川民间故事的传承和发展。
3.4 加大传承人队伍的建设力度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在于根据其固有特点建立健全一个适合时代需要和可持续发展的传承机制, 从而使通过传统的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现代条件下仍然能够得以传承, 而居于这个机制核心的是传承人。因此, 对传承人的保护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中之重。”[9]吴川民间故事的保护和传承也需要重视和保护传承人。吴川当地可以加大建设吴川民间故事传承人队伍的力度。首先,应全面摸底调查,识别并邀请当地具有深厚吴川民间故事讲述功底的老一辈民间故事讲述者,将他们组织起来,形成初步的吴川民间故事传承人队伍。通过举办座谈会、研讨会等,促进老一辈讲述者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挖掘并整理更多珍贵的吴川民间故事资源。其次,鼓励并支持老一辈讲述者通过师徒制的形式,向年轻一代传授讲述技巧、文化内涵及地方特色,实现技艺与精神的双重传承。最后,建立吴川民间故事传承人之间的结对帮扶机制,确保每位年轻传承人都能得到至少一位老一辈传承人的直接指导。通过建设吴川民间故事传承人队伍,吴川民间故事可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促进地方文化的繁荣与多样性发展。
3.5 充分利用旅游平台
为了更有效地传播吴川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同时促进地方文化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应充分利用旅游平台,将吴川民间故事深度融入文旅产品开发之中,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如吴川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设有民俗文化的展示区域,包括展示店面和展示舞台。度假区可以在现有基础上加入吴川民间故事的图文展示、音视频展示和故事讲演舞台展示等。这样既能丰富度假区的旅游资源,也能为游客提供更为生动与地域性突出的文化旅游体验。
“2016年11月30日,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热爱祖国、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0]因此,当地教育部门可以鼓励中小学和研学旅行公司在当地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设计方面,把吴川民间故事融入研学旅行课程当中,实现吴川民间故事与研学旅行的深度融合,实现在当地中小学生中进行吴川民间故事的保护与传承的目的。
4 结束语
吴川民间故事作为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承载着吴川人民的集体记忆与情感认同,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宝库中的重要一员。通过对吴川民间故事的研究,我们见证了这些故事所蕴含的历史、文化、社会与心理价值,明确了它们在保护和传承中面临的挑战,包括保护和传承的意识薄弱、保护和传承的形式单一且传统和听众群体缩减,更深刻理解了其在当代社会保护与传承的紧迫性与重要性。根据其价值及保护与传承现状,可以在政府引导与政策支持、文化教育与课后服务的结合、创新传播方式、加大传承人队伍的建设力度等方面进行努力。展望未来,坚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吴川民间故事定能在新时代背景下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与创新的重要桥梁。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2018-09-26)[2024-07-01].http://www.moa.gov.cn/xw/zwdt/201809/t20180926_6159028.htm.
[2] 吴川人民政府网.魅力吴川[EB/OL].[2024-07-01].https://www.gdwc.gov.cn/bmzz/wcsrmzfw/zjwc/index.html.
[3] 旺楚格.关于打造阿尔寨文化品牌的思考[EB/OL].(2013-05-17)[2024-10-20].http://www.ordosxue.cn/housenews/eer duosixueyanjiukanwu/2013/0517/2391.html.
[4] 吴舜华.粤西木偶白戏传承的历史与现状及存在问题[EB/OL].(2024-06-17)[2024-07-01].https://mp.weixin.qq.com/s/jbfwEzUNLQyhE1bVucoCUQ.
[5] 湛江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劏狗六爹的故事[EB/OL].(2021-03-05)[2024-07-01].https://mp.weixin.qq. com/s/Z7cKQi6g5Bmf8gx3k_PE-w.
[6]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EB/OL].(2024-04-15)[2024-07-01].https://mp.weixin.qq.com/s/13O5 PjxvxsZyZQfOIcs8LQ.
[7] 刘苑霞.广州市白云区小学生课后服务问题研究[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20.
[8] 黄琳清.新媒体时代下的群众文化传播方式探析[J].名家名作,2024(27):40-42.
[9] 黄永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保护模式研究:以湖北宜昌民间故事讲述家孙家香、刘德培和刘德方为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2):95-102.
[10]魏巴德.研学旅行实操手册[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20:7.
基金项目: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科学研究项目“吴川民间故事的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ZJYZZX202101)。
作者简介:林景兰(1986-),女,广东湛江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地方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