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跑者

2024-12-30 00:00:00张霞
小学教学(数学版) 2024年10期
关键词:教研员师范师父

人生如长跑。有人天资聪颖,生来就是领跑者;而有人则比较幸运,能成为陪跑者。我就是后者,在陪跑中迎风成长。

陪跑在跑道侧

我1996年毕业于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被分配到一所学校教学,2006年进入通州市(县级市,2009年改为南通市通州区)教研室工作,承担小学科学和小学数学低段的教研工作。

科学教师的陪跑,是从寻人入手。科学学科当年属于小学科,无专职教师。每次调研、赛课,遇到有潜质的教师,我都不会轻易放过,常常寻访,告知科学学科的重要性,描绘科学学科专业发展路径的相对宽广。就这样,逐步聚拢成一个团队。陪他们做课、做实验、练技能。安宁的乡村小学教学楼上,飘飘荡荡悠然滑落的降落伞,是我们正在比对变量对下降速度的影响;大清早,一群人,长“枪”短“炮”地在长江江心的开沙岛上守候寻觅,是鸟类专家带我们观鸟、认鸟;田埂上、博物院,我们去认识各类植物和中草药。为了上好一节课,常常磨上五至六遍:没思路时想思路,不确定时查资料,反复实验中确认猜想。就这样,看着一节节课慢慢地变得生动有趣,莫名欢喜;就这样,做完一节课,我们仿佛就成为某个领域有话语权威的人,莫名骄傲……

在我心中,科学学科就是这样活泼而生动。相比而言,数学学科则是精致且高冷的。2011年,通州区小学数学学科的两位资深教研员——我的两位师父先后退休,领导调我全面接手全区小学数学教研工作。

年轻、跨学科、浅资历,在各种质疑与非议中,我开始成为数学教师的陪跑者。首先是命题的挑战。好的试卷是区域教学的引领,它的背后牵连着成千上万的孩子,我也如千斤重担压肩。反复研读教材,做遍教材中的练习题,同时翻阅能够找寻到的十几份教辅、学生阅读类报纸,只为得到出题的灵感;自学作图软件photoshop,绘制情境图;每天十余小时的静坐,三四天的时间耗费,只为求得一份知识点考查全面、思维梯度清晰、有生活情趣、内含方法指引和价值引领的灵动试卷。

接着,就是数学课堂的调研。挖掘人才,发现问题,组织专题研讨活动。每逢赛事,我区有王俊、张英这样一批有想法、有创意、有热情的数学教科研的深耕者。我们不惧争论得面红耳赤,用课堂实践说明问题。慢慢地,我发现,学科研究是相通的,在反复尝试中确认学生的认知基础,以把“新知牢牢地拴在旧知的锚桩上”;慢慢地,我发现,做数学需要查阅的资料更多,只有了解数学知识在历史中的发生、发展过程,才能明了知识在哪里、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在一场又一场的比赛、一年又一年的打磨中,一批又一批的年轻教师开始拔节生长。团队里,开始出现市优课评比一等奖、市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省基本功比赛一等奖第一名这些奖励;开始有市骨干教师、市学科带头人……我有幸成为陪跑者,如果不是陪着他们长跑,不是历经过程中的种种纠结、苦痛、蜕变,数学又怎能变成我心中热乎、活泼的样子?

陪跑在田埂上

爱因斯坦说过,我不教学生,我只是为他们提供可以学习的环境。做教研员也如此,无须刻意作为,只需把有志于专业成长的人凝聚在一起,共同塑造生长的环境。

2011年和2017年,我通过两次区内全员性的基本功比赛,寻找数学学科可以一起长途跋涉的人。读书、谈书,学技、练技,听课、磨课,这批骨干教师逐步成长为校内、教学片区的星星之火,他们用自身的专业能力带动身边的青年教师,支持了想要在专业上有所发展的中年教师。

2018年10月,我们用一场教学基本功汇报震撼了在场两百余位青年教师(工作5年内)。从此开始通过QQ群,开展线上的读书、练字、听课、研课的日常学习活动;同时发动学科工作室全体成员进行踏校式课堂寻访活动,努力组建青年教师的成长档案。虽然这场“追踪成长”活动在区域规划调整中受到一定影响,但一批分配在乡村小学、要求上进的青年教师开始在我身边汇聚成青研团。陪跑青年教师,如同在田埂上相遇夏季的成长,他们显而易见的进步,既让我惊喜,也让他们彼此激励。

2019年后,我依托区教育体育局与南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联合搭建的教师教育通州创新实验中心(小学数学)平台,先后举办了“仰望星空大讲坛”“重回师范课堂”“追踪成长”等一系列的活动。其中“重回师范课堂”活动已连续举办了5届。请名家、开眼界,搭台子、竞风采,名师点评、互动中得真知……“重回师范课堂”,就是这样扎扎实实地陪伴每一位有志成长的教师;“重回师范课堂”,就在这个过程中深入人心,成为我区小学数学教师年年期盼的一场学习和研究盛宴。

2020年12月,海安,我参加江苏省第十六届“蓝天杯”教师发展·课堂教学展评比赛。现场抽课题,2小时备课、做课件、上课。当我做完幻灯片母版、用形状的组合做出情境图时,负责监考的计算机老师惊讶地问我:“你是不是参加过省基本功比赛?”我笑答:“不是,我只是个陪跑者。”

2022年11月底,启东,我参加南通市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1511”杯教学竞赛。我记得,比赛前一天,一边在寒风中排长队2小时做核酸检测,一边参加线上会议,听取比赛课题;我记得,晚上6点多,初成思路,抱起打印机开车1.5小时奔赴启东,做课件至凌晨2点;我记得,第二天不到5点醒来,写教案,打印教案,7:40到达会场,上交手机、电脑。当我上完课,学生恋恋不舍地离开时,现场负责计时的教学主任跑来对我说:“教研员上课,就是不一样。”我笑着回答:“因为,我们是陪跑者……”

我是陪跑者,陪跑在赛道旁,更是陪跑在田埂上,在相遇众人成长的过程中,迎接着自我的成长。

对于成长型思维,我在年轻时,并不懂。那时候的自己,自我认知时常被外界定义。毕业后分配到学校,被安排教数学,18周岁的我是落寞的。我所热爱的唐诗宋词都渐渐地在记忆里蒙灰;我所喜爱的花草树木名字也逐渐模糊。我用“数学老师”的身份来定义自己。我的眼前,常浮现退休老教师那夕阳下佝偻着腰背孤寂远去的背影。还好,我学会在课堂中寻找快乐。课堂的舒展与否会牵动我一整天的情绪,让我在每一个夜晚都会为明天的课而费尽心思。2004年8月—12月,我参加如皋师范承办的南通市科学骨干教师培训活动。如皋师范老师的热情感染着我,我的论文获得了优秀论文,我成为优秀学员。在那场培训之后的汇报课活动中,通州市教研室小学科学教研员张帆老师发现了我,开始带领我参加各个教学片区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课展示活动”。后来,就有了参加“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比赛的机会。在竞争激烈的国赛中荣获一等奖,又成为我在张帆老师退休一年多后,被选调到通州市教研室成为科学教研员的一个支点。

现在想来,在我全身心地陪伴学生成长时,他们又何尝不是成全了我,让那么一个内向、自卑的姑娘,在浓浓师生情的反哺里实现了自我的成长?

陪跑在清风里

教研工作,如同空气和水,隐而不易见,质疑声来得很快,正反馈的周期却是漫长而微妙的。

2018年年末,长期失眠的我,开始尝试用长跑解决身体的困顿。那时,每跑上一二百米,身体就会因哮喘引发剧烈的反应。开发区教研员杨万东主任曾以资深体育爱好者的身份指导过我的跑步。在一点点地坚持中,我逐渐克服了身体上的困难,在月光下、清风里,自己陪着自己跑,享受身体的欢畅和心灵的安顿。

2021年3月,我有幸加入华应龙名师工作室。师父常行“不言之教”,每日五点早起读书,五点半准时发读书笔记,风雨无阻;再忙都能笔耕不辍,常能在工作室群中读到师父形诸笔端的思考和感悟。师父最善“长善救失”。我第一次参与早起问候(规定六点前)时,就立刻收到了师父的鼓励:“好啊,小霞开始加入晨读了!”我偶有一篇小文发表时,师父会激励:“小霞,你的文字很有灵气,要多写啊!”师父的眼光很远,当我追着问:“师父,教研员的出路,是不是只有写作?”他指点道:“不能脱离课堂。”于是,我调整了四十多年来一直不规律的作息,有了日日晨读的笃行。于是,我去村小支教,去师范学校上课,在三年级小学生课堂与三年级大学生课堂的两个维度间,体验教育的力量。

师父很远,却给了我很多看得见的鼓励;师父很忙,却让我真切体验到教育的伟大力量。在师父身上,我学到了自己陪自己跑的方法:遵循自然规律作息,遵循认知规律读书、写作、创课。

《小学教学》是我最爱读的杂志之一。在我文章屡投不中的那几年里,在我焦虑于各种质疑时,2013年12月,我接到《小学教学》编辑的一个电话,一篇一年多前寄出的文章,因错过“复习与评价专号”的排版,在他的案头搁置了一年多。编辑鼓励我:“你的稿子质量不错,我一直都保留着。”那篇文章,2014年2月刊出,5月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几乎同时,我收到了《中小学数学》《小学数学教师》的文章录用通知。我知道,这道坎,我算是迈过去了。有人说:“写作,是每一位教师可以不受限的一条路。”是的,写作是认知奔跑中不可缺失的一环;写作,也是为自己明天播撒的种子,种子多了,生命就会被一个个小确幸点亮。

跑步、读书、写作,清风中自己陪自己跑,不间断地跑,才能更好地陪跑。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通州区教师发展中心)J

猜你喜欢
教研员师范师父
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品
大众文艺(2021年12期)2021-07-19 08:07:12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美术作品
大众文艺(2021年12期)2021-07-19 08:06:48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师父穿越啦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下)
从一名教研员的视角看德国音乐教育(上)
倒霉的师父
云山之间
为教研员“下水”击掌叫好
山东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