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抓重点 立足服务谱新篇

2024-12-27 00:00:00张志娟
档案天地 2024年12期

近年来,廊坊市档案馆紧紧围绕“四个好”和“两个服务”目标任务,努力创新档案工作机制,全面推进档案治理体系和档案资源、利用、安全体系建设,守正创新、真抓实干,固本强基、提质增效,用档案见证了廊坊发展历程,在助力实现廊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强化主责主业,推动馆藏类别多元化

(一)聚焦中心工作,积极主动对接

近年来,廊坊市档案馆以高质量档案工作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拓展档案资源、丰富馆藏内容、改善馆藏结构。围绕“四重”(重要会议、重要工作、重大活动以及重大突发事件)档案和乡村振兴档案开展接收征集,积极主动对接相关部门,对全国民乐展演、省旅游发展大会、省十三届运动会、一带一路民间艺术节和廊坊连续24年举办的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等重大活动档案开展归集工作,推动馆藏档案质量持续优化,为廊坊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加强非遗作品档案收集

围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在全市范围内征集接收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档案进馆。如征集固安屈家营音乐会和小冯村音乐会资料,固安屈家营音乐会相传源于元明之际的寺院佛教音乐,它既有北方音乐的古朴粗犷,又兼备南方音乐的婉转清幽,主要用于祭祀和丧礼仪式。将固安柳编、永清秸秆扎刻、大厂的景泰蓝等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陆续收集进馆。

(三)加大廊坊名人名作档案的征集

一是接收了王志远一生荣获的奖杯、奖牌、荣誉证书,编著的《歌迷世界》期刊和乐谱,与社会各界名人和领导人的合影照片等共计600余件(册)。王志远曾任廊坊市群艺馆副馆长、廊坊市音乐家协会名誉主席。1988年,他自筹资金独自创办了音乐杂志《歌迷世界》,他的“一人编辑部”曾被美国世界名人文化研究中心评为世界之最,并授予其荣誉博士证书及“世界名人”勋章,他创作歌曲300余首,有30余首获奖。二是接收了市文联20年来编辑出版的各类文学专著30余种计5300余万字,珍贵图片6000余张,接收《廊坊历史文化丛书》(六卷)、《廊坊书法大系》(11册)、《廊坊美术家画库》(11册)、《张孟良文集》(八卷)、《艺术之旅》等廊坊文艺创作成果500册。三是正在征集中国现代作家、民间文学家张士杰的文学作品,其著作有《金沙滩》《龙河民间故事》《义和团故事》《石城求仙》《民间故事集》《张少恒包打西什库》《托塔李天王》《红缨大刀》等民间文学集,共计70多万字。

二、坚持以人为本,实现档案服务品质化

(一)持续开展“四零”服务

围绕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重大政治经济活动和人民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探索更多惠民便民档案服务方式,进一步规范查档程序,优化查档流程,改善查档环境,持续做好现场查档、工作日延时查档、双休日和节假日预约查档服务,及时解决查档群众的困难问题,做到查档服8c6a77228d9240fed4f18f3aaf86651a务“零距离”、查档质量“零差错”、查档程序“零障碍”、服务对象“零投诉”,提高群众查档体验感和满意度。

(二)探索协同发展新机制

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以“异地查档、跨馆服务”为抓手,积极主动对接京津冀及异地档案部门,签署跨馆利用服务协议,与各地档案部门建立长期合作机制,深入开展馆际交流合作,取长补短,推动廊坊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2017年启动京津冀档案部门跨馆利用服务工作以来,先后与北京通州区、天津武清区、福州市、北京海淀区、北京东城区、天津滨海新区、天津市宝坻区、济南市、山东省德州市及河北省各级档案馆签订了跨馆利用服务协议。通武廊三地档案部门,多次围绕建设档案资源共享新机制、开展档案线上主题展览、加强运河历史档案挖掘、抓实档案开发利用、推进档案基础业务交流、发挥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功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相互分享了工作中的方法和经验,就持续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领域档案合作达成了高度共识。

(三)加快档案信息化进程

加快推进以信息化建设为核心的档案管理和服务创新,加强数字化档案的安全维护和管理工作,对重要档案数据进行定期和异地备份。加强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管理,以需求为导向,加快实现档案“存量数字化、增量电子化”的信息化进程,实现传统档案向智慧档案的转变,逐步构建覆盖广泛、内容丰富、检索方便、利用快捷、功能完备、安全可靠、面向多用户的“一站式”档案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全面提高档案创新服务能力。截至2023年底,完成馆藏档案信息化总量50%,共计6万余卷。接收市疫情防控办公室2020年疫情防控数字化档案和2016—2022年21家市脱贫攻坚成员单位数字化档案目录、电子文件。

三、围绕中心大局,实现档案功能社会化

(一)续编《档案廊坊》

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持续深入落实“四个好”“两个服务”的目标要求,着力强化档案存史资政育人功能,深入挖掘整理档案史料,及时有效地提供档案资讯和参考建议,持续编写《档案廊坊》。目前已刊发三辑44期,其中第7期《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出台的关于“三农”工作中的20个“一号文件”》和第15期《北运河的记忆——北运河的历史与文化》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签批,市农业局等相关部门还依据第7期信息辑印成册全体学习。

(二)与时俱进丰富办展主题

廊坊市档案馆作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普及档案历史知识的同时,于润物无声之中进行爱党、爱国教育。“廊坊印迹展”通过珍贵历史影像资料、图片、实物等形式,展现了廊坊百年来自强不息、奋斗拼搏的光辉历程。该展开放以来,接待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大中小学校2000余人次到馆参观、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已经成为廊坊市开展红色研学、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网红”打卡地。在举办长期展的基础上,根据党和国家以及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需要,结合社会需求,利用重大纪念日,配合重大活动举办专题展览。如3月5日雷锋纪念日、“七一”党的生日、“十一”国庆节等重大节日举办主题展览。

(三)多种形式开展档案宣传

为宣传档案文化,普及档案知识,增强全民档案法治观念和档案意识,进一步提升档案工作的社会知晓度与影响力,利用国际档案日和宪法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档案法律法规宣传普及活动。在第17个“6·9”国际档案日宣传周期间,开展系列宣传活动。一是与市委办公室(市档案局)、廊坊日报社、廊坊市文联联合举办全市2024年国际档案日宣传暨“筑梦现代化 奋斗兰台人”主题书法大赛,共征集318幅书法作品,由廊坊市书法家协会邀请专家组成评审团,依照公平公开公正原则进行初评、复评、终评和复议,最终评审出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20名、其他入展作品40幅,市档案馆将对获奖作品接收进馆。二是开展中小学生和高校师生走进档案馆活动,加深了对家乡历史文化的了解,增强了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也让大家感受到了档案见证历史发展的工作魅力。《廊坊日报》和“廊坊零距离”对此次活动进行了刊发和播出。三是利用“廊坊档案”微信公众号开展“聆听历史回响 传递档案声音——兰台读档”联动宣传活动,由各级档案工作者讲述档案及背后的故事,展现档案中蕴含的历史印记,唱响新时代档案声音,为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坚定文化自强自信贡献力量。

廊坊市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