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变革。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为档案文创产品数字化开发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灵活的技术手段和创意空间,推动数字档案文创产业的创新发展。《“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提出:“加强档案文化创意产品开发,探索产业化路径”,“积极探索知识管理、人工智能、数字人文等技术在档案信息深层加工和利用中的应用”[1]。档案文创产品商品化成为促进档案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而数字化则成为档案文创产品开发的主要方向,越来越多的档案馆开始进行档案文创产品数字化开发尝试。
一、数字档案文创产品的分类
档案文创产品若要贴近群众,那就要相对全面地覆盖到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目前,已有的档案文创产品基于不同载体大致可以分为实体类和数字类,而数字类档案文创产品又分为数字展示类、视频类和游戏创意出版类。
(一)数字展示类
此类产品主要是借助目前数字领域比较新兴的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VR)和元宇宙等技术手段去形成档案文创产品,让公众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随时随地参观展览,体验档案文化的魅力。如北京市档案馆设计了“档案见证北京”线上展厅,公众可通过VR全景感受古都北京的历史变迁。深圳市罗湖区围绕国际档案日主题,收集珍贵的历史资料,上线“罗湖发展成就档案展”云展馆,展示罗湖建区45年来的发展成就。
(二)视频类
视频类数字档案文创产品集合了文字、声音和图像的优势,可以更形象、生动地展现档案文化,引发公众注意和共鸣[2]。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文字内容为主要设计来源,以强化当代社会档案法律意识为目的,推出极具趣味性和吸引力的动漫视频。江苏省档案馆推出“红色珍档”红色记忆类文创视频,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广东省档案馆推出“家庭档案”民生类文创视频,对于传承家庭文化、促进家庭教育以及提升社会关注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数字创意出版类
此类产品的涵盖范围较广,IP形象、音视频图书等都生动立体地展示了档案文化内涵,受到消费者欢迎。“宬宬”是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形象代表,它代表着档案馆的服务理念和文化传承。山东省档案馆结合馆藏档案的发展历史,推出了吉祥物“兰兰”和“台台”,很好地呼应了兰台文化,给景区和城市增添了文化亮点。
二、数字档案文创产品实践现状
当前,我国档案文创产品数字化开发相对于实体档案的开发而言存在一定滞后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技术应用与创新上的滞后
实体档案文创产品的开发起步较早,从设计到实现,每个阶段的技术都相对成熟。而数字化开发需要先进的技术支持,如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这些技术在档案文创产品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导致数字化开发进度相对缓慢,许多先进的智慧技术手段还未应用到开发中去,或者应用后产生的数字化成果并不成熟,导致数字化产品的质量和效果可能无法与实体档案相媲美,无法很好地满足人们对社会新颖科技事物进行探索的好奇心。对实体档案的开发往往能借助其独特的物理形态和展示方式吸引观众,而数字化产品在这方面的创新相对较少,通常只是将实体档案的内容进行简单的数字化处理,缺乏独特的数字化创意和表达方式。
(二)市场认知与接受度上的滞后
由于档案文创产品的数字化开发相对较晚,公众对这类产品的认知度较低。目前,在人们的认知中,档案文创产品通常是指具有文化内涵和创意设计的实体产品,如杯子、书签、明信片等,很少会直接联想到数字档案文创产品,这导致数字化产品在市场上的推广受到一定限制,缺乏足够的市场支持。
(三)开发与运营策略上的滞后
档案数字化产品的开发需要经历较长的技术准备、内容制作、测试优化等阶段,开发周期相对较长,而实体档案文创产品的开发则可以直接利用现有资源进行展示和宣传。目前,实体文创产品的推广渠道相对较多,可以通过展览、销售、广告等方式进行宣传和推广,而数字文创产品的运营则缺乏一定经验,推广渠道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借助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推广效果不很理想。数字档案文创产品想要拓宽市场、吸引用户就需要吸纳实体档案文创产品在市场上能被广泛认可的优势因素,结合数字技术,进行更有针对性地创新开发。同时,拓宽宣传渠道,采用灵活多样的线上推广、用户互动和数据分析策略。
三、档案文创产品数字化开发新思路
(一)数智赋能,创新开发模式
在数字化背景下,档案文创产品开发模式要勇于创新。敦煌石窟为建立可长久保持原貌和真实信息的档案开展了莫高窟数字化实验,为敦煌石窟建立数字档案,更是借此推出虚拟工程项目“数字敦煌”,在文物界首开先河。西藏图书馆以“融入生活的数字图书馆”为出发点,推出的“VR诵经典”虚拟现实软件,用实景展示的方式,拉近了读者与图书馆之间的距离。近些年已有档案机构不断推出数字化文创产品,但相对于博物馆和图书馆,档案机构对档案文创产品的数字化创新开发手段相对落后。博物馆与图书馆通过将馆藏资源与数字技术相融合,更好地挖掘和利用了馆藏文化内涵,使文创产品内容更加丰富,形式更加多样,还产生了新的消费场景。相比之下,我国档案馆在数字化文创产品开发模式方面还相对落后,需不断学习图书馆、博物馆的先进经验,在馆藏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注重数智赋能,在文创产品生产和服务中应用数字技术对呈现和交互形式进行改进,利用数字化技术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使档案本身所蕴含的文化与价值更好地表现出来。
(二)提炼文化符号,打造数字IP
当前,我国一些档案机构对文创产品进行了一定探索并形成了许多产品,但用户很难对每个档案文创产品形成独特的记忆点。因此,要深度解读档案资源,提炼出具有高辨识度、强衍生性的档案文化符号,并通过融合先进技术与创意,打造档案文化精品内容,推动档案数字文创以标识化、品牌化形式呈现于用户面前[3]。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明清皇家有着悠久历史的鹿为原型,融入皇史宬的形状和颜色特征制作了名为“宬宬”的主题IP形象,出品表情包形象二十个、周边设计二十项,呈现出统一的视觉形象,建立起公众对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品牌识别认知。同样,2015年中国核电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出了“核聚兰台”品牌卡通形象“核聚档宝”(“档档”),以档案袋为主题形象,将黄牛皮档案袋具象化、拟人化。经过十余年的探索,以卡通形象为原型设计的周边文创产品层出不穷,例如登机牌、冰箱贴、AR明信片和微信表情包等。因此,档案机构应重视档案馆的品牌形象设计,提炼文化符号,对档案文创产品进行整体性规划,形成具有馆藏文化特点的数字IP,将品牌形象融入档案文创产品的开发和宣传过程中,让档案更好地融入公众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
(三)吸引各界专业人才,增强开发的专业性
档案文创产品开发是个专业性强、涉及面广的工作,其过程涉及档案管理人员、产品设计人员、广告宣传人员和技术操作人员等,这就要求人才队伍具备专业性和全面性。对此,可以适当引进视觉设计、宣传策划、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优秀人才,从而制作出具有专业性和艺术性的产品,提高档案文创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比如,针对需要大量设计为基础的数字文创产品,档案机构可以邀请美术馆、美术学院的人才进行前期设计,以呈现出更专业、更潮流的设计图稿,为后续开发奠定基础。如今,档案文创产品正急于寻求合适的市场定位,此阶段档案文创人员应具备较好的数字思维,善于利用数字媒体[4]。在数字文创产品形成的过程中,档案机构可以吸引外部专业数字文创开发企业、计算机相关专业人员等,在数字化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让数字文创产品在开发过程中更具专业性。
(四)增强社会协作,丰富宣传渠道
增强社会协作作为一种开发策略,在推广数字档案文创产品方面展现出直接且高效的优势。数字档案文创产品的受众对象是社会大众,社会参与的力量不容小觑。社会大众的深度参与能够使用户对自我设计的产品拥有原生的责任感。当然这一过程依赖于多样化的合作形式,例如,招募产品开发志愿者,让有计算机、设计等专业背景的人员参与到产品制作的各个环节,鼓励有学识、有想法的人才主动投身到产品开发中去。同时,可以在档案馆的官网或实体空间内设立社会意见征集通道,给社会公众提出自己想法和个性化需求的机会。这些举措不仅能够助力档案文创事业的发展,还能激发公众对数字文创产品的兴趣,促使他们持续关注并有意识地进行宣传。数字档案文创产品的消费群体就是社会大众,这一特征决定了在开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社会用户的需求,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创产品的开发。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EB/OL].(2021-06-09)[2024-09-09].https://www.saac.gov.cn/daj/toutiao/202106/ecca2de5bce44a0eb55c890762868683.shtml.
[2]彭忱.档案数字文创开发策略探赜[J].北京档案,2022(6):31-34.
[3]陈铭,叶继元.数字创意产业视角下图书馆文化创新服务模式研究[J].图书馆建设,2022(3):132-145.
[4]缪甜,刘露.数字转型背景下档案文创产品开发策略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 (34):184-186.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