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凝结而成的优秀文化,凝聚着近代以来的革命基因和中华民族复兴的精神,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觉的重要基石。在红色文化视域下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有助于其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理性辨析外来文化和思潮、培育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可从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和实践空间、构建红色文化网络育人新模式等方面开辟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新路径,提高红色文化的育人时效,进一步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关键词:红色文化;大学生;文化自信;价值意蕴;实践路径;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11(a)-0145-05
An analysis on the cultivation path of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d culture
WU Weiwei, LI Yumeng, WANG Fan
(School of Marxism,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Dalian Liaoning,116023, China)
Abstract: Red culture is an excellent culture condensed by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united and led the people of all ethnic groups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It embodies the revolutionary gene and the spirit of the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since modern times, carries the dream of realiz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and is an important cornerstone of firm cultural consciousness in the new era.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from the red cultural perspective has profound value implications, which helps them to establish correct political stand and values, rationally analyze foreign cultures and trends of thought, and cultivate patriotic feelings and national pride. It can open up a new path to cultivate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self-confidence from the aspects of creating a strong atmosphere of red culture education, enriching classroom teaching resources and practice space, and building a new model of red culture network education, so a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red culture education, further carry forward the red tradition and inherit the red gene.
Key words: Red culture; College students; Cultural confidence; Value implication; Practice path; educate
红色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优秀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红色文化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1]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先进分子,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也是党的事业的接班人,肩负着人民的重托、历史的重任。随着互联网时代发展,各种文化思潮相互碰撞,青年大学生容易出现思想困惑和文化焦虑。因此,新时代背景下,如何培养大学生文化自信,丰富其精神文化世界是需要抓紧解决的现实课题。当前,进一步加强红色文化的影响力,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教学过程,引导大学生赓续党的红色基因,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有助于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1 红色文化对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价值意蕴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与建设时期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坚韧不拔、宁折不弯的大无畏精神和强大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结晶。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根本支撑,是青年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在红色文化视域下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深厚的价值意蕴,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理性辨析外来文化和思潮、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1.1 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观
在国家层面,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历史使命,在革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优秀文化体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代提高文化自信的坚强基石,红色文化增强了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文化自信和历史底气。青年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希望,当前我国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人才作为核心竞争力来抓。在红色文化视域下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有利于树立其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其政治自信,坚定其理想信念,激励青年大学生做到红心向党、听党指挥、跟党行动,“教育引导青年党员永远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赓续党的红色血脉,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在斗争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2]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不断输入新鲜血液,以昂首自信的姿态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社会层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孕育自红色文化的历史土壤中。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大到国家治理,小到个人行为,都离不开这套价值准则的引领和规范,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3]大学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引领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有利于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理性及感性认同,塑造其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内化于心,外化于形,继续谱写21世纪的红色篇章。
1.2 有助于大学生理性辨析外来文化和思潮
红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源头活水”,是新时代坚定文化自信的“良方妙药”。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孕育的智慧与经验打造了文化自信的钢筋铁骨,给予当代大学生十足的底气。当前,外来文化多元多样,外来思潮日益泛滥,学习红色文化,赓续红色精神能够帮助大学生在坚定文化自信的同时理性地吸收和辨析外来文化和思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发挥固本培元的作用。一方面,弘扬红色文化使得青年学生不忘本来、吸收外来。红色文化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运用中华文明包容性特点,做到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对其他民族文化进行本土化吸收、创新型发展,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成分,“这既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全盘接受,也不是对外来文化的“拿来主义”,而是一种建立在历史与现实交汇、国内与国外交融基础上的对自身文化的高度认可和肯定。”[4]中华文明在发展的过程中,并不排斥与其他的优秀文明交流互鉴,同时又能保持自身的民族特色。大学生在学习红色文化的同时,继承了中华文明的顽强生命力和强大创造力,对其坚定文化自信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弘扬红色文化使得青年学生明辨是非、坚守正道。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文化思潮出现在大学生的视野中,其中不乏许多非主流文化和错误思潮,例如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传播更加隐蔽化,多样化,令人难以分辨和破除。当前,推动大学生学习红色文化,学习其中蕴含的革命历史,追求真理,进而破除历史虚无主义的陷阱,揭露历史虚无主义的娱乐面具,撕下历史虚无主义的“皇帝的新衣”,可有效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御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想侵蚀,培养大学生的革命情怀和文化自信,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根基。
1.3 有助于大学生培养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
红色文化起源于中国共产党革命奋斗的历史背景,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点,始终朝着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而前进,记录了中国革命实践的宝贵历史。一方面,红色文化激起了大学生胸怀天下、立志报国的爱国情怀,从历史起点出发深刻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有助于使得大学生深刻感受到红色政权来之不易、新中国来之不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来之不易,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和顽强品格,激励起大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勇敢担当起新时代的伟大使命。另一方面,红色文化凝聚精神伟力,发展了大学生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抗震救灾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青年一代尤其是掌握先进知识的青年大学生是否能够坚定文化自信,直接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现。”[5]中国共产党不畏牺牲、敢于亮剑的民族血性激起青年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责任感以及文化自信心,使得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为坚定文化自信注入了精神力量。
2 红色文化视域下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困境
新时代大力弘扬红色文化对于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坚定了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然而,当前我国进入了网络化、信息化的时代,弘扬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正面临严峻挑战,产生了互联网多元文化相互碰撞、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单一有限、传统主流媒体受众少局限大等现实问题。
2.1 互联网时代多元文化的碰撞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加速进步,受到各种非主流文化的冲击,尤其是21世纪以来,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互联网的迅速普及给外来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渠道。智能媒体时代数字媒体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可以为信息传播提供多元化和多样化的形式及渠道,但与此同时也使有害社会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等有机可乘,使我国的红色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受到冲击。在互联网时代多元文化的碰撞中,大学生群体极易受到影响。这是因为,一方面,接收文化和传播文化的门槛较低。外来文化和思潮将其内容间接的穿插在日常的话题中,青年大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个性鲜明的时期,容易受到错误思潮的影响,进而错误解读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动摇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大数据、短视频等形式的传播具有娱乐性。青年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生活中寻找娱乐性强的外部信息,选择性地接触外部知识,在休闲娱乐的同时不会去深究短视频背后的真相是什么,给外来文化和思潮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潜移默化的改变学生的文化观、审美观、价值观。
2.2 红色文化教学资源单一有限
红色文化是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资源之一,能够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但如今红色教育资源呈现出单一有限的形式,其一,大部分高校通过书本知识进行传播和教育,对于其所在地区的红色文化教育资源没有进行研究和运用,没有做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地开展红色文化的教育活动。其二,部分高校虽增设了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的参观活动,但仅局限于名气较大的文化基地,并未做到全覆盖的运用和开发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只满足于形式上的红色教育,没有将红色教育资源充分利用起来以贯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过程中,提升大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其三,教育主体固定,部分教育主体无法灵活运用红色资源实施教育,“涉及主体包括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而部分辅导员缺乏对相关内容的深入研究,红色文化教育流于形式,出现与理想信念教育相分离的现象,削弱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兴趣。”[6]教育主体无法灵活运用红色文化资源,无法将红色文化与教育教学内容充分结合起来,以营造浓厚的文化育人氛围,教育形式呈现出严重的理论化、形式化,无法唤起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以提高文化自信。
2.3 传统主流媒体受众少局限大
有效地传播红色文化,不断地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动力和智慧,对于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坚定文化自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采取高效的传播策略,才能使红色文化深入人心,提高文化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当前,我国传播红色文化的传统媒体存在着受众较少、局限较大的缺点。一方面,传统主流媒体受众少,“我国传统媒体传播红色文化的阵地主要集中在以党媒为主的广播电视媒体和以《求是》《红旗文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各省级日报等为主的纸质媒体组成的官方媒体,此外,还有官方机构组织编纂的相关图书。”[7]大学生的获取信息的个性化需求不能够得到满足,阅读的兴趣不高,阅读官方期刊的主动性弱,传统主流媒体无法大部分覆盖学生受众,从而无法形成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加强其文化自觉性。另一方面,传统主流媒体局限大,由于其严肃、权威的性质,其优点是在撰写时保证了内容和形式的谨慎性和准确性,但也因此出现了许多限制,以确保其内容的严谨认真,进而弱化了趣味性和灵活性。这就导致了传统主流媒体传播红色文化时的局限较大,对于红色故事和内容的描述缺乏灵动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兴趣,局限了红色文化的传播。
3 红色文化视域下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实践路径
新时代运用红色文化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及文化自觉是一项系统工程,红色文化作为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重要资源之一,可有效地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在当前视域下,可以通过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丰富课堂教学资源和实践空间、构建红色文化网络育人新模式等方式开辟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新路径。
3.1 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育人氛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纵观百年历史,红色文化始终是我们文化自信的活头源水。在红色文化视域下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实质上是凝心铸魂、坚守初心。当前,培育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性和感性认同,领悟红色文化的初心使命,需要通过学校、家庭、社会三方的共同努力,营造出浓厚的红色氛围以唤醒大学生的红色血脉,提高文化自觉性。首先,在学校层面,高校要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利用好思政课的教育渠道,在传输理论知识的同时,增进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情感认同。“学校要加强对文化阵地与思想高地的治理管控,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与话语权。”[8]在思政课之外的学习中,也要将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融入到其他课程教育中,做到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的高度结合,学习其中蕴含的红色精神,传承其中的红色基因,营造出浓厚的校园红色育人氛围,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筑牢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提高其自信心和责任感。其次,在家庭层面,传承红色家风,新时代文明风尚离不开每个家庭的文明,培育良好的家庭文明风尚不仅仅是关系到个人、家庭的小事,更是关系到社会、国家精神面貌和风气的大事。家长要重视家庭教育,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以身作则传承红色精神,弘扬红色风气,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和正确的价值观,培育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最后,在社会层面,在各地区营造浓厚的红色文化氛围,让红色文化“火”起来,丰富当地的红色资源、传唱红色戏曲、修复革命遗址、讲好革命故事,让红色文化的热潮席卷大街小巷,以大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和价值意蕴,唤醒大众的记忆,激起大众的爱国情怀,带动大学生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
3.2 丰富校园教学资源和实践空间
说到底,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和实践探索,最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红色文化的内容多种多样,在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时,要不断地丰富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校园教学资源和实践空间以实施文化教育。一方面,丰富校园教学资源。红色文化中蕴含的丰富资源记载了党的百年奋斗的伟大成就,是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珍贵教材。其中,先烈的光荣事迹、革命历史文献、革命历史成就、红色题材的文学和影视作品等都可为教育主体提供丰富的课堂教学资源,创新性的运用到教学实践中,例如开展红色故事讲解比赛,红色歌曲合唱比赛、红色征文活动、红色作品赏析等活动引导大学生自觉地追思溯源,宣传红色故事、学习红色历史、贯彻红色精神。当前,在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实路径中,高校要不断地丰富和发掘红色文化中蕴含的校园教学资源,积极开展校园活动,最大程度的发挥红色资源的价值意蕴以培育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另一方的实践空间,实地观摩和学习革命历史,跨越时空进行交流对话。“每到一地,重温那一段段峥嵘岁月,回顾党一路走过的艰难历程,灵魂都受到一次震撼,精神都受到一次洗礼。每次都是怀着崇敬之心去,带着许多感悟回。”[9]校馆结合进行校内外协同育人,发掘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展览馆等教学资源,在教学方面可以通过定期聘请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展览馆等工作人员到学校参与红色文化教学,以及组织大学生实地参观学习等方式促使学生实地感受红色文化。以物质形态存在的革命遗址更具有沉浸感、真实感,更具现实感染力和冲击力。同时,高校应加强与当地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合作,与红色博物馆、纪念馆革命旧址等签订合作协议,推广教育实践空间,将红色文化资源融入到“大思政课”教学过程中,让红色文化变得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激起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提高大学生文化自信。
3.3 构建红色文化网络育人新模式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许多新型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传播主流文化的重要媒介,与传统主流媒体共同发挥作用将红色文化以多种形式传播出去。充分运用网络手段传播红色文化,拓展红色文化传播的视野,用正确、积极、健康的思想文化占领网络阵地,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而紧迫的工作[10]。当前,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构建红色文化网络育人新模式,拓展红色文化传播新阵地,抓住青年大学生的兴趣所在,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将红色血脉传承下去。首先,运用网络平台实施红色文化教育。引导大学生运用“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网络教育平台,自觉学习红色文化。发挥网络树立价值观和指引思想的作用,开展“云课堂”,传播知识,营造线上红色氛围。同时高校要运用好微信公众号、学校官网等宣传平台,多个端口定期推送红色文化相关文章和线上活动,增设红色资源学习板块,打造学校的线上宣传平台实施教育。其次,发展数字媒体艺术,以趣味性、艺术性为导向拓展红色文化的传播方式。数字媒体艺术将红色文化以短视频、微电影、音乐等形式呈现出来,将革命成就,历史事件、人物传记等以独特的手法拍摄成电影,制作成音乐,使红色文化更新颖、更艺术,数字媒体艺术生动形象的将红色文化蕴含的深刻内涵表达出来,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和体会,从而获得更加真切地体验,加深大学生的红色记忆,有效提高红色文化的育人时效。最后,打造红色文化“现实空间”。红色资源育人需要借助一定的载体和设施,要灵活运用现代技术来为红色文化交流互动提供“现实空间”,随着5G时代的到来,人们对AR、VR等虚拟现实技术的掌握越来越成熟,将红色资源融入虚拟现实技术进行实践教学,运用算法影像、投影互动拉近大学生和历史的距离,让场景复现,打造红色文化“现实空间”,使大学生走进虚拟现实场景中进行与历史人物的互动,充分体会虚拟现实技术承载着的历史内涵和红色精神,更深刻的感受红色力量,使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牢记新的历史使命。
4 结束语
回顾过去是为了服务于现在和将来。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的红色历史中汲取党的革命精神,营造红色育人氛围,有助于带动大学生对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情感认同和文化自信,坚定初心使命。红色文化作为我国革命历史的宝贵遗产,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爱国情怀,对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塑造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前,要不断开拓红色文化育人新路径以增强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进一步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心聚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J].求知,2021(6):4-10.
[2]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N].人民日报,2021-11-17(1).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 娄梦玲.新时代增强文化自信的实践遵循、主要路径及价值意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4(5):39-42.
[5] 郝文辉,柯文进.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的价值意蕴、现实境遇与实践向度[J].中国高等教育,2023(Z2):59-62.
[6] 宋之帅,刘安冬.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23):45-47.
[7] 刘向阳.新媒体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路径研究[J].学习论坛,2021(5):110-114.
[8] 段葳,曹胜亮.论新时代大学生文化自信培育[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21):37-40.
[9]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 努力创造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新业绩[N].人民日报,2021-06-27(1).
[10]周静.网络语境下高校红色文化传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J].新闻知识,2011(1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