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该文结合课题研究与工作实践,以CNMARC数据制作标准为例,从文献著录、文献分类标引、文献主题标引三个方面,对家谱文献的编目规则进行了梳理和归纳,以期能为家谱文献整理研究工作奠定基础,为家谱文献利用提供查全率、查准率保障,使家谱文献编目工作能够越来越标准和规范;MARC格式有8个模块,若干字段和子字段,该文主要对家谱文献MARC数据的010、105、200、205、210、300、304、305、312、330、393、512、514、516、517、518、540、606、607、610、690、701、711字段著录规范进行列举描述,尤其是对200、300、607、610字段作主要描述,以突出家谱文献特征,为编目员提供实操依据,提高编目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家谱;文献编目;CNMARC数据;数据制作;标准规范;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11(a)-0114-06
An Outline of the Cataloging Standards for Genealogical Documents
—Taking CNMARC Data Format as an Example
MA Lanfang
(Shandong Library, Jinan Shandong, 250100, China)
Abstract: Through combining research project and practical work, the paper takes the CNMARC data production standard as an example, sorts out and summarizes the cataloging rules for genealogy literature from three aspects: bibliographic citation, subject classification and subject indexing, in order to lay a foundation for the research and study of genealogy literature, provide a guarantee for the accuracy and completeness of genealogy literature utilization and make the cataloging work of genealogy literature more standardized and normative; MARC format has 8 modules, several fields and subfields. The paper mainly lists and describes the specification of 010, 105, 200, 205, 210, 300, 304, 305, 312, 330, 393, 512, 514, 516, 517, 518, 540, 606, 607, 610, 690, 701, 711 fields of genealogical literature MARC data. In particular, fields 200, 300, 607 and 610 are mainly described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enealogical literature, aiming to provide a practical basis for catalogers as well as improve cataloging efficiency and quality.
Key words: Genealogical documents; Bibliographic cataloging; CNMARC data; Data production; Standardization; Research
家谱,又称谱牒、家乘、族谱、宗谱等[1]。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血亲集团世系和事迹的特殊文献,与正史、方志并称中国史学三大支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
家谱文献内容丰富,是人口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的重要研究资料,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同时家谱独特的寻根问祖功能,又是其他任何文献不能替代的,家谱对于凝聚家族力量、中华民族向心力及促进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3]。
家谱文献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公益公藏单位,收藏了大量家谱文献,其中不凡有珍贵家谱文献。“藏以至用”,将馆藏家谱文献有序整理、合理利用,是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1 家谱文献整理现状
2008年,“十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优秀项目、全球中文文献资源共建共享合作项目、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中国家谱总目》出版,该项目由上海图书馆主持、国内外44个编委单位共同参与,山东省图书馆为编委单位之一[4]。该项目为进一步挖掘家谱的史料价值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2020 年,上海图书馆启动《1949年以来中国家谱总目》编纂项目。《1949年以来中国家谱总目》是《中国家谱总目》的延续和完善。山东省图书馆受邀继续参与该项目,整理本馆馆藏并编目上传至“上海图书馆家谱联合编目系统”。
2022年1月11日,山东省图书馆成立参编《1949年以来中国家谱总目》(以下简称《总目》)项目小组,承担本馆馆藏编目上传任务。
笔者有幸参与了该项目小组。在整理本馆家谱过程中,发现以往家谱文献的MARC编目数据大多以普通图书对待,只简单著录了题名、责任者、分类号等基本信息,大多数甚至没有内容提要,不能充分揭示家谱文献的主要特征,影响读者对家谱文献的查全率和查准率及图书馆对家谱文献的后续开发利用。笔者查阅了山东省地方文献联合目录数据库,全省16地市图书馆的家谱文献编目数据亦存在同样问题,有的馆家谱文献书目数据甚至只有一个题名。
家谱文献因其外部装帧形式和主题表达内容的特殊性,不能简单以普通图书处理和对待,应遵循统一的编目规则和标准,将其书目数据进行规范控制,以深度揭示家谱文献。
2 家谱文献装帧特征
2.1 旧谱特征
旧谱,指1949年以前编纂修订家谱。它的装帧形式基本是古籍的装帧形式。文献外形主要包括封面、书签、书衣、书名页、版心、书背等主要部分。
2.2 新谱特征
新谱,也称新修家谱,是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新纂修的家谱,常见的形式有三种:仿古籍的版式、影印本(影印旧谱)、普通图书(正式出版的家谱,有ISBN号的正式出版物)。前两种居多,后一种较少,多为非正式出版物。
2.3 正文字体
家谱文献的特殊性,使得其使用文字字体有繁体和简体两种,尤其是港澳台及海外家谱,繁体字居多。
综上所述,家谱文献著录时,其题名项、出版发行项、版本项、附注项等都应与普通图书区别对待。
3 家谱文献编目标准
梳理家谱文献编目标准,对家谱文献书目数据制作进行规范,为整理研究家谱文献、挖掘利用家谱文献奠定基础。
CNMARC数据有8个著录模块,若干字段和子字段,本文只选择与家谱文献密切相关的字段进行描述,其他字段著录同普通图书。
3.1 0--标识块
010 字段,记录文献国际标准书号(ISBN)及其装帧形式、文献获得方式和/或价格[5]。
家谱文献一般为非正式出版物,没有ISBN号,装帧形式一般为线装、平装,个别为精装,获得方式多为捐赠或征集,因此,010字段@a子字段著录,有则必备,无则省略。@b子字段平装省略,只著录精装、线装、豪华装等,与《总目》著录规则不同。@d简短词语“赠送”“征集”等书写。
例1:010 ##@b线装@d赠送
200 1#@a汾阳郭氏族谱@e山东安丘才富公支下@f郭永福,郭亦农编
例2:010 ##@b精装@dCNY62.22
200 1#@a招远高氏苇都高家支派族谱@f高世山,高世文主编
3.2 1--编码信息块
105 字段,专著性印刷文字资料的编码数据字段。
家谱文献多含谱系表、世系图,是家谱的主体部分,所以本字段“图表代码”中的“j”代码,必备,不可忽略。
例3:105 ##@a j###z#Oyd
200 1#@a 博山焦氏族谱@f博山焦氏族谱编委会编
另外,家谱文献往往会有大量的图片、肖像资料,如家族祖籍地或居住地照片、家族祖先画像、家族名人肖像及各类家族合影等,亦应在“图表代码”中启用“a”“c”代码。
例4:105 ##@a acj#z#Oyd
200 1#@a单邑时氏通谱@f单邑时氏修庙续谱宗亲理事会编修
家谱影印本,相当于摹真本或复制本,“图表代码”中的“h”代码也要有所体现。
例5:105 ##@a hj##z#Oyd
200 1#@a东郡张氏总谱@f张凤普主编
3.3 2--著录信息块
3.3.1 200字段,题名与责任说明字段
本字段@a子字段记录文献的正题名。家谱文献,尤其是现代新修家谱,它的装帧、排版形式一般沿用古籍样式,竖版、从右到左、线装,还有的大多是繁体字,多为非正式出版物,有的甚至没有题名页,题名散落在文献信息源任意一处,包括版心、卷端、书签(或书衣)、书名页、书背、谱序、目录等处。鉴于这些特征,家谱文献200字段著录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独特,应认真仔细考证,对谱名做重点特殊处理和规范。
笔者认为,家谱文献正题名的选取应参照《总目》规则,不规定信息源,在原谱各处取信息量最全的谱名做正题名放200@a字段,以正确反映谱主的居地、姓氏、本次纂修数次等。没有选作正题名的其他信息源题名放5字段有关字段全部著录。选定的正题名若为繁体一律用现代简体,繁体题名则在5字段其他题名字段著录说明。
例如,赵履怀、王履家主编的山东桓台赵氏世谱,书名页题《赵氏世谱》,版权页题《曹村赵氏世谱》。版权页题名包含更多谱籍信息,更能够完整地反映原谱信息,因此把版权页的谱名作为正题名。
例6:200 1#@a曹村赵氏世谱@f赵履怀,王履家主编
304 ##@a题名取自版权页
512 1#a赵氏世谱
516 1#a赵氏世谱
3.3.2 205字段,版本说明字段
本字段记录文献的版本和版次。家谱文献影印本、续修本比较普遍,影印本和续修本纂修次数在此字段著录,不可忽略,著录形式为:205##@a影印本/几修本,初修本忽略不著录。如:三修本、续修本,形式为:205##@a三修本。影印依据的原谱版本应在305字段附注说明。
例7:2001#@a乐陵史氏家乘@f史东民主编
205 ##@a影印本
305 ##@a2000年据1966年三修本影印
3.3.3 210字段,记录文献出版发行情况
本字段记录的是文献的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家谱多为非正式出版物,210@a子字段出版地一般选取谱籍地,并加[]号;@c子字段出版者可著录为[出版者不详]或者[×××纂谱委员会];@d子字段出版时间是一项比较重要的著录内容,应该仔细考证,家谱的封面、谱序或者版心等会题有“××××年续修”“××××年重修”等字样,这个时间有的指开始修谱时间,有的指修成时间。如《招远乔家唐氏族谱》,书名页题“公元2021年重修”,编后语说明:2021年五月初六日,修谱成员开始进入正常修谱工作事宜。再如,《莱阳隋氏族谱》,封面题有“公元二〇〇八年戊子重修”,但在“编篡说明”中写道:本谱2009年12月31日完成重修。由此可见,封面的重修时间是开始修谱时间,不是完成时间。家谱的编修一般从开始到完成要几年的时间,有的甚至更长,可达10年,如《峄县黄氏族谱》的编篡历经8年(2015—2023年)。因此,家谱的出版时间,应该记录家谱最终完稿时间,不能简单地按照封面等所题时间著录。如果没有明确的完稿时间,要从家谱的序言、编后等加以推断,并在时间上加[]号[6]。
例8:2001#@a招远乔家唐氏族谱@f唐寨信主编
210 ##@a[招远]@c[出版者不详]@d[2022]
例9:2001#@a莱阳隋氏族谱@f隋海东主修
210 ##@a[莱阳]@c[出版者不详]@d2009
例10:2001#@a峄县黄氏族谱@f峄县黄氏族谱编纂委员会编
210 ##@a[峄县]@c[峄县黄氏族谱编纂委员会]@d2023
3.4 3--附注块
3.4.1 300字段,一般性附注
此字段著录文献301-393专指字段不能涵盖的任何附注内容。如家谱的堂号、远祖、始祖、先祖、始迁祖、支祖、房祖或其他重要祖先、家族名人、纂修次数、编修时间等均可著录于此。
堂号即祠堂称号,是区别家族及不同支派的标志,是后代寻根问祖的重要线索之一,是家谱的重要特色[7]。应在300做附注,并在540字段做检索点。如有多个堂号,一并著录。
远祖,也叫鼻祖,是指家族最早的开派源流祖先。若世系图录分为外纪世系和内纪世系,外纪始祖可视作远祖或鼻祖。唐代以前的祖先,因多为传抄或攀附,可视情况不必著录。始祖即为一世祖,是家族的开宗之祖,内纪始祖可视作始祖。先祖是在始祖与始迁祖间较为重要的家族迁徙祖先。始迁祖一般指实际迁徙者,有的家谱始祖即为始迁祖[8]。支祖、房祖或其他重要祖先指家族的支派祖、分房祖,以及其他家族比较重要的祖先。家族名人仅著录始迁祖之后的本支族人,一般为大众所熟知的或在某专业领域的杰出人才。300字段记载上述各祖有助于对同宗同系之谱进行判断。
例11:2001#@a徐氏族谱@e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李家窑村@e余德堂@f续修李家窑徐氏族谱组委会、编委会编修
205 ##@a三修本
300 ##@a堂号余德堂
300 ##@a始祖德荣
300 ##@a据是谱载,清康熙三十六年创修族谱,乾隆三十年重修,此为三修。
5401 #@a余德堂
3.4.2 304字段,题名与责任说明附注
本字段是对200字段著录做说明或补充。家谱文献正题名信息源广,其中非正式出版物书名一般据版心、书签、书衣、书页、目录、卷端题,正式出版物书名一般据版权页、封面、书名页、书脊题。当正题名非取自题名页时,应在304字段做附注。如“题名取自书签”“题名取自版心”“题名取自书口”“题名取自版权页”等。
另外,家谱在传抄或者续修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错别字,若正题名文字有误,200字段客观著录,错误题名在304字段附注,并在540纠正。
例12:304##@a题名取自书签
304 ##@a题名取自版权页
304 ##@a题名中“×”字为错别字,应为“×”
5401 #@a勘误题名
3.4.3 305字段,版本与书目沿革附注
本字段记录文献版本变更情况以及205字段版本补充说明。如依据影印的家谱版本或者家谱的续修次数等。
例13:205##@a影印本
305 ##@a2000年据1966年三修本影印
3.4.4 312字段,相关题名附注
本字段记录200@a子字段和5字段相关字段不能涵盖的题名信息,笔者认为,家谱文献的著录应做到检索点尽可能多,对于谱中任何地方出现的题名都应在5字段著录,编目员还可根据具体情况自主提炼一个题名著录于540字段,所以家谱文献MARC数据制作时本字段不著录。
3.4.5 330字段,提要或文摘附注
本字段主要著录文献的内容提要或文摘。家谱文献应充分利用该字段,将本谱家族的家族迁徙源流、家谱的卷目内容及大事纪年等具体内容记录于此,以更好地揭示本氏族家谱主要内容。
(1)家族迁徙源流,主要著录家族祖先迁徙源流及经过。特别是祖先的名字(含讳、字、号、排行等)、迁徙时间、迁徙地点等要素需要揭示。
例14:330##@a始祖森,唐末仕宦,自河南光州固始县迁闽永春桃源。九世孙夏,南宋时宦居泉州,宋光宗赐“锦绣山”为夏祖庄观墓山称号,由是改族号为“锦绣”。十二世孙佑孙(号古山),南宋时居晋江青阳山。始迁祖从(号世楷,行第九,亦称三十郎),佑孙第五子,宋末再徙广东揭阳龙溪。
(2)卷目内容,主要著录谱内所载卷目内容。有分卷者按各卷目的内容著录。无卷目或不分卷者按谱载内容先后罗列表述。
例15:330##@a卷首图照、总目、序、凡例、专载、事纪,卷一起源,卷二至四世系,卷五历代人物,卷六文献选辑,卷七杂录、祭礼,卷八编后记。
例16:330##@a谱载前言、题词、贺词、续修组织名单、凡例、先贤传记、人物简介、世系、迁徙、大学大专学院人才榜、功德榜、领谱编例、族亲联系备忘录、家谱登名录、纪年对照表。
3.4.6 393字段,系统外字符附注
家谱文献著录信息中若存在系统外的生僻字或繁体字,启用该字段。
例17:2001#@a ■ 氏族谱
393 ##@a ■ =[■](z?伢)
3.5 5--相关题名块
本字段记录200@a字段以外的任何谱名,本字段有则必备,将除正题名以外的其他题名全部著录,以全面客观地揭示家谱名称,为读者提供尽可能多的题名检索点。
本字段主要包括:封面题名(512字段)、卷端题名(514字段)、书脊题名(516字段)、其他题名(517字段)、现代标准书写题名(518字段)、编目员补充的附加题名(540字段)等。其中517字段记录512、514、516等字段外其他信息源谱名,包括版心、书签、书口、版权页、目录、序言等处的题名。特别说明的是518字段,CNMARC著录规则规定记录现代标准书写题名,因家谱200@a字段正题名采用现代标准书写题名,若原谱为繁体题名,把繁体谱名记录在518字段。540字段则记录编目员自主提炼的谱名或勘误题名。本字段记录格式:5--1#@a相关题名。
3.6 6--主题分析块
3.6.1 606字段,论题名称主题
本字段记录以普通名词或名词短语(如学科术语、事物名称等)描述文献主要内容的主题。家谱文献内容专指度高,《中国分类主题词表》中“氏族谱系”概括了家谱的学科属性,在606字段(论题名称主题字段)@a子字段著录。606字段主题词选取须为国家图书馆规范词库。
姓氏,是体现家族血缘关系的重要特征,也是家谱利用者的重要检索点。但“X氏”等姓氏是非控主题词,不能著录在606字段,应在 610 字段(非控主题词字段)对其进行标引以增加读者的检索入口。
606普通主题字段@y子字段,谱籍地按行政区划逐级著录,避免因不同归属地的区县地理名称重名或者家谱利用者对区县归属地不了解,造成对谱籍地的判断失误,影响家谱谱籍的归属与统计以及家族寻根与居住地的考证[9]。家谱文献本字段与普通图书只著录到最专指一级行政区域有所不同。
3.6.2 690字段,中国图书馆分类法(CLC)
本字段包含根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选取的分类号和所用分类法的版次。
依据《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家谱文献应归入K820.9类号下,记入690字段。
例18:200 1# @a张氏族谱@f山东省潍坊市临朐县涝洼村张氏续谱委员会主编
zwJjzr97J7C26/iKGhcXyu7aNRBw3l38B5XL7atlcn8=606 0#@a氏族谱系@y山东@y潍坊@y临朐县
607 ##@a临朐县
610 0#@a张氏
610 0#@a涝洼村
690 @aK820.9@v5
3.6.3 607字段,地理名称主题
本字段著录家谱文献的谱籍地。地域性是家谱文献的重要特征。为了反映家谱的地域性,《总目》在每种家谱的正书名前冠注了谱籍。谱籍是谱主的最后占籍之地,谱籍的标注可以区别同一姓氏的不同地区的家谱。CNMARC著录规则在607字段对家谱进行地理名称主题的标引,标注该家谱的谱籍。对于能考证到村的谱籍地,笔者建议也应做村名地理名称主题标引,因村一级地名属于非规范词,所以著录到610非控主题词字段。家谱文献的主题著录应充分利用607和610字段,全面揭示谱籍地。607字段取《中国分类主题词表》及web版收录规范词,非规范词入610字段。其中“省”“市”字省略不著录,“县”“区”字保留。
《总目》家谱谱籍地著录“省+地市+区县”三级行政区。为了细化谱籍地,使村镇级谱籍地也有检索点,家谱CNMARC格式著录四级到村镇级,即“省+地市+区县+村镇”四级行政区,其中村镇地名著录到610非控主题词字段。
(1)谱籍地的考订以该谱实际迁居繁衍地为准。具体断定可根据家谱谱名中小地名的归属地以及始迁祖迁居地或修谱者所在地判定[10]。
例19:《续修山角刘氏家谱》。考该族的迁徙源流为:始迁祖敬,明弘治二年由安徽砀山县大刘家村迁居即墨西南乡山角村。由此可知,谱名中的“山角”位于即墨,因而确定谱籍为“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山角村”。
MARC著录格式:
200 1#@a续修山角刘氏家谱
606 0#@a氏族谱系@y山东@y青岛@y即墨
607 ##@a即墨
610 0#@a山角村
例20:《黄沙陈氏十修族谱》。考证家族源流可知:“该族始祖德才,元末自江州徙居赣州大由乡黄金沙窝里。德才长子元吉,元末自沙窝里(今赣州市南外瓯潭虎坝)迁居同邑之黄沙村。清雍正六年,裔孙大祈、大耄、受千、兆优、兆仆、光胜、卜有、兆枚等父子三十六人,自赣州黄沙村迁居江安县五矿镇(今沙漕)。”虽然该族先世居于赣州黄沙村,但此谱为裔孙自赣州迁居江安支所修,此类情况谱籍应定于修谱者最终迁居地,即“四川省/宜宾市/江安县/五旷镇”[11]。
MARC著录格式:
200 1#@a黄沙陈氏十修族谱
606 0#@a氏族谱系@y四川@y宜宾@y江安县
607 ##@a江安县
610 0#@a五旷镇
610 0#@a沙漕
(2)谱主散居同省的两个县(市)及以上者,归入所属省份。
例21:《重修汪氏家乘》(注:该谱为安徽休宁、婺源、祁门、宣城、旌川、泾县等地合修谱),谱籍题“安徽省”。
MARC著录格式:
200 1#@a重修汪氏家乘
606 0#@a氏族谱系@y安徽
607 ##@a安徽
(3)谱主散居于不同省的两个省或县(市)及以上者,谱籍归入“全国”。
例22:《中华徐氏宗族通谱》(注:该谱收录江苏睢宁、宿迁,安徽六安,吉林龙井市等地徐氏世系),谱籍题“中国”。
MARC著录格式:
200 1#@a中华徐氏宗族通谱
606 0#@a氏族谱系@y中国
607 ##@a中国
(4)谱籍地无考者,本字段省略。
(5)谱籍地中出现的古地名,若为规范主题词,记入607字段,若为非规范主题词记入610非控主题词字段。
3.7 7--知识责任块
家谱的编篡一般都会成立编纂委员会、理事会或者由宗亲会主持操办,修谱成员多,责任方式(如主编、主修等)多样。家谱的篡修者可按照《总目》规则著录,选取“主修、篡修、主编、补修”等主要方式记入7--字段@4责任方式子字段。家谱文献的责任者,跟谱名一样,会散落在文献的各个角落,而责任者也是考订谱籍的重要线索,编目员在编目时,应仔细查阅、认真考证,不能简单以[责任者不详]处理。
家谱责任者著录项一般著录个人责任者(701个人责任者字段),而不著录集体责任者(711集体责任者字段)。若无法考证个人责任者,再以集体责任者进行著录。当集体责任者(如“×××宗亲会”“×××编委会”)可以为谱籍地考证提供线索和依据时,笔者认为此类有参考价值的集体责任者应一起著录711字段。若同一纂修方式的责任者有多位,一般7--字段只著录前三位,其他责任者在314责任者附注字段做说明。
MARC著录格式:
7011#@a×××@4主修
7111 #@a×××编委会@4主编
4 结束语
家谱文献体裁特殊、涵盖信息繁复,家谱文献编目,须遵循一定的规则和标准,同时编目员还应具备严谨认真不怕麻烦的工作作风,方能制作出高质量的MARC书目数据,为家谱文献的整理研究和开发利用打下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 龚文龙,宝音.家谱元数据标准规范建设概述[J].内蒙古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118-121.
[2] 邓艳丽.省级公共图书馆家谱收藏现状调查与分析[J].图书馆学刊,2018(8):84-88.
[3] 陈小青.新时代公共图书馆家谱征集与开发利用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7):71-76.
[4] 王鹤鸣.中国家谱总目[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4.
[5] 全国图书馆联合编目中心,国家图书馆中文采编部.中文书目数据制作[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50.
[6] 郑琳,刘如.新修家谱的CNMARC格式著录和标引[J].情报探索,2013(2):129-131.
[7] 史晓丹.做好市县图书馆文献建设[J].文化产业,2024(18):43-45.
[8] 侯蔼奇.陕西家谱的渊源、现状及开发前景[J].图书与情报,2003(5):70-72.
[9] 刘笑梅.公共图书馆1949年后家谱资源体系建设现状及思考[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4(4):55-59.
[10]顾燕.《1949年以来中国家谱总目》著录规则的特点与编纂意义[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22(4):126-130.
[11]陈宁宁.家谱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图书馆杂志,1998(2):12-1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