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献资源建设为基础的公共图书馆儿童分级阅读中心构建探析

2024-12-26 00:00:00王芸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31期

摘要:分级阅读是顺应儿童的心智发展规律,结合儿童的阅读素养发展水平,精准匹配适合不同儿童阅读需求的读物,并提供阅读过程指导的一种阅读策略。分级阅读是真正以儿童为中心的阅读行为,是提高少儿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是儿童阅读研究和实践的深化。文献资源是图书馆最基本的构成要素,是图书馆赖以提供服务的基础。该研究通过梳理国内外分级阅读资源情况,分析了公共图书馆儿童分级阅读推广现状与挑战,旨在基于文献资源建设,将分级阅读理念融入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提出公共图书馆建设儿童分级阅读中心的思考和建议,以期对全国公共图书馆相关工作起到参考作用。

关键词:儿童阅读;分级阅读;文献资源建设;分级阅读标准;阅读推广;公共图书馆

中图分类号:G2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11(a)-0090-05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ldren's Graded Reading Center in Public Librarie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WANG Yun

(Capital Library, Beijing, 100021, China)

Abstract: Graded reading is a reading strategy that conforms to the law of children's mental development, combines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children's reading literacy, accurately matches the reading materials suitable for different children's reading needs, and provides guidance for the reading process. Graded reading is a real child-centered reading behavior,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children's reading ability, and a deepening of children's reading research and practice. Literature resources are the most basic component of the library and the basis on which libraries provide services. By combing through the situation of graded reading resources at home and abroad, this study analyz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of the promotion of graded reading for children in public libraries, aiming to integrate the concept of graded reading into the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 of public libraries based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and put forward thought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graded reading centers for children in public libraries, in order to play a reference role in the related work of national public libraries.

Key words: Children's reading; Graded reading; Construction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Graded reading standard; Reading promotion; Public library

分级阅读,是按照少年儿童不同年龄段的智力和心理发育程度为儿童提供科学的阅读计划,为不同孩子提供不同的读物,提供科学而有针对性的阅读图书[1]。当前,全民阅读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少儿阅读是全民阅读的基础和重点。分级阅读是真正的以儿童为中心的阅读行为,是提高少儿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本文探讨的分级阅读中心指公共图书馆为主导建立的空间,以文献资源建设为基础,将分级阅读理念融入公共图书馆建设与服务中。分级阅读中心的建设为公共图书馆提升阅读服务质量提供了新的机遇与要求。

1 国内外分级阅读体系与资源概况

1.1 国外分级阅读体系与资源

国外分级阅读史源远流长,第一本被社会所广泛运用的分级阅读读本《麦加菲读本》早在1840年便在美国诞生;在20世纪20年代,国外便出现了多种分级阅读体系,20世纪30年代的分级读本有了确切的分级标准[2]。分级阅读在欧美国家早已拥有成熟的体系,并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阅读方式被广泛采用和推广。国外分级阅读体系大致可以分为以指导性分级阅读体系(Guided Reading Level)为代表的字母表体系、以蓝思阅读测评体系(Lexile Measure)为代表的数字体系、以读者促进体系(Accelerated Reader)为代表的年级体系等。在国外分级阅读市场上,出版社与分级测评系统的研发机构合作,提供了丰富的分级读物及在线分级阅读平台。英语分级阅读市场上主流的分级读物有“牛津阅读树”(Oxford Reading Tree)、“尤斯伯恩我的图书馆”(Usborne My Reading Library)、“红火箭分级读物”(Red Rocket Readers)、“国家地理分级读物”(National Geographic Readers)、“我会阅读”(I can read)及兰登书屋(Step into Reading)等。

1.2 国内分级阅读体系与资源

我国分级阅读理念起步较晚,最早由港台地区引入内地。2008 年7月,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的成立,开创了国内分级阅读先河。2009 年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启动并举办了首届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研讨会,进一步推动了中国儿童分级阅读科学标准的建立。2023年,由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中国教育装备行业协会联合编制的《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团体标准,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具有里程碑意义。中文分级阅读是在国家实施全民阅读战略、整体提高国民素养的大背景下展开的,是儿童阅读研究和实践的深化。目前,我国分级阅读市场上,主要中文分级阅读资源,详见表1所示。

2 公共图书馆儿童分级阅读推广现状与挑战

2.1 公共图书馆儿童分级阅读推广现状

近年来,我国公共图书馆分级阅读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主要通过按照年龄开展阅读活动、分级阅读书目荐读等方式进行分级阅读推广,但与广大儿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公共图书馆在分级阅读资源建设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此外,在分级阅读的推广过程中,存在主体单一、社会普适度较低、缺乏量化测评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分级阅读是一项系统性的智力工程,研究公共图书馆分级阅读实现的科学路径,才能发挥分级阅读的独特价值,满足少年儿童多元化的阅读需求,全面提升儿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素养。

2.2 公共图书馆儿童分级阅读推广面临的挑战

2.2.1 缺乏权威且广泛适用的分级阅读标准

2008年,我国内地首个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南方分级阅读研究中心成立,结合我国中小学校教育的特点,发布《中国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内容选择标准》和《中国儿童青少年分级阅读水平评价标准》[3]。在出版界对分级阅读标准的探索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由接力出版社成立的“接力儿童分级阅读研究中心”在2009年推出的《儿童心智发展与分级阅读建议》和《中国儿童分级阅读参考书目》。2019年,国内首个中文分级阅读学术标准——“鎏阅”分级阅读标准出台,第一次从学术层面构建了中文分级阅读体系,给出划分的标准与依据。2023年,《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团体标准正式颁布,是我国首个儿童分级阅读行业标准[4]。但这些分级阅读标准研发力量主要集中在出版界和学界,公信力不够,社会普适度较低,导致后期跟进不足或者传播推广效果有限,最终制约了分级阅读价值的充分发挥。

2.2.2 中文分级读物数量不足,质量良莠不齐

21世纪以来,我国童书出版业发展迅猛,年出版量高达4万多种。 童书市场上的海量文献大都满足儿童的一般阅读需求,重在培养儿童阅读能力的功能性分级读物数量十分有限。同时,部分出版商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跟风出版,导致读物分级粗糙,题材同质化严重,质量良莠不齐。由此可见,分级读物无论是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尽如人意,这从根本上影响分级阅读理念的深入发展。

2.2.3 分级体系辐射对象不全面,应用范围狭隘

中文分级读物服务对象的年龄层级过于集中,重点关注的是小学阶段的读者对象,对婴幼儿(0—6岁)和青少年(12—18岁)群体关注不足,未能为未成年人成长的整个阶段提供阅读能力发展指导。此外,分级阅读与学校教育在目前难以产生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分级阅读的应用范围,难以产生持续、广泛的影响。

3 公共图书馆儿童分级阅读中心建设路径探析

2011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中明确提出,推广面向儿童的图书分级制,为不同年龄儿童提供适合其年龄特点的图书,为儿童家长选择图书提供建议和指导[5]。2016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的《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指出,加强对少儿阅读规律的研究和运用,科学研究不同年龄、不同群体、不同性别少年儿童的智力、心理、认知能力和特点,借鉴国外阅读能力测试、分级阅读等科学方法,探索建立中国儿童阶梯阅读体系,加快提高我国少年儿童的整体阅读水平[6]。公共图书馆可以从内容、技术、传播、空间4个路径来推进儿童分级阅读中心的创造性建设。

3.1 内容路径:从文献资源建设出发,为阅读能力提升构建良好基础

公共图书馆少儿文献资源配置应把分级阅读思想贯穿到馆藏建设中,加强对分级读物、分级书目、数字馆藏各类型分级阅读资源的收集和整合,着力打造内容丰富、结构合理、价值突出的分级阅读馆藏体系,使儿童通过系统化的分级阅读资源,集中、全面、阶梯化的学习阅读策略,培养阅读习惯,成为终身阅读者。以首都图书馆为例,全面入藏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牛津阅读树全系列图书(Oxford Reading Tree)1 000余册。

3.2 技术路径:创新知识组织模式,打造智慧型分级阅读中心

公共图书馆采编人员应创新知识组织模式,在元数据中揭示图书的文本难度分级、读者对象适用年龄、适用年级等相关分级信息,为读者选书提供参考。此外,在公共检索系统提供分级阅读知识普及和使用方法指导,为读者了解分级阅读提供便捷入口。公共图书馆可借助人工智能、AR/VR等先进技术手段为儿童读者提供沉浸式阅读体验, 实现多样化的阅读场景,打造“懂童心”的智慧型分级阅读中心。

3.3 传播路径:注重分龄分层的阅读推广与服务

公共图书馆的阅读指导活动应突出儿童的主体地位,精心设计适合不同年龄、不同认知水平的儿童及青少年的阅读推广活动,为分级阅读的普遍使用提供实施途径,满足分级阅读理念服务社会的现实需求。

3.3.1 亲子分级阅读指导

2023年,《中国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中显示,88.1%的家长在为孩子选书方面存在困难,主要是因为书目种类太多不知道怎么选;家长选的书孩子不爱读,孩子选的书家长不认同;选的书不符合孩子的阅读水平等[7]。 家长是儿童阅读的引路人,因此针对家长的分级阅读培训尤为重要。公共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家长在分级阅读推广中的桥梁作用,通过培训让家长深刻理解分级阅读理念,深化分级阅读推广[8]。

3.3.2 以绘本为载体的阅读推广活动

绘本是幼儿童年生活的精神食粮。绘本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和简洁明了的文字,以“潜移默化、耳濡目染的方式”,向儿童传授知识,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讲故事活动一直以来都是图书馆最受欢迎的阅读推广活动之一。以绘本为载体的故事会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儿童的读写能力,提高儿童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也可以促进儿童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的发展[9]。

3.3.3 项目式(主题)阅读推广活动

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简称“PBL”)是一种动态的学习方法,通过PBL学生们主动地探索现实世界的问题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领会到更深刻的知识和技能[10]。公共图书馆可以针对青少年开展项目式(主题)阅读活动,在阅读中提高青少年的信息收集能力、动手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培养面向未来的创造性人才。

3.4 空间路径:规划分龄多功能空间,满足多元化阅读需求

公共图书馆把空间融入分级阅读中心建设的发展布局中,分析不同年龄少年儿童的心理特征,以满足不同年龄层少年儿童的阅读需求。通过设置分龄阅览室的方式在空间上实现分级阅读。例如,面向婴幼儿设立“阅读启蒙中心”;设立适合低龄儿童生理和心理特点的分级绘本馆,打造“阅读发展中心”;为青少年打造“阅读研究中心”,促成高年级学生知识性的深度思考与研讨。公共图书馆要从单纯的文献收藏中心,转变为知识服务的提供者,发展为分级阅读学习和研究中心。

4 关于公共图书馆儿童分级阅读中心构建的思考

4.1 积极发挥公共图书馆儿童分级阅读推广的主导作用

分级阅读推广是引导儿童科学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和素养的公益性事业,是实现分级阅读的必要条件。提升儿童阅读水平,培养阅读习惯,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和儿童社会教育的主阵地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公共图书馆天然的公益属性,减少了以出版社为主导的分级阅读推广在利益方面的争议,为其实现分级阅读推广提供了有利条件。

4.2 注重分级阅读评价与评估

公共图书馆应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手段及时收集用户对馆藏分级阅读资源的使用和反馈情况,重点关注采购资源的利用率、采购效益等情况,不仅可以帮助采访馆员获得用户对采购资源公正科学的评价,还能为分级阅读标准的研发和完善提供数据支撑。

公共图书馆读者群体广泛,应发挥丰富的用户数据优势,借助专业的测评工具定期开展儿童阅读能力总结性评估,为孩子们提供准确的阅读能力报告。同时,通过开展阅读故事会、书虫俱乐部、记录阅读日志等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进行形成性(过程性)评估,既能有效监测到读者阅读情况,又能及时给予其反馈和鼓励,提升其阅读信心与兴趣。

4.3 构建跨界融合的多元服务模式

跨界融合多元服务模式,已经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趋势。首先,公共图书馆应与学术界、出版界、教育界通力配合,共同制定并应用符合我国国情且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儿童分级阅读体系和标准,打造分级阅读实践基地、“研学用”一体化中心。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强分级阅读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把数字化产品纳入分级标准。分级阅读理念唯有通过不同领域的通力合作,推动跨领域间服务、人才、技术相互融合,才能促进其研究成果的多元实践应用和创造性转化。

4.4 建立背景丰富的专业人才队伍

采访馆员应具备专业的分级阅读知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情报分析能力,能够识别出最符合资源建设目标及读者服务需要的分级阅读资源。阅读推广馆员应当在充分认可和理解分级阅读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分级阅读书目推荐、阅读测评、分级阅读讲座等有明显分级特色的阅读推广活动,引领儿童阅读方向,提高馆藏利用率。公共图书馆在建设分级阅读中心的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人员的重要性,针对具体服务内容筛选对应专业背景的馆员,打造一支专业的儿童分级阅读推广团队。

5 结束语

分级阅读考虑到了儿童不同成长时期的阅读性质和阅读能力,对提升孩子精神文化素养有着重要价值和意义。实施全民阅读战略、整体提高国民素养的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肩负未成年人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职责,建立科学的分级阅读资源体系,推动分级阅读中心建设和发展,有利于培养有广泛阅读兴趣、良好阅读习惯、较高阅读素养、终身学习能力的自主阅读者和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参考文献

[1] Leveled Readers for Guided Reading[EB/OL].(2023-07-15)[2024-05-18].https://www.spellingcity.com/leveled-readers.html.

[2] 万宇,朱颖华.汉语儿童阅读分级与西方阅读分级的差异研究[J].图书馆杂志,2016(5):106-111.

[3] 尹士亮,李海燕,王成玥,等.分级阅读:读物提升幸福[M].深圳:海天出版社,2020:60.

[4] 张建国,胡苗.《3—8岁儿童分级阅读指导》团体标准解读[J].新阅读,2024(2):7-9.

[5]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EB/OL].(2011-08-08)[2024-05-18].http://www.scio.gov.cn/ztk/xwfb/46/11/Document/ 976030/976030.htm.

[6]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关于印发《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2016-12-27)[2024-05-18].

https://www.nppa.gov.cn/xxfb/tzgs/201612/t20161227_66606 7.html.

[7] 新华网.《中国儿童青少年阅读现状与需求调研报告》:儿童早期阅读越来越受到重视,近七成孩子在6岁前开始阅读[EB/OL].(2023-12-29)[2024-05-18].http://www.xin- huanet.com/2023-12/29/c_1212322050.htm.

[8] 李燕娜.公共图书馆儿童分级阅读调查与思考[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3(5):107-112.

[9] 许晓霞,陈力勤,白帅敏.公共图书馆低幼儿童服务[M].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9:119.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方位建设科学育人环境,培育科学态度与习惯[EB/OL].(2022-11-11)[2024-05-18].http:// www.moe.gov.cn/jyb_xwfb/moe_2082/2022/2022_zl29/202211/ t20221115_9918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