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突破: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发展研究

2024-12-26 00:00:00王乐乐陆倩倩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31期

摘要:“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2016年代表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唯一项目,后被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实现中国岩画遗产、广西世界文化遗产、壮族世界文化遗产三个“零”的突破。花山岩画作为壮族人民优秀文化遗产,展示着壮族先民原始的社会风貌,是人类文明重要组成部分。该文首先分析了保护传承发展文化遗产的价值意蕴,并在此基础上介绍广西花山岩画保护传承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探究广西花山岩画保护传承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最后指出突破路径,旨在推动文化遗产获得更好地保护、传承和发展,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文化遗产;广西花山岩画;困境与突破;保护;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110(2024)11(a)-0075-05

Dilemma and Breakthrough: Research on the Protectio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Taking Guangxi Huashan Rock Painting as an Example

WANG Lele, LU Qianqian

(Guangxi Technological College of Machinery and Electricity, Nanning Guangxi, 530007, China)

Abstract: Zuojiang Huashan Rock Painting Cultural Landscape is the only project to declar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on behalf of China in 2016. Later, it was successfully included in the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list to realize the three "zero" breakthroughs of Chinese rock painting heritage, Guangxi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and Zhuang ethnic group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Huashan rock painting which is an excellent cultural heritage of the Zhuang people shows the original social style of the ancestors of the Zhuang nationality and constitutes an important part of human civilization. This article first analyzes the value implications of protecting, inheriting, and developing cultural heritage. Based on this, it introduces the main practices and achievements of protecting and inheriting Huashan rock paintings in Guangxi, and explores the main difficultie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Huashan rock painting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Finally, it points out the breakthrough path, aiming to promote better protection,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heritage,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related research.

Key words: Cultural heritage; Guangxi Huashan rock painting; Dilemma and breakthrough; Protection; Inheritance; Development

花山岩画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在极为险峻的左江悬崖峭壁上,古骆越人绘制了以“蹲式人形”图像为主的赭红色岩画,画幅面积巨大,而且历经千年,依然不褪色,彰显着古骆越人的智慧,展示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是中国乃至世界至今发现的最大涂绘类岩画群。2016年,广西花山岩画申遗成功。2023年1月29日,崇左市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设立“崇左花山日”的决定,自2023年起,将每年的广西花山岩画申遗成功日“7月15日”设立为“崇左花山日”。近年来,广西紧抓花山岩画成功申遗有利时机,推动花山岩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花山”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

但是,从目前来看,广西花山岩画文化的旅游开发辐射能力不足、花山岩画文化品牌建设及产业化创新能力有待增强的问题仍然存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1]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花山岩画文化遗产,就要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高度、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高度、从坚持“两个结合”的高度来推进广西花山岩画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发展,推动花山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打破困境,突破局限,让文化遗产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

1 保护传承发展文化遗产的价值意蕴

1.1 从历史维度看,保护传承发展文化遗产是坚持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知史可以明鉴,知古可以鉴今。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有文化自信的民族,才能立得住、站得稳、行得远”。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之所以如此重要,就在于历史和文化能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发挥出强大内在软实力。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需要以历史文物、文化遗产为载体和依托,展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风貌、厚重的文化底蕴、浓郁的民族特色。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是历史的最好见证。左江花山岩画反映了壮族先民的图腾仪式多层次文化丛和文化元素交叉叠层演进的过程,体现了中国文化统一性[2]。因此,需要以足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功能,活化千年文脉,激发文化潜能,展现出中华文化强大的生命力,从历史和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促使历史自信、文化自信独特价值持续彰显,增强家国情怀。

1.2 从现实维度看,保护传承发展文化遗产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在需要

国家之魂,文以铸之。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3]完成这一使命,需要文化遗产这个支点和承载,只有全面加强保护传承发展文化遗产,才能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重要支撑。因此,保护传承发展文化遗产是实现文化繁荣昌盛、建设文化强国的内在需要,也是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的题中应有之义。立足于新时代,应勇担使命,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大阐释传播力度,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进而加强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民族复兴的底气。

1.3 从发展维度看,保护传承发展文化遗产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崇高追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和呼声。进入新时代,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层次更加+Mi34b/WuOqJFluLPf67Xw==丰富、需求程度也越来越高,对精神生活尤其是“精品文化”方面的追求日益旺盛。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全年国内出游48.9亿人次,比上年增长93.3%[4]。其中,人们对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兴趣和旅游热度只增不减,“文创产品”“非遗文化”“世界文化遗产地打卡攻略”引起人们广泛关注,成功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不断开辟新道路,为现代生活注入更多文化元素。

2 广西花山岩画保护传承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2.1 以制度和技术保障花山岩画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从成立崇左市花山景区管委会,实施《崇左市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条例》,到加固岩画本体,建设、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广西不断加大对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的保护力度。在法治保护方面,崇左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于2018年1月12日通过了《崇左市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条例》。2018年3月29日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批准,《崇左市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条例》自2018年7月15日起颁布实施。自此,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走上了法治化保护和管理之路。在日常保护管理方面,宁明县依据《风景名胜区条例》《崇左市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开展遗产区日常管护工作。

2.2 以多样的文化活动提升花山岩画的品牌影响力

近年来,广西宁明县确立了“骆越根祖,岩画花山”的发展定位,不断挖掘花山和骆越文化特色,提升花山文化旅游品牌。以花山岩画所处的山体、河流等自然景观为舞台背景,推出大型壮族神话实景剧《花山》,将花山岩画上绘制的大量祭祀活动和生活场景一一呈现;进一步整合花山岩画、迁善书院、海渊(林俊廷)洋楼及蓉峰塔等历史文化资源,挖掘骆越根祖祭祀、壮族歌圩等民族文化内涵;精心举办“三月三骆越王节”、花山申遗成功系列庆典活动及“歌从花山来”花山原创歌曲演唱会;启动“宁明,一个让人出神入化的地方”——全国各地知名画家采风创作活动仪式,来自全国各地共20余名画家到宁明县采风创作;开展非遗进校园(乡村)活动,在花山景区建立宁明壮族红糖、糖泡酒制作技艺和壮族山歌演唱等游客体验区,不断提高花山岩画的知名度,扩大对外影响力。

2.3 以丰富多彩的文艺作品加快花山文化的传承步伐

2022 年广西上线首款“世遗花山”限量版3D动效数字藏品,整体依托左江壮丽山水,展现花山岩画印记,兼具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其中,元宇宙花山岩画项目亮相2022年广西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现代技术手段与传统文化创造性结合,实现良性互动。此外,宁明县组织出版《骆越根祖 岩画花山——花山文化研究成果撷英》《“我与花山岩画”(征文选集)》等著作,增进社会对左江花山岩画的认知;将民间流行的花山拳重新整理编排,在全县中小学推广,使之成为强身健体的运动和文化传承的新载体;创作《我在花山等你来》《壮王山》《花山岜莱》等近百首本土原创歌曲,唱响花山岩画,通过一部部文艺作品,展现花山文化风采。

2.4 以深厚的花山文化资源带动促进旅游业发展

2022年12月,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崇左市建设国际边关风情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明确支持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打造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扶绥县世界文化遗产旅游廊道。宁明县以世界遗产——花山岩画文化景观为主线,挖掘特色人文宗教、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边关探秘等文化旅游资源,着力建设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带。加快推进花山温泉小镇、岜莱温泉民宿、木州雅筑民宿、花山专用高速互通等一批重点旅游配套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宁明特色的文化旅游区。近年来,赖江屯依托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这张“名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建起传统手工红糖作坊、村史馆、越人歌酒吧等,组建民俗表演队开展壮族山歌、花山战鼓等民俗表演,吸引不少游客前往。

3 广西花山岩画保护传承发展面临的主要困境

3.1 受自然环境的限制,技术保护难度较大

广西左江花山岩画集中分布在崇左市境内左江两岸的崖壁上,绵延200多千米,是中国乃至世界至今发现的最大涂绘类岩画群。花山岩画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然而,据宁明县文物管理所所长朱秋平介绍,花山岩画处于高湿高热环境之下,存在风化、开裂、掉块等病害。首先,因为岩画的载体是灰岩山崖,属于喀斯特地貌,容易发生风化、开裂,山体渗水也容易在崖面上形成钙化覆盖物,把岩画覆盖;其次,山崖上经常有老鹰等动物筑巢,使得岩面受到污染[5]。这些不可逆的自然环境影响,给花山岩画的保护提出了难题,加大了保护难度。

3.2 一些当地民众参与岩画保护传承发展意识不强

虽然当地政府通过多种举措努力提高当地民众的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意识,但是由于一些民众文化水平较低,以及面向当地民众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不多、形式趋于老化,导致当地民众对岩画所蕴含的价值意蕴不是很清楚,保护岩画的意识不强。同时,本调研组调研宁明花山岩脚下的花山屯时发现,宁明县政府在前期投入的旅游基础设施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和管理保护,如路边花草盆栽无人修理或者存在季节性修理现象,以及存在相关的产业链红糖炼制坊等管理经营不善等现象,这也凸显了当地民众对花山岩画保护、传承和发展利用不够重视。

3.3 文旅产业发展利用效果不够明显

近年来,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花山岩画知名度不断提升,旅游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我国一些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的社会知名度、关注度相比,左江花山岩画这一旅游文化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强,尚未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辐射面。发展利用的程度不够深入,不利于新时代文化遗产的科学有效利用,以发展促保护的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形成。在保证岩画及周边生态环境安全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旅游功能和价值,仍是左江花山岩画保护和传承需解决的一个难题。

3.4 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有限

花山岩画这一文化遗产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对其进行保护管理需要必要的保护监测设备及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这不仅对人才提出了特殊要求,也须投入较多资金。此外,岩画保护管理不仅是对岩画本体的保护,还需要对周边环境进行必要整治,包括对整个景区的配套建设,如道路、基础设施、配套旅游场地、民宿等,而这些均需投入巨大的资金。然而,从现实来看,崇左市各县(区)人力、财力、物力有限,远不能满足花山岩画保护管理的需要。

4 广西花山岩画保护传承的突破路径

4.1 提高认识,形成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的强大合力

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和宣传教育,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让更多人了解文化遗产的价值和重要性,从而积极参与保护文化遗产的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些宝贵财富,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6]文化遗产承载着一个民族的文化基因,折射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特质。因此,立足新时代,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应提高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意识。对广西花山岩画的保护传承利用而言,面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应正确处理文化遗产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辩证关系,进行不断地反思和改进,加大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普及力度,通过融入当地民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活动,以及融入当地学校的教育、教学和课堂的方式,形成文化遗产保护的集中宣传和良好氛围。

4.2 保护为主,深化内涵研究阐释和技术保护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文化遗产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要始终把保护放在第一位。发展旅游要以保护为前提,不能过度商业化,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7]依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加大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挖掘阐释保护传承力度。一方面,要深入挖掘和探索花山文化的丰富内涵,从花山岩画的历史追溯、文化特征、内涵精神、艺术价值等多个层面进行研究阐释和挖掘,充分彰显花山岩画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和科学考察价值,保护好这一宝贵的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资源。另一方面,针对不可控的自然环境,应不断提升保护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近年来,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西北岩画研究所等纷纷进驻,开展花山岩画病害机理及保护治理研究,对高山岩画进行零距离勘测,采集岩画相关病害资料,制定岩画治理方案,研发了水硬性石灰等粘结材料,将其灌注到岩画开裂部位后,能很好实现黏合,使风化开裂的病害得到较好控制,已成为国际岩画保护领域非常成功的示范性工程,受到广泛关注和推广。然而,面对目前技术还无法修复的自然损害,要继续加强研究和技术技能水平提升,对花山岩画加大保护和修复力度。

4.3 合理利用,全力打造花山文化艺术品牌

深入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推动文化文物资源数字化,推进文物资源数字化永久保存和展示利用。将文化遗产束之高阁供起来,这不是保护。真正的保护,是让它们“活”起来,是赋予其“烟火气”,展现其独特魅力,挖掘其内涵。因此,让花山文化“活”起来、“火”起来,要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依托花山岩画做到合理利用,不是“过度开发”,也不是“过度保护”,要推动文化资源禀赋有效转化为传播动能,多措并举做好阐释推广。除推出“元宇宙花山岩画项目”外,还应以花山文化资源为题材,通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电影电视剧、绘画、音乐、舞蹈、动漫、设计等各种文艺形式和审美化形式来表现花山文化的丰富性多样性。综合文艺形式各自之所长,充分利用“互联网+”辐射优势,整合资源打造大型文艺品牌项目和文化品牌项目,打造“花山文化+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等多种模式,才能取得花山文化品牌建设成效,形成花山文化标志性成果,扩大和提升花山文化品牌影响力。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研发具有文化特色的花山岩画系列文化产品,力求让游客“看得上,买得起,用得着”,将“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结合,让千年前的历史记忆融入日常,展现骆越文化的源远流长及与时俱进。

4.4 加大投入,建立健全长效保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申遗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利用,要总结成功经验,借鉴国际理念,健全长效机制,把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遗产精心守护好,让历史文脉更好地传承下去。”[8]花山岩画作为弥足珍贵的人类文化遗产,花山岩画是崇左宁明的,同时也是广西的、中国的、世界的,应让其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财富价值代代相传,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然而,目前花山岩画人力、物力、财力缺口仍然较大。对此,曾任梧州市妇联主席、党组书记的易洁提出,“要将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制订加强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相关扶持政策”[9]。2023年5月,国家文物局、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也明确指出,“鼓励各地人民政府加大财政投入”,“鼓励纳入游径建设的世界文化遗产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提升展示利用水平,符合条件的展示陈列项目可申请国家文物保护资金,符合条件的服务设施改善项目可申请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债券等支持。鼓励社会力量按市场化方式投入资本、技术、创意,全过程参与文物主题游径建设。”[10]因此,要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力度,给予切实保障。此外,在制度建设上,也应不断完善各项相关制度,通过各项措施将保护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进一步提高花山岩画保护法治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5 结束语

花山岩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一文化遗产,让文化遗产“活”起来、“火”起来,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至关重要。新时代下保护和传承“左江花山岩画”这个世界文化遗产,要坚定文化自信,加强对岩画本体的保护和发扬民族文化的活态传承,推动强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做好花山岩画开发利用顶层设计,建立旅游创新发展机制,以花山岩画为龙头连接全域旅游,继续实施非遗记录工程,举办“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云游非遗·影像展”等非遗数字化宣传展示系列活动,带动做好文化旅游发展大文章,让文物“转”起来、“智”起来、“动”起来,使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正确历史观、文化观、价值观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组.改革开放与中国城市发展(中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625.

[2] 韦福安,么加利.从左江花山岩画文化看中国文化统一性[J].广西民族研究,2022(2):166-173.

[3]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0.

[4] 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N].人民日报, 2024-03-01(10).

[5] 朱秋平:广西左江花山岩画为何让世界惊叹?[EB/OL].(2023- 05-10)[2024-05-06].https://www.chinanews.com.cn/m/cul/shipin/cns/2023/05-10/news958870.shtml.

[6] 习近平书信选集:第1卷[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 341.

[7] 习近平在山西考察时强调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乘势而上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EB/OL].(2020-05-12)[2024-02-03].https://www.gov.cn/xinwen/2020-05/12/content_5511025.htm.

[8] 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新时代强国之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1.

[9] 易洁:关于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EB/OL].(2021-01-21)[2024-01-02].http://www. gxzx.gov.cn/html/wylz/weiyuanfengcai/393.html.

[10]国家文物局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中国文物主题游径建设工作的通知[EB/OL].(2023-05-04)[2024- 02- 03].http://www.ncha.gov.cn/art/2023/5/6/art_2318_46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