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银行稳定物价的经验与启示

2024-12-25 00:00:00周文霞薛舒婷
银行家 2024年12期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财政金融工作为辽沈决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也为我党在全国范围稳定物价和恢复经济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对当前做好金融工作、实现金融高质量发展也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战后东北解放区的经济金融挑战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共中央决定抽调10万人的部队、2万名干部挺进东北建立东北革命根据地,同年10月,东北银行在沈阳成立。受战争影响,当时的经济金融形势复杂且严峻。一是军费开支巨大,财政经费紧张。一方面,不断扩张的武装力量消耗着原本就十分紧张的财政资源。1947年,东北解放区财政支出总额达1280亿元,其中军费开支占比超过85%①。另一方面,当地社会生产遭到破坏未能及时恢复。战时大规模人员脱离生产工作,财政收入难以支撑军费开支,进一步加剧财政资源紧张局面②。二是物价大幅上涨,通货膨胀严重。生产力不足叠加战争的巨大消耗,导致东北解放区物资供应短缺,物价飞涨。1946年到1949年,米、布、煤等13种生活必需品价格涨幅高达几十倍甚至上百倍。其中,高粱米、小米、面粉等主粮上涨幅度最大,均超过200倍;燃料品涨幅相对较小,也达到24倍③。三是金融市场混乱,游资投机炒作。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东北解放区同时流通多种货币,还存在敌币和假币,金融市场十分混乱。投机商人利用战时人们储存硬通货以求保值的心理,大肆进行金银

投机。1947年1月到5月,东北解放区金价由每两4.9万元快速上涨至每两30万元④。东北银行为稳定物价采取的应对措施开展货币斗争,掌握货币主权。一是分步驱逐伪满币。抗战胜利后,我党没有立即停用伪满币,而是采用分步驱逐的政策。首先在解放区北满根据地后方折价使用百元券,然后逐步调低伪满币与东北流通券兑换比率,将其由北向南驱逐,进而利用价格差鼓励商人使用伪满币到蒋区购买棉纱布匹。直至1947年1月“停用伪满币,人民已无损失”,东北行政委员会才下令停用伪满币。二是坚决肃清蒋币。根据《东北局关于禁用敌币等问题向中央的报告》记载,在已解放地区,坚决禁止流通蒋币;在刚解放的新区或距敌区较近地区,允许蒋币限期流通并按当时比价一比一兑换。1947年下半年,由于国民党滥发纸币,蒋币币值大幅下跌,在解放区“实行坚决肃清,禁止流通”政策,并通过宣传打击蒋币信誉,将其迅速挤向敌区。三是严厉打击假币。东北银行与政府部门密切配合,坚决开展反假票斗争。《东北总政委员会关于严禁伪票流通的通令》规定“密运伪票万元以上者处以死刑”。《检举伪票出力人员奖励办法》明确检举假票奖励标准。此外,东北银行提高货币印刷质量,增加防伪功能。同时,深入开展反假宣传,增强人民群众的反假意识。

扩大货币发行,保障军需支出。一是根据战争形势,灵活采用货币发行政策。东北银行创建初期,由于根据地相对分散、印刷困难、交通不便等原因,允许各地分行独立发行货币,“辽宁、安东、辽吉(后改辽北)、吉林、嫩江、牡丹江六省,吉东、东安二专署及克山各发省券与地方券计有十余种”。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后,东北银行以哈尔滨、佳木斯、齐齐哈尔、牡丹江等大城市为中心,逐步收兑地方货币,实现东北解放区货币统一。二是强调货币量与物资量挂钩,夯实发行基础。东北银行将货币发行量与粮食等重要物资储备挂钩,以“现有物资收回货币,作为购粮资本,以减少货币的发行,俟大批物资到后,应收缩通货,使金融趋于稳固。”避免在恶性通胀情况下扩大发行量。三是配合战事扩大发行规模,全力保障军费需求。随着战争规模扩大,军费支出增加,东北银行大幅扩大货币发行量。1947年货币发行量约为1946年的8倍;1948年辽沈战役打响,战事空前激烈,军费所耗更甚,货币发行量上升至1947年的29倍;1949年东北地区进入战后恢复阶段,但为支援全国解放战争,货币发行量进一步扩大⑤(见图1)。

打击投机炒作,稳定金融市场。一是密切监控物价动态,全面掌握行情波动。为准确把握物价变动趋势,东北银行每月汇总编制金融物价简刊与东北各地银行交换。“原来只调查二十个品种,经研究认为少数品种代表不了整个市场物价的全貌。于是由二十个增加到七十二个品种。”起初在《每日物价》上简单对比商品价格,后来发展到编制物价指数在《金融物价》定期刊登。二是抑制金价上涨,打击投机炒作。首先,统一价格和收购标准。黄金收购以“98色”为合格品,不足“98色”的以砂金计价;以公分为单位,以35.715公分为1两。其次,整顿私营黄金业。要求金店缴存三分之一以上自有资金作为保证基金,金银销售价格变动需经东北银行批准。最后,成立黄金专营机构。东北银行于1949年1月成立东祥金店,当年东祥金店总结报告指出“在大量抛售黄金时,主要是配合稳定金融回笼货币工作……在数月工作中,本店在群众中的声誉也逐渐提高。”三是代理发行公债,积极稳定物价。按照东北行政委员会指示,东北银行在1949年3月代理发行“民国三十八年生产建设实物有奖公债”。为避免物价波动影响,到期“以实物折算”还本付息。拟募集资金6000亿元,实际吸收资金7462亿元。公债发行后,沈阳物价次月环比下跌1%,5月环比下跌7.7%。

积极发展商业银行业务,有力支持恢复生产。一是创新存款方式。1947年8月东北财经会议指示,东北银行以吸纳社会游资,并投放于生产资金不足之处作为主要业务。1948年东北银行第三届分行经理联席会提出“货币存款”“货币折实存款”两种办法,进一步扩大存款范围,上半年吸收存款618亿元,下半年增至7980 亿元。二是积极推进农贷发放。1948年8月起,随着解放区的扩大,为摆脱土改后农民获得土地却缺少资金的困境,东北银行成立合作社发放农贷,1949年共发放春耕贷款3932亿元,夏锄贷款780亿元。三是重点支持工商业发展。1948年7月东北局行政会议确定“东北全境解放以后,收复东北工业城市,领导重心由农业转向工业。”同年11月,东北银行提出放款“应由过去以农贷为主的方针,逐渐转变为以扶助国营工业为中心”。1950年末,国企信贷余额占比超过95%,信贷占企业资金比重由1949年的1.2%上升至20%。

对当前金融工作的启示

坚决维护国家货币主权,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东北银行采取驱逐伪币、肃清敌币、打击假币等措施,坚决开展货币斗争,逐步掌握东北地区货币主权,成功稳定人民民主政权发行的货币币值。放眼当代,我国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对内来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合理把握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关系,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保持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对外来说,有效管理汇率风险,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防止外部冲击对人民币币值造成干扰,保障国家经济安全与金融稳定,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稳步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解放战争时期,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是党的中心工作。东北银行攻坚克难,全力保障军需支出,有力支援东北和全国解放,是金融工作政治性的体现。同时,东北银行面对市场上多种货币同时流通的复杂局面,始终将“不致使群众吃亏”作为基本原则,竭尽全力保障群众手中货币的购买力是金融工作人民性的体现。新时代新征程,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确保金融政策与国家战略目标紧密联系,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货币金融环境。同时,要持续深化金融改革,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确保金融资源精准滴灌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让金融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体人民。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辽宁省分行,中国人民银行阜新市分行)

①李富春.在财经会议的报告与总结(1947年)[G].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一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53-58.

②陈云年谱:上卷[M].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527.

③哈尔滨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哈尔滨市志·工商行政管理·物价[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301.依据《1946—1949年居民生活必需品价格指数表(表1-5)》,计算整理.

④牡丹江市物价动态1947年1月--10月[J].金融物价(东北银行总行),1947(12):8.

⑤东北银行总行一九四九年工作报告(1950年)[G].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三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635.周逢民,初本德主编.东北革命根据地货币史[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47.东北局关于货币发行情况向中央、中财部的报告[G].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编写组.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史资料选编·第三辑.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8: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