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有质量的生命”更长了吗

2024-12-25 00:00:00张田勘
百科知识 2024年23期

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通过了一项重要决定:从2025年1月1日起,将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方案。实际上,世界上许多国家已经通过立法提高了退休年龄,而人类平均预期寿命延长,是延迟退休的原因之一。

近期,有科学研究显示,人类的青春期发育正在逐渐提前,与18世纪相比,可能已经提前了三四岁。如果一个人提早进入青春期,更晚进入衰老阶段且寿命更长,那么能够为家庭、社会做出贡献的时间就会相应延长,也可享受更长的高质量的生活时间。这不仅能够增加个体对家庭和社会的贡献,还能减少对资源的需求,实现“施比受更有福”的理想状态。

研究表明,自19世纪以来,人类的青春期发育开始时间逐渐提前,这种变化在女性中尤为显著。19世纪中叶,女性普遍在16岁左右进入青春期,而到了20世纪80年代,这一年龄提前到了13岁。

2009年,中华儿科学会发布了一项始于2003年的调查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女孩的青春期发育起始年龄平均为9.2岁,比30年前提前了3.3岁。女孩的青春期发育特征包括乳房增大和月经初潮。相应地,男孩在10岁或11岁也开始进入青春期,表现为睾丸增大、喉结出现和遗精。不过,需要明确的是,青春期的提前并不意味着性早熟。如果女孩在7.5岁前、男孩在9岁前出现第二性征,则可能被诊断为性早熟。

相关数据显示,与20世纪相比,当代青少年的青春期发育普遍提前了2~4岁。这一现象可能与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有关,具体原因可能包括现代人食物供应充足、营养状况普遍改善、气候变暖、环境激素的影响、摄入含有性激素的食物或药物等。

一个成熟的个体不仅能够工作赚钱、养家糊口,还应该在心智、情绪和社会责任上全面成熟,至少在法律意JqwB19618U7Lm8MURfvRt/BV1YAxDZy6c5KAZOiSC88=识上是一个成熟的个体。中国和国际上关于青少年法律的修改情况也证实了这一点,表明人类的青春成熟期确实提前了。

2021年正式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法第十七条进行了修改,增加了以下内容:“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修改意味着中国主流社会已经认同12~14岁的青少年在心智上已经足够成熟,能够对自己的严重犯罪行为负责。此外,2007年联合国发布的《〈儿童权利公约〉第10号一般性意见—少年司法中的儿童权利》规定,最低刑事责任年龄不得低于12岁。这表明一旦年满12岁,个体就应承担刑事法律责任,标志着一个人在社会意义上已经成熟。这些法律的修改和国际规定的推出都反映了人们对青少年成熟期提前的认识和适应。

然而,也有一些科学家提出了不同的观点。从演化史的角度看,人类的发育过程相对稳定,包括青春期的早期和老年期的晚期,在数十万年的演化过程中并没有显著变化。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人类学家阿普里尔·诺威及其团队在《人类演化》杂志上发表的研究显示,在旧石器时代,儿童的青春期发育时间与现代儿童并无太大差异。

诺威尔团队对2.5万年前去世的13具儿童骨骼进行了分析,估计当时大多数人的青春期开始于13.5岁,仅略晚于现代儿童。不过,研究也发现这些个体之间存在差异,有些儿童的青春期比同龄人晚几年。此外,研究还揭示了旧石器时代的儿童经历了与现代儿童相似的快速生长期,但这一时期明显短于中世纪儿童的快速生长期。这表明旧石器时代的儿童可能生活在一个更健康的环境之中,成熟速度更快。

这项研究挑战了现代营养状况改善、食物中的激素或环境化学物质促使人类青春期提前的观点,认为现代儿童的发育模式实际上遵循着数万年前就已经设定好的蓝图。然而,这仅是一个科研团队的研究结果,且研究基于遗骸样本,样本量有限,因此其结论仍需进一步的验证和研究来支持。

在中国,关于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方案一经发布,与“退休年龄”相关的话题就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统计,目前世界上法定退休年龄最高的国家是冰岛、以色列和挪威,退休年龄均为67岁;法定退休年龄最低的国家是沙特阿拉伯,退休年龄为47岁,且允许退休者领取全额养老金。如果我们将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生阶段定义为“有质量的人生”,那么根据中国计划于2025年1月实施的退休年龄延迟政策,人们有质量的生命时间将延长3~5年。尽管这一政策并非所有人都赞同,但即便按照新政之前的退休年龄正常退休,许多人仍然会以更自由灵活的形式继续工作,主动延长为社会做出贡献的时间。在中国,这种主动为社会做贡献的传统一直存在。例如,唐代的百丈怀海禅师提倡“一日不作,一日不食”,即使在80岁高龄时,他仍然每天与众人一同劳作。

今天,随着人类寿命的普遍延长,医疗技术的进步也为延长有质量的生命创造了更多可能。2023年,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达到了78.6岁。联合国的《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报告显示,全球人均预期寿命在2024年达到了73.3岁,比1950年的46岁提高了约27岁,比1995年提高了8.4岁。预计到2054年,全球人均预期寿命将达到77.4岁。

人类生命的演化预示着,无论是否延迟退休,人们都有可能在生命的晚期维持与中年时期相近的生活质量。如果在生命的早期能够更早地成熟,同时在生命的晚期保持身心的健康和活力,那么一个人就会拥有更长的有质量的生命时间,为个体、家庭和社会创造出多赢的局面。

【责任编辑】张小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