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的训令,红六军团于1934年8月7日从湘赣苏区开始西征。8月12日,红六军团在桂东县寨前圩召开誓师大会,当天晚上从寨前圩出发,计划经新田至零陵附近地区抢渡湘江,向新化、溆浦方向挺进。20日,红六军团袭占新田县城,自此至9月3日再次进入广西灌阳,红六军团在永州机动灵活转战15天,途经永州10个县区,行军上千里,与敌人进行大小战斗数十次。其间,通过略江口和白果市两次转兵,红六军团成功跳出兵力是自己四倍的湘桂敌军的重围,为胜利完成转移和牵制敌人任务,实现与红二军团的会师奠定了坚实基础。研究红六军团西征在略江口、白果市的转兵及其历史贡献和历史启示,对新形势下坚持和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和自我革命、敢于斗争的精神,以及加强纪律建设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认真执行中央训令,彰显政治坚定、纪律严明的革命本色
红六军团组建于湘赣地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党的坚强有力领导、良好的政治工作基础、严明的纪律作风和丰富的斗争经验,尤为突出。西征转战永州期间,红六军团认真执行党中央和中革军委1934年7月23日下发的《关于红六军团向湖南中部转移给红六军团和湘赣军区的训令》,通过组织开展战略转移、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积极的游击战争、尝试创建阳明山革命根据地等行动,彰显了纪律严明、行动迅速的优良作风。
首段行军路线认真执行中央训令。党中央给红六军团的“7·23”训令中要求红六军团“预计的向湖南发展的路线、地域和行动”为:“由黄坳、上下七地域的敌人工事守备的薄弱部或其以南,转移到现独四团行动的桂东地域”,“在桂东不应久停,第二步应转移在新田、祁阳、零陵地域,去发展游击战争和创立苏区的根据地”“以后则向新化、溆浦两县间的山地发展,并由该地域向北与红二军团取(得)联络”。根据中央训令,为争取先机,红六军团决定放弃在桂东地区发展游击战争的计划,把原定的三步并作一步走,趁敌人部署尚未完成和湘江防御还较薄弱之际,迅速向新田、零陵方向行动,准备在零陵附近抢渡湘江,而后向新化、溆浦地区前进。红六军团进入永州的首段行军路线,行动迅速,目标明确,执行命令坚决。1934年8月19日,红六军团红四十九团进入新田七里坪,当晚,执行袭占新田县城任务的三营强行军至城郊,向县城发起攻击,于20日清晨迅速占领新田县城。同日晚,红六军团军政委员会在驻地小源村召开紧急军事会议,研究抢渡湘江的时机、路线等问题。21日,主力部队进入新田县城短暂停留补充粮食等给养。当日下午至22日夜,红六军团陆续撤离新田,向宁远鲤溪急行军。22日,先遣团红四十九团进入麻江一带。23日,军团主力部队在零陵铲子坪(现双牌茶林铲子坪)与先头部队会合,之后兵分两路急行军140里直奔湘江。24日凌晨,左右两路部队胜利在湘江东岸的零陵蔡家埠(现冷水滩蔡家铺)略江口会师集结,准备抢渡湘江。
广泛开展群众工作。红六军团转战永州期间,始终不忘为民初心,只要有条件和机会,就组织开展广泛的红军宗旨宣传、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粮食等群众工作、政治工作。部队在行军路过的新田县城、宁远石家洞、双牌麻江、零陵新屋里等地书写“共产党十大政纲”“红军是工农的武装”“欢迎白军士兵来投诚”“打倒土豪分土地,拥护苏维埃”“工农专政”等宣传标语,在新田、零陵、蓝山、祁阳等地向农民教唱《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红米饭,南瓜汤》《打倒土豪》等革命歌曲。特别是攻占新田县城后,军团宣传队和一些红军战士多批次在县城广场和戏台开展唱歌、演戏和现场讲演等活动,宣传党的政策,向群众宣讲党和红军的政治主张,说明红军是工人、农民的军队;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组织镇压当地土豪劣绅,打开粮仓,把谷子分给老百姓。
纪律作风严明。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红军素以纪律严明著称。在西征永州期间,尽管一路行军艰难困苦,红六军团仍能够顺利完成任务,跳出敌人包围,靠的是严明的纪律作风和强大的政治工作。军团始终十分重视部队贯彻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情况,每到一地或离开时都要进行纪律检查,特别注意严格执行群众纪律。部队每到一地,都选择在野外宿营,对群众秋毫不犯。红六军团主力两进新田,分别在七里坪、龙平铺一带的山林中宿营,攻占新田县城后,大部队仍然返回七里坪宿营。部队路过零陵大河江(现双牌茶林大河江)临时集结地离当地祠堂很近,但坚持在附近野外的柳树林开会、休息。红六军团9600多人汇集在略江口、沙洲边,等待抢渡湘江,军团首长命令部队“不进村,不扰民,不损坏庄稼”。
主动实行转兵,彰显实事求是、自我革命的思想自觉
坚持实事求是,勇于自我革命是共产党人最宝贵的思想品质。前四次反“围剿”斗争中,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实事求是坚持党的正确路线和从实际出发的、灵活的战略战术,取得了反“围剿”斗争的全面胜利。之后,受“左”倾错误的影响,第五次反“围剿”作战失败,直接导致了红六军团的战略转移西征。红六军团在以任弼时、萧克为首的军政委员会坚强、冷静的领导下,把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具体运用在军事活动上,通过侦察得来的消息具体分析,依据敌我具体情况,迅速和切实决定具体行动方针,全军在略江口、白果市果决、主动转兵,“时而东进,时而南下,时而向西,在敌人重兵之间迂回穿插,使追击之敌疲于奔命”,从而跳出敌人的重重围追堵截。红六军团在略江口转兵,是西征中的首次主动转兵,也是当时历史条件下坚持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做出的重要决策;紧接着再次在白果市大胆转兵,成功摆脱敌兵包围,标志着部队紧密结合实际,开展革命斗争。
不妄自冒进,机动灵活。直插略江口抢渡湘江,这一行动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能否抢占先机,前提是敌人尚未完成部署、湘江防御薄弱。但是,当红六军团准备在蔡家埠略江口一带抢渡湘江时,形势已经发生不利于我军的重大变化。“国民党军9个团已先红军进到湘江沿岸,封锁了零陵至祁阳一线。同时,桂军2个师正分路向零陵、道县方向开进;尾追之敌第十五师已进到阳明山西南,第十六师正乘汽车向常宁疾进;独立第三十二旅,也正向零陵和东安方向开动;第十九师五十五旅集中祁阳作为机动部队”。敌重兵云集、四面包围,欲趁红六军团渡湘江之际围而歼之,这一幕与后来中央红军长征时在湘江战役之前所面临的形势何其相似。更为严峻的是,湘江上游连降暴雨,江水水面极宽,有赣江两倍,且零陵至冷水滩所有船只都调去对岸。基于以上形势和判断,军团连夜在略江口召开军事会议,当机立断,不再冒险强渡湘江,而是果断转兵,重新实施在零陵附近发展游击战争创建苏区的第二步计划,并向中革军委发出《关于红六军团拟以阳明山为根据地致朱德电》。当晚,红六军团即调头东进向阳明山方向迅速转移。
掌握实情,善谋会断。红六军团首长和各指挥层十分注意全面调查了解敌情我情,非常善于根据情况变化确定部队之路线和行动。主力部队开进前,都会做详细的调查,派先遣部队开道,派侦察员侦察,召开军事会议研究。袁任远回忆:“任弼时作风民主,联系群众,虚怀若谷,不耻下问。……八月二十三日到达零陵地区的蔡家埠一带,准备在冷水滩过湘江。任弼时把我找去了解湘中的情况,我估计可能要在那里建立根据地。但敌军九个团已先期到达湘江左岸防堵,并强令船只全部停靠左岸,使我们无法渡江。加之后边又有追兵,相距只有半天的路程。在这种情况下,我军遂放弃渡江计划,折向东南的阳明山。但那里山区狭小,地瘠人稀,连部队的粮食供给都很困难,不能做较长的休息。任弼时知道我原是红七军的干部,又向我了解红七军转战湘赣时,是从哪里渡过湘江的?”红六军团果断做出略江口转兵重大决策,绝非朝令夕改,而是通过多方面收集情报后,从实际出发,勇于自我革命、自我斗争的正确决策。红六军团敢于与“左”倾冒险主义、教条主义做斗争,以对党对部队高度负责的态度,把执行中央训令与实际情况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主动、坚决实行转兵,避免了军团重大损失。
锚定目标,曲折前行。红六军团征战永州有两大目标任务:在永州发展游击战争和创立革命根据地;渡过湘江,与红二军团取得联络。向西抢渡湘江未成,在略江口转兵后,部队克服长途行军疲困,迅疾踏上东进阳明山、尝试建立根据地之路。红六军团之所以选择在阳明山建立根据地,主要是了解到当地革命基础较好。从1925年始,这里曾先后建立起8支农民革命武装队伍,特别是周文农军影响很大。为“围剿”阳明山农民武装,国民党还专设了阳明山县(后改为阳明山特别区)。但是,当红六军团费尽辛苦爬上阳明山以后,却发现当地并不适合建立根据地。左齐回忆说:“部队摆得很长很远,我们营一滴水也没找到。”部队上阳明山以后,才发现该地山多田少,地瘠人稀,粮食缺乏,气候多变,水源不丰,且这里的农民革命武装已被国民党打垮。面对变化了的形势,军团军政委员会召开临时军事会议,部署下一步行动,决定放弃在阳明山立足的计划,改取与敌“兜圈子”的手段,甩开敌人,相机抢渡湘江。在接到朱德关于红六军团下一步行动的电报后,红六军团当即连夜启程,先向东北行进至白果市,占领阳明山特别区,造向北“仍欲在祁、零之间渡河(湘江)”之假象。随后部队急转南下,实施白果市转兵,一举跳出敌重兵包围。后部队再次进入新田,继续往南向嘉禾、蓝山间进军,制造成向桂东、汝城方向行动假象,按照预定路线,突然转而向西行军,经宁远、道县向潇水上游快速行进,在九井渡、洲背、下茶园等处徒涉过潇水支流沱水。此时,国民党湘桂军阀大部分部队还在零陵附近地区,尾追敌兵尚未抵近,湘江防御空虚,红六军团于1934年9月3日全部顺利从永安关、清水关一带西出广西灌阳,4日,在全州以南的界首凤凰嘴安然渡过湘江。之后,转战湘黔,最终与红二军团会合。
坚决开展各项斗争,彰显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英勇品质
红六军团在永州转战半月,历经艰难险阻和重重危机,最终能够化险为夷,除了前述政治坚定、纪律严明,实事求是与“左”倾冒险主义、教条主义作斗争等因素之外,还在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不怕困难、不怕牺牲。这一点由红六军团在永州一路采取急行军、总行程上千里就可见一斑。红六军团提出“走得赢就是胜利”的口号,主要采取“相机宿营”、半夜启程等方式,绕开大道、选择小道疾进,甚至走完全没有路的高山密林,经常夜晚凌晨启程或昼夜前行,多的时候一日一夜行军140里。左齐回忆:“天天这样走,睡眠不足,得不到休息,加上天气炎热,大家越来越感到难受了。连续走了四五天,有的战士脚肿起来了,打起的水泡像白葡萄一样,一串串的,班里面十来个人当中有四五个走路发生困难!怎么办呢?只有咬紧牙关跟着走吧!”红六军团在永州为反击敌人的围追堵截,开展了多场战斗和镇压当地土豪劣绅的斗争,共歼敌伤敌300余人,活捉敌军50余人。红军在永州地区牺牲、掉队100多人,在金洞白果市就有11名掉队或留在群众家养伤养病的红军战士遭到敌人残酷杀害。红六军团在白果市召开公审大会,处决民愤极大的国民党阳明山特别区区长奉明,在零陵菱角塘处决阻拦和残杀红军的敌团丁骨干分子唐银专,得到当地群众支持拥护,彰显了红军为民除害、敢于斗争、不怕牺牲的崇高品质。
【作者系中共永州市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编纂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