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鹿的呼唤
在瑞金,一些乡镇或村落名称的由来,都与中共早期革命领导人有关。瑞金拔英乡,便是为了纪念瑞金早期革命领导人曾拔英而名。从瑞金市中心区象湖镇驱车前往拔英乡,需要约一个半小时的车程。走进拔英乡,山清水秀,层峦耸翠,空气沁人心脾,有如进入了与世隔绝的“花果山”胜境。
但是,这块风光秀美的宝地,却因为交通不够便利,贫困率明显比瑞金市其他乡镇要高。近些年,拔英乡的人为了改变贫困的现状,有的外出务工,还有的利用山中资源,在荆棘中开辟出一条路来。
在穷山沟里致富,不但需要勇气,更需要独到的眼光。
曾国庆,便是靠着独到的眼光和一股韧劲,闯出了一条“康庄之路”。
曾国庆说,他是拔英乡拔英村人,1973年出生。爷爷叫曾从兆,在曾国庆父亲十多岁的时候参加了红军,跟随队伍长征,途中不幸牺牲。
小时候的曾国庆家里很穷,一家七兄妹,靠爸爸一个人耕田养活。至今他都忘不了从前没饭吃时,坐在家门口眼巴巴看着别人吃饭的场景。直到分田到户,他们一家才算是勉强解决了温饱问题。
读书读到16岁,懂事的曾国庆想为家里减轻负担,便只身前往福建打工。刚读书出来,能做什么呢?在山里生活多年的曾国庆觉得自己能砍树,就跟着一个砍伐队,一边砍伐,一边种树。那时,为发展经济,一些地方号召将阔叶林砍下来,种上经济林,曾国庆跟着做,一天10元钱,高高兴兴地做了一年。
1993年曾国庆结婚后前往广东打工,为了多赚点钱改善家境,他做过建筑工人、制作过食品模具,开过小店,搞过加工厂,但那些工作也都只能养家糊口。2009年,曾国庆在广东做蔬菜批发,一年忙到头,但每个月到月底,还是没有任何结余。曾国庆辗转难眠,越想越觉得没安全感,2011年,曾国庆果断回了老家。
他的人生,面临新的选择。
选择一条什么样的路?曾国庆苦苦思索。他像深陷迷雾之中,没有目标,没有方向。
他每天看电视、上网,希望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养鸡?养鸭?养鸟?可行吗?不行,这些市场波动太大,不好掌控。那么,做些什么呢?或许可以找些附近没人做的来入手。他在网上漫无目的地搜寻,突然,一张梅花鹿的照片,让曾国庆睁大了双眼。
他一阵欣喜:为何不养梅花鹿呢!梅花鹿具有极大的药用价值,而且,药材的价格稳定,一般不会贬值。
明确了目标,曾国庆有信心了,他继续在网上搜索,找到几个联系电话。几天后,他便匆匆赶往梅花鹿基地考察。
他在火车上睡了一晚,到了东北长春。在那里,曾国庆学习了两个月,之后,他果断地做了个决定:买进鹿苗。他打了几十个电话,东凑一点西凑一点,算是把购买鹿苗的钱凑足了。“成本10万元!”曾国庆告诉我这个数字时,声音提高了几个分贝。我知道,对于这样一个刚刚解决温饱的家庭来说,拿出10万元投资,是多么的不容易。
2011年冬,梅花鹿运过来,曾国庆视若珍宝。可让他出乎意料又格外寒心的是,一个月没到,便死了一只,到第二年春,只剩下两只。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只梅花鹿死去,曾国庆便会心疼好几天,到第七只死去,曾国庆已几近崩溃。但是,这个被苦水泡大的年轻人没有灰心,冷静下来后,他仔细地寻找症结。他采取的饲养技术和东北基地的大体一样,可是这边的气候不一样,水土不一样,饲养细节应该是不一样的。曾国庆深思。冬天的时候,东北那边不打雷,自己的饲养基地却常常雷雨交加,还有一些喂养细节,曾国庆想了想,条分缕析地总结了一些经验。
是的,曾国庆没有放弃。不是还剩两只活着的吗?只要有能活下来的,就一定可以继续养下去!曾国庆坚定了信心。
2013年,曾国庆再次赶往东北,这次,他买了20头,个头比以前小,单价也便宜一点。最小的,6000元一头。回来后,曾国庆按照总结的经验教训精心饲养,一年后,存活了17头。曾国庆发现,小鹿的适应力更强,因为小,它的初始记忆少,对出生地的依赖也相对较小。曾国庆将这些经验分享给我,脸上挂满了笑容。
日子一天天过去,曾国庆饲养梅花鹿的经验越来越丰富,他坚信这个产业值得继续发展和扩大。
成功总是要历经磨难,经受考验。
曾国庆发现,鹿养好了,销路却成了问题。
有一次,曾国庆将一头公鹿的鹿茸割掉,他以为,这么珍贵的药材,肯定会有市场。但没想到,他走遍市场,问了东家问西家,却找不到一个买家。
鹿茸卖不出去,相关附属产品也卖不出去,曾国庆看了看一只只养得油光发亮、活泼可爱的梅花鹿,欲哭无泪。要知道,产品卖不出去,欠的几十万元的贷款,就还不起了。
这一天,曾国庆又背上简单的行囊,坐上了开往广东的列车,他想,总得赚点钱来偿还这一大笔欠款吧!曾国庆心里发苦,他舍不得这些精心饲养的梅花鹿,可是,又无可奈何,不得不在山里请了个饲养员,帮忙照顾。
路上,曾国庆接到了一个电话。欧阳昀在电话那边说:“我们现在驻这个村,在村里开展产业调研,发现了你这个梅花鹿养殖基地,我们知道你现在遇到很大的困难,但千万不要放弃,我们一定会帮你!”
曾国庆瞬间泪流满面,想想自己这些年的辛苦,这些天的煎熬,终于能够看到曙光了。曾国庆离开拔英坐上前往广东的列车的时候,背负着几十万元的外债,他的身上,也只有几十元钱,在那么穷困潦倒的情况下,他没有把梅花鹿低价卖掉,而是托人代养。那时,他的心里已经极为失落,但就是心中那么一点点希望的火花,支撑着他没有放弃。
几天后,曾国庆回来了,欧阳昀把电视台几个记者也叫来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了拔英村,关注了这里的梅花鹿。
“你看这前坪,还有这围墙。”曾国庆说,这些基础设施,都是欧阳昀的团队实施精准扶贫时给自己带来的福利。
欧阳昀接话:“当时我们调研发现,这个养殖场在我们拔英这么一个山清水秀的地方,完全可以扩大规模,带领周边的百姓致富。在曾国庆最困难的时候,我们有义务为他提供支持和帮助。”
曾国庆连连感谢,话语中充满感激之情。欧阳昀有力地拍了拍他的肩膀:“兄弟,这些年你也不容易,不过,像你这么坚强的人,也不多啊!”
曾国庆喜笑颜开:“政府关注以后,媒体宣传以后,我这里的知名度就高啦!”
到2015年,养殖场产出的东西全部销售完。2015年,销售额达30万元;2016年,达40多万元;如今,至少有50万元了!
买这些产品的是哪里人呢?曾国庆告诉我,主要是周边百姓,网上也有不少人订购,还有很多是熟人看了自己的朋友圈,又推荐给熟人。
曾国庆自豪地说,自己还是“赣州市乡村振兴带头人”。2020年秋天,拔英乡开展“赣闽三县(市)五乡(镇)寨鼎皇”特色扶贫产品评比活动,组委会授予他“鹿茸血酒——拔英乡鹿鹿通专业种养合作社”银奖。
在政府的关心下,拔英乡还成立了鹿鹿合作社。在鹿鹿合作社,曾国庆每一年都能赚几十万元,并且,创新的尝试和选择的坚持,让他眼光更长远,思路更开阔。
如今,曾国庆又经营了一个六七百平方米的饭庄,他还想再慢慢地做些其他产业,将梅花鹿养殖业延伸到下一个产业,形成一个产业链。
有尝试,就会有风险和压力。
曾国庆说:“以前最苦的时候都过来了,以后,再苦也苦不到哪去了,也就更不怕了。在脱贫攻坚中,我受到政府的惠益,在未来的乡村振兴中,我要一面继续发展自己,一面带动别人。”
曾国庆的话语很朴实,却如冬日里的一抹阳光,温暖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