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新生的人民政权建立和发展了包括“两弹一星”在内的强大国防力量,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屡遭外敌入侵的历史,我国国防力量逐渐走向世界前列。这其中,湖南的711矿作出了艰苦卓绝的重要贡献。今天,我们一起重读这段风雨历程,了解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背后的故事。
中国核工业国营711矿是我国最早发现和勘探建设的一座大型铀矿山,为新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第一艘核潜艇、第一座核电站提供了铀原料,向全国核工业系统输送了大批技术人员、管理干部、技术工人,被原第二机械工业部部长刘杰赞誉为“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711”人在近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创造了多个中国第一,为加快中国核工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凝铸“两弹一星”精神和核工业精神奉献忠诚和担当,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集中体现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二战即将结束时,美国造出原子弹,成为第一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20世纪50年代,美国自恃“核优势”,多次以核攻击威胁中国,企图从军事、外交和心理上全面恐吓、打压中国。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美国无视中国的严重警告,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还将10架可以装载核弹头的B-29轰炸机部署在关岛。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奔赴抗美援朝前线。11月30日,美国总统杜鲁门扬言如果中国志愿军越过“三八”线,美国可能考虑对中国使用原子弹。1954年,美国同蒋介石签订了《共同防御条约》,提出假如台湾海峡安全受到威胁,他们有权使用原子弹,当时,已经有一颗装有原子弹的导弹运到了日本冲绳岛。
面对美国的核威胁,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毛泽东和党中央高瞻远瞩,果断做出独立自主研制原子弹的决策。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决定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集中力量研制原子弹。当年3月,地质部第309勘察队成立,负责勘探铀矿,总部设在长沙窑岭。
1955年9月,309队第四航测分队在东经113度、北纬25度的郴县金银寨发现铀矿。在1956年2月至1964年4月的八年时间里,309队第10分队立足金银寨,日夜奋战、舍生忘死,向国家提交了三份铀矿储量的勘探报告。这三份珍贵的报告让中央下定决心正式批准建设411工程(1958年更名为湖南二矿,1964年更名为国营711矿)。1957年10月15日,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宋任穷批准411-1工程设计任务书和莫斯科设计局编制的411-1工程初步计划书。1957年10月周恩来总理批准411-1工程为“二五计划”国家重点建设项目。1958年5月,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批准在郴县许家洞建设湖南二矿。1958年4月29日,姜德林、谢英等七人先遣队到达金银寨筹建矿山。同年7月3日,正式破土动工兴建矿山。
“党叫我们去哪里,我们背上行囊就去哪里。”组建职工队伍时间极紧,来自全国35个地区各条战线的职工接到调令后,千里迢迢、长途跋涉,要在三天内报道。这些职工有的是从朝鲜战场归来的志愿军战士,有的是全国各地矿院校大学生……到达金银寨后,他们放下行装,立即投入基建和生产准备。当时711矿被列为国家二级保密单位,矿山的规模、性质、名称、人数、储量、产量、品位、生产能力都属于保密范围,对外使用单位代号和信箱号码,凡招工和调进人员都要经过严格审查和保密教育。711矿的职工就这样投身于这份隐姓埋名却惊天动地的事业。
热血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民族灵魂。20世纪50年代的金银寨,荒山野岭、荆棘丛生、野兽出没、毒虫袭扰,物资缺乏、粮食紧缺、住房简陋,医疗资源匮乏,仅有两栋土坯民房做简易卫生站,711人不惧困难、披荆斩棘,全身心地投入矿山的建设开发工作之中。
因岩层深厚、岩石坚硬,挖掘设备简陋,掘进速度缓慢,在矿党委的组织领导下,309队第10分队成立了红旗队、干劲队,开展“千米钻机、万米队”的掘进竞赛。继第10分队后,711矿又建立了八一快速掘进队、五四青年掘进队、四〇一红旗掘进队、三〇四青年掘进队,迎难而上、攻坚克难。“千米英雄”蒋平富、吴佩礼获地质部先进生产者称号。援建的苏联专家说:“没想到你们的生活竟然如此艰巨,还这么拼命地工作。如果在我们国家,这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你们的意志和信念完全超越了人类极限。”
711矿矿带地热资源丰富,作业面的温度高达四五十度,职工称其为“火焰洞”。绝大多数工人战斗在地下采场,终日不见阳光。在每个作业面,前面工人打钻、运矿,后面须安排一人手拿凉水管往前面的人身上喷浇凉水降温,即使这样,采掘工人一个班工作下来,体温也比正常人要高上两度,睡一个晚上才能恢复正常,长此以往,工人们已炼成真正的“铁人”。
矿山建设初期,由于机械通风系统不完善,在短期内矿井采用的是干式作业和自然通风,硅肺病发病率相当高。同时,由于矿井安全防护条件严重不足,意外事故频发。针对冒顶、粉尘、氡气、放射性物质、高温等八大不安全因素,矿井投入了大量的机械设施,加快变电所、泵房、压风站建设,改善施工环境,强化安全防护。
1960年8月,正当矿山进入试生产的关键时刻,苏联政府撤走所有专家,给矿山试生产带来困难。毛泽东指示,苏联不帮我们,我们就自己搞:“要下决心搞尖端技术,赫鲁晓夫不给我们尖端技术,极好。如果给了,这个账是很难还的。”周恩来指出:“我们是一个大国,革命要靠自己,建设也要靠自己,今天如此,永远如此。整个国民经济都要自力更生,这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但实现自力更生有个过程。我们必须把自力更生的方针贯彻到各方面的工作中去。”
为了提高自力更生能力,加快矿山生产步伐,1961年10月,核物理科学家钱三强、吴有训来矿讲课指导,全矿干部职工增强了克服困难、奋发图强的信心,迅速掀起自主学习、改进技术、创新工艺的热潮。矿党委号召职工“没有材料自己找,没有设备自己造,自力更生,突破材料设备关”,将开展劳动竞赛与“双革”活动相结合,举办技术革新展览会,完成采掘水平分层采矿法、微差爆破、等离子破大块、吊罐打天井等技术创新;实现接杆深孔凿岩探矿、活性快速测氡法等技术创新;完善改进污水冶炼、排水复矿等技术;壮大物探技术队伍、改进回采中物探方法,为指导、监督井下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
充分彰显了大力协同、勇于攀登的精神品格。711矿各部门为保证完成生产任务,为国防建设做贡献,开展了“上下左右”的大协作。党中央十分关心铀矿职工,国家有关部门领导人宋任穷、张爱萍、刘杰、刘伟,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胡奇才、罗舜初、文年生及一些著名科学家都曾来金银寨视察。建矿初期,地下采掘生产用电严重短缺,干采和自然通风影响工人身体健康。1958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得知情况后,打电话与河北唐山协调,派出列车电站支援711矿。
1956年6月,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宋任穷乘火车到金银寨铀矿看望干部职工。他对矿领导说:“工人阶级最可靠、最伟大,是新中国建设的主力军。他们每天在为我国的核工业而奋斗,他们都是最可爱的人。”他激励大家以苦为乐、以难为荣、忘我工作。1958年宋任穷再次来到金银寨,通报中央决定将金银寨铀矿交由湖南二矿开采的情况。1958年10月,经中共郴县地委批准,成立中共湖南二矿委员会,1959年4月,经矿党委决定,建立矿工委员会。
1958年4月,从全国冶金系统和大专院校调集的技术人员陆续进矿。7月,矿里组织技术人员到309队第10分队收集整理技术资料,开始为井巷扩修提供技术服务。1958年9月至1960年8月,二机部副部长刘杰带领苏联专家多次到矿指导,解决技术难题。1961年10月,二机部副部长、中国原子能研究所所长钱三强同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吴有训到矿检查指导,为矿山试生产并达到全面投产要求在技术上做了重要准备。
建成中国第一座放射性预选厂。为提高铀矿石出矿率,1960年6月,二机部批准了711矿放射性预选厂建设方案。1963年4月该厂建成,年选矿石21万吨,尾矿出矿率为15%。放射性预选厂是二机部系统建设最早、规模最大,也是我国首座放射性预选厂。
建成中国第一座等离子污水处理厂。该厂于1965年建成。等离子污水处理厂从投产到1986年,共回收111铀金属产品230吨,产值达3455.31万元,创利1382.12万元。污水处理厂既保护了环境,又回收了金属铀。
建成亚洲第一塔。第一塔即安装提升设备的四号井的塔楼。其提升设备采用可控硅控制系统、摩擦轮传动系统操控,既安全又操作方便。该可控硅控制系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矿井提升控制系统。
建成中国第一座大型铀矿。711矿开拓了3个井田、6个竖井、一个斜井,是国家批准最早、面积最大、人数最多、储量最大、品位最高的大型铀矿山。1959年完成采准天井709米,水平巷道1355米,为采矿试验创造了必要条件。1960年4月1日,试验采出第一批铀矿石。1960年9月1日,711矿第一期工程正式投产,到年底,采出矿石4256吨。1958年到1993年,共生产铀矿石446.4万吨,111铀金属产品230吨。实现了开采铀矿总量高于探明储量47%的目标,为国防建设提供了大量优质的核原料。哪里有铀矿山,哪里就有711人。711矿先后派出3000余人到国家新建铀矿、地方煤矿、国家重点建设工程进行技术支援。20世纪80年代中期,国家提出“保军转民”战略方针,711矿开启二次创业,创建了郴州电化厂等6家企业,顺利完成了企业的转型。
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向世人展示的新中国建设的伟大成就,标志着我国核工业达到了新高度、新水平,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全国上下、全矿上下汇聚社会主义大家庭的磅礴气势,形成强大合力,排除艰难险阻、克服重重困难,支援矿山建设,高度体现了新型举国体制的显著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711”人打造忠于国家、忠于人民的思想高地,凝聚甘于奉献、敢于牺牲、开拓进取、维护大局的精神富矿,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深刻内涵。
新时代新征程,第一功勋铀矿所蕴含的精神价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不竭的动力源泉。我们要大力传承弘扬爱国奉献精神,加快把711矿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思政课现场教学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大力传承弘扬淡泊名利、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把矿部打造成记录711人峥嵘岁月的时光小镇,铭记711人自强不息、艰苦创业、勤于学习、勇于创新的光辉历史,把强烈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强国之魂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崇高事业中;自觉把个人理想和国家的命运紧密结合起来,以身许国,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大力传承弘扬自强创业精神,擦亮“中国核工业第一功勋铀矿”名片,鼓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以奋进者的姿态自立自强、知难而进、主动担当、积极作为,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难,拥护、支持、参与到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大力传承弘扬协同创新精神,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发展新质生产力,须发挥体制优势,团结协作、联合攻关,敢为人先、瞄准目标,攻坚克难、持续发力,实现弯道超车、换道超车,努力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打破垄断和封锁。当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艰巨,须强化系统集成意识,对改革进行整体谋划、系统布局,使各方面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全面完成深化改革任务,加快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作者系中共郴州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