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导报讯 记者耿倩 12月4日,记者从中共山西省委宣传部、山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组织召开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全方位转型”系列主题第二十六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长治市作为全国首批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抢抓与北京对口合作机遇,突出新型工业化和制造业振兴升级主攻方向,着力向“新”、向“长”、向“绿”、向“智”转,助力示范区建设加快推进。
着力向“新”转,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围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在产业升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等方面下功夫、求突破。以产业升级为主攻方向,长治市设立产业转型发展基金,一体推进政、产、学、研、金、介、用提质增效、提档升级,加快构建一流产业生态。传统产业以提升先进产能为目标,瞄准高端前沿,加大科技投入,推动产品升级、成本下降、节能降耗。煤炭行业已经建成22座绿色开采煤矿、17座智能化矿井和215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实现了“一键启动、鼠标割煤”,煤炭、焦化行业先进产能分别达到93%、94%以上。新兴产业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标,出台了支持LED、医药、汽车等产业配套政策措施,大力培育半导体光电、光伏、现代医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布局信创、低空经济、氢能等未来产业。围绕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制定了支持科技重点项目的七条措施。与国内150多所高校达成1000多项合作成果,加快建设“晋创谷·长治”,努力成为创新企业和人才的聚集地。
着力向“长”转,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近年来,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重点打造10条产业链,确立23家“链主”企业和36家“链核”企业,不断补链、延链、建链、强链,推动“一企带一链,一链成一片”的链式集群发展。比如,长治的LED产业已经形成了从衬底、外延、芯片、封装到照明、显示、消杀等较为完整的全产业链。其中,链主企业高科华烨集团在LED封装和显示屏生产规模上位居全国前三,显示间距在国内率先突破至0.6毫米,可以把上万个芯片固定在0.05平方米的模块上,其性能较传统显示产品具有广色域、高动态亮度、超轻薄、大视角、超高清、低衰减等优势,是目前LED显示行业公认的最有前景的新型显示技术之一。
着力向“绿”转,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在打造绿色产业方面,长治市制定了高于欧盟标准的大气和水污染物排放管控要求,对焦化、钢铁、建材等八大重点行业企业开展深度治理,切实减少污染排放。发展绿色能源,从潞城仁和独立储能项目投运,到屯留建成国内首座电网级飞轮储能调频电站,再到襄垣“源网荷储”一体化、长子风光水火储多能互补项目的加快实施,正在建设现代化能源供应体系。建设绿色交通,推进清洁运输,市区范围内公交、出租、环卫、渣土运输等车辆已全部更换为新能源汽车,全市新能源重卡已达到3000多辆。开展低碳试点,扎实推进全国气候投融资试点,绿色贷款余额达到200多亿元,成功入选全国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全国首批碳达峰园区试点和近零碳排放试点。
着力向“智”转,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围绕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治理数字化、数据价值化,聚焦数字经济发展,成立了数字经济协会,加快建设算力智算中心、智能产业园,还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不断拓展和开放数字应用场景。聚焦信创产业发展,抢抓计算机、软件、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发展机遇,以龙芯中科为龙头引进培育10多家信创企业,初步形成了从国产化芯片、硬盘、主板生产到系统集成、软件适配、整机制造的产业集群。前三季度全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产值达到102亿元。
此外,长治市坚持民生优先,每年财政支出的八成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办成一批群众可感可及的民生实事。坚持统筹推进,就业、教育、医疗、托育等民生事业都取得明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