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仁心秉岐黄 杏林春暖医术高

2024-12-23 00:00:00田勇
科学导报 2024年85期

11月25日,步入山西省中医院煎药房,记者看到自动化的煎药机器有序地运行着。100多台自动煎药机运用计算机控制及互联网技术,运行过程中完全模拟古法,中药浸泡、煎煮、药液倾倒、过滤、分袋包装以及对药渣进行后处理等全程都由设备自动完成,这让煎药房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煎药房每天能够煎制约8500袋药饮,可以做到上午的处方下午取药,切实满足更多患者的用药需求。

让传统中医搭上科技的翅膀,发挥出更大更新的生命力。时任山西省中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的刘光珍努力推动这一项目就是为了让更多的患者省时、省力、省钱。刘光珍,全国名中医,山西名医,三晋中医肾病流派负责人。现任山西中医药学会会长,荣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第四届“白求恩式好医生”奖章、山西省“三晋英才”高端领军人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山西省先进个人(劳动模范)、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等荣誉称号。

“不论我有多少荣誉光环,本质上仍是一个医生,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仍然是我的职责和使命。我愿用自己的一生来发扬光大祖国的中医药事业,造福桑梓、报答人民。”刘光珍说。

师承名医 汲取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

刘光珍坦言,自己在上大学之前并没有想到会走上中医医学这条道路。“我家中并无一人行医,考大学填报志愿时也都与医学无关,或许是机缘巧合让我从此投身杏林。”刘光珍说,1980年,他怀揣着山西省医学院中医班的录取通知书来到了太原。

当时的山西医学院汇集了乔健天、赵荣瑞、韩德伍、何大卫等一大批优秀的教师,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大学期间,刘光珍从中医经典开始读起,慢慢认识到中医学海的浩瀚,并逐渐对自己的专业产生了浓烈兴趣,暗暗立志将其作为一生的事业和追求。他心无旁骛,除了课程外,一遍遍精读《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本草纲目》等中医经典。1985年毕业后,刘光珍被分配到山西省中医学校,从事中医教学工作。

1987年,刘光珍考入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研究生班,师从第三届国医大师王世民。他说,“老师当时跟我讲,你如果要当好大夫,一定要对各科知识都有所掌握,对基础研究、临床研究、最前沿的东西都要了解。”听从导师的教导,刘光珍在读研期间博览群书、潜心钻研。同时,伴王世民出诊、抄方。他细心地跟从王世民,一点一滴学起,特别是仔细地揣摩老师辨病遣方思路,学习老师严谨细致的工作精神和方法,收获很大。

从当医生的第一天起,刘光珍就下定决心,要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他不辞辛苦,每到出诊之日,必要早早到岗,风雨无阻,寒暑不辍。他遵从师嘱,无论贫富贵贱、长幼妍媸,一视同仁,待患如亲,认真细致辨病用药。很多患者称赞他医德好、医术精湛。他说,“医生给患者看病,一半是医,一半是心,特别是医生的人文关怀多一点,笑脸多一点,热情多一点,问候多一点,患者就会感到很舒心,加上药疗,病就会好得快。”

2003年10月,刘光珍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项目的考试,有幸成为该项目全国200名学员之一。3年中,他有幸聆听国医大师任继学、王绵之、邓铁涛、焦树德、陈可冀、张伯礼、李今庸、朱良春、刘景源、郝万山和王永炎院士等大家的教诲,并拜他们为师,更从他们身上深深体悟到了“读经典,做临床,拜名师,善感悟”的名医成才之路。他深刻认识到,大量的临证工作经验是提高中医疗效的根本,只有通过日积月累的临床实践,才能熟练掌握中医辨证论治的思想内涵,才能积累大量的实证经验,才能治病用药得心应手、运用自如、药到病除。

大医精诚 灵活辨证更显仁心仁术

随着慕名前来找刘光珍就诊的患者日渐增多,刘光珍在山西中医界的名气也越来越大。2004年,刘光珍出任山西省中医院肾病科主任,肾病科是全院最大的科室,这更激发了他的上进心和责任心。

在担任肾病科主任期间,刘光珍使科室专科、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床位数由 40张扩增至170张,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集国家级重点学科与重点专科同建的科室。在担任分管临床的副院长和院长期间,打造了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5个、国家重点学科6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3个、国家诊疗中心2个,推动了国家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临床重点研究室、国家传承创新工程项目的建设,引领了全省中医临床重点专科、学科的发展,形成了山西省中医院大专科、大综合的发展模式,使全院床位数由500余张扩增至1300余张,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经过多年临床试验,刘光珍提出的从“浊毒”论治慢性肾脏病、“凉血散血法”治疗紫癜性肾炎、“除蛋白六法”治疗水肿病、保护肾功能,“降肌酐五法”治疗慢性肾衰竭等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临床疗效确切。曾有姐妹俩双双患过敏性紫癜肾炎,走遍了北上广等大医院,后慕名来找刘光珍,他采用辨证施治和个体化诊疗方案,时刻关注病情变化,调整处方用药,密切随诊,小姐妹俩最终得以治愈。

30余年来,刘光珍坚持读经典、多临床、善感悟,用中医思维辨治各种疑难肾病,每周出诊5个半天,日均门诊患者 120人次以上,近30年来诊治患者25万人次以上,诊治患者遍及30个省市(区域外患者占70%以上),80%以上为慢性疑难肾脏病患者,治疗慢性肾脏病总有效率在 90%以上,对微小病变性等部分肾病纯中医治疗总有效率在95%以上。

在刘光珍的带领下,如今山西省中医院肾病科已发展为由6个专业方向组成的全省规模最大、全国领先的肾脏病诊疗中心,临床、教学、科研及管理都取得了不俗的成绩。科室专科、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并获硕、博士及博士后研究生培养权,2012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2013年成为国家中医肾病临床重点专科,是全国为数不多的集国家级重点学科与重点专科同建的科室,并组建了山西省中西医结合一站式服务的肾病诊疗中心。

守正创新以现代医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医药

如今,山西省中医院煎药房的“智能煎药”为煎药困难的患者提出了解决方案。患者只需将处方单递交给窗口,其他所有的流程都交给药房处理。同时,科室还试点“免煎免邮”服务,患者只需要将填写了收货地址的单子提交到窗口,便可以回家等候送药上门。医院按照处方煎好药,由快递员完成取送流程。代煎中药、免费送药上门,这一服务真切考虑到了广大患者的需求,免除来回奔波之苦,取药窗口也不再“大排长龙”。

院内中药饮片价格平均水平比周边药店低20%~30%,中药饮片免费煎煮并免费配送到家,“无假日、全天候”门诊推行……在山西省中医院,一系列便民举措的推出,让百姓在有温度的服务中收获有质感的幸福。“在我们医院里有15种预约诊疗模式,通过预约诊疗可以让患者大大降低在看病过程当中的成本,还可以更好地享受优质医疗资源。”刘光珍说。

以“无假日、全天候”门诊医疗服务体系为例,该院全天候门诊覆盖早门诊、午门诊、晚门诊,每日专家7时出诊,中午不休息,下午接着出诊,晚上还有夜间门诊,解决了上班族、上学族没时间看病的难题,满足了更多老百姓就医需求。为提供更加便利的看病就医体验,缩短患者在院等候时间,医院还针对就医环节多、排队长的问题,在全院各诊区放置自助服务机46台,患者可自助完成预约、挂号、缴费、取报告单等流程,大幅缩短了在窗口等候的时间。医院还推出了“门诊报到”就诊模式。患者到达诊区后,只需在自助报到机上确认,医师结合预约和到达的顺序统筹安排叫号,提高了医师工作效率,减少了患者候诊时间,极大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刘光珍介绍,山西省中医院建立中药生产及管理的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生态全流程追溯系统以来,患者和医师都可直接通过微信扫描处方上的二维码查看药品溯源信息,随时随地查看中药材的“前世今生”。目前,平台已接入主要中药饮片生产企业15家,饮片品种合计超过880种,支持溯源的中药饮片50余种,已完成溯源的处方已超过20万张。

创新发展是对中医药的传承方式之一,目前,医院可配制生产胶囊、颗粒、合剂、丸、散、片、茶、膏、贴等9个剂型,自主创新中药制剂162个品种,涵盖了全院所有重点专科和常见的优势病种;同时,制剂品种均列入省、市医保范畴,其价格为同类中成药价格的35%左右,大大节省了医保资金支出。

刘光珍注重科学研究,在临床中发现问题,通过科学研究探寻中医药的科学内涵,经过反复临证实践—实验研究—临床验证—形成创新的诊疗方案,为临床提供现代实验依据。此外,他提出勤求古训、博采众长,深刻理解和体会中医思想,学会使用中医思维,遵循中医传承规律,但也不能墨守成规,更需要学习现代医学科学新成果、新技术,与时俱进,守正创新,才会使中医药的明天更美好。

“强国复兴有我,在新征程的洪流当中,我们要有更多的创新思维,只有创新才能够引领新时代的发展。从我们中医领域来说,应该在中医药的创新发展、研发新的中药制剂、推广新的诊疗方案上做文章,为建设健康中国、健康山西奉献科技工作者的力量。”刘光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