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呷哺呷哺、楠火锅、怂火锅等一众火锅品牌纷纷调价——5月,呷哺呷哺套餐单价普遍下调10%以上,平均客单价不超60元;同样在5月,楠火锅宣布开启门店3.0时代,并推出1.9元的素菜、9.9元的鲜牛肉、39.9元的锅底;6月,怂火锅喊出“锅底8元起,荤菜9.9元起”口号……
在各大团购平台上,还有大批火锅店推出了“9.9代100元”的现金券,或者是9.9元吃腰片、毛肚、肥牛等涮菜的活动。此外,为了吸引客流,“价格战”还逐渐“卷”至小料台。不少商家主打小料“免费吃”,在小料台上,除了常规的调料,还提供了水果、冰粉、甜品等选择。
今年7月,海底捞旗下的平价副牌“嗨捞火锅”宣布品牌升级,改名“小嗨火锅”并将人均消费由80元降至60元左右;八合里牛肉火锅发布降价通知,称“价格回到10年前”。
而此前几年,火锅行业曾迎来一波消费升级潮,火锅店的客单价一路飙升,一顿火锅动辄几百上千元。去年,巴奴5片土豆卖18元引发热议;今年火锅动辄68元、78元的锅底,也上了不止一次热搜——人们渐渐发现,出去吃饭,火锅未必是高性价比的选择。社交媒体上不乏消费者抱怨,“两个人随便吃吃就三五百元,菜品分量越来越少”“火锅越来越贵,吃不起了”。
“高价赶客”的影响目前还不好说,但连锁火锅们已经有了充足的危机感,并实实在在加快了下沉的步伐——与其被平替,倒不如自己平替自己。
火锅赛道为何集体降价?
“90后”王先生曾在2022年尝试加盟某火锅品牌,但盈利情况并不理想。最终他决定及时止损,重新开一家自己的火锅店。王先生告诉媒体:“其实火锅赛道两年前就已经很卷了,很多店早就被‘卷死’了。”他观察到,以前北京的火锅店人均花费大约在150至200元,近两年以来,客单价整体降了20%至30%。无论品牌大小,火锅店似乎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倒闭,要么跟风卷价格。王先生感慨:“不卷没人吃啊,但即使用低价吸引了顾客,利润也几乎没有了。”
“去年开始,餐饮行业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竞争是主导原因。”专家认为,现在火锅行业的发展步入了市场成熟期,市场总体规模大但增速相对较缓。记者注意到,近一年,国内火锅行业大增新店。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7月6日,过去一年国内火锅新开门店数为20.67万家。但净增长门店数为6.84万家,可见竞争之激烈。
上市公司财报里也能看出火锅行业整体降价的趋势,海底捞(06862.HK)、呷哺呷哺(00520.HK)、九毛九(09922.HK)等公司及旗下火锅品牌客单价在2023年均出现下滑。
8月2日,呷哺呷哺集团发布半年报预告,显示其预期收入约为24亿元,同比减少约15.9%;将录得净亏损约2.6亿元至2.8亿元之间,而上年同期录得净利润2.12亿元。呷哺呷哺扭盈转亏,主要受累于整体市场大环境消费呈疲软态势且消费降级,导致餐饮客流到店意愿低迷。
价格压力之下,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二季度,九毛九集团旗下怂火锅的顾客人均消费金额为104元,比去年上半年少了17元,是该集团所有品牌中降幅最大的。
据九毛九集团公布的盈利预警,预计上半年收入30.64亿元,同比增长约6.4%;预计净利润不少于0.67亿元,同比下降不超过69.8%。其中,旗下的怂火锅业绩受损最严重。
此外,海底捞顾客人均消费从2022年的104.9元减少至2023年的99.1元,对于客单价下降,海底捞方面表示,原因在于“优惠增加”。
专家表示,行业竞争白热化情况下,线上经营扩大了竞争范围,加剧了线下门店竞争,也使得价格成为线上引流重要手段。
降价意味着压缩利润空间,商家不得不想办法另辟蹊径。老店们焦头烂额,新店们奇招尽出,让吃货们直呼“还有多少惊喜是朕不知道的”。
比如,今年风很大的菜市场火锅,把市井气的氛围感作为卖点,现场选菜称重、底料现炒现卖,顾客在门店里逛一圈,忍不住多拿不少菜品回到自己桌,加上人均70元左右的价位,一度在社交媒体上霸屏。不少年轻人总怕逛菜市场被宰,而在店里沉浸式体验现场选菜称重倒是津津有味。
今年,重庆还开了家仪表厂火锅,由原来的重庆仪表厂厂房改建,有大片室外坝子可以坐,厂里厂气的天然带一种摇滚气质,还有乐队驻唱,也就是将火锅与音乐会巧妙结合,很受当地人和游客欢迎。
除了卷价格、卷场景,火锅口味也不断创新。辰智大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全国店名包含“酸汤”的餐饮门店,在过去近一年同比增长超过40%,“酸汤”菜品同比增长超过60%。不管是海底捞还是毛肚火锅、川渝火锅,都推出了类似酸汤口味的锅底。
除消费者爱吃以外,成本也许是另一个原因,据悉,牛油锅底的成本能达到40元以上,而酸汤锅底则便宜得多。酸汤火锅店的锅底售价可以低至二三十元,甚至有些自助小火锅能把价格打到15元。
不过,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有些套餐虽然低价,但消费体验并不好,消费者会碰到难预约、菜品量少、品质难以保证等糟心事。
“这家火锅店一盘鲜切牛肉卖9.9元,看似便宜但是量少,很小一个盘子里铺着薄薄一层肉。平常两个人在其他店正价点两三盘肉就够了,在这里需要点五六盘。”有消费者告诉记者,因为在网络平台上发现一家新开业的火锅店菜价优惠,于是和朋友去店里体验,却发现并没有想象中实惠。
除了9.9元的鲜切牛肉,一些餐饮商家推出9.9元的实惠大餐,吸引不少顾客抱着“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的心态团购体验。9.9元一只烤鸭、一顿火锅,9.9元抵100元的代金券……远低于预期的价格,着实令消费者心动。
谈及“赔本赚吆喝”的原因,多数商家的回答是为了“吸引客流”。一餐馆老板表示,自己的餐馆最近推出了“相间一号”雪花牛肉的优惠套餐,原价38元100克的雪花牛肉只卖1元,受到许多消费者欢迎。“推出这个优惠主要是想让顾客低价品尝,吸引客流。”餐馆老板说。
专家表示,低价团购之所以受欢迎,从消费背景来看,点外卖或外出就餐成为一些人的主要用餐方式,消费者越来越追求高性价比;另一方面,餐饮行业竞争日益激烈,同等品质下,低价是吸引消费的“制胜法宝”。
“我团购过29.8元的椰子鸡双人餐和40多元的双人泰餐,菜量和味道都很不错,性价比很高。”有消费者谈到,外出吃饭的时候,已经习惯了先在网上搜索优惠信息。
另有消费者用9.9元团购了一份下午茶套餐,但是体验远低于预期。“套餐中的甜品类都是基础款,面包也只剩一两片,甚至连个质量好点的餐具都没有。”消费者说,“本来就预约了很久才约到,结果很失望,下次不会再来了。”
业内人士表示,价格低但体验差的团购其实违背了商家用低价优惠吸引客源、树立口碑的初衷,并不是明智之举。商家在开展低价优惠的同时,也要注重消费的便捷性和商品品质。
各行各业的价格战究竟还能卷多久?
专家认为,低价模式对商家的优势在于能够迅速吸引消费者,提升客户流量,并在一定程度上抢占市场份额。
但其劣势则在于利润空间被挤压,长期低价可能导致产品质量下降,通过原材料减少来节约成本,也可能导致质量下滑,影响品牌的长远发展。
那么,企业究竟该怎么应对?近年来,餐饮业竞争愈演愈烈。以前很多餐饮企业通过提高环境、氛围等方面的品质就可以脱颖而出,并且获得很好的业绩增长。在竞争非常激烈的情况下,价格战也是必然出现的情况。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供应链等方面能力的提升,企业在努力降低成本以及在适应价格下降的同时尽可能保持收益。当然,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在这样的竞争中选择退出。未来,餐饮的价格竞争会进一步激烈,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值得注意的是,在降价的同时,企业仍要保持盈利是有挑战的。
对此,专家认为,在经营压力上,餐饮业此前是面临“三座大山”,即房租、人工、原材料,而现在的情况是除了以上三项,还有来自各种电商平台的抽成,比如外卖、团购上平台的抽成都非常厉害。从盈利模型可以看出,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支出,在降价的情况下,就要思考如何让客人的数量变多。
另有专家指出,餐饮企业当前应对市场变化最好的策略就是要随机应变、与时俱进、不断洞察消费者的消费趋势和动机。无论是火锅业态、西北菜还是普通的快餐连锁,都需要看自身当下的定位以及其他竞争对手的动态,并不是打价格战就有前途。
目前在整个行业竞争非常激烈的状态下,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品牌需要自身有比较硬核、明显、有个性的品牌特点和菜品,以及能够在消费者心中占据行业前三的位置,比如在面这个细分领域里,用户会想到和府捞面;在比萨行业,用户会想到必胜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