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迎来“上岗”潮

2024-12-22 00:00:00田丹丹
中国品牌 2024年11期

随着智能驾驶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汽车产业正迎来巨大变革。

自动驾驶,作为汽车智能化的核心部分,不仅影响着未来出行的方式,更推动着整个汽车行业的升级和转型。北京时间10月11日上午,特斯拉“We,Robot”发布会引发全球关注,“无人驾驶”的概念被再次刷新。

在这场汽车产业的全球变革中,中国的新势力造车企业及自动驾驶企业凭借其创新的技术路线和市场策略,逐渐成为行业内的重要力量。与传统车企不同,这些新兴企业通过对智能驾驶技术的探索与应用,试图在全球市场上占据主动权,进而引领自动驾驶的未来发展方向。

没有方向盘的车

北京时间10月11日上午,特斯拉“We,Robot”发布会在洛杉矶举办,该发布会通过多个社交媒体平台直播,吸引了众多科技迷观看。本次发布会的重头戏是特斯拉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产品,该公司将其命名为Cybercab。??

这辆赛博风、具有未来感的车辆没有方向盘和踏板,预计2026年生产,2027年大规模量产。有业内人士预估,这或将为特斯拉撬动电动汽车之外的又一个万亿级市场。

发布会原定北京时间上午10点开始,但由于突发原因,推迟了约一小时。但这个小插曲并未影响其关注度,记者注意到,上午11点左右,几大社交媒体平台已吸引几百万粉丝蹲守。

发布会开场,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搭乘当天的主角——Cybercab登场。记者看到,这辆Cybercab外形有点类似该品牌赛博越野车的轿跑版,车身通体为机械感的银色,设计流线但又兼具一定的硬朗金属风。该车型配有两个鸥翼车门,车内没有方向盘和踏板,将实现完全无人驾驶。除了Cybercab,马斯克还宣布推出无人驾驶大车Robovan,其一次能装载最多20人。

马斯克在发布会上铺展了其在自动驾驶出租车领域的发展蓝图:计划运营一支名为Cybercabs的自动驾驶出租车队,乘客可以通过一个应用程序叫车。值得一提的是,该品牌个人车主也可以通过将自己的车辆列为机器人出租车,在应用程序上赚钱。马斯克表示,自动驾驶意味着可以以更高密度实现更高效的出行,并且能够大幅降低出行成本,每英里达5美分至10美分。

除了自动驾驶出租车,本次发布会还亮出了特斯拉人形机器人的最新进展。在发布会现场,多个人形机器人跳起热舞,并与嘉宾们完成互动。马斯克表示,如果人形机器人大规模部署,成本也会大幅降低,未来2万美元至3万美元就可以获得一个人形机器人,机器人也可以实现更多可能性,包括修剪草坪、遛狗等等。今年6月,二代人形机器人已经在特斯拉工厂尝试“打工”,可以进行电池分拣等操作。

“Robotaxi将为公司市值带来5万亿美元到10万亿美元的增长,加之人形机器人的贡献,最终公司总市值将超过30万亿美元。”此前,马斯克在2024年股东大会上表示。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在看完此次发布会后认为,目前该公司所展示的创新尚未达到惊艳,其提出的以自动驾驶代替人力出租车,甚至车主可自由加入车队的畅想,似乎并不容易在短期内实现。

萝卜快跑“跑”出海

无人驾驶是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的重要方向,也是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目前已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轮的角力。

此前,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发布消息称,对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应用前景非常乐观。不仅特斯拉,目前我国也有大量公司奔袭在自动驾驶这一未来产业赛道上。有业内人士称,目前,我国L2级、L3级辅助驾驶基本成熟,并已步向L4级别(完全自动驾驶)。以文远知行、萝卜快跑等为代表的自动驾驶企业在广州、北京、无锡、南京、珠海等城市开展路测和运营。同时,高价智能驾驶渗透率不断提升,“端到端”新技术正在探索,小鹏、华为、理想等企业纷纷布局。

同时,中国自动驾驶行业也开始将目光瞄向海外市场。据媒体综合报道,“萝卜快跑”近期正在积极进行全球布局,力争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中国自动驾驶的标杆。

与此同时,百度即将发布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平台10.0,搭载百度最新自动驾驶大模型ADFM(Autonomous?Driving? Foundation?Model),这一升级将大幅提升自动驾驶开放平台的安全性、智能化和易用性。此外中国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小马智行、文远知行也相继布局海外市场,推出自动驾驶出租车服务,希望在全球市场分得一杯羹。

全球无人驾驶竞争白热化,发展窗口期稍纵即逝。

实际上,我国在无人驾驶领域有巨大发展优势:汽车市场足够庞大、基础设施配套齐全、政策标准渐趋完善、技术基础相对较高。据前瞻产业研究院预测,到2030年,中国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有望突破5万亿元,“车路云一体化”相关市场规模超14万亿元。

滴滴无人车将迎量产

10月22日,滴滴自动驾驶宣布完成C轮2.98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1.3亿元)融资,由广汽集团领投,滴滴参与。本轮融资资金将用于加大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投入,加速推动首款Robotaxi(无人驾驶出租车)量产车落地。

滴滴CTO兼滴滴自动驾驶CEO张博表示,自动驾驶的安全稳健发展,需要在AI、量产制造和运营网络三个层面实现关键突破和深度融合。“广汽集团和滴滴的战略加持,进一步夯实了滴滴自动驾驶在这三大核心能力上的战略布局。”

近期自动驾驶企业在资本市场颇为活跃。除了滴滴自动驾驶,仅在10月,就有自动驾驶芯片公司地平线、自动驾驶方案提供商小马智行、自动驾驶公司毫末智行等先后传出上市相关消息,前两者已递交招股书,毫末智行则称在推进IPO进程。

滴滴自动驾驶最早可追溯到2016年,彼时滴滴开始组建自动驾驶技术研发部门。2019年8月,滴滴宣布将自动驾驶部门升级为独立公司,滴滴自动驾驶成了滴滴发展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主要载体。

当下,滴滴自动驾驶业务已覆盖Robotaxi、无人驾驶卡车等领域。此次C轮融资所得金额将主要用于Robotaxi业务的研发和商业化工作,这是百度萝卜快跑、文远知行、小马智行以及特斯拉等头部自动驾驶公司的核心业务。

对于此次领投方广汽集团而言,这是其第3次投资滴滴自动驾驶。此前广汽方面曾分别于2021年、2023年参与滴滴自动驾驶的战略融资。广汽集团与滴滴自动驾驶的合作并不局限于资本层面,前者当下已深入后者Robotaxi的业务层面。

今年4月7日,滴滴自动驾驶与广汽埃安(广汽集团子公司)宣布合资公司——广州安滴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安滴科技”)获批工商执照。安滴科技是自动驾驶公司和车企为了打造Robotaxi量产车,在国内成立的首家合资公司。

天眼查信息显示,安滴科技总部位于广州黄埔,注册资本为4.2亿元,广汽埃安与滴滴自动驾驶双方各持股50%。合资公司董事长由广汽埃安副总经理张雄担任,总经理由滴滴自动驾驶COO孟醒担任。

具体来看,双方合作的首款无人车定位为跨界SUV,基于广汽埃安AEP3.0纯电平台、星灵电子电气架构打造,同时搭载滴滴自动驾驶全套全无人驾驶软硬件技术方案、安全冗余系统和最新一代面向无人化出行服务的座舱娱乐系统。

滴滴自动驾驶方面表示,首批车型计划于2025年量产,未来将分批有序投放万辆级,并以混合派单形式接入滴滴出行网络。同时结合广汽埃安的大规模制造能力,此次双方合作打造无人驾驶量产车,拥有较强的成本把控、可靠性及批量化生产等能力。

“智车”驶向未来

种种迹象表明,自动驾驶和Robotaxi业务或已度过行业寒冬。

2023年6月,国家工信部表态支持L3级及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功能商业化应用。随着我国各级主管部门相继出台一系列利好政策,自动驾驶行业商业化开始加速。

具体来看,在商业化层面,年后百度宣布旗下萝卜快跑Robotaxi驶过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和武汉白沙洲大桥,完成了自动驾驶的“万里长江第一跨”。同时,武汉也成为国内首个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横跨长江贯通示范运营的城市。

滴滴自动驾驶则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拥有超200辆无人驾驶出租车。自2020年6月率先在上海面向公众推出载人测试服务以来,已连续运营超1500天,并在上海和广州的运营区域内实现混合派单。

整体而言,北京、武汉、上海、广州、深圳等超20座城市均已发布自动驾驶测试地方政策,60余家企业获得自动驾驶测试牌照。配合政策落地,各城市、企业正积极开展自动驾驶车辆测试基地建设,加速无人驾驶出租车的商业化进程。

按照汽车咨询机构IHS?Markit的预测,到2030年中国共享出行的总市场规模将达到2.25万亿元,其中Robotaxi业务的贡献将达到60%,即1.3万亿元。业内人士认为,未来共享出行市场会逐步转向无人车出行市场,Robotaxi市场将迎来广阔商机。

在如此规模化、全球竞速的无人驾驶市场面前,中国企业应该如何发力,才能避免错过窗口期?

专家认为,自动驾驶是国际科技竞争的前沿阵地,对打造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并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取得领跑优势,意义重大。

当前正值全球自动驾驶发展窗口期,机会稍纵即逝。我国自动驾驶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应该积极支持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强技术优势,在技术应用、政策法规、产业发展上实现全面领先。应该鼓励更多科技企业加大对自动驾驶技术的投入,这不仅涉及技术层面的研发测试,也要扩大运营范围、增加测试环境的丰富性。自动驾驶涉及大量跨区运营场景,需要不断增加城市复杂道路、高速、机场等真实场景,提升自动驾驶车辆对各种复杂场景的适应性。

另有专家表示,我国无人驾驶企业只有毫不迟疑地积极拥抱智能网联汽车,才不至于在未来最核心的前沿技术领域落后。拥抱智能网联汽车,就是拥抱新质生产力。汽车在未来的名字就是“智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