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光满目,锦绣的华夏大地上,每一处都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截至10月24日,全国秋粮收获超过八成,加上夏粮和早稻,今年全国粮食产量预计有望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
作物盈满为丰,稻谷归仓为收。
丰收,对于中国人而言,不仅是一曲物产丰富的大地赞歌,更是岁月轮转中在兹念兹的牵挂。
今年的9月22日,我国迎来了第七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的丰收节以“学用‘千万工程’礼赞丰收中国”为主题。作为第一个在国家层面专门为农民设立的节日,今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让农民群众可感可及、得到实惠。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亦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三个转变”重要论述十周年。站在这一历史节点回望,我国农业已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2023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908.2亿斤,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科技兴农成为现代农业的主旋律,2023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63.2%,我国农业科技整体水平跨入世界第一方阵。更有一大批农产品触网销售,从鲜为人知到走出山门、扬帆出海。
“三农”答卷成绩亮眼,乡村振兴热潮涌动。
2003年,习近平同志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千万工程”这一重大决策。21年过去,发轫于浙江大地的“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改变了亿万农民面貌。?
现如今,我国累计建设180个休闲农业重点县,推介1953个美丽休闲乡村和1000多条精品景点线路。一条重塑山河的乡村振兴之路被谱写在乡村大地。
此外,令人可喜的是,近十年来,我国农业领域孕育出了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市场信誉好的区域农业品牌,无论是建立完善从田间到餐桌全过程标准体系的五常大米,还是串联起一二三产、打造“中国泡菜城”的眉山泡菜,都是新时代下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强国建设的创新者、先行者与推动者。
蓬勃大地,生生不息。
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田畴沃野间,继续谱写着农业现代化的壮美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