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营企业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建设研究

2024-12-21 00:00:00朱丽娜
中国市场 2024年34期

摘要:民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多种风险,为有效应对这些风险,保护企业财产的安全,民营企业应基于风险导向,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管控内部的各项经济活动。然而,一部分民营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中风险意识淡薄,忽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关系,风险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风险识别和评估机制不健全,风险内部控制的现状并不乐观。因此,文章针对民营企业风险导向下的内部控制建设展开探讨,并提出具体的建议。

关键词:风险管控;民营企业;内部控制;风险导向

中图分类号:F275;F2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34-0077-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34.019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和市场机制的逐渐成熟,国内市场经济已经进入了所谓的“新常态”时期。在这个全新的经济发展阶段,民营企业生存与发展环境变得愈发复杂,需要面对的风险因素随之增多。因此,民营企业应综合风险成因,将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有机结合,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制定配套的风险应对策略,以便在风险出现时能够迅速采取应措施,从而帮助企业规避不必要的风险损失,确保企业的稳健运营。

2民营企业面临的主要风险

2.1财务风险

民营企业在其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可能会遭遇财务风险,常见的类型包括融资风险、投资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税务风险等。例如,许多民营企业自身资金实力较弱,在运营过程中需要解决资金问题时,往往只能借助外部资金,但其融资渠道有限,不得不依赖于银行贷款或者民间借贷,如此便需要面对较高的融资风险。又如,一部分民营企业会采用赊销策略来提高产品的销量,如果应收账款管理不足,客户拖欠账款或者坏账率较高,就会面临现金流短缺、资产变现困难等一系列问题,进而产生流动性风险,对企业资金链的安全性、稳定性造成威胁。

2.2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企业日常经营中不可回避的风险,是企业内部管理和市场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也是企业战略决策和执行力等因素的综合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多种不确定因素,如市场需求的变化、竞争对手的策略、政策法规的调整等,这些因素都可能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从而形成经营风险。假设国内某企业主要服务于海外市场客户,国际市场需求量发生变化,其产品销售也会相应地受到影响。一旦国际市场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该企业就会因产品滞销而面临存货积压的风险,并承担高额的仓储费用。

2.3法律风险

法律风险是指由于违反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导致企业面临法律纠纷和处罚等风险。民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面对许多法律风险,如合同违约、知识产权侵权、劳动争议等。例如,企业未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被投诉侵权或者被起诉侵犯他人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面临赔偿和声誉损失;另如企业在签订合同时,没有认真审查合同条款或者履行合同不符合约定,被对方追究违约责任。

2.4技术风险

在如今高度技术化的商业生态环境中,技术已经深深融入了企业的“血液”,成为其生存和发展的关键要素。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就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然而,技术的创新与运用往往并非坦途,技术落后、技术选择错误、技术升级失败、技术安全等问题的发生都可能会引发风险。且此类风险多具有隐蔽性、复杂性、突发性、连锁性,一旦爆发就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巨大冲击。例如,某科技公司开发的App应用技术架构存在缺陷,而上线前却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测试,因此发生了数据加密不完善、用户信息泄露等一系列问题,引发了用户信任危机。

3风险导向内部控制的优势

3.1帮助民营企业适应当前形势

现代经济发展对全球产业链有依赖性,国内很多企业都参与了国际贸易。然而,最近几年地缘政治和贸易保护主义盛行,严重干扰了全球贸易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导致全球供应链格局发生了变化,给企业带来了严峻挑战和风险[1]。例如,因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导致贸易往来中断,影响企业从全球供应链中获得生产要素、销售产品。民营企业要想适应当前经济形势,应树立风险防控意识,以风险为导向革新内部控制体制,采取合理内部控制策略和方法,努力提高自身风险防控能力。

3.2促进民营企业的稳定运营

根据清华大学郑毓煌教授的研究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整个中国有46万家公司,其中不乏融资过亿的知名公司,如十荟团、易趣、辣妈帮等。究其原因,多在于对风险的忽视和处理不当。实际上,风险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它可能以各种形式出现,对企业运营造成威胁。把风险导向理念融入内部控制,对企业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识别与评估,并根据风险成因采取应对措施进行预防,便可避免风险的升级、扩散,促进民营企业的稳定运营。

4民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风险识别不全面

在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建设中,风险识别无疑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只有精确识别企业所面临的各类风险,才能有效地防范和控制这些风险,将其对企业运营的负面影响限制在企业可承受的范围内[2]。然而,许多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短板,风险识别中的关注点过于片面、单一,无法全面覆盖内外部各种风险因素,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风险管理的盲区,从而造成一些潜在的风险隐患得不到及时处理。例如,国内某企业计划进军电商领域,在投资建设电商平台初期,项目投资风险识别阶段,该企业只关注了技术研发、投资规模、融资难度、运营管理等内部风险,严重忽视了政策变动、行业竞争、供应链等外部风险。虽然该企业投资建设的电商平台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崛起,但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因缺乏稳定的供应商关系,频繁出现断货现象,逐渐丧失竞争优势,投资者纷纷撤资。

4.2风险评估不准确

第一,民营企业缺乏规范的风险评估流程和明确的评估标准,存在主观臆断和经验主义评估的情况。例如,一些民营制造企业在引进新的生产设备时,管理层会根据个人观感和直觉来判断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而不是进行详尽的技术评估和风险分析,这种做法不客观、不准确,无法为风险控制提供依据。

第二,民营企业各个部门相对孤立,只能获取到部门内的信息,无法了解其他部门的风险情况[3]。由于资源有限,缺乏全局风险认知,很难准确评估和判断风险的优先级。

第三,民营企业选择的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不科学,无法充分了解到风险的本质和根源,易造成决策失误[4]。例如,某大型制造企业在2020年投资了一项新的生产线建设项目。在项目启动初期,该企业采用传统的定性和经验主义方法评估风险,未进行足够数据评估分析,就抽调企业大量资源到新项目中。项目实施后,市场需求变化导致产品销售不佳,项目投资回报率远低于预期。同时,资源的大量调取,使企业现金流量受到了严重影响,造成了企业财务状况恶化。

4.3风险策略不合理

每种风险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潜在影响,要想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就需要制定针对性策略。然而,民营企业往往笼统地对待所有风险,既没有充分了解每个风险的本质和动因,也没有根据风险特性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即使一部分民营企业制定了配套应对策略,但由于很少根据风险变化,对已实施的风险应对措施进行评估和调整,实际风险管理效果也并不理想。实际上,市场环境和企业运营情况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风险应对措施需要不断地调整,以适应新的情况。若企业没有及时进行相应评估和调整,就难以发现现有应对措施的问题,也无法确定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这会使得企业在面对风险时难以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

4.4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

内部控制是管理和控制风险的重要工具,但要想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就需要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设置独立的内部控制机构,保障内部控制的独立性、权威性。然而,一些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没有设立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没有明确的风险内部控制责任,每个部门都从自身角度去管理和控制风险,自认为已经完成了风险内部控制工作要求,而实际上其工作中却可能存在诸多风险隐患,风险内部控制未真正作用于经营活动中。比如,某民营企业由财务部门兼管内部控制工作,由于财务部门的工作职责主要是处理日常财务事务,没有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内部控制工作中,对于企业整体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往往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同时,由于财务部门难以对其他部门的工作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也非常容易导致其他部门在风险管理和控制方面出现疏漏。

4.5缺少专业风险内部控制人才

风险评估与识别是一项复杂且专业的工作,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足够了解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发生与发展的规律,包括但不限于企业的生产、销售、采购、财务等各个领域的经济活动,而且需要掌握财务和统计知识、熟悉政策和法规、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只有具备这些素质和能力,才能够在复杂的情况中迅速找到风险成因[5]。但民营企业普遍缺乏专业风险内部控制人才,多是从财务或会计团队中抽调人员来参与内部控制工作。这些人员虽然具备财务、会计或审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却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内部控制培训,缺乏内部控制实践经验,不足以应对复杂多变的业务环境,无法准确把握潜在的风险因素,难以正确判断风险概率。

5对于民营企业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建设的建议

5.1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

第一,收集历史数据。历史数据可以提供有关过去事件和情况的详细信息,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能够使管理者了解到哪些风险事件曾经发生过以及发生的频率和分布情况。因此,这些信息可以为风险识别提供所需线索,给出风险假设证据,并借此判断哪些风险可能再次出现。例如,假设某一业务领域存在市场风险,分析该业务的销售数据、市场份额等历史数据,便可验证这个假设是否成立。

第二,明确识别目标。为了避免风险识别不够全面,民营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和所面临的经营管理问题,明确要识别哪些方面的风险、要达到什么目的等。具体评估时,对于现金流风险,可通过分析经营活动的现金流状况和资金周转情况来评估企业的现金流风险;对于税务风险,可通过分析税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来评估企业的税务风险。

第三,分析财务报表。财务报表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工具,记录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其中隐藏着各种风险的发展规律和趋势,运用专门方法便可识别出隐藏的风险问题,找出风险的根源[6]。比如,通过观察利润表中的净利润和收入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可以识别出盈利能力的风险;通过观察资产负债表中的负债和资产等指标的变化趋势,可以识别出偿债能力的风险。

5.2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正确评估不同风险的风险值,准确判断风险发生的概率及损失程度,才能采取正确应对策略。因此,民营企业要建立规范的风险评估流程,做好各部门风险信息的共享,并科学选择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客观性。

从风险评估流程建立方面来讲,民营企业应当制定统一且明确的风险评估标准,并规定具体的指标,这些指标应涵盖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影响程度和持续时间等各个方面。明确风险评估标准和指标,不仅能够提高民营企业风险评估的质量,还可以确保风险评估的一致性和客观性,有助于不同风险间的比较分析,有利于正确界定风险防范的优先级。

从风险信息共享方面来讲,各部门进行风险信息共享,能够减少决策中的信息不对称和盲点,同时能促进各部门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信任,从而更好地协调工作,合力应对风险。因此,一方面,民营企业要通过定期会议、在线协作工具、跨部门项目等方式,促进信息流通和沟通;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要建立集中的信息管理系统,确保各个部门的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录入和共享。

从风险评估方法和工具选择方面来讲,民营企业要根据制定的风险评估标准,建立相应的风险评估模型,选择适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如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风险矩阵等。定性分析适用于分析那些难以量化、定性的风险,如管理风险、信用风险等。定量分析可应用于涉及经济因素的风险评估,如金融风险、市场风险等。这类风险通常可以用数值表示出来,采用量化的方法较为准确。风险矩阵是结合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适合针对企业多元化的风险类型进行更全面的评估。

另外,风险是动态变化的,企业完成风险评估工作后,需要对风险事项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评估,当时刻关注风险的变化,并根据新的风险情况,不断改进风险评估的标准和模型,重新评估已有的风险,同时识别新的风险,从而使企业能够适应风险变化。

5.3制定合理的风险应对策略

完成风险识别与评估工作后,民营企业要根据风险的发生概率和影响程度,确定风险应对的优先级,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防控风险。根据风险应对方式的不同,企业可制定避免风险、减轻风险、转移风险或接受风险等不同策略。

5.3.1避免风险策略

在风险内部控制中,避免风险是一种重要的策略,指的是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完全消除或降低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例如,一家制造企业发现其供应链中存在一个潜在的风险,为避免风险事件的发生,该企业可以选择提前寻找备用供应商或者与现有供应商签订长期合同,以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

5.3.2减轻风险策略

减轻风险是一种积极的风险内部控制策略,指的是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风险的影响程度或损失。例如,企业在参与国际贸易活动时,为减轻汇率波动风险的影响,可以改变销售和采购的货币结算方式,使用较为稳定的货币进行结算。

5.3.3转移风险策略

转移风险是一种减轻自身风险负担、降低风险管理成本的策略,指的是将风险的责任和损失转嫁给其他方。例如,制造企业可以购买产品责任保险,将产品质量引起的潜在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转移潜在的损失。

5.3.4接受风险策略

接受风险是指企业认识到某种风险的存在,且无法完全避免或减轻的情况下,主动选择承担风险的策略。例如,制造企业在新产品研发市场调研中,可能存在数据不准确的风险,但这种风险的影响程度和概率都比较低,可以通过接受这种风险,并调整研发策略、产品试制的方式适应市场变化。

5.4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内部控制体系对于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些民营企业就是由于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影响了风险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因此,民营企业从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等方面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以满足风险内部控制的需要。

从组织结构优化方面来讲,民营企业需要设立独立的内部控制部门,并明确内部控制体系中每个岗位的责任和义务,确保每个业务领域和流程都有专门的内部控制人员负责监督和检查。这可以大大提升内部控制的独立性和专业性,确保风险内部控制的全面覆盖和有效运行,避免风险管理出现漏洞和盲区。

从管理制度优化方面来讲,民营企业需要根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原则,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制度规定具体的内部控制步骤、注意事项和风险提示,以确保员工正确理解和执行风险内部控制的要求。例如,为约束采购行为并防范采购风险,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采购管理制度,对采购申请、供应商选择与评估、采购合同签订、货物验收、付款申请与审批等环节作出详细规定,建立具体的采购规范。

5.5建立专业的风险内部控制团队

如果相关工作人员缺乏风险内部控制相关专业知识,对风险因素不够了解,就很难落实风险内部控制任务。因此,民营企业应建立一支具备足够风险管理经验和知识的专业风险内部控制团队,为风险内部控制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一方面,民营企业要深入分析风险内部控制工作的技能要求,制订相应的人力资源需求计划。通过内部渠道、招聘网站、专业社交媒体等途径,广泛宣传招聘信息,积极寻找具备相关工作经验和背景的候选人,解决专业人才匮乏的问题。为检验应聘者的能力,可以给应聘者提供一个关于企业风险事件的案例,让其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以评估应聘者对风险内部控制的理解和实践经验。

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要以岗位胜任力要求为出发点,对现有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比如,通过课堂培训、工作坊、实践操作等形式,针对风险内部控制基础知识、风险管理方法、内部控制工具与技术等内容进行培训,完善员工的知识体系,强化其岗位胜任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风险内部控制工作的需要。

6结语

风险导向内部控制建设中,民营企业不仅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建立专业的内部控制队伍,还要做好风险识别、评估及应对等工作,避免企业遭受不必要的风险损失。然而,一些民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缺少专业的风险内部控制人才,导致风险识别不全面、风险评估不准确、风险应对策略不合理,促使风险内部控制实效性变差。民营企业应树立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根据风险内部控制的需要,优化内部控制体系,建立完善的风险识别机制,提高风险评估的准确性,并针对风险科学制定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鲍瑞.以风险为导向的企业内部控制措施建设[J].商业2.0,2023(24):31-33.

[2]卫武.基于风险导向的国有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14):24-26.

[3]王瑀.风险导向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建设的策略[J].纳税,2023,17(9):8-10.

[4]刘子嫣.基于财务风险导向的企业内控体系的构建思路探索[J].财经界,2022(21):95-97.

[5]徐敏.全面风险管理导向下中小制造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13):40-42.

[6]张姗姗.基于风险导向的建筑企业财务内控体系构建[J].今日财富,2022(4):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