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EP框架下广西面向东盟跨境电商物流模式的优化研究

2024-12-21 00:00:00王俊飞
中国市场 2024年35期

摘要:随着《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正式生效,给广西面向东盟国家的跨境电商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政策红利。面对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广西跨境物流产业基础建设得以加强,跨境电商规模整体得到提升。但同时也存在诸如跨境物流周期长、跨境物流成本高、物流发展层次相差较大和跨境支付渠道不畅等亟须解决的跨境物流问题。因此,通过研究广西面向东盟跨境电商物流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广西大力发展跨境电商物流模式的优化策略,对促进广西跨境电商产业布局东盟跨境电商市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RCEP;东盟;跨境电商物流

中图分类号:F7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35-0197-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35.050

1跨境物流与RCEP协定概述

1.1跨境物流和跨境物流模式

跨境物流伴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而出现,是在以信息化与计算机、大数据和互联网等时代前沿技术为依托的前提下,商品跨越不同国家,由跨境电商企业流向跨境消费者的物流活动。随着全球数字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跨境电商业务在全球贸易额的占比迅速攀升,也极大地推动了世界各国跨境电商物流产业的国际化布局。

现如今有四类被较多运用的跨国物流模式:第一类是邮政物流体系,这种物流模式通过在不同国家间建立复合的物流运输通道实现物流运输,国家邮政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相应的国际物流业务,主要优点是安全性比较高;第二类是顺丰国际、EMS等国内物流企业开展的国际物流运输业务,因为对跨国物流业务投入的成本有限,运输能力相对较弱;第三类是专线物流,国家或地区之间为了推动彼此之间贸易而开通的陆海空专线物流通道,由于几乎不涉及物流中转,相对而言物流运输效率较高,但是涉及的国家覆盖率较低;第四类是海外仓模式,跨境电商企业将出口商品集中通关运输到东道国,在东道国建立仓库进行储存,然后依据在东道国的平台订单直接在储存仓库就近发货,海外仓模式需要前期投入大量资金,对企业实力要求较高。

1.2RCEP协定

2012年东盟率先发起《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倡议,第四次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领导人会议于2020年11月15日以视频会议方式举行,此次会议促成了东盟10国和中国、澳大利亚、韩国、日本、新西兰总计15个成员国正式签署了《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2021年中国、文莱、柬埔寨、老挝、新加坡、泰国、越南、日本、新西兰和澳大利亚正式提交核准书,达到协定生效门槛。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2023年6月2日,该协议随着对菲律宾的生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对所有的成员国全部生效。RCEP的正式生效,促使全球贸易规模最大和消费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形成,将为区域乃至全球贸易投资增长、经济复苏和繁荣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同时一定程度缓和了世界范围内的贸易摩擦。RCEP的正式生效,广西基于其无可取代的区位优势在数字贸易背景下深度融入RCEP框架下的自贸区国际贸易,对推动广西的经济发展来说具有积极的意义。

2广西面向东盟跨境电商物流模式发展现状

2.1广西面向东盟跨境电商物流现状

在RCEP框架区域性政策覆盖下,广西跨境电商物流产业依托国家的政策扶持和其独有的区位优势面向东盟地区逐渐构建了一张“海陆空立体交通网”,为广西跨境数字贸易的长期稳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2018年,南宁被列入国家新一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2020年5月,崇左获批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同年,国家六部委批准钦州为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城市;2022年11月,柳州获批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截至2024年,广西有南宁、崇左、柳州、梧州4个地市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北海、钦州、防城港和梧州等8个地市纳入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

为了打造更多元的跨境电商物流配套体系,2016年7月,广西正式投入运营东盟海陆铁联运跨境物流“无轨站”,成为了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铁路运输枢纽;在面向东盟跨境电商发展的物流配套方面,广西面向东盟跨境物流运输的无轨火车站——东盟海陆铁联运跨境物流“无轨站”,在2016年7月正式挂牌运营,成为了中国-东盟物流运输的枢纽通道,让广西跨境电商物流运输得到了更好的渠道保障。

2017年,广西启动新加坡物流综合园区的建设项目,为中国和东盟国家进行跨境贸易提供跨境冷链、跨境冷链和中心仓储等物流配套服务,同年,正式投入使用的中国—东盟跨境电商平台,给广西跨境电商企业面向东盟的跨境贸易提供了全面的政策和法律援助,以及物流咨询服务等平台支持;2018年,广西以“中国—东盟信息港”为平台,为了优化跨国物流通道,鼓励有实力的跨境电商企业面向东盟与第四方物流公司合作或建立海外仓来实现物流产业布局,推动跨境贸易增长。物流产业增加值是衡量物流发展的关键测量指标,根据广西统计局发布的数据,广西2019—2022年物流产业增加值达到了6%以上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20.5亿元、128.3亿元、136.6亿元、145.3亿元。2023年,广西累计完成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大项目投资732亿元,通道物流规模实现大幅增长。广西物流产业的高速增长,主要受益于国家政策扶持和其独特的区位优势,此外还有诸如RCEP等区域贸易协定的政策推动。

2.2广西面向东盟跨境电商物流模式现状

目前,广西面向东盟跨境电商物流模式主要有三类,分别为线下物流模式、海外仓模式和第四方物流模式。

2.2.1线下物流模式

在线下物流配送过程中,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不涉及跨境物流的任何环节,在跨境物流的选择上给予卖家绝对的自主选择权,卖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相匹配的物流企业合作,进行跨国物流的配送环节。因为线下物流模式的低成本优势,广西的跨境电商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在对东盟国家的出口贸易中相对于其他物流模式而言被广泛应用。另外,线下物流模式在物流方式的选择上也具有一定的优势,面对东盟各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和物流基础设施,跨境电商企业可以选择和目标市场国相匹配的物流方式把商品配送到消费者手中,提高配送效率。但是相对而言,线下物流模式也有其不可忽略的弊端,跨境电商企业为了追求低成本的竞争优势需要在价格上和物流企业进行洽谈,大多数的跨境电商企业因为规模较小,往往争取不到相对低廉的市场价格。RCEP的签订,在政策和法律框架内为线下物流模式的短板提供了补充,在面向东盟地区的跨国物流配送中,为商家、物流企业和消费者提供了权益保障。

2.2.2海外仓模式

海外仓模式是先把销售商品进行集中通关,通过跨国物流通道运输到目标市场国,并储存在东道国仓库,再根据市场国的消费者订单情况从自建仓库把商品直接通过物流运输配送给消费者。广西对东盟市场的海外仓模式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跨境电商平台在东道国建立海外仓,由于海外仓前期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需要商家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买家负责物流和通关,并承担运输费用;第二类是与提供海外仓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行合作,利用其在东道国的海外仓物流模式来进行物流配送,并获得与物流配送相配套的物流查询服务,如果商家的综合实力相对较弱,多采取此种模式进行物流配送服务;第三类为一站式配套服务,例如EMS国际速递为跨境电商业所提供的国际一体化物流模式。在东盟国家运用海外仓模式进行跨境电商贸易,在提高物流配送效率的同时,还大大压缩了时间成本,使广西的跨境电商企业获得更多的竞争优势。随着RCEP协定的落地实施,由于RCEP协定对区域性跨国贸易的强大推力,广西应抓住机遇在东盟国家进行综合物流体系的布局,推进东盟国家的海外仓建设,为广西的跨境贸易发展在物流产业方面争取更大的话语权。

2.2.3第四方物流模式

第四方物流是相对于第三方物流而言的,通过把物流过程涉及的各环节资源进行整合和管理,给出综合的物流方案设计,为消费者提供物流配送服务,通过信息化和集约化的运用使物流各环节参与者降低成本,增加收益。对于广西的跨境电商产业来说,第四方物流模式的运用在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方面进行了节省,从而减少了跨境配送的整体成本。另外,从整体而言因为跨境电商平台较强的议价能力,也为跨境电商企业省去了不必要的物流成本。但是第四方物流模式也有它的缺陷,由于第四方物流模式对于现如今而言发展不够完善,在物流的旺季,由于商品堆积,容易造成配送延迟,造成“爆仓”,这种情况的出现,使商家的信誉度在消费者心中大打折扣。在第四方物流的优势覆盖下,广西具有实力的企业应在国内数字化高度普及的背景下,对涉猎东盟国家的物流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构建第四方物流平台,利用RCEP政策覆盖优势,布局东盟国家复合物流体系,为广西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可具有竞争优势的跨境电商物流模式选择。

3RCEP框架下广西面向东盟跨境电商物流存在的问题

3.1跨境物流周期长,成本高

RCEP协定的生效,为广西面向东盟跨境电商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力,但是现如今对于广西跨境物流企业而言,跨境物流较长的周期和较高的成本仍是限制其面向东盟发展跨境物流的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首先,跨境电商物流的长周期和高成本是贸易形势所造成,由于跨境电商物流涉及国别之间复杂的物流环节,直接导致了跨境电商物流过程的长周期和高成本,就广西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物流模式而言,较多实力相对来说比较弱的跨境电商企业一般采用成本较低的邮政物流和专线物流模式,邮政物流具有投递慢和不可追踪等缺点,专业物流对运输产品的要求较高,所以在运输的过程中就会使商品运输的周期拉长和成本增加。其次,广西直达东盟国家的海陆空运输航线较少,运送能力较弱,海陆空交通网络体系基础薄弱,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跨境运输主要通过在指定的货场进行货物换装来实现,这一烦琐的工作流程和时效性差的问题,容易导致不必要的运输费用的增加和运输周期的延长。另外,由于东盟各国的跨国物流政策存在差异,也间接导致了广西跨境电商企业在面向东盟物流运输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长周期和高成本。尽管近年来国家对于广西与东盟国家的物流发展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包括RCEP协议的政策红利,但是面对如此庞大的物流市场,目前的措施是远远不够的,因此高效的立体物流模式和健全的海陆空运输网络是推动广西面向东盟国家物流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3.2跨境物流设施发展不平衡,各国差异大

在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政治局势、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广西与RCEP框架下的东盟国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各国之间缺乏相对完善的跨境物流管理体系,因此各国在海关效率、国际运输便利性与时效性等方面存在着各自的长处与不足,比如尽管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的物流行业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其发展仍处于初级或零碎的阶段,存在着区域化、碎片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低等问题;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的物流基础设施主要是古老的铁路系统,只能依靠内航海运完成国内运输;越南、缅甸、老挝和柬埔寨等国的物流设施也较老化,更缺乏有效的管理,物流水平低,清关流程所需时间过长等。由于物流设施建设发展的不均衡,RCEP框架下的东盟国家物流网络不能实现互联互通,不能把RCEP协定的红利政策变为现实,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基础物流模式中,难以形成国与国之间的跨境电商相互促进和相互补充,形成有效的立体物流网络。另外,广西与RCEP框架下的东盟国家在国际物流信息技术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也限制了在RCEP框架下广西与东盟国家发展规模化的跨境电商物流产业。

3.3跨境支付渠道不畅

跨境物流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跨境支付,在跨境支付过程中涉及不同国家货币的收汇和付汇,由于牵涉到外汇的兑换、银行外汇结算和国家之间的金融服务,因此对交易安全性和监管环节要求更高。目前,虽然广西电商企业在面向东盟国家跨境电商物流业务中具有RCEP协定等的政策驱动,但是却没有统一的跨国供应链存在,也不具备覆盖全部东盟成员国的电商平台,广西跨境电商在面对东盟国家的消费市场时不统一的在线支付和信用卡支付直接导致了跨境支付的支付渠道不通畅,使物流效率大打折扣。例如转账和现金支付在越南和印度尼西亚是消费者主要的支付方式,在线支付和信用卡支付利用率相对较低,这在无形当中就增加了物流配送运营的难度,提升了物流配送成本,拉长了回款周期,加大了选择跨国物流合作伙伴的难度。

4RCEP框架下广西面向东盟跨境电商物流模式的优化对策

4.1搭建一体化跨境电商物流信息平台

一体化物流指参与物流过程的企业通过合作,共享物流各个环节的信息,避免信息不对称而使物流周期延长,同时对物流成本进行优化。RCEP背景下,广西在对东盟国家进行跨境电商出口贸易时,应推动物流资源的整合,搭建一体化跨境电商物流信息平台,在面向东盟的物流产业上形成规模经济,最大限度地降低跨境电商企业的成本。首先,在RCEP协定正式生效推动破除成员国贸易壁垒的机遇下,广西应积极跟进促进物流信息标准与东盟国家相统一。其次,利用我国在数字化贸易领域的优势,根据东盟国家的物流标准搭建一体化信息化平台。

通过一体化信息平台,可以实施对物流状态就行查询了解,得知跨境商品在跨境运输过程中的实时动态,从而整体提升跨境物流配送竞争优势。RCEP背景下,广西依托中国—东盟信息港,面向东盟国家搭建区域性一体化跨境电商物流信息平台,通过缩短物流运输周期,对物流效率和成本进行优化,对广西的跨境物流产业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4.2打造立体的梯队化跨境物流模式

针对东盟国家跨境物流设施发展不平衡的缺陷,通过打造立体的梯队化跨境物流模式,来提升跨国物流的运输效率。一方面,针对不同东盟国家的物流基础设施优势,整合现有资源,丰富国际专线运输模式,形成海洋、航空、公路、铁路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式联运。例如,新加坡和文莱具有较好的机场设施,可以设置定期航班,弥补从广西到广东和香港的海运物流航线所造成的时效损失;针对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国家因为拥有数量较多的优良港口,可以开停海运专线物流,在增大运输量的同时节省运输成本;针对广西和越南的地理位置优势还可以设置铁路物流专业等。另一方面,由于陆地基础物流设施的限制,南洋群岛以及中南半岛少数东盟国家之间没有铁路和公路相接,可以通过航空运输的方式打造智慧海外仓,提供时效性较强的物流服务以提升客户体验以及客户黏性。RCEP协定的正式生效,有效的打破了东盟各国之间的贸易壁垒,广西在此机遇下,针对东盟国家的跨境电商物流市场,通过打造立体的梯队化跨境物流模式,可以扩大对东盟国家物流产业的市场份额,对广西面向东盟国家跨境电商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

4.3与当地资源合作解决配送支付与“最后一公里”问题

RCEP协定的落地,对于包括东盟十国在内的所有成员国的一体化进程具有强大的助力效应,但是现阶段,东盟国家在线上支付和信用卡支付方式上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消费者购物的过程中主要以现金和转账为主,信用卡利用率较低,直接限制了广西与东盟国家跨境电商物流产业的布局。和其他传统电商国家相比,东盟国家在跨境电商发展的过程中直接跳跃了PC终端阶段,具有较高的移动终端覆盖率,正快速向“移动商务”阶段发展。“最后一公里”配送是整个跨境电商物流过程中最后一环,直接面对最终消费者,配送成本高且具有高度个性化,关乎商家的形象价值。广西跨境电商物流企业可以以RCEP协定红利政策为基础,通过和东盟国家具有资源优势的本土企业进行合作解决物流末端配送和物流费用支付问题,可以和当地具有实力的支付企业进行合作推广移动支付业务改变当地传统的支付习惯。另外,与当地居民点物业和便利店合作进行包裹代收,都可以有效压缩“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解决在“最后一公里”配送过程中的时间错配、重复配送和妥投率低等问题,进而增加客户黏度。

5结论

RCEP协定的正式生效,对包括东盟十国在内的所有成员国之间贸易一体化的推进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另外,对世界贸易的健康发展也影响深远。在世界各国都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产业的时代背景下,广西应抓住机遇,在RCEP合作框架下利用其面向东盟的独特区位优势,通过搭建一体化跨境电商物流信息平台、打造立体的梯队化跨境物流模式、和当地资源合作解决配送支付与最后一公里问题等措施,布局东盟国家跨境物流产业,推动广西跨境电商产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继宏,韦大宇.RCEP背景下广西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策略[J].对外经贸,2024(5):17-20.

[2]冯夏菲,黄福莉.基于供应链一体化广西跨境电商物流体系设计与构建研究[J].中国市场,2024(10):195-198.

[3]姚波.RCEP背景下的中俄跨境物流模式创新与发展[J].物流科技,2022,45(20):88-90,94.

[4]刘主光.新发展格局下RCEP对广西外贸发展的影响及应对策略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2(1):82-90.

[5]刘颖君.新时代背景下“跨境电商出口+海运直航”跨境物流模式发展探讨[J].给水排水,2022,58(5):176-177.

[基金项目]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RCEP’框架下广西跨境电商物流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22KY1732)。

[作者简介]王俊飞(1988—),男,汉族,河南太康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国际经济与贸易、国际物流、跨境电子商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