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作为企业治理的双轮驱动,其融合对于促进资源有效配置、提高管理效率及构建风险防范体系至关重要。目前,内部审计正在积极地进行数字化转型,而内部控制体系虽然已经建立,但在执行强度和实际效果上仍有待提升。融合策略涉及减少重复劳动、清晰界定职责分配、强化信息交流等方面。不过,融合过程中遇到了体制与文化壁垒、跨部门沟通挑战以及技术和资源的局限性。通过增强高层设计与政策扶持、构建跨部门协作平台、采用先进科技手段,可以加速融合过程,从而提升企业的管理绩效和市场竞争力。
关键词:内部审计;内部控制;融合策略;风险应对
中图分类号:F2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35-0153-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35.039
1引言
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浪潮中,优化内部管理机制,以驱动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时代赋予的新命题。在此背景下,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协同整合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企业管理的双轮驱动力,二者的有效融合不仅关乎资源的最优配置与管理效率的显著提升,更是构筑企业风险防御体系、确保长期稳健运营的基石。文章力图深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内在联系与互动机理,构建一套切实可行的融合策略框架,旨在为国有企业探寻一条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内审内控整合路径。
2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体系构成了企业治理架构的双核心支柱,对于确保机构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一方面,内部审计作为合规监督与绩效提升的双重角色,通过细致入微地审查运营中的薄弱环节,能够及时识别并预警可能危及企业安全的风险因素,从而为企业的合规运营与持续改进提供坚实保障。另一方面,内部控制体系着重于构建一个既安全又高效的业务流程环境,犹如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有效阻隔外部风险侵袭,保护企业资产免受损失,确保经营的稳定性与安全性[1]。这两者相辅相成,不仅显著增强了企业管理的效能与灵活性,还为企业的长远发展铺设了一条稳固且可持续的道路。它们的整合应用,不仅仅是管理技术上的优化升级,更是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强有力支撑,体现了深邃的前瞻视野与严谨的实战智慧。因此,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对当前运营状况的精细把控上,更彰显于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的坚实基础与提供的战略导向价值,其实践意义与战略贡献不容小觑。
3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3.1内部审计的现状
内部审计领域当前呈现出显著发展趋势与复杂挑战并存的局面。随着企业治理标准的不断提升,内部审计的角色愈发关键,其功能与地位得以显著强化。现如今,内部审计实践正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侧重于数据驱动的审计方法,巧借大数据分析与人工智能技术的东风,力促审计作业的效率与精度迈上新台阶。然而,这一进程亦非坦途,审计人员需不断适应技术迭代的快速步伐,持续学习以跟上创新节奏。此外,审计发现问题后的整改措施制定及其实施的有效性,仍是亟待强化的环节。
3.2内部控制的现状
当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已成多数企业标配,基本制度框架也已搭建。然而,其在执行力度与实践成效方面却呈现多样性,信息流通渠道虽逐步拓宽,但仍面临沟通壁垒与信息不对称的挑战。虽然管理人才库日渐充实,专业素养与管理智慧有所积累,但面对复杂多变的商业环境,高级专业技能的短缺与实战经验的匮乏显得尤为突出[2]。
3.3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关系分析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之间存在着密切而又微妙的互动关系。内部审计被视为内部控制体系中的高层次监督机制,它不仅审视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与完整性,同时也对其执行的充分性进行细致评估,扮演着“控制中的控制”角色。作为内部控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内部审计深刻影响着内部控制策略的制定与监控目标的设定,是确保内部控制机制精准运行的关键力量。
4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融合的必要性
4.1提高企业风险管理能力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深度融合,构建了一种协同共生的风险管理生态系统。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核心方面:首先,融合构建了全面风险防控体系,审计的独立性与内控的日常监控相辅相成,形成无死角的防控网,确保风险能够被精准识别,为策略规划提供可靠依据。其次,深度融合提升了风险预警的灵敏度,通过即时信息交流,企业能够及早识别风险苗头,快速采取预防措施,有效防止风险恶化,体现了前瞻性管理思维。再次,面对风险事件,深度融合机制能迅速响应,审计与内控紧密协作,共同查明原因并采取行动,这不仅有效控制了风险的进一步蔓延,保护企业稳定运行,同时还集中资源于风险管理的关键点,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二者的深度融合不仅提高了风险管理的整体效能,也显著增强了企业的风险抵御韧性[3]。
4.2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水平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深度融合,成了企业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运用的催化剂。两者在职能设计上相互补充,流程衔接上环环相扣,共同构建起一个既相互制约又高效协同的管理机制。通过职能优化和流程精简,能够消除冗余,确保企业资源精准投向价值创造区,从而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通过建立统一的信息交互平台和资源共享机制,不仅消除了信息孤岛,还促进了知识与经验的广泛传播,使得资源能够根据实际需求和风险状况灵活调拨,避免了以往因信息不对称或职责不清晰导致的资源错配与浪费。信息壁垒的破除促进了数据的自由流动,使得决策者能够及时获取完整、准确的信息,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加快了市场响应速度,并强化了战略执行力。深度融合不仅能够优化资源配置、提速管理效率,还能激发创新力和竞争力,有效提升企业运作的成效。
4.3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深度融合,带来了企业管理效能与治理结构的显著提升。整合强化了内部监控体系的系统性与有效性,构建起一套更为严密的风险预警及应对体系,确保决策程序遵循科学性与法规要求。通过对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和成本的有效控制,提升了经济效率,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添砖加瓦。深度融合推动了公司治理的现代化进程,加强了监督机制,增强了内外信任,为国企在全球竞争中取得优势奠定稳固基础。这一机制创新不仅促成了管理实践的现代化转型,加速了企业运营效率的飞跃,还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铺设了稳固的基石。
4.4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
关于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融合,其在增强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内部审计作为企业自我监督与评价的工具,能深入分析企业运作情况,识别存在的风险及机会[4]。内部控制则是通过建立稳健的业务流程控制,来保证企业各项工作的合法性和高效性。
两者的紧密结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了更加全面和精准的信息支撑。借助内部审计的详尽检查和内部控制的实时监督,企业可以迅速识别并处理运营中的问题点,有效防止决策错误的发生。此外,整合后的审计与内控系统还能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消除信息隔阂,保障决策信息的完整性和即时性。
基于此,企业可以根据更加科学合理的数据做出经营计划,合理调配资源,提高nh+AG4W23bdmGenvI42KjA==运作效能。这不仅对企业达成近期目标至关重要,也为其长远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此,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有效结合,对提升企业经营决策的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4.5促进企业合规经营与可持续发展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深度结合,对企业遵守法规经营及实现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方面,这样的结合加强了企业的内部监管机制,确保所有活动都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及公司内部规定,有效防范和降低违规行为的发生概率。通过内部审计的详细审核,可以迅速识别并修正可能存在的合规隐患,确保企业的稳定运行。
另一方面,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实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它促进了企业资源的最优分配和高效使用,助力经营目标的达成。同时,内部控制的自我检查和持续优化机制,使得企业能够不断改善工作流程,提高管理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
5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融合路径
5.1消除重复工作
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有机结合,成了企业精简流程、提升运营效率的利器。深度挖掘两者作业界面,通过系统性梳理与重构,精准定位并剔除非增值的重复劳动,实现了流程的去冗提效。此举不仅显著缓解了员工的工作压力,激发了团队活力,更确保了企业宝贵资源的精准投放与最大化利用。以此为基础,企业运作机制得以根本性优化,迈入了一个运作更流畅、管理更有序的新纪元,为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5.2明确职责分工
在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融合的实践路径中,界定清晰的职责分工是首要前提。内部审计担当着监督者与评估者的双重角色,聚焦于检验内部控制执行的合规性及实效性,为管理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相对地,内部控制作为规则的制定者与维护者,专注于内控制度的持续优化与实施,力保企业经营活动在既定轨道上平稳运行,实现风险的可管可控。此番分工明确,促使双方在协同中各展所长,不仅提升了管理活动的协同效率,也为构筑企业坚不可摧的风控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共促企业治理能力与风险抵御力的双重跃升。
5.3加强信息共享与沟通
强化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信息交互与沟通机制,是撬动企业管理协同效应与效率升级的关键杠杆。通过构建灵敏的信息共享平台,确保双方实时浸润于企业运营的全息数据之中,实现信息流的无碍流通与精准对接,为决策的时效性与精确性提供有力保障。同时,加深部门间的沟通密度与质量,不仅加快了问题识别与解决方案的迭代速度,还提升了风险响应的敏捷性,优化了治理框架与管理流程,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企业运营的稳健性与高效率。
5.4制定一体化融合方案
构建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一体化融合方案,是提升两者协同增效的必由之路。该方案需精心设计,既要确立明晰的融合导向与目标蓝图,又要规划出可行的操作路径与细腻措施,确保审计与内控在战略导向上同频共振,在操作流程上实现无缝链接。通过资源的智能整合与流程的精妙编排,不仅可以大幅提升管理效能,更能实现风险信息的高速流通与集体智慧的应对。
5.5加强培训与人才队伍建设
强化培训与人才梯队建设,是驱动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深度融合的智力支撑。通过定期举办专项培训,深度赋能审计与内控团队,不仅能丰富员工的专业知识结构,更能提升其技能矩阵,使之深刻领悟融合的深层逻辑与实践精髓。同时积极吸纳并培育跨界精英,形成一支既懂审计又精内控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两个体系的无缝对接与高效协同提供强有力的人才基石。
5.6强化风险导向的审计与内控联动
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结合,必须紧密聚焦于风险导向,增强审计与内控之间的协同作用。风险导向的审计方法强调审计部门要对企业的内外部风险保持高度关注,通过对风险因素、其影响范围以及可能带来的后果进行细致分析,为内部控制提供精确的风险数据支持。与此同时,内部控制体系应依据审计部门指出的风险点,迅速作出调整或优化控制策略,从而实现从风险发现、评估到应对的完整闭环管理流程。在此协同机制中,审计部门的角色不仅仅是监督和评估,还成了风险管理的关键参与者。借助定期的风险评估与审计工作,审计部门能促进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不断进步,提高风险管理的准确性和效能。另外,审计与内控团队之间应当增进信息交流与协作,保证风险信息能够在组织内部顺畅传递并得到有效处理,共同打造企业的风险防范体系,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5]。
5.7推动审计与内控成果的转化应用
在探索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整合方式时,推进审计与内控结果的应用转化显得尤为关键。首要的是,构建审计与内控成果应用转化的长期机制,确立转化的具体目标、职责分配及操作流程,以确保成果可以迅速且准确地转变为管理改善的实际行动。其次是,强化对审计与内控成果的分析利用,深入探究问题的本质,给出既具体又实用的改进意见,以此强有力地辅助管理层做出决策。最终,重视应用转化成效的监测与反馈,通过周期性的追踪检查改进措施的实施状况及其效果,适时地调整和优化方案,营造一个不断优化的正向循环。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国有企业不仅能实现审计与内控过程的闭环管理,还能显著提高企业的运营效率和风险防控能力,促进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5.8建立持续监督与改进机制
持续监控指的是对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结合的状态实施周期性的评价与审视,确保所有措施均能有效落实,并根据企业的变动情况适时调整。通过建立特定的监控部门或小组,专注于监督结合进程的推进,迅速识别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保障结合成果的连续性和可靠性。
改进体系则着重于在监控的基础上,针对结合过程中暴露出的缺陷和挑战进行细致剖析,制定具体改善方案,并促使其落地。这涵盖了结合策略的优化、技术工具的升级、员工能力的增强等多方面。借助持续改进,可逐步提高结合的品质与效能,促进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在更深层次上达成协作。
总而言之,构建持续监控与改进体系是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结合策略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对于维持结合工作的长远成效及灵活性具有重要作用,为公司的健康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6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融合的挑战与对策
6.1面临挑战
6.1.1制度与文化障碍
在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融合的征途中,制度缺失与文化隔阂成为显著的障碍。一方面,制度框架的不健全,尤其是缺乏详尽的融合指南与评估标尺,使得实践层面难以找到融合的准绳,从而导致操作层面的模糊与混乱。另一方面,基于现有企业文化对审计与内控认知的错位,催生了观念上的碰撞与抵触,阻碍了深度融合的步伐,削弱了融合的正向效应。
6.1.2跨部门沟通与协作难题
在推进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融合的实践路径中,跨部门沟通与协作障碍成为亟须破解的核心挑战。部门职能的特异化、目标多元化及利益格局的差异化,导致信息流通不畅与合作壁垒林立,严重制约了融合的深度与效率。这一鸿沟不仅减缓了管理协同的进度,还影响了整体治理结构的优化升级,突显出构建统一战线、促进信息共享与目标协同机制的重要性。因此,亟须通过加强沟通与协作,实现审计与控制功能的无缝对接与高效运行。
6.1.3技术与资源限制
在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融合过程中,技术滞后与资源匮乏构成了两大现实制约因素。一方面,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特别是在信息化与智能化的浪潮推动下,对从事审计与内控工作的人员技术要求水涨船高,而企业技术更新滞后、人员技能迭代不及时,成为制约融合步伐的硬伤。另一方面,资源分配的局限性不容忽视,人员配置不足、资金与时间紧张,也限制了融合工作的开展。
6.2应对措施
6.2.1加强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
强化顶层架构设计与政策导向的支撑力,是驱动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深度整合的策略枢要。明确的政策引领与战略蓝图为融合实践铺设了清晰的航道,确保每一步行动皆有据可依、有路可循,维持了融合进程的连贯性与秩序性。加大对融合进程的政策扶持,包括资金的倾斜、先进技术的引入与高素质人才的配给,为融合之路铺设了宽广而坚实的基底。
6.2.2建立跨部门沟通与协作机制
构建横跨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机制,是实现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深度协同的锁钥所在。依托定期协调会议与即时信息共享平台,能够打破沟通壁垒,促进部门间深层次的对话与知识流动,从而确保融合进程中的信息对称与透明。明确界定各部门在融合战略中的角色与使命,促进任务协同与责任共担,合力驱动融合进程的稳健前行。此机制不仅催化了管理决策的高效性与执行力,还加速了企业资源的智能整合与优化布局,为企业的转型升级与效能跃迁铺设了坚实的协同网络。
6.2.3引入先进技术与方法提高融合效率
为高效促进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深度融合,采纳先进科技手段成为必然之选。通过部署统一的信息管理系统,构筑数据流通的高速通道,确保审计与内控数据能够实时交互与共享,从而强化协同作业能力。借力大数据分析技术,深潜数据海洋,精准捕捉风险信号与机遇,为审计决策与内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在过程中融入人工智能元素,更是实现了审计流程的自动化与风险监控的智能化,极大减轻了人力依赖,实现了提速增效的目标。此三者并举,不仅可以显著提升融合效能,更为企业价值创造与风险管理开辟了科技赋能的新篇章。
7结论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的融合是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增强风险抵御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优化资源分配、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加强风险管理和促进合规运营,两者紧密融合为企业建立了一道坚固的屏障。面对融合过程中遇到的挑战,国有企业应强化战略规划、增进跨部门合作,并采用先进科技以提高融合效果。唯有如此,才能确保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在国有企业中实现最优效能,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文清.国有企业内部审计质量管理研究[J].财会学习,2024(13):128-130.
[2]许春.内部审计视角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4(12):41-44.
[3]董娟.强化国有企业内部审计有效管控运营风险[J].中国商界,2024(4):170-171.
[4]王海英.国有企业内部审计风险解析与控制策略[J].现代企业,2023(11):181-183.
[5]刘锋琳.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对风险控制的作用与策略探讨[J].当代会计,2021(24):8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