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企业全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24-12-21 00:00:00杨银华
中国市场 2024年35期

摘要:现如今,市场经济结构复杂,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制造业企业在此环境中发展压力增加。只有进行内部管理方式的变革,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在此背景下,企业应如何应对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对此,部分企业选择进行全面成本管理,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寻求新的方向。文章从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着手,分析全面成本管理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并指出企业全面成本管理面临的一些问题,例如,全面成本管理认知不足、成本控制方式选择不合理、缺乏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管理信息化应用不足等,极大地限制了企业成本管理改善空间。文章提出了对应的解决路径,旨在增强企业长期竞争优势。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全面成本管理;成本控制

中图分类号:F4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35-0133-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35.034

1制造业企业全面成本管理概述及重要性

1.1概述

全面成本管理主要是基于成本管理原理,并根据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培养企业的核心能力。是以企业全部经营结构、经营过程、全体员工为主要出发点,采用多维度、多元化的管理方式。简单来说,企业成本管理的动力来源于外部经济发展变化、信息技术发展、生产技术进步,间接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因此,能够看出成本管理也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客观要求,使其更加适应当前的发展环境[1]。

1.2成本管理的重要性

全面成本管理对制造业企业来说至关重要,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能够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传统的成本管理方式较为单一,并且与企业的战略管理计划联系不够紧密,导致企业难以提升竞争力。然而在全面成本管理作用下,能够基于企业实际经营状况用战略性和发展性眼光,将企业所持有的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并且通过采用科学的方式控制原材料使用,使成本管理从节约转向控制,进而提升企业经济收益空间,从而提升制造业企业竞争力。

第二,提升企业成本管理精细化程度。全面成本管理与传统的成本管理相比更加全面化,更符合企业的发展需求。这种成本管理方式更注重产品周期的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经营和管理水平,一方面,让全体员工参与成本管理与控制过程中,在员工心中树立成本管理意识,使此项工作能够得到全体员工的支持;另一方面,企业会根据管理需求建立相应的管理体系,并且结合信息化技术,建立全面成本管理平台,让企业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对生产制造等过程的费用进行全程化跟踪,从而掌握企业成本支出的每一个节点,以此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进一步实现成本精细化管理。

2企业全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全面成本管理认知不够全面

第一,内部管理层对此项工作认识不足,实际操作经验不足,在落实成本管理工作过程中只是要求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缩减开支,难以达到全面成本管理预期目标。

第二,部分员工没有形成成本管理意识,并且认为自己只负责工作执行,成本管理与自身工作无关,对于财务部门以及管理层所下达的任务配合度不高,缺乏积极的工作态度。

第三,企业目前制定的成本管理大都侧重于短期收益,没有根据企业长期管理计划制定成本管理目标,导致成本管理只能从缩减费用着手。例如,有的企业成本管理只注重资金有没有降低,而忽略了前期采购成本控制、后期销售以及售后成本[2]。

2.2全面成本控制方式存在问题

第一,企业对于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费用控制以及管理较为薄弱,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各个部门的费用管理还存在明显的滞后性与延迟性,例如,当某个部门已经产生了一笔费用支出,而财务部门只能在后续审核账单时发现这笔费用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导致成本管理无效。

第二,企业对于成本管理方式的选择也存在问题,目前企业成本管理侧重于产品生产部分,一方面无法全面反映成本管理效果;另一方面不够科学,可能会降低产品质量从而影响产品的使用以及企业的信誉度。

第三,企业全面成本管理全过程控制不足。首先,采购价格过高,有的企业在采购过程中并没有与供应商达成长期的合作关系,并且是间接性采购,这种采购方式虽然能够减少采购过程中烦琐事件,但是成本无法得到有效的控制。例如A企业与B企业使用的原料相同,但是A企业的采购货物运输多为长途运输,同时,采购量小于B企业,使得A企业采购成本较高。其次,生产环节成本难以控制,一是材料投入产出比较低,这一点将直接影响企业的成本控制,例如,某企业在生产环节不注重生产机器的维修与养护,在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产品不合格无法使用,因此造成生产环节成本无法控制。二是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成本高,有的企业生产操作员薪资按照月计算,没有按照生产件数计算,员工生产出现懈怠心理,就会降低生产量,增加人工成本。最后,销售环节成本难以有效控制,例如,某企业产量只有产能的38%~56%,许多产能浪费闲置,销售人员过多。同时经销商选择存在问题,销售任务常常无法达到预期计划,库存积压,导致销售成本无法有效降低。

2.3缺少完善的全面成本管理体系

有的企业在成本管理期间,由于经验不足,缺乏对成本管理全面了解,未能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第一,各部门之间沟通协作不足。一方面,设计部门与生产部门沟通不足,生产部门对于产品的精度、美观度、工艺复杂性不关注,最终导致不合格产品增加,产品无法投入市场,成本增加;另一方面,销售部门与产品部门、生产部门沟通较少,销售订单产生,但是无法及时供应产品,出现退款退货的情况,造成产品浪费并且增加售后服务成本。

第二,成本管理制度未能更新使得成本管理体系无法完善,企业对于外部市场缺乏足够的了解,将落后的成本管理制度作为全面成本管理措施,这种成本管理制度不但无法约束员工成本管理行为,而且还会降低成本管理的科学性以及合理性,同时也会引发一定的风险问题;另外,对企业内部缺乏充分的了解,降低了成本管理制度本身作用,进一步影响成本管理体系的建立。

2.4成本管理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成本管理除了需要制定完善的管理体系以外,还需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目前部分企业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表现在以下两点。

第一,企业制定的成本管理指标不够全面,只能对管理层以及部门负责人起到激励作用,对于基层员工失去约束力,导致成本管理效果不佳。

第二,目前企业所使用的激励制度,无法保证员工工作质量,在成本管理期间有的员工一味地追求效率,导致成本管理与预期出现偏差[3]。

2.5成本管理信息化使用不足

信息化系统是提升成本管理效率的工具,但是有的企业成本管理信息化系统使用不足,成本管理效率不高,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第一,信息化系统管理功能不全面,由于每个环节涉及大量的数据信息,部分员工认为信息输入比较烦琐,不愿接受新的管理方式,同时在信息录入过程中因为不认真、不仔细,使得成本数据信息遗漏或者错误,最终无法使用信息系统开展成本管理工作。

第二,成本核算准确度无法保证,目前企业内部各个环节之间信息数据无法流通,导致成本核算出现断层,一方面,采购、生产、销售三大环节数据信息不共享,导致各个环节之间具体的成本费用无法通过信息系统进行核算对比分析;另一方面,财务部门核算数据需要通过纸质传递才能分享到管理层,而纸质数据报表无法直观感受到实际控制结果,从而降低决策效率,增加企业管理时间成本。

3企业全面成本管理的有效对策

3.1树立成本管理理念,明确成本控制方向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实施成本管理一方面为了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另一方面为了满足企业未来发展需求,对此需要全体员工树立先进的成本管理思维,使企业经济效益得到明显的提升,可以从以下三点做起。

第一,转变内部员工的思想认知。管理层人员能够吸取以往工作教训,结合新时期环境下企业最终的管理需求,即以提升企业核心价值为目标,调整企业现有的管理方式以及管理理念,为全面成本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包括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对象、成本管理方法、预期效果。

第二,开展成本管理理念宣传。提升内部员工对此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可以从基本的理念宣传着手,结合一些企业成功案例,例如,Y生产制造业企业通过降本增效解决了生产工艺效率低的问题,通过购买新的机器,调整人员结构,每小时的生产量比人工提高了15倍,而工价只有人工工价的11%,为企业降低了13万元的成本。某包箱制造业企业,通过作业成本管理方法,将企业1号产品的利润由原来的25%提高到42.42%;2号产品的制造成本由132元降低到91.81元,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利润。对此可以让员工感受到成本管理的意义,将员工从成本节约的片面认知,转变为成本全过程控制理念,以此为企业落实此项工作奠定基础[4]。

第三,明确成本管理方向。首先,需要将企业成本管理分为前、中、后三个时期,对各个时期内成本管理进行归纳和总结,并综合分析支出过程中的不合理之处,为后期成本控制奠定基础;其次,在管理过程中确定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如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最后,企业成本管理以市场为导向,避免成本管理出现偏差,导致产品质量不达标,降低产品在市场中的份额,反而影响企业发展,因此一定要树立正确的成本管理思维模式。

3.2创新成本管理方式,提升成本管理质量

企业在实施成本管理过程中需要摒弃陈旧的管理思想,选择适合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方式,以此提升成本管理质量,可以从以下三点做起。

第一,提高各项费用管理力度。首先,需要严格管理前期费用支出,通过财务部门的分析预测,对各个部门资金使用制定一个合理的计划,例如,采购部门本季度的采购费用根据生产计划制定,避免不必要的材料浪费;其次,每一笔费用支出需要将支出明细上报部门负责人,例如采购部门需要将采购明细交由部门负责人审核,以此提高采购的合理性;最后,根据生产计划与原材料供应商签订配送合同,定期配送相关材料,并且直接进入生产车间,避免中间产生大量的库存成本。这一过程需要各个环节负责人严加检查,才能确保材料符合生产标准,避免弄虚作假。

第二,合理选择成本管理方式。传统的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生产以及经营管理需要,可以选择全面成本管理的基本方法,其一,分析计算产出、成本、收益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成本管理对象进行分析,找出其中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然后细化成本管理。其二,采用变动成本管理方法,需要成本管理者根据固定的计划将成本管理对象分解到各个部门,对各部门管理进度进行跟踪,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对各个环节的成本进行控制。企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具有针对性的成本控制方法,如图1所示。

图1成本控制方法

第三,强化企业成本管理全过程。首先,优化采购环节成本管理,根据企业经营管理计划进行采购,每一种材料可以选择2~3家原材料供应商,在材料质量同等的情况下,选择价格较低且距离较近的供应商,并与其签订长期供应合同,保证每一次生产前材料供应到位即可,从而降低采购环节的成本,同时,建立信息化库存管理机制,通过库存管理系统能够及时查看原材料的库存量,确保原材料量维持在生产计划一倍的水平,有效控制原材料占用库存成本。其次,优化生产环节的成本,一方面,通过定期维修与养护生产机器,保证产品残次品数量减少;另一方面,合理制定生产工人的薪酬待遇,可以按照生产数量以及质量综合评估工人的薪酬,确保企业生产效率及质量有效提升。最后,优化销售环节成本管理,一方面,建立经销商考核机制,按照前一月或者前一季度的销售量,相应的提供产品,并且定期走访各个经销商,以便及时发现销售量不高的问题,及时制定应对措施;另一方面,按照经销商以及企业经营计划,制定生产计划,避免产品积压增加成本。此外,合理设置销售人员比例,以便销售成本得到有效的控制,最终实现企业成本全过程控制。

3.3加强部门之间协作,建立完善管理体系

为了完善企业成本管理体系,需要调整内部管理相关制度,可以从以下两点做起。

第一,建立内部沟通机制。在企业内部形成良好的沟通机制,便于各个部门之间沟通与协作。一方面,可以在企业内部建立沟通机制,让各个部门之间在工作中达成一致的工作目标,例如,设计部门可以根据生产设备的情况,设计可实现的产品图,避免生产产品不达标,增加维修成本;另一方面,可以让各个部门的员工互换试岗,以加深双方对工作的了解,为建立完善的成本管理体系奠定基础[5]。

第二,建立全面成本管理制度。优化全面成本管理制度,首先,制度不是一纸文件,需要符合企业实际情况并且能够落地执行,其中内容需要包括成本管理目标、成本管理计划、成本管理方法、成本管理内容。其次,需要对外部市场环境进行充分调查,可以通过销售人员的反馈、同类型企业对比分析、了解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等,做好成本制度的前期准备。最后,通过预算分析,制定成本预算管理计划,对成本管理中的偏差进行对比,及时调整其中不合理的地方,逐渐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为企业建立全面成本管理体系创造条件。

3.4制定合理的管理指标,完善成本激励机制

企业全面成本管理不仅需要制度约束,而且还需要相应的激励机制。为了充分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需完善考核指标,可以从以下两点实施。

第一,制定成本考核指标。企业的成本考核指标需要包含财务指标:费用管理计划、费用控制情况、成本管理结果、经济效益等。非财务指标:沟通协作、客户评价、市场满意度、售后服务评价等。同时考核需要从季度考核转变为周考核以及月考核,以此加强成本考核激励机制的集中性,从而强化激励效果。

第二,落实激励机制。首先,根据各个部门管理内容制定相应的成本管理激励机制,例如采购部门在成本管理期间,降低了采购成本,提升了产品总利润,直接落实奖金奖励。其次,员工在成本管理期间提出了某些切实可行的办法,予以奖励,提升员工的成就感。最后,可以让财务部门员工分享一些成本管理方法或者经验,以此提升企业成本管理水平。

3.5建设全面成本系统,提升管理精细化

企业需要将信息技术与全面成本管理相结合,不断提升企业信息化水平,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完善。

第一,提升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需要对企业原有的成本管理系统进行更新,增加数据信息管理模块,确保该系统能够实时收集经营管理过程中的数据信息,便于成本管理人员操作。另外提升员工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成本管理期间将学习成本管理系统操作作为考核内容之一,让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学习成本管理系统的使用技能,一方面,能够熟练操作数据上传以及对比分析等;另一方面,能够通过系统,调取数据信息,提升办公流程的简便性。

第二,引进信息化成本管理系统。让企业成本管理计划能够通过信息化系统跟踪、控制,一方面,让采购、生产以及销售三大环节数据信息能够相互运转,优化三大管理环节工作流程,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与确认。另一方面,能够通过信息系统实现成本控制、核算、报表生成,提升决策效率,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管理效率[6]。

4结论

总而言之,在当前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成本管理是制造业企业增强竞争力的有效方式,不仅能够让企业拥有核心竞争力,而且还能形成企业长期管理优势。因此大多数制造业企业选择通过成本管理的方式,实现降本增效的目标。目前部分制造业企业在实施此项工作的过程中缺乏经验,导致该项工作难以推进。因此文章就实际存在的一些问题开展分析与研究,以全面性、全流程的视角针对实际存在的问题逐一提出了解决对策,希望能有效解决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助力企业实现全面成本管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冬丽.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与解决对策[J].财会学习,2023(13):105-107.

[2]徐爱银.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大众投资指南,2023(4):182-184.

[3]李涛.制造业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财富生活,2022(24):46-48.

[4]叶卫华.AB公司成本控制优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21.

[5]韩斌.S企业全面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2):58-59.

[6]何春艳.某制造型企业X项目全面成本管理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9.

[作者简介]杨银华(1976—),女,汉族,云南大理人,本科,中级会计师,研究方向:成本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