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在各行业均得到了广泛应用,为电力企业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变革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而财务管理作为电力企业管理的核心,面临着迫切的信息化、智能化转型需求。基于此,文章首先阐述了电力企业财务智能化建设的目标及重要性,其次详细分析了电力企业财务智能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上述问题,针对完善电力企业财务智能化建设,提出一系列对策建议:①加强顶层设计、以业务需求为出发点;②建立一体化智能财务管理平台;③整合优化业务流程,促进业财深度融合;④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系统安全性;⑤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优质财务管理团队;⑥转变管理理念,构建高效协同组织管理机制等。
关键词:电力企业;财务智能化;财务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35-0125-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35.032
1引言
现阶段,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电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电力市场化交易不断推进,市场主体日益多元化,对电力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电力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结构日益复杂,对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电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为此,电力企业迫切需要借助财务智能化建设,并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优化财务管理流程,提高财务管理效率,强化风险防控能力,促进业财深度融合,全面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为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电力企业财务智能化建设的目标
电力企业财务智能化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数据共享,提高信息透明度。电力企业需拟定统一的财务数据标准,打通各业务系统间的数据壁垒,实现数据的无缝对接,不断提高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电力企业财务智能化建设还需优化业务流程,实现自动化处理,并借助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先进技术,对财务业务流程进行梳理,实现财务核算、报表编制、票据处理等环节的自动化处理,提高财务工作效率,降低人工操作风险。同时,电力企业财务智能化建设要提供智能化决策支持,提升服务质量,并构建财务智能分析模型,针对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投资决策等问题,提供专业、高效的决策参考,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1]。
3电力企业开展财务智能化建设的重要性
3.1满足电力企业提高核算质量的内在需求
随着电力企业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业务结构日益复杂,传统的财务核算方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要求。财务智能化建设,需要引入先进的信息技术与管理理念,优化财务核算流程,提高核算效率,实现财务数据的实时采集、自动处理及多维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财务信息支持,提高财务管理水平,降低财务风险的同时,促进业财深度融合,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
3.2有效控制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
财务智能化建设通过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工操作等方式,显著降低了财务管理成本。同时,借助大数据分析、智能预测等技术手段,财务智能化建设可以准确识别和把控各项成本费用,实现精细化管理,有效遏制不必要的支出,节约企业资源。此外,财务智能化建设还能够借助数据挖掘与分析,发现业务流程中的低效环节,为管理层决策提供参考,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运营效率及盈利水平。
3.3强化业务监督,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财务智能化建设,应构建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理、风险智能预警等系统,实现对企业财务活动的全过程、全方位监控,系统能够帮助电力企业及时发现和识别潜在的财务风险点,如资金占用、预算超支、投资失误等问题,并采用预警提示、业务阻断等方式,有效防范风险的发生。与此同时,财务智能化建设还可以借助有效的数据分析,揭示业务活动中的违规行为与潜在漏洞,为加强内部控制、优化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3.4适应电力体制改革要求,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在电力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电力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财务智能化建设,应提供精准、及时、全面的财务数据分析,为企业市场决策提供支撑。基于财务智能化平台,电力企业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动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投资效益,增强市场风险应对能力[2]。同时,财务智能化建设还可以促进业财融合,实现业务流程和财务流程的无缝对接,提高业务运作效率,增强企业市场响应能力。
4电力企业财务智能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4.1缺乏顶层设计,系统建设缺少统一规划
许多电力企业对财务智能化建设的认识不够全面,缺乏长远的战略考虑和系统的规划设计。在实际建设中,各部门、各业务条线,从自身需求出发,分头开展智能化项目建设,导致系统架构割裂、数据标准不一、功能模块重复,难以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部分企业虽然意识到了顶层设计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践中却流于形式,未能深入分析企业战略目标和财务管理需求,顶层设计与实际建设脱节,导致建设成果难以真正发挥效用。
4.2智能化应用水平不高,数据价值有待进一步挖掘
当前,多数电力企业的财务智能化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智能化应用主要集中在财务核算、票据处理等基础性工作环节,对于预算管理、成本控制、风险预警等高级应用领域涉及较少,智能化应用程度不足。即便是已经应用的智能化系统,也存在功能单一、操作烦琐、用户体验差等问题,难以充分发挥智能化的优势。同时,电力企业在财务智能化建设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务数据资源,但受制于数据质量不高、数据标准不一、数据安全管理不善等因素,数据资源尚未得到有效开发与利用。部分企业虽然意识到了数据价值挖掘的重要性,但在实践中却缺乏必要的人才、技术和机制支撑,数据分析和应用水平有限,难以从海量数据中提炼有价值的信息,更难以将数据优势转化为管理决策优势。
4.3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面临新型风险挑战
财务数据是企业的核心商业机密,对企业发展具有直接性影响。然而,当前许多电力企业在财务智能化系统建设中,存在安全意识淡薄、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管理不善等问题,导致系统存在诸多安全隐患。部分企业的系统架构设计不合理,缺乏必要的身份认证、访问控制、数据加密等安全措施,难以有效抵御外部攻击和内部泄密风险。部分电力企业在系统运维过程中,缺乏规范的操作流程和应急预案,面对突发事件易出现措手不及、响应迟缓等问题,对系统连续性造成影响。随着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新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广泛应用,电力企业财务智能化系统面临的风险更加多样化、复杂化。网络攻击、数据泄露、隐私侵犯等新型安全风险不断涌现,对企业的财务安全和声誉形象构成严重威胁,部分企业对新型风险认识不足,缺乏必要的技术手段,导致风险防控能力薄弱。
4.4缺乏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制约财务智能化发展
财务智能化,不但需要深厚的财务专业知识与扎实的信息技术能力,同时还要具备数据分析、业务流程优化等多方面技能。然而,当前电力企业财务人员大多财务专业单一,缺乏跨界复合型人才,其对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趋势了解不够,对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应用能力不足,无法适应财务智能化时代的要求。部分企业虽然意识到了复合型人才的重要性,但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却缺乏系统规划,难以吸引高素质人才。同时,电力企业现有的财务人才培养体系也存在诸多不足,培训内容侧重于财务业务知识,缺乏信息化、数字化技能的针对性培训;培养方式以传统的课堂讲授为主,实践锻炼机会有限等。
4.5内部决策和管理机制有待优化,影响系统应用效果
当前,许多电力企业在财务智能化项目决策上,存在如缺乏科学规范的论证评估机制、决策过程不够民主透明、部分项目存在决策随意性大等问题,导致系统建设脱离实际需求,难以发挥应有效用。在系统应用推广方面,部分电力企业重建设、轻应用,缺乏有效的推广培训与激励约束机制,员工参与度不高、使用积极性不强,导致系统应用流于形式。在后期运维管理方面,部分企业运维团队实力不足,日常运行监控和故障处置不到位,系统更新迭代缓慢,为系统的使用体验和应用成效造成影响。此外,电力企业在财务智能化建设中,普遍存在跨部门协同机制不健全、业务部门参与度不高等问题。财务智能化系统的规划、建设、应用等环节,缺乏业务部门的有效参与和反馈,难以充分契合业务需求,系统的适用性无法保障。
5完善电力企业财务智能化建设的对策建议
5.1加强顶层设计,制定智能化建设整体规划
在规划设计过程中,电力企业应紧密结合自身发展战略与财务管理需求,深入分析内外部环境,科学确定财务智能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实施路径、保障措施等,保证建设方向正确、建设重点突出、建设措施得力[3]。总体规划应明确财务智能化建设的整体框架及实施步骤,对现有财务管理制度流程予以梳理及完善,打造集财务核算、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成本管控、风险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管理平台。在建设过程中,电力企业要统筹兼顾系统的先进性、实用性、安全性、开放性,坚持分步实施、分期建设,实现财务智能化建设的稳步推进与动态优化。另外,电力企业需高度重视系统集成与数据融合,加强与业务系统的互联互通,促进财务与业务数据的充分共享,为管理决策提供更加全面、准确、及时的数据支持。
5.2以业务需求为出发点,建立一体化智能财务管理平台
电力企业应制定高效协同、智能高效的财务管理模式,并以业务需求为出发点,建立一体化智能财务管理平台。企业在财务智能化系统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听取和吸纳业务部门的意见建议,深入分析业务发展趋势,精准把握业财融合需求,开展系统规划设计与功能开发,切实提升财务对业务的支撑和赋能水平。一体化智能财务管理平台,应具备全面业财数据集成、实时多维数据分析、精准有效预测预警、灵活自动生成报告等功能,实现业务数据的无缝对接、实时传递和深度应用,全面提升业财一体化管理水平。
与此同时,平台建设要坚持应用驱动、价值导向,聚焦企业发展中的关键领域,在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管控、税收筹划决策、投资项目评估、风险实时预警等方面持续发力,充分释放数据价值,不断创新应用场景,切实为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电力企业还要高度重视平台的集成融合,加快各类业务系统、财务系统的互联互通,实现数据的横向贯通、纵向集成,促进业务、财务、管理的高效协同。
此外,财务管理要不断优化迭代平台功能,持续提升平台的易用性、实用性和智能化水平,加大平台推广应用力度,完善配套制度流程,加强业务培训指导,提高业务部门参与度,充分发挥一体化智能财务管理平台的效用,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赋能助力[4]。
5.3整合优化业务流程,促进业财深度融合
电力企业在财务智能化建设过程中,应结合业务实际,不断梳理业务链条与管理流程,找准业财融合的突破口,优化业务与财务的衔接流程,打通业财数据传递渠道,实现业务流程与财务流程的有机统一、高效协同。电力企业应积极运用流程再造、精益管理等先进理念,对业务流程进行系统分析与价值判断,剔除冗余环节,优化关键节点,提升流程运作效率和精细化管理水平。
电力企业还要充分发挥财务在业务决策中的支持作用,制定业财联席会议、联合工作组等协调机制,加强业财部门间的沟通交流与信息反馈,积极响应业务管理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决策支持,促进业财形成合力。同时,电力企业应加快推进业财一体化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全面、准确、及时的财务数据采集和共享机制,实现业务数据与财务数据的实时传递,为业务决策和财务管理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支撑[5]。此外,电力企业要创新岗位轮换机制,促进业财人员相互了解、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提升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水平。
5.4采用先进技术手段,提高系统安全性和可靠性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电力企业需高度重视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严格遵循等级保护合规要求,参照国家及行业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对系统开展专项安全评估,有效防范网络攻击与数据泄露风险,并全面梳理财务数据管理各环节的风险点,完善身份认证、权限控制、数据加密、日志审计等安全防护措施,实现财务数据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控。电力企业要加强与网信、公安等部门的协同配合,借助威胁情报、恶意代码库等外部资源,提升系统面向未知风险的防御能力。
电力企业要加大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在财务领域的创新应用力度,利用云服务提供商的安全增值服务,增强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电力企业应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财务业务中的场景应用,利用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提升系统数据的真实性、一致性、可溯源性。
此外,电力企业还要高度重视系统的可靠性,并拟定健全的容灾备份与应急处置机制,定期开展数据备份、故障演练、应急演练,提高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电力企业需优化系统架构设计,实现核心功能模块的冗余配置,避免单点故障引发的系统瘫痪,并加强与通信运营商的业务协同,提升网络及服务质量保障水平,保证数据传输的高速、稳定。
5.5加大人才培养力度,打造高素质财务管理团队
电力企业要基于财务智能化建设的实际需求,创新财务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开展复合型财务人才培养。电力企业要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联合开发财务管理与信息技术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开设财务大数据分析、智能财务系统应用等专业方向,培养既懂财务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6]。电力企业应完善企业内部培训制度,丰富培训内容,突出财务数字化转型相关知识及技能的培训,加大在线学习、实战演练等培训力度,提升财务人员数字化思维与信息化应用能力。
电力企业应创新人才选用育留机制,拓宽财务人才引进渠道,加大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以业绩与能力为导向的选人用人机制。电力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财务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拓展财务人员成长空间,完善薪酬激励和绩效考核机制,突出财务人员在智能化项目建设中的贡献,充分调动广大财务人员学习创新、应用推广的积极性[7]。此外,电力企业要发挥领军效应,培养懂管理、善经营、敢创新的高端财务人才,打造结构合理、专业过硬、开拓创新的财务管理团队,为财务智能化建设提供人才支撑,为电力企业转型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保障。
5.6转变管理理念,构建高效协同的组织管理机制
电力企业要积极顺应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树立数字化、智能化的管理理念,从战略高度谋划财务转型,以开放包容的心态拥抱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主动探索财务与业务、财务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之路。
电力企业要制定完善的财务智能化建设的领导决策机制,成立由企业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财务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领导小组,加强对财务智能化建设的统一领导,明确建设目标、主要任务与实施路径,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8]。
电力企业需优化财务组织架构,整合财务业务职能,实行集中管理,加强总分协同,促进条块联动,提高财务管理的集约化、精细化、标准化水平。电力企业还要制定合理的财务智能化项目管理机制,加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项目立项、评估、验收等关键环节的管理流程,加大项目过程监督与绩效考核力度,保障项目建设规范有序、高效优质。
电力企业要强化财务部门的统筹协调职能,加强与业务部门、信息部门的业务协同及沟通交流,建立重大事项会商、联合办公、信息共享等制度机制,形成财务与业务融合、财务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工作合力。
电力企业还应创新绩效考核机制,将财务智能化建设成效与部门绩效、个人绩效紧密挂钩,建立容错纠错与免责机制,调动各方力量支持财务变革、参与智能化项目建设的积极性[9]。同时,电力企业还要构建学习型财务组织,营造勇于创新、善于学习的文化氛围,提高财务人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意识和应用能力,激发全员参与财务智能化变革的内生动力。
6结论
综上所述,财务智能化建设是电力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电力企业要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积极应对财务智能化建设所面临的各项调整,同时结合经营发展中的实际需求,科学制定财务智能化建设规划,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加快推进业财深度融合,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创新组织管理机制,统筹运用先进技术手段,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的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为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与保障,进而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参考文献:
[1]黎莉.数字化背景下国有电力企业财务智能化发展路径探析[J].活力,2024,42(9):76-78.
[2]周永生.数字经济时代电力企业财务转型探究[J].财讯,2023(22):176-178.
[3]梁德华.财务智能化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J].纳税,2023,17(25):73-75.
[4]余代塘.数字化时代电力企业的财务转型路径[J].纳税,2023,17(24):64-66.
[5]李猛.“互联网+”环境下电力企业智慧财务管理问题研究[J].老字号品牌营销,2023(14):111-113.
[6]张婷.电力企业财务智能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完善对策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3(8):165-167.
[7]杭纯.企业财务核算智能化管理模式研究——以某省级电力公司财务核算业务为例[J].管理会计研究,2021,4(6):6-14,86.
[8]金玲.电力企业在智能化财务建设方面的探究[J].财经界,2020(12):122-123.
[9]全文举.电力企业基于RPA技术助力财务智能化应用实践[J].电信科学,2020,36(1):139-143.
[作者简介]毛东晖(1988—),女,汉族,辽宁大连人,硕士研究生,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研究方向:财务管理、高级会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