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媒介选择行为探究

2024-12-21 00:00:00张文涛许卫东陈洁庄妍
中国市场 2024年35期

摘要:目的: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速发展,媒介作为一种存储和传播信息的工具也在不断地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文章通过分析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偏好,探索新时代媒介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文章以大学生的媒介选择为切入点,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了国内大学生媒介使用的偏好情况。过程:阐述了网络媒介对大学生学习的影响,进而提出如何利用不同媒介属性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更好地发挥“育人”功能。结论:研究发现,大学生受众最喜爱使用的媒介是以手机、电脑为主导的网络媒介,通过网络媒介来获取所需要的信息。大学生需依据不同媒介的优势和特性去充实自我,完善自我。

关键词:媒介选择偏好;网络媒介;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35-0117-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35.030

1媒介的分类及其特征

关于媒介与受众的关系,国内外学者已经做了很多相关研究。加斯金斯·本杰明和詹妮弗·杰里特(GaskinsBenjamin&JenniferJerit)认为,人们正在用互联网取代传统媒体,特别是取代报纸[1];丹尼斯·麦奎尔在《受众分析》一书中提出“行为性受众研究传统”,通过考察受众的外在表现,如受众的媒介选择、使用、意见和态度等来解释媒介的影响,从而为传播者决策提供参考[2]。康斯坦丁和彼得罗曼(Constantin&Petroman)对不同地域、年龄、性别的人们进行了考察,调查研究了他们对报纸、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的信息选择情况[3]。刘毅针对大学生这一目标群体研究了其媒介使用行为的特征[4]。

那么何为媒介?媒介研究的鼻祖——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于1964年出版了《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他在书中提出了“从社会意义上来讲,媒介即人的延伸”。如报纸是人眼的延伸,广播是人耳朵的延伸,电视是人眼和耳朵的综合延伸,汽车是人腿的延伸等。胡泳在谈《理解媒介》这本书时提到关于媒介的界限,即从狭义方面来讲,媒介可以理解为仅限于起中介作用的空间或中介物,如报纸、电视、工具等具象的事物。从宽泛方面来讲,媒介是使双方或多方的人或事物发生联系的社会实践。

关于媒介的分类,方法有很多,不同的视角可以进行不同的媒介分类。文章从人的感官系统这一视角出发,根据人在对媒介使用过程中所产生的感官需求而对媒介进行划分。人有着丰富的感官能力,包括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鼻子闻到的、皮肤感触到的等。人类通过它们进行信息的输入和输出,所以,将感官系统作为区分媒介的标准,是对媒介分类的一种新的尝试。具体如下。

1.1视觉媒介

视觉媒介,主要是指通过调动人的视觉来接收以图形、文字、色彩等视觉符号信息为主的中介物。最典型的代表包括报纸、杂志、书籍等纸质媒体和电子媒体。这一类型媒介的特点表现在受众需要掌握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有着一定的文化基础。读者可以自由选择时间进行阅览,在遇到较难理解之处,可以反复阅读,便于对内容进行深刻理解思考和记忆。但是,视觉媒介也有其局限性。比如纯文字的叙述不如声音或影像那么声情并茂,缺乏活力,阅读时间长了,容易使读者产生视觉疲劳。

1.2听觉媒介

听觉媒介,主要是指通过调动人的听觉来接收以声音、音频信息为主的中介物。最典型的代表包括广播、唱片、音频文件等电子媒体。这一类型媒介的受众相对于视觉媒介的受众来讲,受众面更广泛;同时相对于纸质媒体而言,电子媒体更环保,更便于保存。除了这些特点之外,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以打破时空的限制,听者可以自主选择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收听信息,并且还可以反复收听其中的内容,在这样一个迭代过程中,有利于听者提高自身的认知活动和对知识的巩固。在现代都市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很难专门拿出时间来进行学习,通过充分利用听觉媒介的优势特点可以获得尤佳的学习效果。

1.3视听等多感官融合的媒介

多感官融合的媒介,主要是指通过调动人的视觉、听觉甚至嗅觉、触觉来接收图像、文字、声音、色彩等信息的中介物。最典型的代表包括电影(3D电影)、电视、戏剧、互联网、手机等媒介。这一类型媒介由于声像并茂,形声兼备,娱乐性强,有较强的冲击力和感染力,是融合人的感官最多的媒介,因此,也是最受欢迎、使用最广泛的媒介。另外,以互联网、手机等为主导的网络媒介还具有交互性强的特性,与受众之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

2大学生的媒介使用偏好分析

面对各种形式的媒介,大学生又是如何充分利用他们的感官系统来进行媒介选择的呢?文章采用网上问卷调查法,分别从媒介形式、大学生使用不同媒介的时长和频次以及使用目的、使用评价等方面展开调查,研究他们对不同媒介的选择行为偏好以及对各类媒介的态度与评价。问卷共发放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6份,受访者主要是国内在校大学生,具体如表1所示。

2.1互联网形式的媒介在大学生媒介选择中占据主导地位

由上述调查结果得知,互联网形式的媒介在大学生媒介选择中占据主导地位。说明与传统媒介相比,大学生更倾向于使用网络媒介。主要原因在于:首先,大学生喜欢接受新鲜事物,对信息的需求量大,又具有很强的消化和吸收信息的能力,同时受过良好的教育,具备一定的文化基础和较高的思维能力及技术操作能力;其次,学业、就业、情感等方面的问题让大学生的心理产生较大的压力,他们急需寻求相关的信息咨询与心理疏导,而通过网络可以让他们及时获取所需信息,拓宽学习渠道,提高专业水平;最后,互联网相对于传统媒介,其信息储量大,内容更加丰富多元化,交互性强,可以满足大学生全方位的需求。

2.2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属性特征

网络媒介和传统媒介按照其属性又可以分别归至为视听等多感官融合的媒介、视觉媒介和听觉媒介。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结合不同的媒介属性来选择不同的媒介。调查显示,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网络媒介,即视听等多感官融合的媒介,成为其学习、社交、购物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生可以是信息的接收端,同时也可以是信息的传输端。网络媒介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视觉、听觉和触觉,信息内容极具感染力和吸引力,除了具有资源丰富、信息更新换代速度快、覆盖面广、使用便捷、交互性强等优势特性之外,多感官融合的媒介还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多感官需求。

2.3媒介的选择与受众的教育水平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网络媒介需要受众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文字识别能力以及灵活的思辨能力,同时,受众通过使用网络媒介来获取更多的知识信息,视野更加开阔,思维更加灵活,操作技术也会随之不断提高。

3网络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

3.1网络媒介对大学生学习内容广度和深度的影响

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是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5]。尤其是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传统媒介的信息承载量已不能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知识渴望和需求,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颠覆了人们对媒介原有的认知,大量资源如潮水般涌来,且资源更新速度快,时效性强,大学生在使用手机或电脑浏览查阅相关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可以获取大量最具前瞻性、时效性的信息,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便捷的方式去丰富和扩充自己专业领域的相关知识。比如,关于一些软件的学习,会有专门的学习网站,学习者通过观看其中的视频教程可以非常直观容易地掌握软件的操作技术,从而提高自身的专业技术水平。再如,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媒介去了解感受太阳系的奥秘、模拟神舟飞船发射升天的体验、了解各种奇特的海洋生物的生存习性和环境、观看细胞的分裂过程等,这些都能够增加学习者学习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是传统媒介所不能比拟的。

3.2网络媒介对大学生学习方式的影响

在传统课堂中,大学生的学习除了个人单独学习之外,通常还有师生面对面或者小组面对面进行沟通研讨和交流。网络媒介的融入对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网站、微博、贴吧、论坛及社交软件(微信、QQ、MSN等)上传、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与好友互动,共同探讨,学习交流,使个体之间基于网络建立起了一张关系网。在这张关系网中,每个人都可以是信息的发布者、接收者、分享者,每个人都是行为的主体。另外,也可以通过直播的形式与远程的学习者组建小组一起互相督促学习,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这种交互性、个性化、开放性、真实性、便捷性的学习方式越来越受欢迎。

3.3网络媒介对大学生学习兴趣的影响

国际著名学者帕斯卡雷拉(E.Pascarella)与特伦兹尼(P.Terenzini)在《大学怎样影响学生的发展》中阐明:大学的质量高低、大学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学生个体的学习努力程度和学习参与程度所决定的,卓越的大学应当把政策、管理、资源配置等落脚和围绕在鼓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到学习中来[6-7]。可见,学习兴趣对于提升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才会对所学知识产生热情和需求,从而将这种需求转化为动力,进一步完善学习效果。

网络媒介,极大地丰富了教育活动和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对于激发大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特别是VR技术与教育的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教育的新型发展。通过虚拟现实技术打造生动、逼真的学习场景,不仅解决了传统课堂所不能解决的难题,而且还为所学专业增添了许多的亮点和特色,在拓宽学习者视野的同时,也激发了学习者对知识的渴望和需求。比如,学习者通过VR眼镜和操作手柄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化学实验的奇妙和乐趣,也可以感受飞夺泸定桥的惊险和刺激,还可以“亲历现场”,学习有关地震自救、消防安全自救的知识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教学具有趣味性、空间性和交互性,也让学习者享受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3.4网络媒介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青年强则国强。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和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其体质健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国内外调研得出的结果是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8],国内大学生虽然也开始越来越注重健身,但仍有不少人因受场地器材的限制、自身惰性等原因而导致体质健康水平良莠不齐。而网络媒介中有许多新媒介融入了健康教育、健身计划、运动效能等功能,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实际体能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积极自主的健身活动,从而优化自己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但与此同时,网络媒介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影响。首先,在这个被网络覆盖的时代,大学生越来越依赖手机、电脑,往往较长时间面对屏幕静止不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造成了非常消极的影响[9]。更有甚者沉溺于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他们享受在虚拟世界里的畅所欲言和情感宣泄,而面对现实世界则选择逃避,往往会出现“双重人格、表里不一”的现象。同时,互联网海量的信息扑面而来,很多无用的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眼球,长此以往,会降低大学生对信息的感知能力,容易出现思维简化、心理焦躁等现象。

4总结与建议

4.1网络媒介是当前大学生学习者获取信息的主渠道

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媒介的传播优势,推出更多具有高质量、创新性、交互性强的教学内容。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线上学习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媒介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愈来愈凸显它的生机与活力。信息传播及更新速度快、资源储量丰富、能够充分调动人的多感官系统、交互性强以及能够真正实现资源的共建共享等是网络媒介所具有的优势与特色。

4.2大学生要加强对各个形式媒介的综合运用,提高学习效率

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途径除了集多感官体验于一体的网络媒介这一主渠道,还有很多其他的途径,比如纸质书籍、广播、讲座、沙龙活动、展览会等。大学生要广泛采用各种形式媒介,提高接收媒介信息的参与度,集中优势力量提高学习效率。

4.3大学生要加强自我约束能力,减少网络媒介的负面影响

自我控制力和约束力是影响大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大学生要避免因长时间沉溺于虚拟现实中而产生的过度心理依赖;同时,学会主动去思考去寻找自己需要的信息,提高媒介的选择能力、理解力、质疑力、评估力、创作能力及思考反应能力,通过科学合理的方式去获取、传递和反馈信息,以免在信息的海洋里迷失自我。

4.4整合网络媒介优质资源,实现最佳“育人”功能

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环境下的时代新人,他们喜欢寻求新事vjZj5lKpOmvFHiM+QxL3MA8E7l3tiXsCt/x6Sf8hawU=物新讯息,倾向于方便快捷的认知和交流方式,这种心理需求与网络媒介的传播特性达到了高度一致。所以大学生已成为网络媒介选择的主体。如何发挥网络媒介的优势,使其用户主体受益?笔者认为基于网络媒介的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是发挥好网络媒介效应的关键因素之一,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内容脚本的撰写、教学内容的拍摄与制作以及学习者对教学内容的评价与反馈、教学内容的更新等。教师只有充分挖掘网络媒介特有的亮点特色,将其与教学内容和学+gsLM5j1PQnvSZhFqovnTTUCQN+scR+t8Frv2ttTEc8=习者需求相融合,制作出具有创新性、趣味性、个性化的精品课程,不断实现网络媒介的创新与改革,整合网络媒介的优质资源,才能真正发挥出网络媒介应有的“育人”功能,从而更好地为大学生高质量教育发展助力。

参考文献:

[1]GASKINSB,JERITJ.Internetnews:isitareplacementfortraditionalmediaoutlets[J].Internationaljournalofpress/politics,2012,17(2):190-213.

[2]丹尼斯·麦奎尔.受众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3]CONSTANTINEC,PETROMANI.Massmedia:themainsourceofinformationonEuropeanfundingfortheaveragepeople[J].Agriculturalmanagement,2012,14(4):167-174.

[4]刘毅.媒介形态变迁与受众媒介使用[M].上海:复旦大学,2017.

[5]张世贤.大学生学习行为分析[J].建材高教理论与实践,1998(4):39-40.

[6]龚放,吕林海.中美研究型大学本科生学习参与差异的研究——基于南京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问卷调查[J].高等教育研究,2012(9).

[7]PASCARELLAET,TERENZINIPT.Howcollegeaffectsstudents:athirddecadeofresearch[M].SanFrancisco:Josey-BasPublishers,2005:602.

[8]彭玉林,杨军,闫建华.国内外大学生生活方式与体质健康研究现状[J].中国学校卫生,2020,41(10):1583-1587.

[9]杜岩,杨金荣,黄少华,等.屏幕时间和静态生活方式对大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J].中国校医,2019,33(12):876,973,909.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基于学习者视角的开放大学MOOC视频优化研究”(项目编号:C-b/2021/01/12)。

[作者简介]张文涛(1987—),女,山东龙口人,硕士,江苏开放大学,工程师,研究方向:数字资源开发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