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乡村振兴是当前中国重要的发展战略,而乡村文化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西吉龙王坝村就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所出现的特色乡村,其文化构建与耦合、产业运行模式、存在的问题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分析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实践经验和启示,将更加直观地表现其地方性和传统文化所蕴含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乡村振兴;文化耦合;龙王坝村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35-0053-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35.014
1研究缘起
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水平和质量。新时代乡村振兴既要促进乡村产业和人才振兴,也要加快乡村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最终达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西吉县龙王坝村以新时代乡村振兴总要求为目标,以党建引领当地乡村发展,在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方面取得不凡的发展成果,在这一空间中的日常生活样态反映了传统空间在现代化进程中的空间经验和空间意识嬗变。田野调查中发现,西吉县龙王坝村具备传统性与现代性的融合,首先具有独特创新的发展模式和不俗的景观,其次民风淳朴、村内合作融洽,集体意识浓厚,人口结构多元,民俗保留完整,在乡村振兴和经济转型中取得可观的成就,为周边村落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
2村落概述
2.1村落概况
龙王坝村属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吉强镇,坐落于南部山区内,靠近著名红色旅游目的地六盘山,紧邻西吉县的火石寨国家地质公园与党家岔震湖两大知名景点。西接背靠甘肃省兰州市,南部为红色将台堡。与马营村、夏家大路村、苟家新庄村、套子湾村、高同村、万崖村、芦子沟村、泉儿湾村、大滩村、沙葱洼村、大营村、上堡村、团结村、袁河村相邻。地势西北偏高,东南偏低,丘陵山地广布,山地多而川地少,土壤以黄土为主,水域附近分布有红泥土和砂石土层。虽然河道较为密集,但是水流量少;山地诸多,但是植被的覆盖率较低。全村农作物种植以传统的马铃薯、玉米种植为主,家庭养殖则以小规模的生猪、家禽养殖为主。村民小组共8个,人口户数共401户,建档立卡户208户,共1764人,其中80岁以上的老人有40多人,90岁以上的老人有8人。村内以汉族为主,村党支部共有党员42人,其中女性党员6名、大专以上党员12名、初高中学历17名、小学10名。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妇女组织、村监事会组织机构健全。
2.2村落发展
龙王坝村就目前的产业发展规划来看,一是成立合作公司,围绕龙王坝核心景区,丰富景区内容,完善景区设施,以挖掘现有传统民俗文化、历史文化为重点,形成景区文化产业,依托发展旅游业,开发窑洞宾馆等民宿产业;二是发展现代观光农业,通过流转土地方式,建立大棚发展大棚种植业,大量种植果树发展“林下经济”,实现“地上鲜蘑树上鲜果”的纵向空间式农业循环发展;三是发展养殖业,建立农业合作社,养殖走地鸡等禽类。
该村的发展历程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3—2020年,第二阶段是2020年至今。2013年,龙王坝村在西吉县心雨林下产业合作社带领下,依托本地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以“生态休闲活村、休闲农业富村”为抓手,以“农村变景区、农民变导游、民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为发展思路,以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为战略导向,着重推进林下经济、休闲农业以及乡村旅游的建设,引导村民探索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之路,成功地扭转了这个昔日贫困小山村的面貌。
龙王坝村为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稳固居民就业,集中三产互动“融合”模式,打造林下经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三产融合发展。在农业种植方面,具体措施包括种植了4000亩的林下油牡丹、1000亩的金银花、120亩的红树莓,同时养殖了万余只震湖生态鸡,并建立了规模化的梅花鹿养殖中心。这些举措不仅丰富了当地的生态资源,还构建了多样化的生态休闲观光体验,极大地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活力与旅游吸引力。
2.3村落模式构建
乡村旅游发展中面临发展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来源于乡村旅游空间的交叉性,这种相互交叉体现在景区与村民所生活的社区空间中,“村中景”模式,即在村民日常生活的社区内打造出景区,是一种在社区内部培育出景区并不断发展的模式。2003年起宁夏全域施行封育禁牧,龙王坝村注重村落建设的在地性和共生性。在对生态环境进行修复的同时,打造现代化村落景观。进入村落的道路有两条,一条是链接县城中心的304国道,由西吉县城直接通往龙王坝村景区中心,途经龙王坝村的梯田景观,夏季能见度较好的清晨,可观赏到云海景观;另一条则是由西吉县下堡村进入,途经毛刺沟,进入龙王坝村村落腹地。
3龙王坝村的文化振兴与耦合
3.1物质文化耦合
龙王坝村在生产工具方面与其他传统村落有相似之处。在人类学家彭兆荣曾在《饮食人类学》一书中指出了饮食生活所包含的内容:“作为一种学科传统,人类学家通过食物在某一个特殊人群或族群的获取、生产、制作、消耗等饮食系统来观察、描述、分析、阐释与食物系统相关联的认知系统、生态系统,以及饮食体系在更大背景下与包括政治、经济、道德、伦理等方面的联系和关系。”在饮食文化表述中,通常认为饮食习性和审美偏好能够产生和维持个人对所属群体的认同和忠诚,因为“人们总将美食和种族或者国家联系起来”。村落在日常生活与农业生产中也建立起特色饮食结构。杂粮馍、搅团、烤土豆、浆水、十三花,特定的饮食建立起个体对所属群体的认知,并将这种认知与地方构建起情感认同和社会联结。西吉县因特殊的地理条件被称为“中国马铃薯之乡”。土豆成为饮食中不可或缺的食材。龙王坝村在漫长的饮食变化中开创出“土豆宴”这一典型的农家特色。
窑洞,作为黄土高原的独特建筑形态,深深植根于历史悠久的黄土文化之中。这种“地穴式”住宅,其历史根源可以追溯到大约四千年前,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的多个省份,包括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甘肃和宁夏。在建筑领域,古代窑洞被归类为生土建筑,它的核心设计哲学在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展现了其易于建造、成本效益高、结构稳固以及能够保持室内四季舒适的显著特点。通常有靠崖式窑洞、下沉式窑洞和独立式窑洞等形式,其中靠崖式窑洞应用较多。龙王坝村历来有居住窑洞的生活习惯,2013年以来,为发展特色民俗民宿,建成多间窑洞宾馆,配备多功能智能化硬件服务,为游客提供良好的住宿条件。
龙王坝村建成了宁夏首个乡村科技馆、首座科技扶贫馆,重点建设科普小镇及乡村科普长廊。包括军事馆、海洋馆、童年馆、北极馆等,带动龙王坝村乡村文化发展,推动科普力量下沉乡村,完善科普画廊、科普宣传栏等科普设施,提升农民、青少年科学意识和科学素质,实现乡村自媒体村民交流互动与科普宣传。探索“农业+科普+旅游+培训”发展模式,推动科普与产业深度融合,“科技小院”为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的有效助力,探索出一条“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技术示范与推广站点—科普集群”的链条式科技循环模式,以科技成果为纽带,将地区内科技小馆串联成片,连点成线、连线成面,助力打造国家级示范性科技小馆集群,打造地方乡村振兴产业示范带。
3.2精神文化
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和良好家风,是加强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乡村振兴要对农村优秀的乡土文化进行传承性发展。2022年春节,将当地传统的春官词、秦腔、议程、社火融入冬季奥运会中,开展说议程、唱秦腔比赛,以传统与现代相碰撞的形式推广当地的传统文化。其中“说春”是龙王坝村具有代表性的民间非遗文化。每年立春时节,西吉县都会出现一批身穿红蓝长袍、头戴礼帽、手摇羽扇的春官们,率领社火队成员歌唱《二十四节气歌》等朗朗上口的说春词,为大家送去春时的祝福。焦桐,是土生土长的“00后”龙王坝村村民,原生的生长环境使他深刻意识到这项传统文化传承的局限,出于身份的自我认同和责任感,加上日复一日春官词的练习,2024年2月,他成功拜师西吉县春官词民间非遗文化传承人周鹏举,得以成为一名优秀的“春官”。这不仅是他的个人选择,更是象征着龙王坝村“说春”文化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和建设乡村精神文明新生力量的崛起。
乡村治理,文化为“魂”。在现代化治理中,龙王坝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并没有落下乡村文明建设的“功课”。通过开展残垣断壁拆除、卫生厕所改造、文化广场、荒山田埂绿化等工程,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村容村貌从昔日的“穷山沟”变为今日的“美丽乡村”。组织实施了自来水入户、村组道路硬化、危房改造、村卫生室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动力电入户等一批重点项目,贫困群众安全饮水率、安全住房率、义务教育巩固率、基本医保和养老保险覆盖率均达到100%,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3.3制度文化
村民合作小组是龙王坝村重要的制度文化之一。龙王坝村扎实推进以党建为引领、以政府为引导,转变村民思想。由“政府唱戏,群众看戏”向“政府主导,村民主体”转变,规划协调多方力量,协力推进乡村振兴发展。形成县镇政府由“指挥员”到“辅导员”的转变,真正激发村民主体内生动力,构建以龙王坝村党支部为核心领导,设立村民自我管理机构与村务监督机制,同时推进集体经济实体与农民合作团体的发展,辅以各类社会经济组织,形成全面系统的村级治理体系。召开多次村民座谈会,建立健全村民监督制度,组织村民对龙王坝村融合模式发展畅谈意见与建议。
“实习村长”是龙王坝村特色的制度之一。2019年起,龙王坝村面向全社会以及全国各大高校招募优秀本硕博毕业生,推出“实习村长”制度,为他们提供社会实践岗位。截至2024年,龙王坝村已招募十二任“实习村长”,通过该方式,不仅为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实践机会,而且为龙王坝村作出了智力及能力上的建设。该岗位主要以宣传文化、为参观者做向导、组织活动为基本工作内容,并采用线上+线下的工作方式,配合同事同步完成日常工作中的任务,每日工作结束后完成工作日志及台账,时刻做好工作总结,为反观成长和未来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来自全国各地不同高校的新鲜血液为龙王坝村增添了不一样的活力。引进与留住人才对于当前传统村落的发展是巨大的难题,而龙王坝村这一校地合作的现实举措为面临就业难题、缺乏基层锻炼的大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机会。
实施村规民约,打造文化治理网络。“治理有效”是村规民约参与新时代乡村治理的重要目标。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明确指出,要构建新时代乡村治理新体系,就必须“发挥自治章程、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龙王坝村的制度文化在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下嵌入了这类非正式制度,旨在顺应乡土社会内在的演化规律,调节人际交往,约束个人行为,确保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通过协调、管理和监督乡村社会活动,构建契合当地道德与法律原则的法度体系,将乡村中的个人品行、家庭伦理及社会公德等元素有机融合,以“德治”为引领,深入乡村治理的每一方面,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村民自治有效性,激发乡村自治的主体性,体现乡村法制的工具性,树立乡村治理榜样。
3.4乡村文化建设中的“文化反哺”
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过程中,文化反哺主要以大学生村官、基层干部、致富能人、返乡青年等为主体。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皇权止于县”的传统,乡绅或乡贤在乡村社区及乡规民约体系中扮演着关键的治理角色。乡绅是对那些在乡里社会有崇高威望或者为乡土社会作出重大贡献的地方官员或者社会贤达的尊称,他们通过一套约定俗成的礼法体系来维系乡村社会的运转,是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的主导力量。焦建鹏是西吉县龙王坝村的副书记,大学毕业后先经营广告公司等产业,在完成一定的资本积累后,投入至龙王坝的乡村旅游发展中,先后成立了西吉县心雨林合作社、宁夏龙王坝乡村振兴培训学院等,带动全村800多人就业,既拓宽了乡村振兴人才就业轨道,又加强了乡村旅游建设,探索出一条新时代以专业为导向,以发展为根本的文化反哺之路。文化反哺的意义与价值,不只代表着亲子、代际文化知识的逆传递,还涉及开发具有地域特色的乡土文化形态,以及它对当地乡村内涵、乡村精神的再创新、再造血功能,从而展现出其对乡村社会发展建设的重要意义。
4多元协调发展之难:景区型村落的发展困境
4.1景区型村落的发展瓶颈
乡村振兴不是打造景点。之所以将这条列为第一条,是因为当前部分学界和政策部门普遍将乡村振兴与打造景点联系在一起,全国甚至因此形成了规模不小、影响很大的各种乡村规划团队,既有各路规划设计建筑正规军的高校和正规规划设计院,又有各种民间机构,还有大量企业介入进来。有些团队借乡村振兴之名,在具有区位和资源优势的农村打造景点,看起来高大上,实际上是基本与农民没有关系的“走秀”。一个景点打造下来,动辄花费数千万乃至上亿元,将本来是用于造福全国亿万农民的宝贵的乡村振兴资源,投入到很少甚至无法造福景点村农民的景观建设,是当前地方政府乡村振兴实践中普遍存在的偏差。
4.2裙带式管理模式的掣肘
家族式企业作为民营企业中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凭借其经营管理上的灵活性,在市场竞争中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对于社会发展同样起着非常积极的作用。龙王坝村在开放式管理模式中还存在着一部分家族裙带式管理模式。血缘观念及家族观念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企业发展的掣肘和困境。
5“乡村振兴+”下的发展之道
5.1“睡眠经济”的发展
龙王坝村通过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植被覆盖面积连年增加,荒山秃岭变成了青山绿水,通过发展林下经济、休闲农业,建成了万亩龙马梯田蔬菜公园、千亩油用牡丹基地、窑洞宾馆、乡村科技馆等,“旅游+康养+培训+研学”等新产业新业态激发乡村新活力。“睡眠经济”主要的特点在于如何将游客留在龙王坝村,生态的重建使龙王坝村成为康养休息的胜地,游客可以抛开城市的快节奏,住进村民所建的风情民宿中,真正在山庄享受悠闲的“睡眠”。通过这种方式,龙王坝村使一大部分闲置房屋、闲置土地充分运转,快速提高村民收入,解决村民不外出务工就能保障收入和转化就业的问题。
5.2“乡村振兴+”的发展
乡村振兴不是单方面的发展,龙王坝村将乡村振兴+“非遗”“冰雪节”“好物节”更好的结合在一起。2022年1月,“迎冬奥”首届全民健身冰雪节暨龙王坝冰雪旅游节活动在西吉县龙王坝鑫雨滑雪场正式启动;2023年1月,“非遗过大年·文化进万家”系列活动暨第二届冰雪健身旅游节启动,连续两届冰雪节的举办,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冰雪运动的重要论述,深入推动了冰雪运动在西吉县的普及发展,建设利用好冰雪场地设施,发展冰雪产业,丰富群众冰雪赛事活动。形成“山景+体育+消费”三合一的模式,填补龙王坝村及西吉县区域内冰雪体育的空缺,拉动冰雪经济消费,实现可观的冰雪经济收入。雪上娱乐项目有雪盘、雪片、雪圈、雪橇、雪地摩托、马拉雪橇、悠波球等。
龙王坝村不仅脚踏实地发展当地各项事业,并且将乡村振兴的故事带到海外,讲给全世界。2024年2—3月,法国第60届国际农业展在巴黎举行,龙王坝村党支部副书记焦建鹏受邀参加,向全世界推介龙王坝村。龙王坝村的枸杞、葡萄酒、西芹原汁等农特产品和非遗剪纸文创产品在此次农业展上被抢购一空,带动经济增长的同时,龙王坝村还向全世界发出邀请,邀请发展荣誉村民,并且制定出龙王坝荣誉村民全球化线路图,现已在世界各国发展荣誉村民88位,成为向世界推介龙王坝的宣传员。从不为人知直到走向世界,龙王坝村在转型、创新、发展中走出了一条适地适宜的特色乡村振兴之路。
5.3高端人才的引进
乡村振兴,人才先行。有学者认为,乡村振兴应该“深化农村重点领域改革,创新农村金融供给,建立人才流向农村机制和转化农村传统乡村组织功能”,龙王坝村在发掘和培育本土人才方面做足工夫,不仅带动当地人才发展,并且实施人才引进模式,为乡村振兴发展不断注入新鲜血液。
参考文献:
[1]贺雪峰,郑晓园.乡村振兴战略与明星村经验[J].贵州社会科学,2022(12):138-144.
[2]燕连福,李晓利.习近平乡村振兴重要论述的丰富内涵与理论贡献探析[J/OL].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12[2022-05-11].http://zylib.nxu.edu.cn/s/kns.cnki.net/kcms/detail/11.4558.G.20220418.1348.002.html.
[3]彭兆荣.饮食人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4]谢宇.凝固的艺术之窑洞[J].中国国情国力,2017(3):封2.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EB/OL].https://www.gov.cn/zhengce/2018-02/04/content_5263807.htm.
[6]陈秋强.乡贤: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力量[J].社会治理,2016(2).
[7]王晨曦.试析文化反哺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J].文化产业,2022(1):145-147.
[8]贺雪峰,郑晓园.乡村振兴战略与明星村经验[J].贵州社会学,2022(12):138-144.
[9]人民网.到法国喜悦说“丰景”,上电视开启“奇妙之旅”龙王坝把乡村振兴故事讲给世界听[EB/OL].[2024-03-02].http://nx.people.com.cn/BIG5/n2/2024/0302/c192482-40762705.html.
[作者简介]王果(1994—),女,回族,宁夏银川人,研究生,研究方向:文化与范式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