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产业具有地方特色的鲜明性和渗透性,作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城市的经济发展中不仅可以增加城市的经济税收、吸引相关人才就业,还能契合现在的文化产业发展方向。打造具有城市特色的“文化+”,使文化产业赋能到千行百业,提高城市的文化内涵,打造城市文化名片,是符合新发展理念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重要产业类型之一。文章基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分析其文化产业创新融合现状,指出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研究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创新;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F7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35-0017-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35.00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放眼当下和未来,融合是多元文化发展必经的途径,多元文化应该是一体且融洽的,同时文化名片的构建也是各种不同文化差异性的融合统一。对于岭南文化的印象也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进步不断更新,回望中华的历史,岭南文化正是因为中原文化的进入和融化而发展得更好,所以,利用好多元文化资源,用文化融合促进相通,不仅可以丰富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内涵,也可以促进多元化发展,打造更具有区域特色的文化名片和协同发展平台,推进大湾区更深入的一体化发展。文章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创新融合发展现状进行深度研究,以大湾区部分城市文化产业融合案例为例,分析大湾区区域文化的特点与优势,探析粤港澳区域文化创新路径,促进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融合发展。
1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粤港澳大湾区的岭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产业资源丰富,带动了城市的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其中新闻信息服务、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传播渠道、文化装备生产、文化消费终端等7个门类的增加值在全国占比超过10%。粤港澳大湾区作为中国的湾区之一,作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尤其是创新能力的新载体,地理位置优势,具有丰富的资源。大湾区包括珠江三角洲的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等城市,以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旨在推动内地与港澳深化合作,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提升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的发展能力。自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颁布以来,各地政府积极出台促进文化发展政策,在协同机制创新、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文化繁荣发展、对外文化交流、文旅融合等方面成效显著,大大提高了湾区文化软实力。根据《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指出,粤港澳大湾区是目前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十四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应该立足区域实际,融入国家战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区域联动,持续优化合作体制和机制,在中心节点城市的持续辐射和示范作用下,整合和汇集人才、资金、技术等优质要素资源,推动文化产业的集聚和专业化集群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塑造湾区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联合开展跨界重大文化遗产保护”。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提出,要以十大领域的新突破,带动全局全面跃升,其中一大突破就是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必须举全省之力办好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这件大事,包括建设好“人文湾区”。
2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2.1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程度
粤港澳城市群中各城市文化产业发展各具特色,发展程度也有较大差距。粤港澳城市群11个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已形成三个梯队的产业格局。虽然粤港澳大湾区各类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区域内的文化产业布局规划和内部结构需要调整,地区文化产业发现亟须注入新活力。粤港澳大湾区优势在于区域内经济融合愈加成熟、产业布局逐步优化、各类文化活动较为活跃,为区城文化产业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2.2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产值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产值在广东省占比超过八成,多年来在内地文化产业产值中居龙头地位,粤港澳城市群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的增速总体上保持在高位水平,文化产业发展稳中有进。就文化产业产值总量而言,深圳市、广州市与香港大幅领先于区域内其他城市,其中香港文化及创意产业发展在粤港澳城市群中处于领先位置。虽然就GDP占比而言,地区经济支柱产业的一般标准为5%,粤港澳地区城市中的香港、深圳、广州、东莞与惠州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均已达到5%以上。但是处于第二梯队的澳门、东莞、佛山、惠州四个城市从文化产业总量以及产业发展现状来看,与第一梯队的城市依旧存在较大差距,文化产业发展情况也是各有长短,澳门文化服务业起步较晚,虽然其文化产业规模相对其他城市较小,尚未形成该地支柱性产业,但是因其位居国际交流的重要窗口地位,产业发展潜力较大。位居第三梯队的中山、江门、珠海、肇庆四市,其文化产业无论规模还是GDP占比与第一梯队城市都相距甚远,相对来说比较缺乏生产资本与专业人才。但是,由于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优势和资源影响,在区域第一梯队城市的影响下,近几年进步明显,目前粤港澳大湾区地市全部处于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排名前列,彰显了大湾区在广东省文化产业发展版图上的重要地位。
2.3粤港澳大湾区地市文化产业格局
粤港澳大湾区11城中,广州、深圳和香港属于第一梯队,因为这三个城市文化资源丰富,并且已经形成了成熟且特色鲜明的文化产业,文化产业产值大幅领先于区域内其他城市。其中,广州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因为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积淀,汇聚风云激荡年代的文化、厚德载物的岭南文化,同时融通了中外的海丝文化和敢为人先的创新文化,文化资源相当丰富,所以其文化产业在全国范围内极具竞争力。同时,近年来广州文化产业在新媒体、网游、动漫和数字音乐等领域发展迅猛。深圳是全国改革开放的桥头堡,其文化创新能力居于全国领先位置,以其为核心的文化智能产业群已初具规模。香港作为国际大都市,拥有“亚洲创意中心”“亚洲时尚和潮流之都”“东方好莱坞”等多项称谓,并且“港风”已成为吸引全球游客的重要文化名片。同时,香港因其文化、软件、游戏、金融、互动媒体等产业发展成熟,是粤港澳城市群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引领者。澳门、东莞、佛山和惠州属于区域内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二梯队。澳门以服务业发达闻名,并且与葡语系国家联系紧密,也是粤港澳城市群国际交流的窗口,文化产业发展规模虽小但颇具潜力。东莞、佛山和惠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是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的起源汇聚地,在近年来大力发展文化制造业,成为视听设备、印刷与音响等领域的重要制造基地。中山、江门、珠海和肇庆则处于粤港澳城市群文化产业发展的第三梯队。虽然在文化资源上各具特色且各有发展,但文化产业竞争力较弱。概言之,粤港澳城市群文化资源丰富且各具特色,文化产业格局初步形成,文化产业链较为成熟完善,为该地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2.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融合现状
第一,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主流。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的稳步推进,粤港澳城市群中各地政府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文件指导下,加快出台促进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旨在加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大力提升粤港澳城市群文旅产业竞争力。香港与深圳凭借高度集聚的高新技术人才和较强的城市创新能力举办文化会展活动,会同珠海打造了由深圳文博会、深圳设计周、深港设计双年展、香港书展、香港国际授权展、香港国际影视展、珠海北山世界音乐节等多元文化交流活动组成的文化会展品牌。惠州则营造以数字文化制造业为主体,以现代旅游服务业为重要牵引,以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服务为新兴增长点的“3+N”发展格局,助推惠州“文旅+”领域发展壮大。
第二,文化与数字科技深度融合。深圳作为多元化融合代表城市,充分发挥高科技城市、金融中心城市和滨海旅游城市特色,不断鼓励文化产业多样性发展,有利于激发文化产业市场活力。目前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是鼓励城市采用“文化+”的模式,用主要产业带动文化产业联动发展,深圳在全国领先提出“文化+科技”的产业发展融合新模式,提出要把文化与科技紧密结合,并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业态大力推动,将传统文化赋能现代创新科技,融合为新的内容形式展现,充分体现了深圳的多元化和创新性。
第三,文化与新媒体娱乐联动发展成效显著。2022年广州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约1800亿元,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达6.2%,产业支柱地位保持稳定,显示了良好的发展韧性。广州的社交媒体、动漫游戏、网络音乐、网络直播等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迅猛。微信以月活跃用户超13亿人的佳绩,成为全球第四大用户喜爱平台,并持续领跑全国社交媒体市场;原创漫画发行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30%以上,动漫产业产值约占全国的1/5。广州泛娱乐产业异军突起,多家网络直播企业均为行业巨头;直播电商成为新业态、新模式的“流量密码”和新消费热点,领跑全国。
第四,打造文化IP,与传统制造业强强联手。东莞被中国玩具和婴童用品协会授予全国首个“中国潮玩之都”称号,成为目前全国唯一获该称号的城市,不仅加快了潮玩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同时进一步擦亮“潮流东莞”城市文化名片。东莞拥有超4000家玩具生产企业、近15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是全国最大的玩具出口基地。从“一墩难求”的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到卡塔尔世界杯吉祥物拉伊卜,这些“东莞制造”均验证了“世界玩具看中国,中国玩具看东莞”并非浪得虚名。明显的制造业产业集群效应带动了产业规模的迅速增长,同时成功打造了东莞“潮玩文化”的文化名片。
3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瓶颈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的经济动力和发展平台无疑是由城市的经济发展快速带动的,但各地之间的文化、经济发展情况和政策有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导致文化产业多元融合发展存在一些问题:文化产业引导力不足、文化产业发展在大湾区内缺乏联动、部分城市的文化产业发展长期堆积在产业链中下游、文化产业智库构建滞后、文化产业融合深度不够等。
3.1文化产业内部结构需要调整
粤港澳大湾区以制造业发达较闻名,广东省文化产业占比一直位居全国前列与其文化产业制造业发达有较大关系。长久以来,实力雄厚的文化产业企业单位作为领头羊,持续带动文化产业增加值不断增长,扩大文化产业的发展规模。文化制造业依然占据优势地位,文化产业服务业产值是文化产业增速最快的门类,由此可看出文化服务业是广东省文化产业战略布局的重点之一。虽然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大湾区文化产业结构依然不科学,存在文化制造业在整个产业格局中所占比重过大的情况,严重影响产业内部结构优化。文化制造业处于文化产业链的下游,大湾区鼓励文化产业从“加工制造”文化产业链下游向“研发创意”文化产业链上游靠拢,作为优化大湾区文化产业内部结构最重要的举措之一是,着重提升地区文化产业创新力,通过高附加值产品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3.2文化产业引导力不足,缺乏区域联动
粤港澳城市群针对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较低,大部分仅提到了融合发展的规划导向,但缺乏具体的实施细则和建设标准,政策配套不足问题明显。粤港澳城市群现阶段主要以城市模式推动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城市间协调联动不足导致文化融合的区域效应无法显现。粤港澳城市群是岭南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等多种特色文化的汇聚地,区域内文旅资源极为丰富,其文化融合发展在我国处于领先水平。但是,粤港澳大湾区涵盖两种政治制度、三个独立法律体制,给城市间生产要素流通带来一定阻碍,因此各城市的文化产业融合主要是采用单打独斗模式,城市间资源共享程度较低,资源配置效率有待提高。概言之,粤港澳城市群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呈现出区域内部竞争大于合作、联动协调不足的特点。
3.3发展亟须注入新活力,文化产品同质现象严重
粤港澳城市群中各城市不仅地缘相近,而且文缘相通,共同的文化背景为粤港澳城市群文旅产业融合的协同发展提供了平台,难以避免该地区文化产品特别是文旅产品存在雷同、缺乏特色的同质化问题,容易相互模仿,无法充分体现当地文化特色。同时,相较于珠三角地区近几年文化产业的中高速增长,港澳地区尤其是澳门的文化产业发展进程较为迟缓。香港文化及创意产业分类精细,产业配套设施已较完善。香港经济发展成熟,但服务业占比大,本地市场规模小,目前本地文化产业发展已经趋向饱和。澳门文化产业GDP占比低,由于经济结构内博彩业独大,文化产业的发展空间小。可见粤港澳地区文化产业发展亟须外来经济动力和创新活力的加入。
3.4文化融合人才结构性短缺
文化融合人才的结构性短缺,已成为制约粤港澳城市群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因素之一。粤港澳城市群的经济建设和各类产业发展均处于全国前列,但传统人才已无法满足文化产业融合发展需要。粤港澳城市群在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存在缺乏高端策划创意人才和经验丰富的经营管理人才的问题,导致该区域的文化元素利用层次较低,难以实现高端整合,文化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受到阻碍。同时,粤港澳城市群中的内地城市在文化产业的融合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丰富与成熟的经验,但是香港和澳门地区尚未能充分利用产业融合的方式推动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
4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4.1建立联动协调机制,推动协同发展,建设世界级文化产业中心
首先,构建高标准协调发展机制,完善大湾区区间文化发展衔接机制,充分利用港澳自由贸易港的优势,将大湾区内拔尖的优秀文化产业和融合模式推向全球市场,提高大湾区文化产业的国际地位,助力大湾区文化产业品牌和企业单位成为国家文化名片的代表。对外加强文化交流、文化宣传、文化贸易的统筹协调,提升大湾区文化对外交流的层次和水平。同时,创新区域合作机制,在维持现行基本体制不变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促进区域间融合,整合粤港澳大湾区内文化资源。其次,编制出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规划配套的实施细则,做到分阶段、有重点地挖掘、开发、利用区域内的文化资源,提高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结合湾区内不同城市的经济发展特点,加强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实现优势劣势互补,带动区域发展,发挥区域协同效应。通过文化产业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区域协调发展、共同进步,促进资源汇聚。最后,设立大湾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基金,扶持、支持区域内的文化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重大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优化文化产业发展结构,提高文化产业发展。
4.2打通要素流通通道,优化资源配置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基础的支持,城市的资金投入对文化产业发展来说相当重要。鼓励资本融通,有利于区域资本优化配置,让资金流动到需要的地方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进一步健全资本流通体系,对推动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有重要的意义。鼓励不同地区间企业相互投资,发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对文化产业融资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打通文旅生产要素流通通道,才能提高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香港和澳门更应积极借助粵港澳大湾区提供的平台,输出自身优秀的文化资本,扩大本地文化产业规模,为本地文化产业发展提供新的驱动力,扩大其文化产业对本地经济的贡献。
4.3加快人才培养,提升大湾区文化产业软实力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但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相关人才分布不均衡的情况,大多数人才因发展前景、薪资、龙头企业发展情况而集中在三大核心城市。不仅要在未来的人才培育过程中急需巩固人才基础,打造产业人才梯队,培育高端人才,聚焦城市重点产业和未来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融合点,培育复合型的人才,助力产业发展;还要大力鼓励粤港澳大湾区建立健全创新人才交流平台和文化产业创新融合人才政策,引导大湾区区内创新人才自由流动,为人才提供低成本、高便利、全方面、开放式服务和创新创业“一揽子”解决方案,打破引才地域限制,实现人才平衡分布。人才的顺利流动与合理分配,不仅对缩短城市差距有重要意义,还有助于提升竞争力较弱城市对文化创意人才的吸引力。
搭建协同平台。坚持以产业共同发展繁荣为主导、以多项目协同联动,带动文化产业发展为载体,充分整合多方面信息资源、科技、教育、旅游、人才发展等信息,解决发展瓶颈。
5结论
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国家重要的战略使命承载地和国内外文化交流的前沿阵地,具备深厚的文化产业基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应进一步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产业高地,担负国家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示范的重任,塑造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发展新高度。要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加强岭南文化传承创新的基础功能;强化技术赋能,打造世界一流的数字文化产业集聚区;借助内源型经济和外向型经济并驾齐驱的优势,着力培育成为国家文化品牌生成孵化及国际交流的枢纽。借助大湾区开放发展的基因和连接国际市场的渠道,叠合改革开放前沿、敢闯敢试精神、华侨华人众多的优势,内外联动,提升大湾区文化产业品牌的全球价值。在此模式和区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的指引下,粤港澳大湾区必将成为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创业高地和文化中心。
参考文献:
[1]李虹澄.粤港澳大湾区区域文化创新设计策略研究[J].文化产业,2022(29):147-149.
[2]刘继云,陈海东.湾区时尚文化产业创新体系比较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2(31):105-109.
[3]胡晓,李雅婷,王霁.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研究——以广东省为例[J].深圳社会科学,2019(1):19-26,157.
[4]李永杰.促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协同发展[J].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