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西城市群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策略研究

2024-12-21 00:00:00陈中钰司马宏昊
中国市场 2024年35期

摘要:文章在城市群协同发展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依托国务院印发的《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规划》,从我国城市群概况、兰西城市群文旅产业协同发展要素与资源情况入手,分析兰西城市群文旅产业协同发展中存在的区域发展不平衡、文化旅游资源分散、城市间协调发展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从战略、区域文化治理、城市空间等方面协同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兰西城市群;文旅资源;空间联动;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F5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35-0009-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35.003

1引言

在全球化、信息化4.0背景下,城市群的发展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内循环的重要动力。城市单独发展的力量开始呈现颓势,已无法满足区域协调发展的需要,城市群自然而然地成为区域发展的主要形式。进入21世纪后,我国东西发展不平衡的现状日益突出,在城市群区位及政策因素影响下培育出较为发达的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进一步实施,西部地区的城市化问题和区域性发展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其中如何发挥省会城市所具有的政治经济核心功能逐步成为各地政府思考讨论的议题。

2兰西城市群协同发展要素

2.1 ;地理经济单元相对完整

兰西城市群位于黄河干流及支流湟水、庄浪河两岸,属于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处,在地貌、气候、自然环境等方面具有相对完整性。同时,该区域作为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陆桥通道的西端起点,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相对丰富,四季分明,灌溉农业发达。能源资源富集,该区域无机盐矿、油气资源、有色金属、煤炭、水能、风电、太阳能等资源丰富,人口和城镇也相对密集,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

黄河穿城而过的兰州,是兰新经济带上重要的节点城市和交通枢纽;西宁市是青藏高原的重要门户和交通枢纽。兰州和西宁相距仅216千米,由兰新高铁、109国道、空中航线、输气管道组成的城市间立体快速交通运输体系,交通便捷,通信畅通。两大中心和群内各个城市之间也全部以高速公路串联,现有的交通网推动了城市群内人流和物流的互通往来,为城市间空间联系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支撑,但对比我国东部城市群,兰西城市群的交通路网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予以建设。

2.2日益密切的社会经济联系

从古时的丝绸之路重镇发展到现代西北内陆物流、资金聚集中心,两市间在工业、商业、金融、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日益密切,逐渐形成了“两小时经济圈”,兰西城市群空间联系的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强。其中,兰州在资金、信息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西宁及周边地区则拥有丰富的矿产和工业原料。两市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壮大带来的相互影响也随之增大,城市间的频繁交流必将对城市之间的协同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2.3相互依赖的区域发展环境

从经济区位来看,兰州和西宁是互相促进对方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生态环境来看,两市位于黄河上下游,构成了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而从各自的城镇结构来看,甘青两省除了各自省会城市外,都缺乏具有支撑作用和带动功能的大城市,两市的整合发展有利于增强中心城市功能,有助于形成西陇海-兰新经济带东端的“增长三角”,进而带动整个经济带的发展。因此,甘青两省的区域整合具有全局性的战略意义。

2.4一脉相承的历史文化积淀

兰州和西宁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中原和西域的经济文化走廊,两地之间的交往和联系历史悠久,这种联系不仅存在于两地之间,也存在于整个甘青两省之间,形成了古丝绸之路上众多商贸重镇。自西汉起,两市同属一个行政管辖范围,区域内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共同生活,形成了相互包容共存的区域文化。虽然近代的行政划分明确了甘青两省的边界,但由于长期相似的生活方式、共存的宗教信仰,区域内不同民族的文化交流从未间断,逐渐形成了以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等共存的多元文化融合区域,成为典型的西部多元文化交融带。

2.5丰富的自然资源

城市群内各城市的产业关联与协作是经济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可以促进区域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城市间要素自由的流动。兰西城市群所属地区自然资源丰富,兰州市、白银市、定西市、西宁市、海东市等主要城市以石油化工、有色金属冶炼、土特产加工等为区域性产业,临夏州以清真食品、民族用品加工为特色产业,海南州以农畜产品、光伏风能等新能源开发利用为优势产业,海西州形成以盐湖化工、油气生产为主导的产业。

3兰西城市群文旅产业协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3.1区域发展不平衡

目前兰西城市群相互作用联系的主导方向和文化旅游开发集中体现在兰州、西宁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而甘青两省内其他地级市旅游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开发程度参差不齐,虽然各地市开展了一些旅游合作活动,但是城市群内合作意识淡薄,协同效果并不明显,这将对城市群文化旅游资源整合带来严重阻碍。另外,由于城市经济发展总体落后、资源整合度不高等原因,兰西城市群空间联系程度还远不及国内成熟发达的城市群。

3.2文化旅游资源分散

兰西城市群相较于国内其他城市群来说,地广人稀,文化旅游资源分布比较零散,多为距离相隔较远的孤立景点。甘肃省地形狭长,东西陆上距离超1600千米。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海拔较高,公路交通网不发达,受制于地理位置,非省会地级市之间交通联系不畅,互联互通和运输服务水平亟待提高。

3.3中心城市核心功能与形象仍需提高

在国家强省会战略目标下,兰西城市群要发展为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和鲜明地域特色的城市群,要打造在政治、经济方面具有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强化其辐射带动能力。对比重庆、西安等同属于各自城市带的中心城市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文旅方面,兰西城市群市场定位和分类不够精准,对游客的市场定位多集中在区域外,对内部自身游客市场的关注却很少。如兰州、西宁等城市开展的旅游推介会几乎全部在外省进行,城市群内旅游市场的开发力度不足。除此之外,城市群内文化旅游资源的相似性导致相关旅游产品形象定位雷同,易造成不同城市旅游建设的重复与浪费,这种集体式、粗放式的营销活动,很难对游客产生长期吸引力。

3.4城市间协调发展机制不完善

在以市场为导向的背景下,激烈竞争使得相邻城市在产业结构方面表现出严重的相似性,为了使相邻城市在这种竞争中降低竞争压力,实现共同发展,必须对各自的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大力发展各自的特色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差异化和多样化,推进区域性经济合作,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

目前,兰西城市群内各城市间的特色产业发展亟须加强,城市群内工业企业也没有形成带动区域发展的生态产业链,缺乏配套的生产和销售网络。除此以外,对城市群内独有的文化资源的开发不够深入、对区域文化的理解浮于表面,没有将自身文化特色融入开发中去,文化产品开发与周边地区趋同,盲目跟风,例如大兴仿古建设,使区域文化丧失原有特色;开发商为迎合大众口味,追求快速经济回报,将区域旅游资源开发得过于商业化、娱乐化,把一些历史古城遗址开发成商业区,对部分历史遗迹造成破坏,对兰西城市群文化品牌形象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此外,对城市群内文旅资源的保护程度也不足,没有足够的文化免疫性,有被其他地区文化替代的风险。

3.5制度和体制阻碍作用大

兰西城市群是由多个城市组成的聚集区域,内部不同行政主体的政策规划存在一定的矛盾,对城市群协同发展将产生障碍。例如,兰州和西宁虽然地理位置邻近,但由于分属不同省份,受各自省域发展框架的约束,中心城市的集聚功能和城市群的放大效应未得到充分发挥,导致兰西城市群协同发展速度缓慢。

4加强兰西城市群文旅产业协同发展的策略

文化旅游的区域协同发展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协同发展的路径受到合作地区的交通、文化关联、地区发展思路、旅游企业协同、文旅产业创新能力等方面影响,提高协同发展的重点还在于考虑地区间旅游资源的互补和差异,以及协同格局的局部到整体的动态均衡。基于前述分析,协同路径将从战略、文化和组织三个层面进行设计,其中战略协同发挥引领作用;文化协同发挥聚合作用;组织协同发挥保障作用。行政区各方以资源共享为前提,以文旅协作发展为目的,以成果共享风险共担为准则。为了更好地促进西兰城市群文旅协同发展,需要加强城市空间联动,整合文旅资源,核心城市相互支撑,完成共同的发展目标。

4.1加强战略协同

战略协同需要区域内各单元秉持协同发展的观念,必要时成立专门的部门进行协调,实现优势互补,对区域协同发展形成科学认识。观念协同的前提是主体协同,主体是人,是人对现实发展问题的认识和判断,而不是简单的利益冲突。因此,在区域协同发展中,要切实转变各区域的发展观念和行动方式,克服行政边界意识和狭隘地方利益观念的影响。

城市群文化旅游的发展依赖于各区域的协作,群内各城市行政部门在因地制宜规划文化旅游发展路线的基础上,形成旅游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统一体,进而推动城市群文化旅游的协同发展。修订完善现有政策,对投资文旅项目的企业给予一定补贴、重点推动特色文旅项目开发等。

加强区域内的旅游合作开发是增强区域竞争力的有力抓手。各级政府部门一方面需加强协作,打破独自封闭发展的固化思维,推进区域文化旅游资源的协同规划和开发,避免因旅游项目地理位置相近而导致的相似建设及资源浪费。另一方面需简化部分流程,淡化行政边界,减少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行政阻力,协商成立专门的行政管理部门,对区域内文旅资源进行相关调研,制定政策法规,对文旅资源的开发标准提出要求,并以此整顿文旅市场中的不良风气。

此外,兰西城市群要积极搭建跨区域沟通的平台,强化地区间旅游业互动交流,形成互助互惠的发展局面。突出自身文化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和特色性的同时,协同周边城市区域的文化旅游项目建设。同时,积极开展针对区域内文旅资源的旅游推介会,借助旅游企业在行业内的地位,共同开发多样的旅游线路,为游客提供更多的线路选择,形成一个覆盖全区域的旅游大环线,突出各市县的特色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带动相关产业,形成良好的循环发展。

4.2加强区域文化协同治理

相邻地区在文化传承上具有高度同源性。文化协同需要相关部门严谨审慎地分析区域文化演化过程,厘清区域文化脉络,强调区域文化特色,进而促进旅游业持续发展,达到文旅协同发展的目标。

4.2.1建立区域文旅共同体,树立西兰旅游区域品牌

要推动西兰城市群内的文化旅游协同发展,需要解决不同类型的文化和旅游业主体之间关系较为松散的问题,并以构建西兰城市群内的文化和旅游业“命运共同体”为切入点,构建“文化和旅游业”的区域品牌。譬如,可以成立“西兰民间文化月”,营造一个五彩缤纷的民间文化节。发掘本地区共有的民间文化资源,对西兰地区的民间文化活动进行合理的整合,并在特定的月份中进行阶段性安排,加强本地区宗教伦理、文化传统等的交流,提高本地区民众的归属感和历史认同,凝聚本地区的文化向心力,提高本地区的文化旅游品牌的影响力,为西兰城市群的文化旅游交流注入新的活力。

4.2.2文化旅游产业链整合

兰西城市群的旅游市场开发可分为三步走,第一步,基本旅游市场,以兰州、西宁中心城市及近郊景区一日游市场为主;第二步,发展重点市场,将城市群周边区域作为重点客源市场深度开发,这些区域人工开发程度较低,原生态自然景观资源相对充裕但较为分散;第三步,发展机会市场,将外省一二线城市作为机会市场,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将西北与众不同的大漠风光、人文秘境、民俗文化作为营销主题吸引游客,提升城市群旅游产业的竞争优势。

在宣传推介方面,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资源,结合兰西城市群文化旅游资源特色,设计符合甘青两省的旅游品牌形象并制定可行的营销计划。①在微博、抖音、快手等平台发布短视频,利用互联网信息准确快捷高效的特点,吸引大量游客并增加与游客线上互动;②加强与周边地市政府、旅游企业协作,在机场、高速公路、铁路等交通要道沿线加大广告投放力度,逐步拓展旅游空间市场;③通过举办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体育赛事、论坛会议、邀请知名歌手举办演出等方式提高兰西城市群旅游知名度。

不仅如此,城市群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必须符合国家政策,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在旅游产品开发上突出地方特色。从发掘文旅资源、开发周边文创产品种类等角度着手,打造城市群文化旅游产品链。文旅产品需要带有鲜明的文化烙印和自身特色的形象IP,无论是民俗文化产品还是特产康养产品等,必须和资源文化符号紧密相连。以区域内的核心城市为中心,形成以“一城一景”为品牌形象的特色旅游产品。同时,以区域内的核心城市为中心,围绕该中心城市打造出一个“核”城市,再由多个“核”城市共同构成一个区域。围绕“一城一景”这一核心品牌形象打造多个旅游产品,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求。只有在保证旅游产品差异性的基础上,才能实现旅游产品间的协调发展。例如对塔尔寺景区将祈福朝圣作为产品开发主题;兰州飞天文化,可以拓展到敦煌石窟艺术作为产品开发主题;以唐卡、堆绣等传统艺术品为主的产品,可以与民族文化艺术景区和藏域文化为连接点。

4.2.3保护文化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

遗址类文化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需要在提供有效保护的前提下进行旅游开发。在旅游业发展中,区域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有时会产生矛盾点,当经济价值高于文化价值的时候,文化资源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侵蚀或者会沾染浓厚的商业气息,丧失原有底蕴。

4.3加强城市空间协同

围绕兰州和西宁两大中心城市,兰西城市群已初步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但城市间交通联系不够紧密,制约了相互间的协调发展,该区域联系程度还远不及国内发达的城市群。对于兰西城市群而言,不仅要强化中心城市的综合实力,更要从周边县域城镇着手,培育新兴中小城镇,强化对人口及资源的集聚能力,加强区域内城市之间的空间联系,整合城市群内各种资源,提升城市群整体优势。

4.3.1采用点轴模式整合文化旅游空间

以旅游景区为主,沿发展轴延伸并向两侧辐射,形成点到轴的发展局面。兰西城市群文化旅游可以采用两组“点轴”同时发展延伸的模式,分别以主要城镇发展带和黄河流域沿线为两条轴线,对两条线内的文化旅游资源统筹规划,依据各自特色进行开发,形成不同的旅游带。以省会作为重点开发对象,同时带动周边其他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首先,沿主要城镇发展带整合。该区域内多为各市州主要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可以以此区域作为突破口,以该区域各个城市的经济政治作用为基础,充分利用其丰富的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资源,将文化资源整合为旅游资源,为各地区带来经济收入,将其整合成城市群内最具实力与特色的文化旅游带。

其次,沿黄河流域整合。该区域黄河横穿城市群而过,形成了雄伟壮观的自然景观和丰富多彩的大河文化。对沿黄河轴线进行的文化旅游资源整合计划,要在充分挖掘这四个地区特色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将轴线上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有机协调,完善此旅游带的交通系统,建立健全旅游产业链,实现食、住、行、游、购、娱综合化,形成集自然风光游览、红色教育、宗教文化体验、民俗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黄河风光旅游带。

4.3.2提升中心城市核心功能,培育城市群新的增长极

兰西城市群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在空间上体现出一定的不平衡,因此应以核心城市为增长带动点,借助差异化的旅游资源开发,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带动效应。从区位因素来看,两市距离较短,交通便利,因此将西宁和兰州作为带动周围地区整合开发的核心城市。

兰西城市群发展规划需要明确提出新生中小城市培育计划,对于弥补中小城市数量偏少的短板、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紧抓这一机遇,加快撤县设市步伐,着力培育一批新兴城市,有效拓展发展新空间,在新的起点上构建更加开放、更具活力的新型城镇化格局,甘青两省已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兰州西宁城市群撤县设市工作推进机制的决定,提出了兰州西宁城市群发展将要重点培育的新兴城市及其实施的撤县设市工作计划。目前来看,这些推进中的新兴城市已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部分地区线上认知与繁荣度甚至超越了一些主要城市。这些新兴城市未来可以加大城市宣传,通过线上反哺线下,增强其综合实力与竞争力,为兰西城市群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

5结论

兰西城市群的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同质性和关联性,文化认同感高,整合发展有一定的优势。兰西城市群目前正处于培育发展阶段,与东部地区其他城市群相比,存在整体发展水平不高、中心城市带动作用不强、对外开放水平不高、相关产业协同发展不充分、不同区域旅游资源开发程度不均衡等问题,需要加强空间联动来提升兰西城市群文旅资源协同发展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晶,王建兵.黄河上游兰西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J].开发研究,2022(5):90-99.

[2]贾娟玲.论旅游业城市群发展中兰州与西宁的竞合关系[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2(6):57-59.

[3]侯兵,黄震方.文化旅游实施区域协同发展:现实诉求与路径选择[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5(11):78-87.